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

2024-05-11尹铁燕

关键词:文化强国文化建设

收稿日期: 2024-02-0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A036)

作者简介: 尹铁燕,男,湖南邵阳人,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摘 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体现为: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坚持理论创新是发展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是时代特征;坚持胸怀天下是最高境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是表达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特征的现实要求,坚持走群众路线是体现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特征的实践基础,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特征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坚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动体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要求,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规定,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品格。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凸显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现实目标,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进一步深化对资本利用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建设;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图分类号:D61;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24)03-0033-09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发展阶段推动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时代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已经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对这一课题的理论阐释和深刻回答。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何为时代特征?“所谓时代特征,是指某一社会发展阶段或某一社会发展层面合乎规律的发展状况,既是时代性质的折射,也是时代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与高度概括。”[1]中國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现实需要相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与时俱进性。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充分体现出其时代性和民族性的鲜明特质。

一、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

中国共产党从执政伊始,就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权益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2]11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出发,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注重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历史主动精神,把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作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着力点。

(一)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是表达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特征的现实要求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原则,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至上使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思想起点更加深厚科学,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清晰,目标理想更加庄重赤诚。”[3]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思想基础和实践要求。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十九大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为全党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政治自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旨归。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时刻坚守初心使命,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两个结合”推动文化建设,以多元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激发全体人民积极主动参与文化建设的历史主动,以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二)坚持走群众路线是体现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特征的实践基础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要把广大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61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把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把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坚持走群众路线,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始终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展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根本价值遵循。”[5]党的文化建设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就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深刻回答文化发展为了谁、文化发展依靠谁以及文化发展成果如何进行分配的基本问题。坚持走群众路线,就要始终坚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价值导向。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突破口,充分体现了党对现阶段发展特征的清醒认识和精准把握。在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坚持走群众路线,就要全面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虚心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鼓励群众在文化建设中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新时代新征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新渠道,网上群众路线开辟了党了解群众、贴近群众、凝聚群众的新空间。网上群众路线促使党员领导干部能够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充分体现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意蕴。网上群众路线为加强新时代文化建设开辟了新领域,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供给开辟了新渠道。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诉求是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物质需求,还体现为精神文化需求。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理想信念,不断厚植为民情怀,甘作人民公仆。在推动文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走田坎、跨门槛、进心坎,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

(三)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特征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人民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从改革开放前解决人民的温饱难题,到新时期解决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的发展问题,再到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始终与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曾涉足、前辈先人未曾预见的一系列文化建设领域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当代中国推进文化建设正面临构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终极目标,把如何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要着力点,始终坚持以文化体制改革为主线,把文化理论创新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支撑,坚持创新在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依靠文化理论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引领文化产业的优化升级。

二、坚持理论创新是发展动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堅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在坚守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之正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开辟了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新境界。

(一)“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坚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永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底色的根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永葆生机活力、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底色,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的“变”与“不变”予以准确把握,例如,在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不动摇,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动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不动摇。在文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突破口,坚持人民文化权益至上,把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持续推动文化繁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终极目的。

另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坚持真理的精神追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本质属性的同时,又谱写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的新篇章,赋予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时代内涵和民族特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新时代文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彰显了与时俱进、引领文化建设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新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持续推动文化繁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指南,聚焦文化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飞跃。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在“不变”中求“变”,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现实问题推动思想理论发展。“问题是突破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认真研究和深刻把握重大时代问题,才能真正突破创新。”[7]善于发现问题是进行理论创新的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

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守正”和“创新”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之正,确保在持续推动文化繁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另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体现了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和守正创新。

(二)“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要求

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建设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体现了对守正创新的始终坚持。充分挖掘中华文化的时代意蕴、建设中华文化现代文明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新时代文化建设坚持守正创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在文化精神迥异、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中华大地深深扎根、繁荣兴盛的时代课题。田克勤、位杰提出要始终坚持在“两个结合”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为“深入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必须深刻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中国具体实际、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为什么要在‘两个结合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8]。“两个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揭示了实现“两个结合”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第一个结合”注重在中国革命主题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第二个结合”侧重挖掘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文明底蕴和民族特色。“两个结合”彰显了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创新,是构建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手段,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性发展与传播提供新手段、新方法、新路径。

