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对策研究

2024-05-10刘丽丽

村委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吉林省数字化

摘要: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文章在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剖析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现有模式以及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发展的解决对策,以期推进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全程数字化发展进程,更好地融入统一大市场。

关键词:统一大市场;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

要想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必须打破原有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进一步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从而使得商品要素能在全国范围内畅通流动,构建开放、高效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个过程需要数字化做支撑。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占有量较高,农业是其主要经济支柱,但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存在一定弊端。围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吉林省应抓住重大机遇,加速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建设,赋能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优化整合供应链资源,增强农产品供应链整体的协调性、适应性和敏捷性,从而提高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效率,解决吉林省农产品滞销、农民增产不增收等问题,拉近农户与终端消费市场距离,提高农户收益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吉林省农业数字经济快速发展[1]。

1 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现有模式

1.1 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是指以吉林省各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核心力量,组织农民进行农产品种植,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并进行统一管理。当农产品采收后由龙头加工企业统一进行收购及加工,将不同农产品进行分类和分级,产出具有一定附加值的加工农产品,向供应链下游的批发零售商、连锁超市等进行供应,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在此过程中,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得到一定提升,有助于龙头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加工企业需要提供较好的仓储环境、加工环境、运输环境等,因此,对龙头加工企业而言,需要加大投资构建相关设施设备,增加了企业总体成本。

1.2 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批发市场是吉林省农产品流通的最主要渠道之一,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核心进行农产品现货的线下交易,并提供相应配套服务。农产品批发市场本身就具有集散功能,能够从零散农户、生产供应商等手中聚集大量农产品,并将这些农产品销往零售商。批发市场是供应链上信息传递的中枢,能够把控供应链运行的总体节奏,其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主要为农产品交易提供场所和相关配套服务,但吉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还存在组织化程度低、流通环节较多导致成本高等问题,农产品交易过程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1.3 以连锁超市为中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关心程度及食品安全意识也在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大型连锁超市中购买农产品,这也推动着吉林省以连锁超市为中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发展。在这种模式中,连锁超市占据着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掌控各方信息,有效连接着供应链的上下游,其与上游农产品供应商形成持续稳定的采购关系,与下游的消费者形成销售关系。在交易过程中,减少了供应链上众多的中间交易环节,同时通过制定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提升了销售农产品品质。但是,吉林省大型的连锁超市数量有限,且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弱。因此,这种模式对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的拉动能力有限。

1.4 以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为中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吉林省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以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也逐渐发展起来,开展组织生产和销售活动。吉林省农村的农户相对分散,且每家每户所种植的农产品品类又比较单一,无法形成丰富的品种和规模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优势凸显出来,依托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把农产品集中起来并进行统一销售,同时采用规模化运输,降低物流成本,能够使得农民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农民参与到交易过程中,在规模优势下具有了一定话语权,也提升了农产品销量。但是,就全国范围来看,吉林省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数量仍然较少、规模较小,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2 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是吉林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在数字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流通信息交互渠道不通畅严重制约着农产品流通效率[2]。

2.1 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早期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是以产地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整体流通范围有限。随着物流仓储及运输水平的不断发展,才使得吉林省农产品流通范围大幅增加,但由于各地区地理区位的影响,缺少统一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标准和规范,始终无法建立统一的大流通市场格局。同时,吉林省农村地区主要以零散农户为主体进行农产品生产,其生产能力和集约化生产水平较低,也制约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建立。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标准和规范的统一关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各流通环节分开监管,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导致各环节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很难发挥协同效应。这就造成无法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的全程追溯,使得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无法建立。

2.2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参与主体信息化程度不高,供应链上下游间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有一定差距,导致农产品的交易情况、资金、物流等信息在收集、加工及处理过程中存在缺失、断层等现象,造成各主体间的信息传输不通畅、不及时[3]。同时,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不完善,也会导致供应链各节点间信息共享存在障碍,最终使得整条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较低,难以为各主体提供优质服务。最明显的影响是生产和销售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生产者无法准确、及时的获取销售信息,对市场需求情況把握不准,就会导致生产与需求脱节,生产者盲目生产,会出现供应大于需求的情况,最终导致恶性竞争,生产者们纷纷低价销售,无法从中获利,生产积极性大大下降。此外,吉林省各大电商平台也会聚集在农产品产地,而各平台间的信息无法共享,也导致了农产品生产者不能掌握主动权,无法按需生产,割裂了生产和销售两端的联络。

2.3 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

在农产品物流系体中,冷链物流的建设是重要一环,但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较为缓慢,其中,冷链物流体系中的配套设施设备陈旧且数量不足。冷库、冷藏车、温控设备、冷藏加工设备等远落后发达地区,导致大部分农产品在采收后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农产品的销售品质。生产端遇冷设备不足、物流运输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间断性的关闭制冷设备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农产品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并未全程处于低温状态下,没有做到真正的全程冷链,也制约了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发展。此外,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整体信息化水平偏低,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作业方式较为落后,一些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如RFID、GPS、GIS、物联网技术等在农产品领域没有得到充分应用,没有形成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这种物流管理方式难以对农产品存储、运输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同时,也降低了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增加了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损耗,阻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数字化建设。

