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挤奶联合电动吸奶器对早产母婴分离产妇的影响
2024-05-10李秋玉陈燕
李秋玉 陈燕
母婴分离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新生儿暂时与母亲分离而进入新生儿病房[1]。此时新生儿不能吸吮母乳,而产妇乳房缺少刺激,造成乳汁分泌的减少,乳汁发生淤滞、乳房胀痛、乳房硬块,甚至引起乳腺炎的发生,非常不利于实施母乳喂养[2]。因此,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积极有效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干预手段主要是对乳房进行按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3]。手法挤奶在提高泌乳量、减轻产妇痛苦等方面优于乳房按摩,但是对操作者的要求比较高,操作不当还会对产妇的乳腺组织造成损伤,而且频繁的手法挤奶还会对产妇的休息产生影响[4]。电动吸奶器具有操作方便、吸力适当等优点,受到产妇的欢迎,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5]。本研究探讨手法挤奶联合电动吸奶器泵奶对早产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和乳房胀痛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的100 例早产母婴分离产妇。纳入标准:(1)新生儿出生后就转入病房。(2)产妇的营养情况较好。(3)孕周≥32 周。(4)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的产妇。(2)存在母乳喂养禁忌证。(3)产妇拒绝实施母乳喂养。(4)存在妊娠并发症或者并发症的产妇。(5)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6)急危重症新生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50 例。联合组产妇年龄22 ~36 岁,平均(29.17±3.42)岁;孕周34 ~39 周,平均(37.59±1.06)周;剖宫产12 例,阴道分娩38 例;经产妇19 例,初产妇31 例;大专及以上学历25 例,高中或中专学历15 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 ~35 岁,平均(29.04±2.97)岁;孕周33 ~39 周,平均(37.76±1.03)周;10 例为剖宫产,40 例为阴道分娩;16 例为经产妇,34 例为初产妇;23 例为大专及以上学历,18 例为高中或中专学历,9 例为初中及以下学历。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手法挤奶。分娩后2 h 进行第1 次操作,首先将室温调节至26 ℃左右,做好隐私保护,护士将双手清洗干净,采用热毛巾对产妇的乳房进行15 min 的热敷。使用左手对乳房进行托住固定,右手以乳头为中心顺着乳腺分布的方向,由外向内对乳房进行疏通按摩。在充分疏通以后,护士将右手的食指与大拇指张开呈“C”字形,对乳晕进行包裹,行压、松动作,力度均匀适宜,双侧乳房均行15 min。手法挤奶3 次/d,30 min/次,持续护理3 d。记录每次挤出的乳汁并冷藏。
联合组:采用手法挤奶联合电动吸奶器泵奶。手法挤奶的方法同对照组。对电动吸奶器进行清洗消毒,采用热毛巾对产妇的乳房进行15 min 的热敷,将吸奶器的喇叭主体与乳晕进行紧密贴合,打开开关,从1 挡开始逐渐增加吸力,至产妇能最大耐受。每天挤奶和吸奶3 次,30 min/次,每次每侧乳房持续泵奶5 min,与手法挤奶交替进行。持续护理3 d。
1.3 观察指标
(1)记录干预后2 组产妇1 d 的泌乳量。(2)记录干预后2 组产妇的乳房肿胀度,分为Ⅰ度(乳房无症状或轻度胀度)、Ⅱ度(乳房中度胀度)、Ⅲ度(乳房重度胀度)。(3)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2 组产妇的乳房胀痛情况,乳房胀痛评分0 ~10 分,评分越高表示乳房胀痛越疼痛[6]。(4)干预前后,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对2 组产妇进行评价,共30 个条目,每个条目计分1 ~5 分,总分30 ~150 分,评分越高表示产妇自我效能感越强[7]。(5)于出院时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2 组产妇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评分>89 ~100 分)、较满意(评分>59 ~89 分)、不满意(评分0 ~59 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 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产妇泌乳量及乳房肿胀度比较
联合组的泌乳量大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的乳房肿胀度轻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联合组与对照组泌乳量及乳房肿胀度比较
2.2 2 组干预前后乳房胀痛评分及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干预后,2 组产妇乳房胀痛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2 组产妇自我效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增高(P<0.05),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联合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乳房胀痛评分及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联合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乳房胀痛评分及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s)