“两个结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明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的准确把握。一方面,党的文化理论创新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为推进文化建设的魂脉。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新时代新征程,党始终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另一方面,党的理论创新要始终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推进文化建设的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思想精华所在,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文化基础和理论前提。党的理论创新始终坚持自觉吸收、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料,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爱党爱国的政治理念、“家国同构”的伦理理念、独立自主的发展理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都是推进“两个结合”中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依托。

(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实践指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理论底色。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中为什么“能”,关键在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之所以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不断结合时代特征、民族文化特色和实践要求进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确保中国共产党完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的本质要求,是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守正创新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贯穿于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9]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扎实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具体体现在“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把实现全人类共同的文化权益作为终极价值。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就是做到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为党的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新时代新征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推动文化繁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充分检验。

三、坚持问题导向是时代特征

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聚焦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党的思想文化宣传工作。

(一)“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正面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正是因为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10]习近平文化思想之所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就在于其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方案。新时代要以问题为着力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11]20

坚持问题导向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代呼唤理论创新。特定时代面临的特殊问题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强大引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什么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何要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何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新时代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得到了破解。202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反贫困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隨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自觉,以深入调查研究推动解决新发展阶段文化建设中遇到的独有难题,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规定

问题是矛盾的重要表现方式。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坚持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认真总结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并能够对新时代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作出准确预判。“坚持问题导向既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展开,又是唯物辩证法在特定方式上的浓缩和凝练。”[12]

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始终坚持矛盾分析法,明确新时代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加强文化建设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矛盾进行斗争的过程,因而不能否认与害怕矛盾和问题的客观存在。矛盾分析法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要通过矛盾分析精准把握时代脉搏,通过化解矛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已经进入文化建设的关键期,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必须要勇于面对矛盾。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明确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总任务和新要求。矛盾就是问题。持续推动文化繁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要善于全面把握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又要抓住制约文化建设的重点问题,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同时,还要坚持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结合,善于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做到以史为鉴,开辟未来。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持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战略目标。

(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品格

每个时代都面临特定的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聚焦时代问题,以强烈的问题意识观察和引领时代,将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鮮明的实践品格。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什么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怎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与时俱进性。只有认真研究新时代的重大文化建设问题,才能不断推动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和文化建设实践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了诸多长期想解决而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诸多过去想办而一直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党领导一切工作的实践要求。新时代聚焦新时代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以文化建设奋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问题导向,敢于直面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加强文化领域的制度化建设,健全文化体制机制。中国共产党坚持问题导向,敢于直面新时代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社会文化治理中,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公民文化需求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四、坚持胸怀天下是最高境界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力量。中国十分重视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持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提升中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文明的交流互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彰显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是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13]545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人类文明、怎样建设人类文明”的重大问题,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行动指南。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凸显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现实目标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凸显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现实目标。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正面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人类文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和发展瓶颈,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14]

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全人类共同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正确义利观的最高境界,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利益至上”理念的全面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秉持国际主义精神,把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作为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追求,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共赢中开拓进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所坚持和践行的正确义利观,坚持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强调相互尊重彼此关切,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最终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15]

