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云:让年轻人发光发亮
2024-05-10陈斯鑫秦朗
陈斯鑫 秦朗
林燕云:广东潮剧院一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29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得主。图/本刊记者 大食
2023年除夕,潮剧第一次亮相央视春晚。来自广东潮剧院一团的吴嘉琳和蔡锦浩演唱了经典剧目《苏六娘》的唱段,尽管只有短短40秒,但对于地方剧种来说,无疑是件欢欣鼓舞的事。
看到团里年轻演员的表演,林燕云笑容满面,因为前段时间她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的要“让年轻人在大舞台发光发亮”的心愿得到了兑现。
作为潮剧演员,林燕云以女小生行当闻名戏曲界。她在舞台上的扮相潇洒帅气,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云帅”。对每个角色,林燕云都是全身心投入,力求表现出每个人物的个性。无论是《目莲救母》剃了个光头的狠劲、《李商隐》中痛彻心扉的哭诉,还是《绣虎》中耍酒疯的痞气……她演的人物总是鲜活饱满,引人共鸣。
在其领衔主演的《李商隐》获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绣虎》获第35届田汉戏剧奖剧目奖榜首之后,荣誉满身的林燕云有意把机会让给青年演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剧种的传承和院团的发展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林燕云在2024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提出了“建立建全潮剧资料库”、“设立潮剧培养基金,全方位培养潮剧人才”、“举办潮剧艺术节,提升潮剧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等建议。“因为戏曲的传承,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和精品的打造,如果没有阶梯性去培养人才,一枝独秀是不能长久的。”
差点放弃演戏的“四连冠”
出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林燕云,从小就展露出超乎常人的艺术天赋。在同学眼里,爱唱歌、爱表演的林燕云是当之无愧的文娱委员,也是校园舞台的“小明星”,只是刚刚升上初中不久,学校里就看不见她的身影。后来大家才知道,她转而报考戏曲学校去了。
1990年代的汕头,电视机已经开始在百姓家庭普及,卡拉OK等娱乐方式也流行起来,年轻人难再沉下心来看戏,传统戏曲市场受到冲击,部分潮剧演员也选择下海经商。在当时的主流观念看来,学戏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
报考戏曲学校之前,很多亲戚朋友包括邻居都跑到林燕云家问她父母:为什么送小孩去戏校学戏?在他们看来,一来学戏很苦,二来似乎也没有什么好的出路。幸好妈妈一直支持她,告诉她行行出状元。
入读汕头戏曲学校时,14岁的林燕云对潮剧的认知还懵懵懂懂。每天5点钟起床练功,跑圆场,身段课,把子课,腰腿,毯子课……三年后,老师根据林燕云的嗓音特色,分配她学女小生的行当。要跟男生一起上课,该翻的翻,该做的动作要做。“因为你的形体阳刚的气质要提得上来,另外基本功要扎实。以后上台穿那么高的靴子、那么大的蟒袍、那么重的盔头等等,你要撑得起来,基本功一定要练好。”
汕头戏曲学校为了提升武戏水平,特地从上海邀请了京剧老师郑福基来教武功。郑老师看到林燕云的潜力,便给她排练《岳云》,这是林燕云的第一个武戏。郑老师要求很高,每天让林燕云跑二三十圈圆场,跑到快瘫下去了还要求她拖着腿继续跑。多年以后,林燕云感叹当时洒下的汗水很值,“往后的武戏当中,你在台上一举手、一抬足,就很规范。当时耍锤花(一手抛锤,一手接)用的两个银锤有近10斤重,小孩子拎起来,感觉(自己)都没有锤子重。”有时候一个锤子扔上去,灯光一照人都蒙了,等回过神来锤子已经掉在地上了。郑老师告诉林燕云:“练到你闭着眼睛甩上去也能接得到,就可以不练了。”郑老师的魔鬼训练给林燕云打下了坚实的舞台基础。
毕业后林燕云进入广东潮剧院,很快就展现了她的戏曲才华,开启了一路狂飙的夺奖之路。两年一届的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是广东省内汇集各个地方剧种最高级别的赛事。2002年,郑福基老师帮林燕云排练武戏《乾元山》准备参赛,她饰演哪吒。郑老师跟她说:“你拿个二等奖就不错了。”因为武戏的技巧太多,如果比赛中有10个动作是需要用手去接,只要掉了一个都可能跟奖杯失之交臂 ,林燕云坦言,“武戏参加比赛其实还是蛮吃亏的,因为脱手的技巧太多,失误的概率也就相对会高。当时我只想把这段戏演好,技巧做好,根本没去想得奖的事,但那天晚上比赛却出奇地流畅。”林燕云顺利拿到金奖。
