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作品阅读训练两篇

2024-05-11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阿爷旗手篾匠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6分)

篾匠阿爷

虞燕

(1)一根茶口杯粗细的竹子,竹头抵住墙脚,竹尾握于阿爷左手,他右手挥刀,往中间部位一扎,“嚓”一声轻响,裂了个口子,顺势推篾刀,“噼噼啪啪”,像燃放鞭炮,竹子被一节节劈开,破开后的竹子对剖,再对剖……阿爷手持篾刀,左劈右劈上下翻飞,手指的骨节一突一突,如拉面一般,变出了无数根细长柔韧的篾条,一甩,“沙啦啦”,恰似清风穿过竹林。

(2)阿爷年少时羸弱,坐个渡轮都要晕船,父母怕他禁不起风里浪里颠簸,海员和渔民就别想了,学门手艺吧,小岛上,手艺人是吃香的。在木匠、漆匠、泥水匠、篾匠里,他选了篾匠,阿爷幼时常钻竹林,做竹管枪,取竹叶吹哨子,觉得自己跟竹子更亲近些。

(3)阿爷自是功力了得的。青篾、头黄篾、二黄篾、三黄篾……一层又一层,剖得利索。其中有个动作,他将篾刀刀柄往腋下一夹,嘴巴向前伸,咬住剖开的竹篾里层,刀子轻轻推进,他的厚嘴唇似乎抖了一下,三条额头纹跟着一颤一颤……我在一旁有点紧张,把咳嗽都硬压了下去。两层分开后,再如此反复,一层,又一层,剖出的篾条轻薄似纸片,且每一层都均匀、齐整。眯起一只眼,透过篾条朝外看,可见朦胧的光,恍若晨曦映进了玻璃窗,遂朝阿爷嚷:“就像蒙描纸,都能印画啦。”阿爷两瓣厚唇使劲往旁边咧,露出了上面的银牙。

(4)篾匠的工具相对简单,小锯、篾刀、篾针、剪刀、度篾齿……这门精细的技术活,大概最重要的工具是篾匠的手指。阿爷系上围裙,往小马扎上一坐,扁而薄的竹篾在他指间舞动,犹如起网时小鱼群弹来跳去。他的十根手指似有磁性,各根篾条被吸得牢牢的,任怎么拨、拉、挑、压、穿等依然服服帖帖不离不弃。“哗哗”声中,篾条来回穿梭、纵横交错,偶尔用篾刀敲打经纬交叉处,可令其交织得更紧密紧实。一个不注意,竹器的底部就编好了。光一个底部,编法花样百出,米字形、斜纹、平编、三角孔等,什么器物配什么花纹的底,从手指与篾条相触时便定下了。

(5)阿爷常在自家院子里做活。院子铺了石板,石板与石板的缝隙总会钻出一丛绿,与墙边码着的几根翠竹相映。篾条一部分堆在地上,还有些挂于院角的楝树枝上,微风拂过,翩跹而舞,旋起一股竹香。成品与半成品散落四周,筐子、提篮、筛子、簸箕、摇篮……方的、圆的、扁的、长的,形状大小各异。

(6)不知道阿爷是天生不爱说话,还是因长年做篾匠活而变得沉默,他坐在那,长长的手指忙着与篾条纠缠,三条额头纹如捉摸不定的海浪,忽而聚集,忽而舒展,眼不斜视面无表情是他的常态,可以数小时不挪动,不讲一句话。若有邻人相问,他头不抬,手上也不停,简洁回一句便不再吭声,两片厚嘴唇跟两层石磨似的,牢牢叠在一起。

(7)等我们玩了一圈转回来,阿爷还是那个表情、那个姿势,小收音机也依然在他脚下开着,只不过已从评书转到了戏曲,或从广播剧换成了天气预报。阿爷背后,楝树枝叶繁茂,一大團的绿浮在半空,晚霞放肆地将天边涂成了橙红色,一束红光从檐角闪进来,落在即将完成的箢箕上。