中国共产党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体现在积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基本原则,在抗疫期间对其他国家进行了积极援助,为很多国家委派专家指导抗疫,提供抗疫物资资助等,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抗疫精神。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的制定,构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话语体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主要体现在积极践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全球共同繁荣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胸怀天下”的理论品格。新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蕴含大胸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努力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始终坚持以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理论创新,为中国共产党理性认识和正确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生动体现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大国担当。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2]16中国共产党以人类命运共同思想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推动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把维护人类共同的文化权益、推动人类文化多样化发展作为终极目标。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各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致力于全人类解放的宽广胸怀、雄心壮志、坚定信念和战略思维方式,强调理论创新要把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思考置于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的科学分析之上,以更宽广的眼光谋划和推进新中国的发展,推动人类进步事业。”[16]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深化对资本利用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類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1]17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正确的义利观。“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日益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更多价值共识或共同价值,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17]世界市场把整个世界经济连为一体。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资本为各国生产力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配置。资本为地区经济社会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风险挑战。一方面,资本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资本可以激发创新活力,利用资本能够扩大生产力,通过扩大再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资本利用不当很可能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资本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会造成财富分配的不平等。企业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社会责任感丧失,引发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正确的资本观。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本逻辑为根本导向,把合理利用资本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要求,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的健康发展,积极发挥资本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立场。从资本的运行规律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的单一所有制结构决定了资本在国家控制下运行,资本的性质属于国家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既有国家资本也有私人资本。实现各种资本机会平等、公平进入、有序竞争,是发挥资本积极作用的关键环节。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建构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是发挥资本积极作用的重要保障。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资本作为一种一般意义上的“物”的存在,而马克思把资本作为一种生产关系,认为资本具有无限增殖的基本特征。从本质属性看,资本具有逐利性,资本的本性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来看,资本是“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18]922。资本遵循以货币为起点和终点,以价值增值为动机和目的的运动逻辑。资本逻辑就是以追求资本的无限增殖为最终目的,以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为价值旨归。从资本运动结果看,资本扩张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资本逻辑批判的根本方法就是通过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消除异化劳动。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核心要义是颠覆资本逻辑,实现对资本的有效控制,让资本真正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从文化视角看,资本蕴含文化观。社会主义资本蕴含社会主义文化观,资本主义资本蕴含资本主义文化观。只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资本的文化定位,才能更好地利用社会主义资本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五、结语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持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体现为: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坚持理论创新是发展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是时代特征;坚持胸怀天下是最高境界。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坚持人民至上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价值导向,生动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坚持理论创新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民族特质,充分彰显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高度统一;坚持问题导向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灵魂,充分体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辩证统一;坚持胸怀天下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方略,充分彰显战略目标与战术目标的辩证统一。

参考文献:

[1] 陈金龙.时代特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9):97-104.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 李影,韩喜平.“人民至上”对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三个向度的诠释[J].长白学刊,2022(1):9-15.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5] 高远,张秀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成进路、价值意蕴及实践指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13-19.

[6] 陈永杰,李雨桐.习近平“人民至上论”的原创性贡献[J].理论探讨,2023(3):15-22.

[7] 秦书生,李瑞芳.论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科学思维[J].经济学家,2022(6):28-38.

[8] 田克勤,位杰.在坚持“两个结合”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思想理论教育,2022(3):30-36.

[9] 杨增岽,党佳美.守正创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J].思想教育研究,2023(2):55-61.

[10] 臧峰宇.坚持问题导向的时代内涵与方法论原则[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3(1):24-31.

[1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

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2] 关锋.深层理据、时代特质和方法论本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规定[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3):42-51.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15] 孙海星.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三重意蕴[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0-18.

[16] 代金平,王媛媛.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内在逻辑、世界意义与实践要求[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1-9.

[17] 邓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21届年会综述[J].哲学动态,2019(12):118-120.

[18]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On the Essence of Xi Jinping Cultural Thought

Yin Tieyan

(College of Marxism,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The essence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ideology is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dhering to the fundamental position of putting the people first; Adhering to theoretical innovation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 Adhering to problem orientation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imes; Persisting in having a broad mind is the highest realm in the world.The main manifestation of“adhering to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s the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is that“We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which is a vivid manifestation of adhering to the Marxist worldview and methodology; “We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is a practical requirement for promoting the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Marxist cultural theory;“We must adhere to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the CPC to achieve long-term governance.

Key words:Xi Jinpings cultural ideology; cultur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powerhouse; modern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責任编辑:赵 践    责任校对:李 菁】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文化建设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文化强国建设下《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的意义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