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2024-05-10刘磊曾志炜
刘磊 曾志炜
摘要:加强乡村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为乡村产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引进模式不成熟、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和人才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困境。对此,需要通过优化人才引进模式、建立协同培育机制和完善人才保障体系等措施,建设一支符合乡村产业振兴需求的人才队伍。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1]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标志性成果,乡村产业振兴能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乡村社会良好发展,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关键也在于乡村人才,建设一支能够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
1 人才队伍建设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意义
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队伍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充足人才,同时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并助力乡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1.1 为乡村产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队伍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新时代,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建立一支能扎根乡村,适应乡村需求的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施展才干,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通过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人才的支撑同样必不可少。要想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關键在于乡村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只有把握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在供给一端结合当地的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增加产品的种类,提高产品的品质,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才能不断扩大乡村产业规模,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管理型人才、农业经营型人才、农业劳动人才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将他们的专业知识应用于乡村产业振兴,最大限度提升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用。只有建设一支素质过硬、数量充足、与人才需求结构相匹配的人才队伍,才能为乡村产业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2 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
乡村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是现代乡村建设和实现产业振兴的内在要求。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体系的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发展现代乡村产业提供了人才支撑,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在乡村产业不发达的情况下,农村只提供农产品或者对农产品进行简单加工之后出售,往往只能获得较低的附加值,农民的增收难以实现。在各类专业人才的参与下,能帮助乡村依托农业资源特色,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补齐产业链条,打造持续发展和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从出售原料的低附加值,跃升为出售产品高附加值,从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农民收入。概言之,乡村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够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
1.3 助力乡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特色产业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依托乡村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举措。同时,要弄清乡村特色产业的内涵,乡村特色产业是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浓厚乡土气息的小众类、多样性产业[3],要以“土特产”作为理解的出发点:“土”指的是当地的乡土资源;“特”指的是基于当地的乡土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开发,突出地域特色;“产”指的是特色产品的生产要建成产业。实际上,有许多乡村脱离当地资源禀赋,发展产业随大流,往往不能建成长久的产业;也有许多乡村虽然乡土资源丰富,但对当地的特色发掘不够,简单模仿其他地区的资源利用方式,片面的发展乡村产业,从而导致产业发展同质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做好‘土特产文章。熟悉和热爱乡村的本土人才能更好地开发并保护当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能更好地把握资源开发的地域特色;专业的技术和销售人才,能更好地根据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利用新的技术和销售方式,彰显地域特色,更好的开发乡土资源,培育为消费者认可的特色产业。
2 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
相比于城市,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生活配套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人才不愿意在乡村就业。加之,乡村人才引进模式不成熟、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人才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原因造成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
2.1 乡村人才引进模式不成熟
乡村产业振兴依靠乡村现有人才结构难以实现,需要大量熟悉乡村产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作为支撑,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并提供强有力保障。乡村相比于城市发展较为落后,条件更加艰苦,基础设施不健全,生活配套服务不完善。同时,由于缺少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人才更新速度缓慢,许多高学历的人才不愿意选择乡村作为工作地点[4]。乡村人才引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人才引进的宣传动员工作存在不足。有关乡村建设的政策、发展机遇等方面的宣传普及工作做得还不够充分,导致一些人对乡村建设的前景缺乏深入了解。同时,部分人才在选择就业地区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缺乏对乡村建设的正确认识。其次,人才引进后的相关管理制度、配套服务、奖励措施等人才关心的问题未能充分予以落实。这种现象会导致大部分人才只是将支持乡村产业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一个跳板,而未能真正实现在乡村的长期发展。最后,人才引进渠道相对狭窄。乡村人才来源主要依赖于本土培养,但由于乡村产业振兴所需的人才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难以通过本土培养满足需求。
2.2 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乡村产业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类人才发挥自己的专长。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农业科技人才、管理型人才、农业经营型人才、农业劳动人才。其中,农业科技人才需要高校以及农业科研院所进行专业培养,并且在农业生产一线中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振兴必须贯彻党中央各项重要决策部署,协调各方力量为乡村发展服务,农业管理型人才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产业的经营、农产品的销售,需要农业经营型人才对产品进行包装、开拓市场,将产业效益最大化;农村劳动人才主要指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的发展最终需要劳动人才将其实现。各类专业人才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但乡村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乡村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作用愈加显现。在乡村人才培养主体方面,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缺乏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社会的有效沟通和合作,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同时,企业在乡村人才培养方面的参与度不高,缺乏长期稳定的投入和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方面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缺乏对乡村人才需求的深入了解,导致培养的人才与乡村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乡村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和资源有限,难以独立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2.3 乡村人才保障体系不健全
