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身气功习练者特征与需求调查分析

2024-05-10晁胜杰吴雪萌梁光瑜刘宇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习练功法指导员

晁胜杰,毕 卫,王 凯,吴雪萌,梁光瑜,周 倩,刘宇星

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中心组织科研人员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健身气功调查,从习练者角度调研了健身气功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发展情况.至2022年,健身气功又经过十年发展.为准确客观了解和掌握群众学习健身气功的真实需求,进一步健全健身气功公共服务体系,以健身气功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总局健身气功中心委托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健身气功学练动机和需求的调查研究.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课题组通过健身气功习练者问卷调查、健身气功管理干部和专家学者访谈等形式进行调研,得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本文为课题组依据社会健身气功习练者特征、习练需求两个方面的调查数据,总结、分析当下健身气功习练者年龄特征、学练需求的新特点、新动向、新动因,并针对今后发展提出相应建议,期冀为科学制定健身气功政策和创新开展活动提供数据和智力支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国内31个省区市的社会健身气功习练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线上、线下抽样调查,对习练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特征,以及习练者各方面的动机与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以“健身气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为关键词检索了大量文献资料,在国家图书馆和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总局健身气功中心资料室,以及读秀、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电子图书系统,查阅了诸多相关书籍和研究成果,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向全国31个省区市的健身气功社会习练者发放6 000份问卷,包括健身气功管理者和专家,回收5 578份,回收率92.96%,有效问卷4 896份,有效率为82.10%.

1.2.3 访谈法

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咨询遍及全国31个省区市的健身气功专家、高校教师、各级管理者近400位,了解他们对健身气功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2 分析与讨论

2.1 健身气功人群年龄与性别结构特征与分析

2.1.1 年龄结构特征分析

2013年调查结果显示,健身气功习练人群年龄结构特征为“一端低,一端高”,即中老年群体高,青壮年人群低[1].与此不同的是,本次社会习练者调查问卷显示,中年人群和青年人群比例显著增多(表1),开始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即中壮年人群占据主体,老年次之,青年最少.这与中国体育人口的“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也有明显不同[2].60岁及以上的人群,2022年为38.11%,较2013年47.65%[1]降低近十个百分点.50至59岁人群,占比47.65%,是社会健身气功人群的主体.40~49岁人群,占比8.74%,30~39岁人群、29岁以下人群,占比分别为2.02%、3.47%.可以看出,由于29岁以下人群主要为刚刚进入工作状态的青年群体以及学生,所以对健身气功的参与度不高,这与中国不同年龄人群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分布基本一致[3].

表1 社会习练者年龄(调研数据)

出现“中间高,两端低”现象的原因有:第一,“中间高”与中国现行退休年龄有关.50~60岁是中国现行的退休年龄,该年龄段的人开始考虑退休后的健身方式,很多人选择了健身效果较好的健身气功.第二,“60岁及以上”是“两端低”中的较高者,占比38.11%,这与现阶段低龄老年人群特点有一定关系.中国消费协会调查显示,2022年我国低龄老年退休人群(60多岁)普遍具有高收入和高受教育程度,愿意积极参与外出锻炼和社交活动[4],健身气功正契合了这部分人群的需求,所以参与者较多.

2.1.2 性别结构特征分析

由表2、表3可知,健身气功社会习练者男女比例为:女性74.57%,男性25.43%,女性约是男性的3倍.2013年调查结果,女性是男性的2.7倍[1].从数据对比看,当下健身气功习练者的男女性别结构失衡现象更为严重.

表2 社会习练者性别(调研数据)

表3 社会习练者职业(调研数据)

健身气功社会习练者男女比例失衡现象与现行退休制度、项目特点等因素有较大关系.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女性一般比男性早5~10年,健身气功主体人群正好分布于50~60岁这一法定退休年龄段.相对男性而言,这一阶段的女性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选择实践自己喜欢的运动养生方式.健身气功具有动作柔和缓慢、养生效果显著、包含传统文化、组织形式宽松等项目特点,与女性性格安静含蓄、健康意识较高、社会交往温和等特点相吻合,所以该项目更容易被女性选择.