组别乳房胀痛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干预前干预后t 值P 值干预前干预后t 值P 值联合组(n =50)4.33±1.641.02±0.175.218<0.00172.17±6.35 114.36±10.608.473<0.001对照组(n =50)4.26±1.582.15±0.363.752<0.00173.09±6.22 95.70±8.275.226<0.001 t 值0.2712.815--0.3846.290--P 值0.7830.014--0.612<0.001--
2.3 2 组满意度比较
联合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联合组与对照组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母乳作为新生婴儿最初的天然食物,不仅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内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和能量,更在健康和发育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8]。这种特殊的营养源有助于加强母婴之间的情感纽带,为亲子关系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母乳喂养,婴儿不仅摄入了适当的营养成分,还在感官和认知领域得到了丰富的刺激,促进了他们大脑和感知系统的发展[9]。乳房泌乳是各种激素作用于已发育的乳腺而引起[10]。乳汁分泌需要外界刺激才能维持,例如婴儿吸吮、人工挤奶等,如果乳汁得不到及时排出,会导致乳房的内压升高,对乳腺细胞的分泌功能产生影响,引起乳房产生胀痛,给产妇带来不适感觉[11-12]。徐晓波等[13]的研究显示,早期乳房护理可有效提高母婴分离产妇的泌乳量、幸福感及纯母乳喂养率,减轻乳房肿胀程度和产后抑郁情绪,加快乳房充盈和泌乳始动进程。刘聪香等[14]的护理实践研究也显示,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保持产妇住院期间正常泌乳状态。因此对于母婴分离产妇,对乳腺进行畅通,提高泌乳量,缓解乳房胀痛是产科护理学领域一个很重要的课题[15]。
手法挤奶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催乳方式,但是单纯手法挤奶并不能达到十分理想效果。魏桂凤[16]的研究显示,手法挤奶联合射频电疗配合乳房按摩能够明显增高产妇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降低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提高产妇的乳汁分泌量。林美红[17]的研究显示,采用乳房穴位按摩联合手法挤奶对产妇的乳房进行疏通,能够有效促进乳房部位的血液循环、乳汁分泌,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高广云等[18]的研究显示,对产妇实施常规护理与穴位按摩加手法挤奶,乳汁量明显增高,母乳喂养情况明显改善。电动吸奶器作为一种便捷的催奶工具,已经在产科护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赵梅晶等[19]的研究显示,中药热敷乳房联合电动吸奶器能够明显提高母婴分离产妇的泌乳量,降低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赖芳等[20]的研究显示,电动吸奶器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母婴分离产妇的乳房肿胀,增加产妇的泌乳量。李春丽[21]的研究以乳房按摩辅助泌乳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动吸奶器辅助泌乳为试验组,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的产后泌乳时间、产后72 h 乳房胀痛程度以及每天泌乳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试验组产妇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产妇,提示产妇采用电动吸奶器有助于缩短产后泌乳时间,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程度,提高每天泌乳量。本研究中,联合组产妇的泌乳量、乳房肿胀度、乳房胀痛评分、产妇自我效能评分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产妇,与陈燕等[2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为电动吸奶器的吸吮力比较均衡,与新生儿的吸吮力相似,与手法挤奶结合,能够对乳房进行规律性刺激,促进脑垂体分泌催乳素,提高泌乳量,加快乳房组织的血液循环,对乳腺组织进行疏通,缓解乳房胀痛程度,产妇比较容易接受[23-24]。
综上所述,手法挤奶联合电动吸奶器能明显提升早产母婴分离产妇的泌乳量,缓解产妇的乳房胀痛,改善产妇的自我效能,提高产妇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为母婴分离新生儿母乳喂养规范化管理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