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2024-05-11杨静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6期
关键词:甲氧氯普胺柿蒂丁香

杨静静

脑卒中在脑血管病变中属于最常见类型, 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两种脑卒中在发病后均伴有神经功能损伤, 即便经有效治疗,在病情恢复期仍容易遗留后遗症, 具有高致残风险。在脑卒中患者病情恢复期, 顽固性呃逆是患者后遗症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患者呃逆持续超过24 h, 呃逆无法自行缓解, 对患者睡眠造成严重影响, 使其生活质量下降, 故在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发生后需积极对患者开展治疗, 以控制其呃逆发作[1-3]。对于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 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 甲氧氯普胺是常用于治疗呃逆的药物, 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呃逆发作[4,5], 而在近年来, 中药与甲氧氯普胺联合应用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顽固性呃逆治疗后取得了良好进展, 丁香柿蒂汤是中医治疗顽固性呃逆的常用中药方剂,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 本次选取了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医院100 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 对其进行随机分组, 在两组患者中分别应用甲氧氯普胺、甲氧氯普胺+丁香柿蒂汤治疗, 并对比两种药物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收集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在医院就诊的100 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50 例。对照组中男性26 例、女性24 例;年龄最小51 岁, 最大89 岁,平均年龄(71.49±8.32)岁;合并糖尿病7 例、高血压16 例。研究组中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龄最小52 岁, 最大88 岁, 平均年龄(71.06±8.15)岁;合并糖尿病6 例、高血压18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等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证明一般资料间的均衡性良好, 研究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 确诊脑卒中, 在脑卒中恢复期发生呃逆, 呃逆持续时间超过24 h, 确诊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②年龄达到50 岁;③在治疗期间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 对治疗予以配合。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脑血管病变;②既往对于本研究中所用药物具有过敏史;③伴随有精神和认知方面的障碍;④合并肝肾功能不全;⑤合并恶性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审批许可, 且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后征得其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氧氯普胺治疗, 甲氧氯普胺经穴位注射给药, 于患者双侧足三里穴位将甲氧氯普胺注入, 单次注射剂量为10 mg, 用药1~2 次/d, 持续治疗3 d。

研究组患者采用甲氧氯普胺联合中药方剂丁香柿蒂汤治疗, 甲氧氯普胺给药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丁香柿蒂汤的药方为丁香15 g、柿蒂15 g、党参15 g、竹茹15 g、代赭石15 g、白术12 g、姜半夏12 g、茯苓10 g、陈皮10 g、生姜10 g、甘草6 g, 水煎收汁, 以400 ml 药液为1 剂, 分别于早间、晚间温服, 持续服药3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疗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前后的舒适度评分、心理评分、睡眠状况指标、活质量评分。

1.3.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3 d, 呃逆症状完全消失, 1 周内无复发情况;好转:治疗3 d, 呃逆症状有所减轻, 但未完全消失;无效:治疗3 d, 呃逆症状未见减轻。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3.2 舒适度评分 对于患者的舒适感进行评估, 评估时选用一般舒适度量表(GCQ), 量表共有28 个条目,单个条目计分1~4 分, 最终总分从28~112 分, 分数越高, 舒适度越高。

1.3.3 心理评分 对于患者心理状况开展测评, 测评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两个量表的分值均为0~100 分, 临界值根据国内常模值定为50 分和53 分, 最终测评结果中的分数越高, 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

1.3.4 睡眠状况指标 在夜间对患者入睡潜伏期和实际睡眠时长开展监测, 监测设备为多导睡眠监测仪。同时, 在夜间对于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估, 评估时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量表分值为0~21 分,分数越高, 夜间睡眠质量越差。

1.3.5 生活质量评分 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展评估, 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 量表评估时的维度为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 每个维度的分值均为0~100 分, 最终测评结果中该维度的分数越高, 该维度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2.00%,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中发生2 例恶心、1 例腹痛,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中发生1 例皮疹,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舒适度评分、心理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舒适度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舒适度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且研究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舒适度评分、心理评分对比( ±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舒适度评分、心理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bP<0.05