(8)阿爷做的那么多竹器里,小孩子瞧得上的,唯有阿爷给小女儿编的小玩意儿,小花篮啊小箩筐啊。阿爷做活时,我们帮他扶竹子,给他递篾条,殷勤献得太明显,被他看穿了心思。他眉毛一扬,额头纹迅速向发际靠拢,说干脆做一个大家都能玩的东西。可直到阿爷扎结收边,我们也没瞧出那是个啥,它状若簸箕,但簸箕又没有那么深,锁口跟筐子一样,用剖得很薄的外层竹皮,竹皮卷紧后在铁锅里烧煮过,方便穿绕且不易断裂。小孩们东猜西猜,阿爷嘴角微翘,拿根粗麻绳往楝树上一甩,麻绳像两条结实的手臂,从大树垂下,稳稳“抱”住“簸箕”,我们齐声大叫:“秋千啊!”于是,一个个轮流坐上去,轻轻地欣悦地荡过来荡过去。风也来凑热闹,鼓起我们的衣衫,树叶在头顶飒飒作响。

(9)那年,阿爷大女儿出嫁,阿爷早就编织好了一套嫁妆:针线笸箩、礼篮、蒸笼、竹箱、竹席……漆成红色的篾条穿插其间,有的收边时编了一圈漂亮的红色花纹,有的在提把或盖子上嵌入了红色“囍”字,看起来那么喜气、祥和。

(10)等小女儿出嫁时,人家说已经不时兴这样的竹编东西了,阿爷不吭声,从早到晚地劈篾,编结,打造了一套同样的嫁妆。有一次,一向寡言的阿爷从厚嘴唇迸出一句话:“纯手工的东西金贵。”他的大手在空中一划一点,像为自己的话加了个感叹号。

(11)如今,阿爷已年逾七十,仍在做活,多数是些小竹器,编起来轻松些,比如花器、水果盘,造型多样,基本是顾客定做的。他说,还是要动动脑动动手指,可以防止老年痴呆。阿爷的皱纹真是多啊,横的、竖的、斜的、并行的、交叉的,仿佛把篾条的编织图纹都印在了脸上。(有删改)

8.第(6)段的画线句用了比喻的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

9.请赏析第(7)段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妙处。(4分)

10.第(8)段叙写了阿爷为孩子们编制秋千,请从选材角度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1.“纯手工的东西金贵”这句话是理解篾匠阿爷的一把钥匙,请结合全文评析其内心世界的变化。(5分)

答:

【参考答案】

8.①画线部分以海浪喻皱纹,写出皱纹或张或弛、捉摸不定的状态,②凸显阿爷劳作时的专注、投入;③海浪这一喻体贴近小岛生活环境,形象而新颖。(1点1分)

9.①画线部分写楝树的浮绿、晚霞的涂染、夕照的洒漏,描绘出一幅静穆之景,画面色彩绚烂,宁静祥和;②烘托阿爷沉浸在自己的劳作中,与周围世界融为一体的形象;③表达了作者对阿爷的匠人精神的礼赞。(1点1分)

10.①这一叙写体现了阿爷竹编技艺的娴熟高超;②展现了手工艺品门类的丰富多样,③同时还表现出阿爷沉默寡言外表下的慈爱,④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1点1分)

11.①篾匠阿爷由先前的得意,②到说出这句话时的失意、落寞、不甘,③乃至气愤、抗争,④再到年迈时的无奈(但坚持)。这种变化反映出时代的改变,传统手工艺逐渐遭到冷落。变化的背后是阿爷对传统篾匠工艺始终如一的坚守,他脚踏实地、专心一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消逝,具有永恒的价值。

(选自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题。供稿:韦秉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旗手