乡村产业振兴非一日之功,需留住人才长期服务于乡村产业发展,但部分乡村针对人才的评价机制、奖励机制以及提升空间上有所欠缺,导致乡村难以留住所需人才。人才评价方面过于注重学历、年龄等方面,缺乏标准化可测量的评价指标、评价体系,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忽视了人才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人才奖励方面,未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一方面,乡村人才数量不足,导致坚守乡村的人才承担较重的工作压力、较多工作任务。另一方面。乡村人才收入水平不高,并缺乏额外奖励措施,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挫败了乡村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人才发展空间方面,难以满足乡村人才的需求。乡村产业建设过程中,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对于引进人才没有安置到合适岗位发挥最大价值。同时,农业科技人才以及优秀的农业管理型人才、经营型人才、劳动人才的上升发展渠道不畅通,未建立良好的提拔制度。因此,乡村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不强,经常出现人员流动,给乡村产业振兴带来了困难。
3 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
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有专业人才参与其中,结合当前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依据乡村产业振兴的实际情况。通过优化人才引进模式、建立协同培育机制、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吸引、培育、留住人才,完成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3.1 优化人才引进模式,广纳贤才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人才是关键,这就要求优化人才引进模式,广纳贤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首先,加强宣傳引导,鼓励各类人才投身于乡村产业振兴。政府层面可以拍摄与乡村产业振兴等相关题材的电影,树立乡村人才模范榜样。同时,可以进入大学进行招聘宣讲,在招聘会上设置乡村产业振兴招聘专区,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力军。其次,破除人才引进壁垒,不拘一格降人才。部分企业重视第一学历,并对专业要求非常严苛,制造了许多用人壁垒,影响优秀人才引进与就业公平。乡村应从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科学规划人才引进的类型和数量,对于特别优秀者打破人才引进壁垒,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专业水平并挖掘发展潜力,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力量。最后,建立人才引进多元渠道。在培育乡村本土人才的同时,大力推进人才返乡、人才下乡。通过高校双选会吸引有志青年投身于乡村产业振兴,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定向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加强与企业联合培养乡村产业振兴所需人才。同时,将事业单位考试和省级公务员考试与选调生考试的岗位名额向乡村倾斜,加强大学生村官选拔与三支一扶招考,借调有乡村产业振兴丰富经验的管理型人才投入乡村产业振兴。
3.2 建立协同培育机制,兴育贤才
乡村产业振兴应立足本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学、科研院所培育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契合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因而以乡村为主体,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参与协同培育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才有其现实必要性。首先,以乡村产业振兴实际需要为目标培养人才。当代大学生具备自身专业知识,但适用于乡村产业振兴吻合度不高,需通过培训、实践才能满足当地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需求。面对这一现状,对人才的培育的目标须与乡村产业振兴实际需要高度一致。其次,乡村、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建立协同培育机制。乡村产业振兴的需求是人才培养的价值所在,乡村也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大学和科研院所有最前沿、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企业则是实践经验的汇聚地。三方协同培育,形成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育合力。大学和科研院所对在校学生或科研人员有针对性地开设乡村产业振兴的课程,为以后在乡村产业振兴中贡献力量奠定基础。同时,大学教授和科研院所专家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对乡村人才开设专题讲座、培训。此外,乡村组织人才去相关优秀企业观摩学习并座谈交流,学习相关企业的先进经验。最后,在乡村产业振兴实践中培育人才。一方面,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总结得失,才能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人才培育的成果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中得以检验与巩固。
3.3 完善人才保障体系,留住贤才
乡村产业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人才扎根乡村。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是乡村产业振兴必要且前期的工作,留住人才是乡村产业振兴能否实现的关键性工作。首先,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民生保障体系。一是加大资金倾斜,筹资改善乡村人才食宿条件,建设人才公寓,修建职工食堂,有效提升人才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二是加快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吸引优秀教师在乡村任教,建设乡村中小学并普及幼儿园教育,解决人才子女教育问题。三是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快建设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更好服务于乡村人才身体健康。其次,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恰当适度的激励机制可 以在最大限度上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发展创造出更大的价值[5]。制定人才激励标准实施办法,客观公正对人才所做贡献进行评价,依据贡献程度给予物质激励和精神表彰。同时,对于乡村人才的合理诉求要尽快给予反馈和落实。最后,搭建发展平台,畅通人才晋升空间。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发展双向促进。在人才选拔上,优先考虑思想觉悟高、能力强、贡献大并工作时间较长的优秀人才,为乡村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和机会。
4 结束语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而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乡村产业振兴的成效。因此,深入探析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的的办法便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乡村结合自身产业发展需求引进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助力产业发展,利用自身优势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另一方面,乡村、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等要形成才培养合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人才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J].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3(03):3-5.
[2]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 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J].党的生活(黑龙江),2023(09):10-13.
[3]张立畅.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J].红旗文稿,2023(22):30-33.
[4]罗俊波.推动乡村振兴需补齐“人才短板”[J].人民论坛,2018(30):72-73.
[5]关振国.破除乡村振兴中人才发展的“紧箍咒”[J].人民论坛,2019(16):66-67.
作者简介:刘 磊(1999—),男,汉族,湖南岳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曾志炜(2001—),男,汉族,湖南武冈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