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问题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4-05-12肖宗旭
学生思维的活跃往往开始于问题的提出。一个设计得当的主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探讨文章内容,还能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问题分析中形成初步的探究精神。传统教学理念中的语文阅读教学经常面临教学内容碎片化、缺乏深度思考和阅读活动之间联系薄弱等实际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导学方法的应用,根据文本的核心内容精心设计具有引导和统摄作用的主问题,并创造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环境,以此激励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立足文本特点,明确主问题设计的主要目标
基于主问题导向开展阅读教学,教师首先需要立足文本的特点,明确主问题设计的核心目标。为此,教师应以阅读文本为基础,在设计主问题时紧密联系文本的核心价值,确保问题的设置能够深入文本的内涵,且应对文本单元语文要素、文体特征、文本特点和表达方式进行综合考虑。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识别其语文要素和文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围绕文本的核心主题或关键信息设计具有开放性特点的主问题。这样既能引导学生探索文本深层意义,又能激发他们思考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考虑如何将这些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掌握更多的文本解析技巧。
《松鼠》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在设计这篇课文的主问题时,教师应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确保问题能够全面覆盖文本的核心内容,并达成教学目标。
首先,问题设计应注重对松鼠特征的探索和理解,通过分析松鼠的外形、活动习性等,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松鼠的生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相关问题:(1)松鼠的外形有哪些独特之处?例如,它的尾巴、毛色和体型等特征对它的生活方式有何帮助?(2)描述松鼠的一些日常活动习性。例如,它是如何收集和储存食物的?这些习性展现了松鼠的哪些能力?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和了解松鼠的特征和习性,同时锻炼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对松鼠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和分析,加深对松鼠这一动物的了解,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更广泛的自然科学学习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具体的动物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其次,问题设计应当促进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价值观教育,通过讨论和反思松鼠的生活方式,激发学生对自然和小动物的喜爱与尊重之情,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同情心。教师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对自然的负责态度。基于此,教师可针对《松鼠》这篇课文提出以下問题:(1)松鼠的生活方式和习性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感受如何影响你对自然和小动物的看法?(2)如果你是一只松鼠,你的一天会是怎样的?尝试从松鼠的视角描述它的日常生活,讨论它面临的挑战和快乐时刻。(3)松鼠和人类生活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这些差异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和讨论松鼠的生活方式,以及这些生活方式对自身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这种讨论不仅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和小动物的爱护之情,同时促进其在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发展。
总之,主问题的设计应多维度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文本,同时注重情感、价值观、语言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松鼠》这篇课文,还能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体验。
二、分析学生学情,结合已有经验确定问题难度
在确定问题设计目标之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确保所设计的主问题既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经验,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当前认知水平,还需考虑他们的个人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经历,再基于这些信息设计出既具有挑战性又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匹配的主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导他们探索未知的领域。同时,教师应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可能存在的认知差异,设计多层次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针对《松鼠》这篇课文,确定问题设计目标后,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进一步确定主问题设计的具体难度。由于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松鼠的生活习性,而学生对动物和自然界充满好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结合他们对自然世界的基本了解设计主问题。
首先,教师应评估学生对动物特征的了解情况,如他们是否能辨识不同动物的基本特征,是否了解一些基础的生物学概念。这有助于确定问题的难度,确保问题既不过于简单,又不会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教师从描述松鼠外观的简单问题开始,逐渐过渡到更深入的问题,如松鼠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基于对学生动物特征基础知识的评估,教师可以设计逐步深入的两个问题:(1)松鼠有哪些显著的外形特征?请描述松鼠的外貌,如它的毛色、尾巴、耳朵和身体大小等。(2)松鼠的某些行为,如攀爬树木或储存食物,对它的生存有何生物学意义?请探讨这些行为如何帮助松鼠适应它的生活环境。这两个问题从松鼠的外形描述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松鼠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原理,既适应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促使他们深入理解和探索动物行为的意义。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在生物学知识和自然观察方面的学习。
其次,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学习风格。由于小学生通常喜欢互动和具体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直接参与的问题,如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探讨松鼠的特征和行为。基于此,教师可设计以下两个问题,旨在通过观察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观察这张松鼠的图片(或视频),你能发现松鼠哪些独特的生理特征?请描述它的外观细节,如毛色、耳朵的形状和尾巴的特点。(2)在观看松鼠活动的视频后,你觉得松鼠的哪些行为特别有趣或独特?请举例说明,并讨论这些行为可能对松鼠生存有哪些意义。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互动方式更深入地理解松鼠的特征和行为。活动型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技能,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三、聚焦阅读关键点,搭建文本深度阅读基本框架
基于主问题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程式化做法,聚焦于文本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矛盾。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全面了解文本所处的知识体系和文本本身的特点,然后专注于提炼文本的关键点,从中提炼出能够触及文本核心的主问题,旨在实现对文本全面、深入探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本的细节,通过对特别之处和矛盾之处的分析,形成针对性的主问题。最后,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从而有效构建阅读课堂的基本框架,并形成清晰的阅读教学思路。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文本,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针对《松鼠》这篇课文,为给学生搭建深度阅读的基本框架,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将前期设计的问题进行综合考量,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梳理成一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聚焦文本核心,提炼主问题。《松鼠》一文主要讲述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传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因此,教师可以提出主问题,如“松鼠的外形和行为特征如何体现其适应自然的能力?”这样的问题不仅指向了文本的核心内容,还引导学生思考松鼠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其次,关注文本细节,构建问题框架。《松鼠》通过描述松鼠的外形、活动、饮食和栖息等方面,展示了其可爱的一面。教师可以围绕这些细节设置问题,如“描述一下松鼠是如何搭建自己的窝的,这反映出它哪些特殊的生存技巧?”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注意到文本中的特别之处,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接着,深化文本探究,激发思考讨论。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如“如果你是松鼠,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这类问题不仅促使学生运用想象,还有助于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松鼠的生活。
最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问题难度。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松鼠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这类问题能够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而对于需要更多引导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如“松鼠的哪些特征让你感到它可爱?”这有助于学生从简单的观察开始,逐渐深入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这种方法,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聚焦于《松鼠》课文的阅读关键点,还能搭建起一个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和理解的教学框架,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设计探究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获得全新学习体验
为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应设计富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并提升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
在《松鼠》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主问题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又促进他们的高阶思维发展,以引导学生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
第一个任务是“探索和描述松鼠的特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识别和总结松鼠的外形特征、行为习性等。为了增加比较性学习,学生可以将松鼠的特点与之前学过的《太阳》一文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帮助学生了解松鼠的特性,并锻炼他们的比较分析能力。
第二个任务是“分析文章描述松鼠的方式并讨论其有效性”,学生需要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描述展现松鼠的习性,分析这种描述方式对理解松鼠特性的帮助,并探讨这种写作技巧的有效性,促使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三个任务是“运用文中的描写技巧,创作一个关于自己感兴趣的动物的文本”。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动物,运用《松鼠》中的描写技巧写一个小片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通过这样的创作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写作风格,还能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融入寫作。通过这些有层次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体验。
综上所述,主问题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使用的关键性问题,它起着“小切口,大开窗”的作用,能够有效克服传统阅读课堂中问题设置随机性和表层化的弊端,不仅能够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还能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本的逻辑,解读文章的结构和深层含义。通过对主问题的探讨和分析,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主问题在阅读教学中的核心作用,结合教学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主问题,促进学生认知与文本内容的连接,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推动新课改的有效实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驿马镇儒林小学)
编辑:陈鲜艳
作者简介:肖宗旭(1982—),男,汉族,甘肃庆阳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