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临方炮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4-05-11刘会中
刘会中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其中, 中药作为中医药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方剂作为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包括传统方剂和临床临方两类[1]。其中, 临方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 结合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中药临方炮制作为中药方剂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将草药进行配伍、炮制和制剂的过程[2]。通过中药临方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药性特点, 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临方炮制可以根据不同药材的属性和配伍关系, 采用炮制方法对药材进行处理, 如洗净、炒制、煎煮等, 以达到增强药效的目的。在本院的临床实践中, 中药临方炮制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病症治疗中。临方炮制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变化, 调整药材的配伍和炮制方法, 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3]。然而, 对于本院开展的中药临方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具体影响, 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因此, 本研究旨在探讨本院开展的中药临方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和临床观察, 分析中药临方炮制在改善药物疗效方面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中药临方炮制的价值和作用, 促进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具体内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正式开始于2022 年1~12 月,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上述时间范围内在本院中药治疗的患者100 例, 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50 例。干预组年龄最小为21 岁, 最大为66 岁,平均年龄(47.25±8.75)岁;男性31 例, 女性19 例。对照组年龄最小为23 岁, 最大为65 岁, 平均年龄(48.17±8.39)岁;男性29 例, 女性21 例。两组中药治疗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并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药治疗适应证的患者;②明确临床诊断, 并符合中药治疗指南或临床实践中的适应证;③接受中药临方炮制治疗, 且治疗方案明确, 药物配伍合理。
排除标准:①无法适应中药治疗的特殊年龄群体(如婴儿、幼儿、孕妇等)或特殊体质(如过敏反应明显、药物相互作用等);②存在与中药治疗不相适应或不明确诊断的患者;③有中药过敏史的患者;④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器官功能衰竭等;⑤未经过中医专家评估或未采用规范的中药临方炮制方法。以上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旨在保证研究对象的一致性、可比性和安全性。具体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可在研究设计阶段根据研究目的和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和调整。同时, 在研究过程中要确保符合伦理原则, 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以常规的中药炮制方法为主。干预组患者治疗则应用中药临方炮制方法, 具体如下:①草药选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取适当的中草药进行配伍, 考虑病因、证候和病程等因素, 选择疗效较好的中药组合;②炮制方法:根据特定药材的属性和要求, 采用适当的炮制方法进行处理。炮制方法包括炒制、煎煮、研磨等, 以改变药材的性状和药效特点, 增强临床疗效;③炮制工艺:按照中药炮制的工艺规范进行炮制操作, 包括洗净药材、炒制药材至金黄色(或炭化)、煎煮时间和火候掌握等步骤, 以确保药效的发挥和药材的安全性;④药材用量和服用频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合理控制中药的用量和服用频次。根据病情的变化和临床反应进行调整, 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本研究中中药临方炮制的具体方法和操作遵循中药炮制的规范和临床实践的指南, 在研究中应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 并由专业中药师负责执行和监控, 以确保炮制的质量和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详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反应, 包括主要症状变化、体征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以此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判。若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且没有引发不良反应, 可评判为治愈;若患者临床症状取得明显改善, 无不良反应发生, 可评判为显效;若患者临床症状等未发生任何变化, 则评判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中药临方炮制是中药临床实践中的重要环节, 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炮制中药方剂的过程。炮制的目的是通过调整药材的属性和特性, 改变药物的性质和药效, 增强临床疗效。中药临方炮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①药材的选择和配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 选择适当的中草药进行配伍。中药的炮制不仅考虑药材的功效,还考虑药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规律;②炮制方法和工艺:在炮制过程中, 根据具体的药材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和工艺。常用的炮制方法包括炒制、煎煮、研磨等, 以改变药材的性状和药效特点;③炮制时间和温度控制:炮制时间和温度的控制对中药的质量和药效起着重要的影响。根据炮制药材的特性和要求控制炮制时间和温度, 使药材达到理想的炮制效果。中药临方炮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性质, 增强药物的活性成分和药效特点, 进而影响临床疗效。中药临方炮制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需要注意的是, 中药临方炮制应遵循中药的炮制规范和标准操作, 确保炮制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 中药临方炮制还需要根据药材的特性和要求进行调整, 以获得最佳的炮制效果。在临床实践中, 中药临方炮制应由专业中药师进行操作和监控, 以确保炮制的质量和疗效。中药临方炮制对临床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在提高治愈率、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临方炮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多样性。以下是本次研究中发现临床场景和疾病方面中药临方炮制的应用和其对临床疗效的作用[5-10]:①复杂病症的治疗:针对复杂病症, 经过中药临方炮制可以做到药性更加准确, 更加精确地调理气血、阴阳、脏腑等, 从而增强治疗效果;②慢性病的管理:对于慢性病, 中药临方炮制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调整药材的配伍和用量, 提高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反应和控制病情的稳定性;③调节中药特性:通过中药临方炮制, 可以改变中药的温凉性质、味道等特征, 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进一步提高疗效;④提高个体化治疗效果:中药临方炮制可以针对不同个体的特点和需求调整药材的配伍和炮制方法, 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 增强疗效。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应用中药临方炮制后, 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发现中药临方炮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临床疗效, 具体而言,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效特点,可提高中药的疗效。另外, 一些中药成分在生药状态下具有较低的溶解度, 炮制过程中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性, 使药物更容易被机体吸收和利用, 增强疗效。中药临方炮制对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影响, 可以提高药效、改善药味、降低毒性、个体化治疗等。然而, 中药临方炮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以明确药物炮制的最佳方法和应用范围,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综上所述, 本院开展的中药临方炮制对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影响。中药临方炮制通过改变药物的性质和个体化治疗, 能够进一步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 然而, 中药临方炮制仍然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以不断完善炮制方法和疗效评价体系, 并加强团队合作和专业知识培养, 推动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为此需要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合作, 共同努力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提高医生和患者对中药临方炮制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更好地应用中医药, 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药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