组别例数时间舒适度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照组50治疗前81.42±5.9754.38±4.4556.27±5.10治疗后 93.25±6.30a 45.61±3.96a 46.98±4.37a研究组50治疗前81.17±6.1554.19±4.5856.03±5.24治疗后102.80±6.57ab 40.90±3.74ab 41.85±3.81ab

2.4 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状况指标对比 治疗前, 两组入睡潜伏期、实际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入睡潜伏期、实际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且研究组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实际睡眠时长长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状况指标对比( x-±s)

2.5 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且研究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x-±s, 分)

3 讨论

在脑卒中发病后, 患者病情凶险且发展速度快, 神经功能受到损伤, 在经过有效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但其神经功能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仍然存在神经功能损伤情况, 导致在病情恢复期患者面临着较高的致残和致死风险。顽固性呃逆是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常出现的一种后遗症, 主要是由于患者膈肌突然发生不自主痉挛收缩, 呃逆不断, 伴有无法自控的声音, 容易导致其夜间无法入睡, 增加患者精神紧张情况, 增加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 还容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情况, 还会加重患者胃肠道应激反应,增加胃肠道溃疡出血风险, 不利于患者预后[6-8], 因此,对于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在患者发生呃逆后积极开展治疗。

对于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 西医治疗这种疾病常采用甲氧氯普胺, 这种药物属于多巴胺D2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的活性, 刺激5-羟色胺4 受体,对5-羟色胺3 受体进行抑制, 从而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 提高该区域多巴胺受体的阈值, 达到中枢性止吐的效果[9-11]。本研究中对照组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接受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 通过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 可使甲氧氯普胺对于穴位进行长久地刺激, 减少药物副作用[12,13]。但部分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经单一的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 无法达到理想的止吐效果。

近年来,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了重大进展, 主要是利用西药(如甲氧氯普胺)与中药进行联合治疗。在中医学中, 呃逆的病机为脾胃虚弱, 饮食不节, 情志不遂, 寒气蕴结, 内热炽盛, 致使气滞血瘀阻络, 胃气上逆而致膈肌痉挛, 故中医对于呃逆的治疗原则为理气和胃[14-16]。丁香柿蒂汤是中医用于呃逆治疗中的常见中药方剂, 该药方中的丁香和柿蒂可起到下气止呃、温胃散寒的作用, 党参可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 竹茹、姜半夏、茯苓及陈皮可起到理气化痰的作用, 代赭石可起到降逆平呃的作用, 白术可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 甘草可在多种中药材联用时对药性进行调和, 诸味药材联合应用可起到降逆平呃、行气和胃的作用[17,18]。本研究中对于研究组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甲氧氯普胺联合丁香柿蒂汤治疗, 与仅采用甲氧氯普胺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对照组为82.00%,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 两组舒适度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且研究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两组入睡潜伏期、实际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且研究组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实际睡眠时长长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两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且研究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甲氧氯普胺与丁香柿蒂汤联合应用对于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具有良好的疗效, 可有效控制患者呃逆发作, 减轻呃逆发作对其心理、睡眠及生活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 从而使患者感觉更加舒适, 改善患者心理、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 研究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在甲氧氯普胺基础上加用丁香柿蒂汤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不良反应未增多。

综上所述, 对于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 采用甲氧氯普胺联合中药汤方丁香柿蒂汤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可增强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舒适度, 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睡眠等状况, 使其生活质量提升, 且不会在用药后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甲氧氯普胺柿蒂丁香
柿蒂
永远的丁香
丁香
丁香本马
甲氧氯普胺对脑梗死鼻饲患者卒中后肺炎的临床疗效
丁香柿蒂颗粒提取工艺的优化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托烷司琼针、甲氧氯普胺针独用及合用对肿瘤化疗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评价
足三里注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预防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