罗烽

周长江在全队里醒得最早,每天都是那样,当他爬到小山岭锻炼臂膀的时候,他还看不见太阳的影子。

他在突击队里当旗手,到明天已经有两年的历史了。两年的时光,和敌人接触不下二百次,队长战死九名,十八名队员中,只有万广源和佟志还是他的老伙伴,其余那些全数伤亡了。

伙伴在不断的恶战中,不断地伤亡和添补着。旗手周长江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以伙伴和敌人的血培养得一天比一天撒野起来。他左手笔直地举起那面被风撕破的,被血溅染的“抗日义勇军”的旗帜,右手握住手枪向日方瞄射,并且他总是拼死命地喊着:“杀!……杀!……杀!……杀!……”

鸟从窠里飞出来了,它们绞成一股粗大的绳索,在山谷间、在桦林中到处叫。这时候周长江也从他的窠——山洞里走出来,他愉快得像一只小鸟,一边掠着野花,一边向山顶上爬,刚爬到半山腰,他遇见放哨的老伙伴万广源。

万广源先打招呼:“老周。”

“嗳。”

“老周,你明天两年了。”

“嗯。”

“明天,队长给你庆祝两周年纪念哩!”

“可是,明天你也两年了,一道庆祝吧?”

“不,咱们不同;队长说你是咱们队里独一无二的功臣哩!”

“我有什么屁功!有功的人都牺牲了!”

他们同时很响地叹了口气。周长江就丢下万广源爬到山顶上去。

风很硬,白桦林的树梢在周长江的眼下弯曲着腰部摇晃着,肥大的叶子摩擦着扫动着,发出松涛般的巨响。

这也使他兴奋,他感觉这是陷在大敌之前,正需要他登高振臂一呼,大家冲杀过去,于是,他就以那瞰望不尽的白桦林,作为假想敌,认真地做一个举旗、冲杀的姿势并且呼啸起来:“杀!……杀!……杀!……杀!……”

声浪在山谷间、桦林中激荡着,鸟惊扰起来,成群地从树顶一直钻到半天空,隔一会儿四散开了,渐渐又回到它们的枝头上。

现在他站在山岭上锻炼着臂膀。虽说是夏天,从夜里袭来的潮风,总是森凉的,它围绕着山岭回旋,好像冬季的海潮拍击着周长江的全身,然而他坚韧的皮肤丝毫不为蹂躏,而他的四周竟像荡起温流,他出汗了哩。

哨兵万广源在山脚下招呼着:“下来,老周……”

他立刻跑下来了。另一个队员催促着说:“准备!”

周长江回答那个队员愉快的一笑,一直就跑回山洞里去。隊员们的武装已经准备好了。

他拿起旗子和手枪来。全队跟随着他,仿佛一条蛇虫,在起伏的山冈上蜿蜒前进。

大家埋伏在一段山沟里,前面有矮的树丛屏障着。他们的枪口从小树夹缝伸出去,几乎埋没在青草里了。小虫和蚱蜢被这骚动惊扰了,横竖乱飞一阵。

周长江的心脏为这最大的兴趣跳动着,他握牢了旗子和手枪。两条腿运足了竞走时的冲力。喉咙似乎在发痒;他竭力梗止着他那熟练的歌子——让杀……杀的声音变成急促的呼吸。

旗子已经展开了,它像不甘寂寞似的,在树丛后面震荡着翅膀。和周长江的心翼的鼓动,总是非常和谐的。

现在他把全副的精神,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要怎样才能配得起明天的庆祝呢?这时候他心翼的鼓动就超过旗子的震荡了。

他思索着,一直地思索着……

一排枪声,接着又是一排枪声,他好像是被惊醒了。当第三排枪的枪机还没有扳动时,周长江就像一匹不羁的烈马,跃出了壕沟,其余的队员也就一拥而上,紧急的枪声,混着拼命的喊叫:“杀!……杀!……杀!……杀!……”