2.2 习练者职业与学历结构特征分析

2.2.1 习练者职业结构特征分析

习练者的职业类型,调查问卷分了三大类八小类:“国家机关、党政组织、企业、事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可归类于脑力劳动者;“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他”(应多为自由职业者和退休人员)可归类于脑力体力综合型劳动者;“农、林、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农业生产者”“军人”(“军人”的体力和脑力不好区分,可能是军官,或者是转业人员,也可能是士兵.这里暂且归类到“体力劳动”)主要属于体力劳动者.根据表3可知,纯脑力劳动者约占半数,脑力体力综合型劳动者约占40%,以体力为主的习练者约占10%.

健身气功习练人群职业构成偏向脑力劳动者的原因有:一是健身气功“动静结合”“动作简单”“效果显著”的功法特点,可以改善脑力劳动者长期的伏案劳损.二是脑力劳动者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高于一般体力劳动者,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养生项目,体现了脑力劳动者对传统文化的特殊情感.三是脑力劳动者相对收入稳定、生活规律,具有较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四是近年来,从中央部委到各省市的工会组织为在职人员开设了各种业余养生健身课程,很多地方都把健身气功列入课程之中.

2.2.2 习练者学历结构特征分析

表4可知,健身气功社会习练者高学历人群约占总人数的一半.2013年,本科(含大专)、研究生占比分别为22.8%、0.5%,高学历习练人群占总数的23.3%[1];而这次调查中,本科(含大专)、研究生分别增至45.77%、3.11%,总占比48.88%.高学历占比显著提升,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是这次社会习练者调研问卷是以网络电子问卷发放,很多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习练者没有参与到这次调研中来.二是2022年,50~59岁之间的习练人群都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他们读书时已经恢复了高考,受高等教育机会比10年前调查时的50~59岁人群(20世纪50年代出生)高.三是2022年调研数据显示,占总比约15%的50岁以下人群,大都具有本科(含大专)学历.四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近几年,健身气功逐渐发展出视频、网络、工会、赛会、单位、社区、培训、论坛等传播形式,突破了传统习练站点的地方性拘束,让机关单位、技术人员等高学历人群可以较为自由地参与到健身气功学练中来.

表4 社会习练者学历(调研数据)

2.3 习练者对功法的需求与分析

2.3.1 健身气功习练者学练需求

需求是习练者从事健身气功的心理内驱力,不同的练功需求决定着习练者对功法的选择、态度、练习方式.由表5可见,习练者学练健身气功的目的排序为:第一,“运动量适中,健身效果较好”,占87.60%;第二,“健身气功是民族瑰宝,蕴含优秀的传统文化”,占65.91%;第三,“治疗疾病,辅助运动康复”,占45.38%.第四,“场地、器械、服装要求不高,省钱”,占35.17%;第五,“消遣娱乐,丰富闲暇生活”,占30.25%;第六,“社会交往,扩大社交圈子”,占21.16%.

表5 社会习练者习练健身气功的主要目的(调研数据)

由表5数据可知,习练者对健身气功的主要需求为健身效果、传统文化和康复治疗.通过这一现象可以看到:第一,自2003年以来,健身气功一直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华悠久文化组成部分”形象进入大众视野,多年来一直不断宣传、重复、强化,现在已然在大众意识中形成了“养生”“文化”的主要印象.在“与其他项目相比,健身气功的最大优势”调查中(表6),91.16%的人选择了“健身养生效果较好”,63.87%的人选择了“蕴含中国文化”,也显示了“养生”“文化”确已成为习练者心中的健身气功形象.第二,反映了当下人民群众对“健康”“文化”的高度需求.《管子·牧民》曰:“仓廪实而知礼节.”一般而言,社会的政治经济进入相对较高的发展水平以后,人民群众才会更多关注“健康”“文化”.对“健康”“文化”的高需求是社会消费需求层次提升的表现,也与当下“民族复兴”“文化自信”“健康中国”的国家政策相符合[5].

表6 与其他项目相比,健身气功的最大优势(调研数据)

2.3.2 健身气功教学现状分析

如表7所示,“功法动作”占比90.71%,可见动作教学仍是健身气功教学的最核心内容,这与表5、表6中习练者“健身养生效果较好”的高需求相符.“呼吸”“意念”“养生知识”教学占比都在60%左右,反应了现阶段教师教学已经在纯肢体动作之外融入了较为深层的健身气功内容,这也是全国健身气功教学进入中级层次的一个表现.“传统文化”教学比例占44.61%,与习练者占65.91%的“传统文化”需求(表5)还有一定差距.这表明,在健身气功功法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并不容易,需要教师、指导员既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还要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素养,以及教学技巧和方法.老师“几乎没有指导,只在前面领做”的占6.29%,完全自学的习练者占5.76%,说明随着健身气功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一些习练者开始跟着多媒体自己学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有指导老师的数量不能满足习练者的需求.

