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升白片联合PEG-rhG-CSF 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价值
2024-05-10曹慧君杨姣
曹慧君 杨姣
(江苏省宜兴市中医医院 宜兴 214200)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发展,加之环境与生活方式等改变,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不断增长,成为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由于临床大部分的恶性肿瘤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表现,难以引起患者重视,手术、放化疗均是目前临床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多已至中晚期失去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故多采用放化疗[1]。放化疗是临床保守治疗方式,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发展,满足临床疗效。但经化疗后会出现诸多药物毒副作用,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2]。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较为广泛[3~4]。地榆升白片是中药制剂,具有提高白细胞的功效,在临床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良好[5~6]。两种药物在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中均获得一定疗效,但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是否可提高临床疗效的报道鲜有。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地榆升白片联合PEG-rhG-CSF 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医院收治的74 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37 例,男24 例,女13 例;年龄32~86 岁,平均(53.26±9.78)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18 例,消化系统12 例,其他7 例;中性粒细胞分级:Ⅲ级22 例,Ⅳ级15 例。研究组37 例,男25 例,女12 例;年龄30~87 岁,平均(53.38±9.63)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20 例,消化系统10 例,其他7 例;中性粒细胞分级:Ⅲ级24 例,Ⅳ级13 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性良好(P>0.05),可比性较好。本研究已获江苏省宜兴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伦理字2020003015 号)。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病理组织学确诊为恶性肿瘤者;无严重合并症者;入组前均未接受过相关治疗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年龄低于30 岁或高于90 岁者;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骨髓异常增生者;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者;既往器官移植史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者;预计生存时间不足6 个月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结合病情与身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对照组给予PEG-rhG-CSF 治疗,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国药准字S19990049)在化疗周期抗肿瘤药物给药后进行皮下注射,6 mg/次,1 次/d。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地榆升白片(国药准字Z20026497)治疗,口服,0.2 g/次,3 次/d。两组均接受14 d 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1)疗效。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减轻,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水平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有所减轻,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水平上升至正常水平的70%;无效:症状未减轻或进展,中性粒细胞无明显上升。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2)白细胞总数(WBC)与中性粒细胞计数(ANC)。于治疗前、治疗14 d 后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 与ANC 水平。(3)生活质量。于治疗前后采用癌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估,量表包含5 个维度,各项分值为0~100 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4)中性粒细胞减少分级。统计中性粒细胞减少分级,其中1 级为1.5×109/L≤中性粒细胞水平<2.0×109/L;2 级为1.0×109/L≤中性粒细胞水平<1.5×109/L;3 级为0.5×109/L≤中性粒细胞水平<1.0×109/L;4 级为中性粒细胞水平<0.5×109/L。(5)不良反应。统计心悸、发热、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WBC 与ANC 水平、QLQC-30 评分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用%表示疗效、中性粒细胞减少分级及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WBC 与ANC 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前WBC 与ANC 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WBC 与ANC 水平均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WBC 与ANC 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WBC 与ANC 水平对比(×109/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WBC 与ANC 水平对比(×109/L,)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nWBC治疗前治疗后ANC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37 37 tP 6.62±1.23 6.65±1.21 0.106 0.916 2.48±1.27*3.37±1.20*3.098 0.003 3.57±1.16 3.63±1.24 0.215 0.830 1.35±0.88*2.14±0.89*3.839 0.000
2.3 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分级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3~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分级占比(18.92%)较对照组(48.65%)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分级对比[例(%)]
2.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治疗前QLQC-30 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QLQC-30 各项评分均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QLQC-30 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QLQC-30 各项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QLQC-30 各项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n躯体功能治疗前治疗后社会功能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角色功能治疗前治疗后情绪功能治疗前治疗后认知功能治疗前治疗后37 37 tP 54.36±5.24 54.78±5.36 0.341 0.734 71.25±7.37*80.33±7.28*5.332 0.000 60.65±7.47 61.35±7.24 0.409 0.684 71.30±6.27*78.27±6.38*4.740 0.000 50.65±5.29 49.84±6.31 0.598 0.551 65.26±7.71*72.36±6.57*4.264 0.000 68.61±8.05 70.08±8.23 0.777 0.440 74.98±8.78*82.74±9.42*3.666 0.000 61.02±7.12 61.62±7.28 0.358 0.721 71.53±8.27*78.45±8.36*3.580 0.001
2.5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21.62%vs 27.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例(%)]
3 讨论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是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发热、感染、头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不仅会对化疗的效果造成影响,还可加重病情,甚至病死,影响生活质量。目前,临床针对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疗方式以药物为主,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严重程度,提高中性粒细胞水平,但单一用药效果仍无法满足临床。因此,选择合理的联合治疗方式,对提高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学虽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名,根据症状与临床特征表现可将其归属为“虚劳”范畴,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因素,导致腑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所致,故治疗应以益气养血原则为主[7]。地榆升白片作为常见中成药物,可提高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8]。本研究在PEG-rhG-CSF 的基础上联合地榆升白片对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7.30%)较对照组(78.38%)高,且研究组治疗后WBC 与ANC 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提示联合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疗效确切,对WBC 与ANC 水平影响较小。分析原因可能是PEG-rhG-CSF 通过中性粒细胞刺激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相关信号通路,从而促进造血干脑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增殖、分化,并推动成熟中性粒细胞进入外周血[9]。地榆升白片的主要成分为地榆、蔗糖、糊精、淀粉,地榆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散瘀等多种功效;其主要成分为地榆皂苷,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可改善骨髓造血的微环境,并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促使造血因子的释放及白细胞成熟,还可促进创口愈合、抗菌消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对提高WBC 与ANC 水平具有良好的效果[10]。蔗糖、糊精、淀粉为辅料,其中蔗糖、淀粉具有和中缓急、生津润燥等功效,经水解后可分解为葡萄糖与果糖。糊精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增强药物的黏合度。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治疗后QLQC-30 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而3~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分级占比较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地榆升白片联合PEG-rhG-CSF 可有效改善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级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分析原因可能是PEG-rhG-CSF 选择性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达到预防或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11~12]。地榆升白片中富含槲皮素、地榆皂苷、山奈酚等成分,通过DNA修复、细胞应激反应调控、细胞分裂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及通路对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起到调治作用[13~14]。Sun 等[15]对130 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PEG-rhG-CSF 治疗结果发现,研究组3/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率相比(21.62%vs 27.0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可说明PEG-rhG-CSF 治疗可降低化疗期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地榆升白片联合PEG-rhG-CSF 应用于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明显,对WBC 与ANC 水平影响较小,可改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级情况,促进生活质量提升,安全可靠,优势较为明显,可进一步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