2.4 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吉林省农村地区整体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网络建设和通信设备配置不足,硬件设备严重缺乏,这就导致农村地区无法实现实时的网络连接,互联网连接不畅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生产者的在线销售及市场信息获取,阻碍了数据的及时采集和传输,最终影响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另外,大多数农产品属于易腐食品,其保质期短,从产地采摘后需要尽快完成运输销售,而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农产品运输效率的提升有很大作用。吉林省大部分农产品是通过公路运输方式进行流通的,供应链上各主体对公路运输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吉林省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道路建设情况一般,整体公路运输条件有待改善,这也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

3 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对策

3.1 借助数字化手段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

借助数字技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建立统一的标准化质量体系,加强农产品从采摘到消费者手中全程的质量品质保证,确保农产品质量信息畅通无阻的流通,整合农产品供应链中的资源,推进吉林省农产品标准化程度。在农产品生产源头,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实行统一规范要求,对农产品的质量、形状以及大小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增加消费者的认可度[4]。可以以村为单位进行规模化生产,改变吉林省传统农户散乱、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在加工和产地仓储过程中,按照统一标准对农产品进行详细分级,并统一完成质检、保鲜、消毒等预处理,将初级农产品转变成标准化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减少损耗。通过借助数字化手段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使得吉林省农产品质量标准在供应链各环节相统一,以实现农产品质量信息的全程可追溯。

3.2 完善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

完善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平台相关功能模块和体系结构,通过数字技术将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整合起来传至共享平台,包括交易信息、资金信息以及物流信息等,使数据在平台中的流动畅通无阻,从而解决农产品供应链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供应链上各主体能够通过信息共享更好地作出决策,以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数据交换,能够促进吉林省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过程的协同发展。在平台上共享各地区农产品供需信息,农产品生产者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情况规划种植农产品,采取订单式农业,及时调整农产品生产计划,按需供应,不再盲目生产,可以有效地调节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减少恶性竞争,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农产品产地信息及价格信息也在平台上共享,有效对接供销两端,促进农产品销售。

3.3 构建智慧冷链物流体系

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建设离不开完善的物流体系,按照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标准要求,物流体系的建设是实现农产品有序流通的关键节点。构建智慧冷链物流体系,首先,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产地冷库十分重要,加强农产品遇冷可以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服务质量。其次,要完成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物联化,同时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加强物流信息的分析与利用。可通过条码技术、射频技术、GPS定位技术等手段实现货物与冷链物流设备的全程跟踪与监控,将货物运输各个环节的信息实时采集起来,传输到物流信息平台[5]。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后,将有效的物流信息传送至统一的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以实现农产品物流环节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提高农产品库存的流通率,减少库存积压。优化物流运输流程,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服务质量,使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效率得到全面提升,降低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成本。

3.4 加大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的数字化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与传统农业的基础设施相比,数字化农业涉及的基础设施更加突出信息化特点。吉林省政府需积极采取措施,无论是在资金层面,还是从政策角度层面,都要全面加强农村网络设施的建设,包括宽带及移动通信网络的全面覆盖,尤其是吉林省内一些偏远地区,网络通信极其不顺畅,要对相应网络硬件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以保证吉林省所有农村地区网络的顺畅与稳定,使农产品生产者能够实时接入网络,掌握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实时数据和有效信息。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吉林省政府也应给予一定支持,建立起吉林省农村地区发达的交通网络。结合城乡发展及干线公路发展等专项规划,优化农村地区路网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尤其是重要的农产品产地,要全面进行道路建设,修建起宽阔、平坦的农村公路,保证农产品的运输效率。同时,还要完善农村公路管养体制,从而达到提高吉林省农村公路运输服务水平的目的,改善农产品产地运输的条件,为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

4 结束语

在全国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是势不可挡的。对于吉林省来说,利用数字经济实现农业产业增值已成为发展的重点领域,以供应链为主体的各大农产品企业都在努力打造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模式。通过将数字技术与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结合起来,提高供应链各环节效率是未来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的创新发展趋势,使得吉林省农业产业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供应链管理,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以促进吉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推动吉林省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李超凡.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流通数字化变革:理论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21,35(10):12-20.

[2]杜荣良,蔡烁.大数据技术对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的影响和实现路径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22,63(06):1364-1370.

[3]肖红波.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1(12):40-42.

[4]肖金成,刘守英,陈航,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意义、基本思路和认识发展(笔谈)[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4):1-22.

[5]胡汉辉,申杰.全国統一大市场建设如何赋能乡村振兴[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01):23-35.

基金项目:2023年度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发展路径研究”(JJKH20230243SK)。

作者简介:刘丽丽(1988—),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农产品供应链吉林省数字化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互联网+”背景下湖南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分析
数字化制胜
实例分析我国超市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