敌人的队伍零碎了,忽然又集拢起来,伏在草地上开始还击。子弹好像广漠上的飞沙,向着周长江扬来。

旗子被打穿了好几个窟窿,但是它依然伸展着腰板,拨开很密的枪弹向着敌人冲进。在距离敌人二百码的地方。旗子突然扑倒了,立刻又跃立起来,便勇猛地追迫着敌人。

于是,敌人的阵线紊乱了,活着的抛下伤亡的向森林里逃了。

和每次一样,周长江第一个先抢到敌人的阵地;和每次不同的是,周长江跌倒了。

他跌倒在一个已经死了的敌人身上,他还要挣扎起来,可是不能了,只有那面旗子插到草地上摇动着。

队长和队员们随后也赶到了,大家都积聚在周长江的身边。队长丢开手枪,俯身就把周长江抱起来并且问道:“不要紧吗?”

“不要……紧!”

虽然是响亮,但已不像周长江的声音。他睁大着眼睛,让痛苦变为微笑。而且他的身子渐渐从队长的臂膀里沉坠下去。

队长战栗着,咬着牙齿又把周长江放在草地上。周长江的胸部被血水浸满了。

队长又问:“你愿意怎么办?”

“庆祝我吧!”

“还有什么话?”

“这面旗子送给我。”

他始终握紧旗杆。直到队长把旗子蒙在他的脸上,他也感觉不到死的恐惧。这时他还可以听得见许多伙伴的叹息声,他愉快地微笑着,他用力掘动着旗杆,想要把旗子揭开,亲眼看看自己的光荣队长流着眼泪举起手枪,像瞄准为光荣而死的伙伴的头颅一样地瞄准自己。

然而,他遗憾了。

在他呼吸截止的时候,旗子上溅满了兴奋的血花。(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交代了周长江的生活习惯及身份,随后交代的突击队具体伤亡人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B.周长江与哨兵万广源关于功劳的看法虽然各有不同,但都体现出二人对牺牲战友的崇敬和怀念。

C.小说中关于旗手周长江把白桦林当作假想敌的描写,可以看出他善于利用周围环境进行战前训练。

D.小说中多次出现周长江与战士们的喊杀声,表现出他们奋勇杀敌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点出旗手所举为“抗日义勇军”旗帜,暗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作品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关联起来。

B.小说常以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写旗手内心的“惭愧”和“害臊”,表现了周长江腼腆犹豫的性格特征。

C.文中对“鸟”“风”和“白桦林”的描写突出声响,呈现了战斗发生地山岭的独特景象,烘托了战斗到来前的气氛。

D.本文与《百合花》的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战争时期,都通过写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展现那个时代军人的崇高情操。

8.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关于旗子的描写都极富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答:

9.小说在旗手周长江牺牲前多次提到“庆祝两周年”,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答:

【参考答案】

6.C(把白桦林当作假想敌,表现出周长江战前的亢奋与渴望。)

7.B(“惭愧”“害臊”的心理表现的是周长江的质朴憨厚,他战功赫赫却从不居功。言其“腼腆”尚属恰切,言其“犹豫”则是无中生有。)

8.①运用拟人手法,以旗写人,展现人物的英雄气概。②动词运用极为传神,“震荡”“扑倒”“跃立”“追迫”等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9.①能更细腻地表现旗手周長江的心理,突出他用战斗胜利来“庆祝两周年”的决心与渴望。②周长江牺牲在“庆祝两周年”的前一天,带给读者心灵强烈的震撼,增添了小说的悲壮色彩。③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抗日报国的革命英雄主义主题。

(选自2024年高考南昌市一模试题。供稿:张武慧胡小望)

猜你喜欢

阿爷旗手篾匠
乡村篾匠
灌醋来——麸子醋
响着铃铛过老街
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日本写实主义的旗手圆山应举
阿爷,我又想起你了
东篾匠
故事猎人
旗手
篾匠父亲
当生态文明长征的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