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初中语文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2024-05-10赵剑
摘 要:教育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应承担起自身在德育工作方面的责任,致力于初中生思想素质与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于初中语文班主任来说,开展德育工作应发挥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作用,有效遵循德育工作的原则,同时强化师生与班级德育工作之间的联系。开展德育工作应正视来自学生的挑战,发挥语文班主任的管理职能与教学职能,将德育工作融入班级管理、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中,进而与立德树人理念相适应。
关键词:立德树人 初中语文 班主任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4.061
新课改对学生德育提出更高要求,相关工作也不再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专属任务。班主任作为与学生相处最多的教师,在德育工作上具有突出优势,可以有效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与此同时,作为语文教师的班主任,还可以将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抓手,将课堂教学同德育教学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奠定基础。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全新要求
(一)发挥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作用
“立德”强调了思想道德对教育活动的引导作用,而“树人”则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达到丰富学生认知、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由此可见,立德树人理念可以作为初中德育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出其指向性作用。初中语文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立德树人”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抓手与途径。
立德树人理念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发展需求树立全新认识,引导班主任德育工作由说教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结合学生特点采取针对性教育方式,实现德育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立德树人理念的应用有助于德育工作摆脱边缘化地位,引导班主任充分调动各类教育资源构建起完整的德育体系,让德育工作不再是某一科教师的工作,而是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多方力量引入其中,为其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初中语文班主任应认识到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指导作用,为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打好基础。
(二)遵循德育工作原则
初中语文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应顺应立德树人理念,进而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德育工作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初中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使其自主参与到德育相关学习中。
2.潜移默化原则
开展德育工作期间,班主任不应强制要求学生对德育知识加以记忆,而是要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德育工作的本质内涵,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循序渐进原则
初中语文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应注重循序渐进,不应在短时间内过多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而是应按照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顺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讲授基本道德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渗透复杂的德育内容。
(三)强化师生与德育工作的联系
班级内的德育工作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随着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师生与德育工作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一方面,德育工作成效取决于班主任采取的德育模式。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对德育工作树立正确认识,同时提高对自身的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德育的渗透,保证学生的有效吸收。若初中语文班主任采取的德育模式单一枯燥,就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不能取得预期的德育效果。另一方面,德育工作成效还会受到学生参与情况的影响。当前很多学生对德育重视不足,将重点放在了考试科目的学习上,加上德育工作成效并不会通过考试成绩体现出来,导致学生对其的认识相对片面,参与积极性也不强。针对这一情况,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德育学习理念,认识到自身不足并不断实现自我提升。
二、初中语文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学生方面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普遍形成鲜明的性格特性,这也给初中语文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挑战。首先,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追求个人意志与自我独立的意愿显著增强,进而生成一定的叛逆心理与抵触情绪,对德育的接受程度不高。其次,初中阶段是学生自尊心发展的时期,若缺少科学引导,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与厌学情绪。最后,当前初中生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对自我个性以及新鲜事物的追求可能导致虚荣心,这进一步增加了初中语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度。
(二)班主任方面
站在班主任的角度上来说,德育工作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因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響,很多班主任仍将关注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没有对德育工作目标于任务进行细致规划,对德育工作效果造成限制。其次,当前部分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仍以单向灌输式教育方式为主,无益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最后,家庭教育对于初中生道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部分班主任只关注学生在校表现,导致对学生的认识比较片面,德育工作的全面性也不到位;同时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造成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脱节,限制了初中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三、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初中语文班主任德育策略
初中语文班主任在职能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要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也要开展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因此可以将德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与语文教学中,同时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拓宽德育工作渠道,强化德育工作成效。
(一)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
1.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其身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心理变化的了解,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例如,班主任可以以初中生早恋问题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与德育措施。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引入关于爱情的话题,例如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婚姻故事,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个性化德育策略。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心态变化以及家庭环境的了解,通过良好的交流沟通引导学生进入好的学习状态与生活状态。总的来说,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应充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帮助每个学生提升思想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2.丰富德育工作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德育工作模式与方法也需要创新,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更加多元的方法引入工作实践中,提升其针对性、合理性与有效性。首先,初中语文班主任应在班级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接受德育。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引导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及同学的关爱。其次,以往德育工作大多采取主体班会等形式,整体内容比较宽泛,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为推动德育工作的创新性发展,班主任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道德教育方法,围绕学生存在的問题进行指导,进而引导学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提升道德素养。最后,可以将德育工作同家校合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同步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与家庭表现,提高德育的全面性。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家长会等方式提升家长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掌握正确的德育方法,为学生培养打好基础。
