“种子银行”都有哪些种子?
2024-05-13蔡杰
蔡杰
位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超过1.1万种野生植物种子。种质资源库相当于“种子银行”,是给野外植物做备份的,哪些种子才能被选入库呢?
濒危、特有、具有经济价值,是种子优先采集的标准。
采集种子往往需要翻山越岭、风吹日晒,人手有限,还要与时间赛跑,因此,只有非常需要的种子才会被优先采集。有的植物因为野外种群数量很少,种子采集员会专门抓住种子成熟期进行“抢救式”采集;像岷江柏木等植物,由于地处人为活动干扰较强的地区,种子采集员也会赶紧“抢收”,留好备份。
西藏八角莲、贡山绿绒蒿、巧家五针松这些植物属于狭域分布物种,只分布在极少数山头或者河谷等特定地区,是我国甚至某地特有植物,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或者受到极端气候影响,就有彻底消失的风险。因此,即便它们的种群在某些区域数量庞大,也会被优先收集入库。
还有一类植物的种子,因为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可以“插队”入库。比如野大豆、沧江海棠、尼泊尔桤木等各种水果、粮食作物的野生近缘种,观赏或药用、材用、绿化用植物的种子,种子采集员在野外時也会优先采集,甚至在多个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海拔分别采集。不同区域植物可能携带不同基因,耐寒、耐旱、抗病虫害、高产等基因对于未来育种具有重要价值。
除了优先采集的种子,不少高校、科研院所、保护区研究人员在完成相关资源调查和科研任务后,也会将采集的种子交到种质资源库保存。
种子采集的时机很有讲究:去早了,植物刚开花,无法采集到成熟种子;去晚了,果实早已裂开,种子不见踪迹,只能等待来年。除了采集种子,种子采集员还会采集标本甚至活体样品,存入种质圃或离体库。之所以叫种质资源库而不是种子库,就是因为种质资源库内保存的不仅有种子,还有大量生物材料。
为什么要建立“种子银行”?
为何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保存野生植物的“种源”?
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的角度看,种质资源库相当于“种子银行”,给野外植物做好备份,一旦野外植物种群面临危机,我们可以取出长期保存的种子育苗回归野外,重建野外种群。从经济价值来说,每个物种甚至同一物种的不同类群都蕴含着独特的物种和基因多样性。从物种角度看,生产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离不开植物黄花蒿。从基因来说,因为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才有了杂交水稻。
野生植物是一个极大的“宝库”,通过种质资源库在内的多种方式科学保护,为未来可持续资源利用种下了希望。
探访南半球最大“种子银行”
在澳大利亚悉尼市远郊的安南山地区,有一家特殊的“银行”,其巨大的“金库”中储存着绿色“财富”——种子。这是南半球最大的“种子银行”。
这家机构隶属于悉尼皇家植物园,自2013年建成以来累计储存超过11000个“种子包”,储存的种子总数超过1亿粒,涉及超过5300个植物种类。
这里的种子采集自全澳各地。科研人员不仅采集种子,还要记录采集地点的气候、土壤、被采集植物的花朵颜色等信息,并将其一并存入“种子银行”数据库。
种子进入“金库”前,还需经过分拣并在15摄氏度、相对湿度15%的环境中干燥至少4周,再经过一些处理才能放入密封的锡箔包,长期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的种子库里。存放前,研究人员还会取出一些种子用于萌芽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