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单位概念 让量感自然生长
2024-05-12堵苏玉
堵苏玉
“认识厘米”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线段以及能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轻重的基础上编排的。本节课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矛盾与困惑,体会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接着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1厘米的小棒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通过几个1厘米累加来积累几厘米的量感,进而逐步理解测量工具“尺”的构造。最后准确、灵活地使用工具测量。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空间观念。整个教学引领学生经历体验、创造的生动过程,为他们接下来学习其他测量知识打下基础。
一、情景导入,引发统一单位内需
【教学片段1】
1.介绍历史上的测量方法
师:在很久以前,智慧的先辈想到了很多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并说明古人如何用“拃”“脚长”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体会统一标准的必要性
师:有些古人还用小树枝做成小棒量比较短的物体。
师:在课前,狐狸和小鹿用小棒分别量了两根兽骨的长度,谁的兽骨长一些?(见图1)
生猜测。
师:(揭示谜底)两根兽骨竟然——(一样长)
师:明明是两根同样长的兽骨,但小棒根数不一样。为什么?
生:小棒的长度不一样。
指出:小棒的长度不一样,导致了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后来,人们为了避免这种麻烦,就想到了一个特别好的办法——创造一个统一的单位。于是就有了厘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
【思考】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统一测量工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问题和猜想,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当学生发现他们的猜想与实际结果有差异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可能存在局限性,从而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问题。
二、逐步感知,建立单位长度概念
【教学片段2】
1.一看
师:1厘米长的小棒太短了,从萝筐里拿一根出来仔细瞧瞧。
生操作。
师:怎样才能记住1厘米的长度呢?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
2.二比画
师:(播放视频,截图见图2)我们也来试一试。
师:两指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记住1厘米了吗?
3.三留印象
师:游戏升级,直接比画1厘米。开始!小朋友们比划的准不准呢?小棒小棒请过来,没比划准的可以迅速调整一下。再来一次,1厘米回来,小棒验证。
4.四找参照物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那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生举例。
师:老师在你们的箩筐里也准备了一些物体(订书钉、小正方体、方格纸等),这些物体中就包含了1厘米。请你找一找。我们看看谁的眼力最好!
师:找到了吗?光说可不够,用1厘米的小棒放上去比一比,验证一下。
指出:这些物体的宽度大约都是1厘米,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还有很多。
【思考】这一环节,教师借助直观的小棒将抽象的1厘米长度通过1厘米标准模型呈现,让学生拿得起、看得见、摸得着。学生通过动眼看、動手玩、动脑记等一系列操作活动,有效地建立了1厘米的表象。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建构鲜活、清晰的1厘米长度表象,为以后学习其他几何图形测量单位积累了活动经验。
三、把握本质,多维活动生长量感
【教学片段3】
1.测量
师:你们能用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帮助狐狸和小鹿量一量兽骨到底有多长吗?
生操作。
师:怎么量的?
生:我摆了5根小棒,所以这根兽骨的长度是5厘米。
师:一起数。1个1厘米、2个1厘米……5个1厘米就是5厘米,5厘米里有5个1厘米。
指出:看来标准统一了,测量的结果也就统一了。
2.设疑
师:你能估计一下下面这根兽骨的长度大约是多长吗?
生估计。
验证:一起来数……10个1厘米就是10厘米,10厘米里有10个1厘米。
师:可如果每次测量都要用一堆1厘米小棒一根一根地摆,你觉得怎么样?(很麻烦)
3.生成厘米尺
师:后来人们为了方便测量,就把许多1厘米小棒手拉手连起来,1根1厘米小棒看作一条线段,我们画出它的端点,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把端点画得长一些。再加上一个边框美化一下,你瞧着像什么?
生:尺子!
师:是的,再标上数字和一些长长短短的线,就成了咱们现在用的直尺。
4.认识厘米尺
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在数学上我们叫它“刻度线”。仔细看,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特点?
生:有长有短。
师:尺上有一些数宝宝。每个数宝宝都有一个自己的家。看看它们家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在这些较长的刻度线下面。
师:尺子短一点数宝宝就少一些,尺子很长就多一些。但无论长短,其中有一个数不能没有,是什么?
生:0。
师:0可是我们尺子上的起点。0所在的这条刻度线就叫作“0刻度线”或者“刻度0”。
师:最后还差一位小主角,拿出自己的尺子找找看。
师:请看!cm表示什么意思?cm就是厘米的英文字母缩写。这就是一把完整的厘米尺。
5.在尺上找1厘米
师:你能在自己尺上找到1厘米吗?拿出自己的尺子找一找,再用手去比画一下,同桌交流。
指出:相邻两个数对应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找到刻度4了吗?从刻度4到刻度几是1厘米?
生:从刻度4到刻度5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3也是1厘米。
6.在尺上找几厘米
师:你们能找到3厘米吗?先在自己的尺上找一找,用手比画一下,在心里数数看几个1厘米是3厘米呢。
生操作并交流。
小结: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思考】本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测量的本质和度量单位的概念。将未知的测量单位与已知的标准单位进行比较,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测量的过程和感受度量单位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测量的本质,还可以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综合拓展,分层练习提升素养
【教学片段4】
师:狐狸和小鹿邀请咱们一起去看动物运动会!
1.量一量
师:小树蛙参加跳远比赛,跳过草地就算过关,那草地到底有多宽?3只小树蛙都量了量(见图3)。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生讨论。
师: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用直尺量长度时要注意从0刻度开始,并且直尺要放正。
2.比一比
师:开始正式比赛,①号、②号先来,它们的成绩到底如何?请量一量。(出示相关图片)
生:①号8厘米,②号9厘米。
师:③号、④号开始比赛。成绩如何,也请测量。
指出:③号的成绩比8厘米短了一点,④号的成绩比8厘米长了一些,都可以说成是大约8厘米。
3.画一画
师:⑤号想要勇夺第一,它至少得跳多远?
生:10厘米。
师:那你能画出这条10厘米长的线段吗?
生尝试画。
指出:(课件演示画法)我们一般从刻度0开始画,画到刻度10,就是10厘米。
4.断尺量
师:⑤号得到了一张奖状,想要量一量奖状的长边,可尺子不小心断了,怎么办?
生:可以从刻度4开始量。
师:是幾厘米?
生:从刻度4到刻度10是6厘米。
生:用10-4=6(厘米)。
指出:10是后面的刻度,4是前面的刻度。所以即使不从刻度0开始量,也可以用后面的刻度减前面的刻度来算。
5.估一估
师:挑战升级,不用尺子,你能单凭眼力估一估老师一拃的长度吗?
生估计。
师:现在请每个同学估一估自己的一拃长,并测量验证。
指出:以后在没有尺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用“身体尺”估测物体的长度。
……
【思考】整体分层设计:第一层次,设计三轮比赛完成基本练习,聚焦测量本质。此活动中,学生巩固测量的基本方法,学会测量。第二层次,变式测量,凸显测量本质。在几轮比赛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变式测量练习,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测量的本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第三层次,估一估,引出“身体尺”,与开头古人的测量方法相呼应。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同时也引出了“身体尺”的概念,即通过自己的身体部位来进行估算。学生在主动探索与思考中感悟与体验度量本质。
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长度单位厘米的感知,而且在逐步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单位概念体系。
总而言之,量感的培养与渗透始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精准把握每一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把学生的思维由生活的直觉引向数学概念,步步深入,让量感在学生的认知里自然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新洲小学)
编辑: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