3.加强班级德育制度建设
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基础。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初中语文班主任应积极落实班级规章制度的确立,对学生行为习惯做出明确要求,致力于打造整洁、文明的班级环境。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实现群策群力;对纪律、卫生、着装等班级各项事务进行统一制定,同时提升学生对行为规范的接受程度。立德树人理念下,完善的班级德育制度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管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风气。
4.深化对德育的认知
班主任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持续深化对德育的认知与学习,仔细研究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先进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心理学认知等内容。教书育人并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教师要对德育和各学科教育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围绕“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实现德育和学科教育的有效融合。
5.教师做好表率
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地理解与认同教师传递的思想价值理念,才能尽可能地发挥德育的作用和功能。班主任自身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够对学生的德育起到催化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实际管理者,为保证德育能够顺利实施,应做好表率,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起到带头模范作用。语文班主任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负责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还需要对班级日常进行管理,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更加长,教师的行为、言语习惯等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班主任更应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为学生做良好的表率。例如,学生在早操时需要绕操场跑三圈,班主任也应当同学生一同完成早操,在工作中遵从公平公正原则,从而提高德育的效果。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初中语文班主任还可以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德育工作,充分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为学生爱国情怀与道德素养的培育提供素材。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带领学生体会课文中主人公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进而在德育教学的影响下提高道德修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围绕教材中涉及的爱国人士事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爱国情怀,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明白将来要为祖国发展与社会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将德育贯穿于语文课堂中
初中语文班主任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有效地将德育渗透于各个教学流程中,实现语文学科知识与德育文化知识的有机结合。
(1)课前导入环节
在进行课前导入时,班主任可以优化导入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白杨礼赞》一课时,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小白杨》这一歌曲,进而引入人民解放军战士保卫祖国边疆的内容,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说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围绕《白杨礼赞》一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课文朗读环节
这一环节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对课文进行朗读,想象课文场景并体会其中传递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学生在朗读韩麦尔先生的语句时应放缓语速、放轻音量,感受当时社会环境下他沉痛愤慨的心情;而在朗读“转身、拿起、写”等动作时则要加强力度,感受他对祖国强烈的热爱。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思想震撼与情感陶冶,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3)课文分析环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很多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生在分析文章内容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观点立场,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在进行课文分析时还应对人物形象展开具体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物描写方法的同时感受人物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例如在学习《邓稼先》一课时,学生可以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感受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体会其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与献身精神,教师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总的来说,语文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初中语文班主任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应实现其与德育工作的深刻融合,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好基础。
(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除了班级管理与语文教学以外,初中语文班主任还应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拓展德育工作路径,实现德育要素的有效渗透。班主任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博物馆,学习爱国志士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还可以围绕传统文化组织开展经典传承活动,让学生通过展示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传统文化内容加以展示,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德育价值与情感教育价值。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情感、道德水平。另外,班主任可以借助传统节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植树节带领学生进行植树实践,号召学生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班主任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其持续性与连贯性,让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为其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德育在初中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初中语文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作用,提升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初中语文班主任可以从自身职能出发,通过班级日常管理、语文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活动等途径渗透德育,为初中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德育知识、培养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张静《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吉林教育》2020年第36期。
[2] 邓德坚《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究》,《中小学班主任》2020年第9期。
[3] 凌秀芳《提升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语文班主任德育中的教学地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中小学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20年。
(赵剑,1980年生,男,汉族,江苏邳州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