表7 健身气功功法教学的主要内容(调研数据)

2.3.3 健身气功师资需求分析

由表8可知,习练者对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健身气功层次教学指导知识”“功法动作内在健身效果知识”“与功法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知识”排在前三位,占比分别为87.61%、86.73%和77.88%;其他依次是“现代科学健身知识”占比76.11%,“功法自身的历史文化知识”占比70.80%,“健康诊断与评估知识”占比68.14%.由此可知,习练者对师资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只会教技术的动作教练,而是需要具备功法理论、现代医学知识、传统医学、传统文化等综合能力的养生导师.

表8 健身气功指导需要加强的知识内容(调研数据)

在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中(表9),“社会体育指导人员老龄化较为普遍,难以进行梯队建设”占比87.61%,“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接受理论知识有难度”占比62.83%,“下级部门重复推荐参加培训人员,新人少之又少”占比41.59%,表明: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基层的主要传播者,而指导员在数量、文化、年龄等方面的现状,已经难以满足习练者的需求.这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的基本情况一致[6].就健身气功而言,提高指导员文化素养、增加指导员数量、促进指导员年轻化,成为推动健身气功发展的重要保证.

表9 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调研数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健身气功习练人群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中间高”即50~59岁的中年人群比例高,“两边低”为60岁及以上和29岁以下的人群比例较低.性别比例方面,依然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女性约是男性的3倍.

(2)健身气功习练人群职业结构偏向于脑力劳动者.学历层次较2013年有较大提升:本科(含大专)学历人群占比由22.8%增至45%,硕士及以上人群占比从0.5%增至3.11%.

(3)“养生”和“文化”是习练者对健身气功最为突出的需求.动机需求调查中,“运动量适中,健身效果较好”排名第一;“是民族瑰宝,蕴含优秀的传统文化”排名第二.与其他项目相比健身气功的优势调查中,91.16%的人选“健身养生效果较好”,63.87%的人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

(4)健身气功师资的数量和综合素质,特别是文化理论素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健身气功社会习练者的高需求.

3.2 建议

(1)推进开放融合,拓展朋友圈子.健身气功是传统体育项目,但必须根据时代需求始终保持开放融合的发展态度,积极在体医融合、体教融合,以及与康养、养老、文旅等融合走出特色健身气功道路.紧密围绕习练者促进健康和领悟文化两大需求主题,深入挖掘健身气功在促进健康、提升文化、变化气质、改善生活方式、塑造生命美学等方面的价值,增加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吸引更多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持久习练健身气功.

(2)锚定习练者“养生”“文化”两大需求,丰富产品,提高质量.为更好满足群众学练目的,可通过纵深挖掘、横向拓展的思路,对层次教学、功法内在原理、健康诊断与评估、运动处方等方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挖掘,指提高既有功法技术含量,即要把已推广的11种功法,从史、理、法、效、学、练、教等方面加强研究形成体系.横向拓展,就是既要研制推广系列新功法,又要运用新理念研制运动处方等健身新体系,还要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延伸产品供给,满足不同群体的学练需求.

(3)抓好质量,提高数量,让健身气功师资“活”起来.在提升师资业务能力和数量的同时,建立评估体系,通过奖励优秀、淘汰不合格等方式,逐步提高师资综合水平.通过各种形式的全国及省市交流大会、培训活动,从技术、养生、文化、科学等方面提升现有师资技术和文化水平,借助政府、市场、社团等各种力量,让现有师资“活”起来,发挥其最大作用.融合线上线下,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各种级别的指导员培训、集会、活动、宣传增加指导员数量.发挥高校健身气功师资作用,带动更多高校教师、学生参与健身气功的校内外推广.

猜你喜欢

习练功法指导员
论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法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七星归位”劲意真诀
浅论习练太极中放松心法的养生效果
习练太极拳膝盖疼原因探究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日月增辉行功真诀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举办两新党建指导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
“用工指导员+”激活集体协商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