两年后,林燕云饰演的角色从武戏的哪吒变为文戏的陆游,凭借《沈园绝唱》再次斩获广东省第四届戏剧演艺大赛“金奖”。从武到文180度的转变让人惊叹这位潮剧女小生的全能。此后,林燕云一发不可收拾,先后于2006年、2009年凭借《下金山》的许仙、《占花魁》的秦钟,拿下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金奖”第一名。至今仍是唯一一位在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潮剧赛区)中四连冠的潮剧演员。
2022年8月15日,江苏苏州,林燕云( 右) 在表演潮剧《 李商隐·断义》。图/视觉中国
此时的林燕云已经是团里的主要演员,也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在寻找更高目标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想到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全称“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在此之前,潮剧的两位演员得过梅花奖。
潮剧的第三朵“梅花”
2018年,林燕云读到了移植自越剧《双飞翼》的《李商隐》剧本,让她觉得相见恨晚。 “我欣喜若狂,这不正是我苦苦等待的角色吗?!”在后来发表的《感悟商隐 演绎义山》一文中,林燕云写道,“我决定以此剧的李商隐一角申报第29届中國梅花戏剧奖。”
为了角逐 “梅花奖”,广东省潮剧院特邀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导演来执导。卢昂正是越剧《双飞翼》的原导演,排起戏来驾轻就熟,而主角林燕云却有意区别于《双飞翼》中的李商隐形象,力求演出自己的性格。
林燕云习惯拿到剧本后一气呵成先看完,把剧本先梳理好再去找人物的背景,然后把曲子读熟,“摸索后再排练会容易上手很多。”真正开排之后,让自己处于清空的状态,不希望太多事情来打乱自己的思绪和状态。“如果主演撑不起来,配戏的演员也很难找到定位。我知道主演在一部戏里的重要性,更是点点滴滴、全力以赴去把它做好。”
为了演好《李商隐》,林燕云阅读了大量关于李商隐的资料,揣摩角色的性格,一唱一念的轻重缓急,举手投足的分寸拿捏,“就连吃饭、开车的时间都在想台词”,直到心中的李商隐形象呼之欲出。
2018年10月23日晚上,《李商隐》在汕头慧如剧场首次公演,大获成功。但林燕云并不满足于此,为了以更完美的状态参加梅花奖角逐,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首演之后,我一直寻思着,李商隐这个人物是非常有棱角的,要让观众明了他是一个有灵气的人,要比以前扮演的文戏更有亮点。因此,我一刻都不敢怠慢,不断地琢磨,就为了一个转身、一个亮相、一句台词能与剧中人‘彼时彼地的意境、心境更加吻合,剧场效应更佳,更具韵律美。”
决赛在广西南宁举行,到现场参赛的都是各个剧种最顶尖的演员,大家都铆足劲准备冲刺最后一关。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林燕云身上的压力一下子被放大了,这时候的压力已经不只是个人的,也不只是广东潮剧院的,而是包括了潮剧的整个剧种。
好在广东潮剧院一直以来每逢演出都会拧成一股绳,到了比赛时更甚,平时演出大家都会提前10分钟到位,当天晚上化完妆之后,同事告诉林燕云还有20分钟出场,但整个团队都已经准备好了,“大家都屏气凝神静待演出开始。”
当晚的演出特别顺利,台上表演流畅,台下的反应也很热烈。林燕云对自己的演出很满意,多年以后她还认为那是自己演《李商隐》最好的一场。
在现场观看演出的罗松(《中国戏剧》杂志主编)对林燕云的表演评价极高:“李商隐的扮演者林燕云,作为潮剧女小生,她有意不去模仿越剧名家钱惠丽(越剧《双飞翼》李商隐的扮演者)的表演,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创造潮剧舞台的李商隐形象。她扮相英气逼人,清俊的气质十分符合李商隐的人物形象。她的音色醇厚高亢,唱腔富有节奏感,表演优美而有力度,赋予角色更多刚毅硬朗的气质。”
时隔12年,潮剧演员终于第三次荣获梅花奖,获奖结果公布时,林燕云没忍住泪水。“我整个手机像爆了一样,平时跟我很少联系的朋友也好,圈外的也好,尤其是圈内的很多兄弟团队、同事,大家都是由衷地祝福,因为这不仅是我林燕云的事情,也是关乎我们潮剧的大事情,能拿到第三个梅花奖,是整个剧种的荣誉。”
梅花奖的奖杯是一个陶瓷盘子,从南宁回汕头的飞机上,林燕云一路抱着,空姐让她放到行李架上,她坚决不让放。
拿到中国戏曲的个人最高奖项之后,林燕云说自己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感,她把目标转向剧种的发展。“一定要放眼全国,向好的剧种学习他们更好的东西,融入到我们自己的剧种当中,同时把我们剧种更深的好东西挖掘出来,然后两者融合,帮助潮剧更好地发展。”
人:人物周刊 林:林燕云
“青年是我们这个剧种的未来”
人:你觉得作为戏曲演员最难的是什么?
林:近几年,随着国家和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支持,戏曲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觉得,对于戏曲演员来说,辛苦的练功和频繁的排练、演出都不是难事,保持初心坚守这份事业可能是最大的挑战。有时候,戏票卖出去了,宣传也做出去了,可是演出前却生病了!这是最残酷的。但是能不上台吗?不可以的!发烧,退烧药赶紧吃。打完点滴,针头一拔,只要你能站起来,就得出去把戏演了。这就是我们梨园行一直说的“戏比天大”。
人:对于女小生这个行当,年龄会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林:对于女小生这一行当来说,年龄确实是一个存在的问题,但并非决定性因素。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影响身体条件,但我觉得关键在于个人的状态和心态。艺术是不老的,从某种角度来看,也许对我们来讲,时间是静止的。因此,只要保持热情与专注,年龄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
人:越剧女小生陈丽君成为网红,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你认为对于传统戏曲有什么影响?
林:陈丽君能成为网红,我认为不是偶然事件,演员如果没有自己的积累,机会来了是没法爆发的。陈丽君受到这么多关注,是因为她自己的沉淀和积累。我看过她的一些采访和视频,这是一个一心扑在戏曲事业上的孩子,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艺术品质和个人素质,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才能接得住这“泼天的富贵”。我觉得,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好的启示。
人:反观潮剧,有没有类似这样有潜质的演员?现在潮剧知名度高的年轻演员似乎不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林:我觉得潮剧其实也不乏优秀的青年演员。他们非常热爱这份事业,也很珍惜每一次上台的机会,私下里会跟自己较劲,练功练唱毫不手软。很多时候,我仿佛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也许现在年轻的这一拨青年演员知名度还不是很高,但是我觉得,“出名”是有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我们近几年,也在通过各种渠道推广青年演员,比如央视的春晚、戏曲元宵晚会、广东省大湾区晚会等等,包括还会在一些杂志和媒体去宣传我们的青年演员。我相信,在我们院团的培养和他们自身的努力下,未来一定会发光发亮的。
人:2020年以后,潮剧在宣传方面有过一波小高潮。现在三年过去了,在你看来整个潮剧的市场环境和氛围有没有什么变化?
林:这三年,从线上来講也得到很多关注。新冠疫情期间,有时候我们演不了,就通过网络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这个传统艺术。放开后的2023年,一整年我们都很忙,2024年我们会更忙,要复排传统剧目,创排新编剧目,要对外文化交流,还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各类演出。
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及剧团的扶持力度日益加大,充分展现了政府对传承和发展优秀文化的坚定决心。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当地政府也对我们院团及剧种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我们感到很幸运,同时也知道责任重大,所以我们也更加珍惜这样的机遇。
人:相比三年之前,我们现在的潮剧传承进展怎么样?
林:从《陈三五娘》到《金花女》,包括我们年初排练的《辞郎洲》,这些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经典剧目,也是潮剧院一团一直在传承的剧目。我们一直认为“传承是根,创新是魂”,只有做好传承打好基础,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
2024年初,我们完成了新版《辞郎洲》的首演,这个戏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梳理重新打造的。我们希望把传统的故事用新的表达方式来呈现,以满足当代观众对舞台艺术的需求,尽量使作品集文学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體。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走近潮剧。
2023年9月12日,广东广州,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演出——“潮涌大湾”戏曲晚会,林燕云表演潮剧《 潮韵雅调》。图/视觉中国
人:今年你们曾经去到北京演出,反响怎么样?
林:很多人都说好多年没有在北京看到潮剧,尤其是大戏。因为广东潮剧院一团已经有22 年没有去北京演出了。有一句话说潮剧“出国容易进京难”。时隔22 年之后,我们团队来到北京,尤其在梅兰芳剧场演出,并且吸引了很多新的朋友来看潮剧,我觉得是一件很值得纪念的事情。
人:你刚才说到出国容易,(2023年)10月份你们就去了泰国演出,在此之前也有去过,时隔三年,前后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林:大家都说在等着我们回来,当时在泰国演了五天,四台大戏一台折子戏。很多观众不满足,觉得演出场次太少了,很多人没吃饭就来占位子,每天晚上都是爆满的。在海外的家乡人对潮剧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喜爱,这么多年没见,他们依然不离不弃。也让我真真实实地感觉到,潮剧不仅仅只是一个戏曲剧种,它更是一条连结海外侨胞的精神纽带。
人:2024年国际潮团联谊会在汕头举办,广东潮剧院对此有做什么准备吗?
林:有。我们拟定了重新解构全新打造的新版《辞郎洲》,这个戏由我们团优秀的青年演员詹春湘和林外贸担当主演,我希望青年演员能挑起潮剧的担子,青年是我们这个剧种的未来,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我在尽我所能为他们搭建更多、更大、更好的展示平台,让他们的光芒得以绽放,潜力得以挖掘。推出青年演员,不仅是对他们的认可,更是对潮剧未来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