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句式视角谈汉语书面语教学*

2024-05-10

关键词:书面语长句语体

马 真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国际中文教育确实亟须加强汉语书面语教学,因为外国人学汉语,如果不学汉语书面语,是不可能学好汉语的。

“汉语书面语”,这不是指用汉字写在书面上的语言,而是指一种语体。就语体而言,汉语存在口语语体与书面语语体之别。书面上的语句不一定都是汉语书面语。譬如说,书面上的人物对话有许多是属于口语语体。例如:

(1)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啦,你?”(孙犁《荷花淀》)

例(1)是孙犁很有名的短篇小说《荷花淀》里的语句,其中“怎么啦,你?”就不属于书面语,而属于口语。反之,也不能简单地认为言谈交际时说的话就都是口语,譬如在交谈中听话者在听了对方的话之后脱口说了一句:“你说得是!知我者仁兄也!”这句话里的“知我者仁兄也!”那就不是口语。

汉语的书面语语体跟口语语体,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词语的使用有区别;二是句式的使用有区别。这也正如冯胜利所说的“语体离开语法、词汇将无从表现”(1)冯胜利.论语体的机制及其语法属性[J].中国语文,2010,(5).。冯胜利先生所说的“语法”实际就是指“句式”。

本文试从句式的视角说说汉语书面语教学的问题。具体谈3个问题。

一、关于“句式”

说到句式,就现代汉语说,首先应分为 “书面语句式”和“口语句式”。具体说来有3种情况:

(一)第一种情况是典型的口语句式。如:

“VOV的”句式。如:喝酒喝的 | 开夜车开的。

“别NN的”句式。如:别经理经理的。

(二)第二种情况是典型的书面语句式。如:“进行/加以+双音节动词”句式、“对于…+动词性词语”句式、“将”字句、“被”字句等,还有“值此/正值……之际”句式和“欣闻/惊悉……”句式等。例如:

(2)欣闻贵公司又推出新款产品,谨在此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3)惊悉令堂不幸仙逝,我们万分悲痛,谨在此致以沉痛的哀悼。

(三)第三种情况是书面语和口语通用的句式。如:“把”字句、“对”字句,以及一般的表示判断的“A是B”(张三是上海人)句式等。

从句式角度说,只用于书面语的句式还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2)冯胜利.汉语语体语法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8.:

一是“正式语体”句式,譬如“进行/加以+双音节动词”句式、“对于…+动词性词语”句式、“将”字句、“被”字句等。现代汉语书面语句式中绝大部分就是“正式语体”句式。

二是“典雅语体”句式(又称“庄典语体句式”)。譬如“值此/正值……之际”“欣闻/惊悉……”等。这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句式中只占少部分。

我们认为,汉语书面语教学,重要的是要抓好汉语书面语句式教学,主要需关注和抓好两类句式的教学:一类是口语和书面语通用句式,另一类是书面语句式中的“正式语体”句式。至于“典雅语体”句式在本科阶段特别是初级、中级汉语教学阶段可暂且不管。此外,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还偶尔会出现一些“文言句式”——或者直接引用,或者仿造,例如“…者,……也”句式:

引用: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仿造:我当然知道,医者,治病救人也!

这是古代汉语中遗留下来的。像上面提到的“知我者仁兄也!”,也属于仿造的“文言句式”。请看: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

这类文言句式在国际中文教育中也可暂不必关注。

上面是我对“句式”的一点认识。

二、从“句式”视角开展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的问题

上面说了汉语书面语教学重要的是要抓好汉语书面语句式教学,但是适用于国际中文教育的句式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因此首先需要对书面语句式开展研究。我觉得具体需要探究五方面的问题:

(一)第一方面是如何确定“哪个是书面语句式,哪个不是书面语句式”?

我想,不能只从某一个方面去考虑,恐怕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

1. 从是否含有文言词语角度判别,含有文言词语的一般只在书面语里用。例如:“言必称……”。

(4)孔孟之徒,言必称尧舜。/ 当代学者,言必称科学。

“不得而V”。例如:

(5)阿Q童年的事迹不得而详。/其动机不得而知。

“出入于…”。例如:

(6)有些僧人常出入于官场商场之间。

2. 从作为句式的特色词是否是书面语词来判别,如果是书面语词,一般就属于书面语句式。如“加以”“进行”“给以”和“善于”“富于”一类双音节动词所构成的句式,就都是书面语句式。例如:

(7)我们要对旧设备加以改造。

(8)这起事故必须进行彻底追查。

(9)对违反纪律的人必须给以严厉的批评。

(10)他很善于交际。

(11)他们极富于创造精神。

下面是鲁迅《祝福》第三段对祥林嫂乞丐形象的一段描写:

(12)她一手提着个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例(12)句子都很短,属于流水句。“她一手提着个竹篮”“空的”,应该说口语和书面语都用;但是“内中”是书面语词,据此可以将“内中一个破碗”归入书面语“正式语体”句式。

3. 从句子词语多少和结构的繁简这个角度来判别。句子可以分为长句和短句。所谓长句是指包含的词语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所谓短句是指包含的词语少、结构较为简单的句子。书面语和口语在这一点上的差异是口语多用短句,书面语则也用长句,也用短句。什么情况下用长句,什么情况下用短句,这又跟文体、表述的内容有关。长句都属于书面语句式。例如:

(13)我国首次升空的“神州—3号”模拟载人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原先预定的时间安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2002年4月2日《北京晚报》)

例(13)是新闻报道里的一句话,是个长句,确切地说,是个长单句,中心意思是“飞船返回地面”。这里用长句,表述准确顺畅,有气势。这句子无疑应归入书面语“正式语体”句式。

4. 从关联词的使用来判别。汉语跟印欧语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汉语的复句或句群不像印欧语那样分句之间的逻辑联系得用关联词语,而是常常不用关联词,特别是口语中。王力先生称汉语这种现象为“意合法”。例如:

(14)老师,王平今天病了,不能来上课了,要我帮他请假。

汉语书面语,为了表达的严谨、细密,关联词语就用得比较多。因此,可以这样说,关联词语用得多的复句或句群一般可以判定为书面语“正式语体”句式。例如:

(15)孟子相信人性是善的,所以要人发展善性,以便达到至善;而荀子相信人性是恶的,所以要人节制恶性,以便由恶变善。(宗魁《性善与性恶》)

(16)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了,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鲁迅《祝福》)

例(15)(16)这两个例子,就各个分句而言都比较短,但分句与分句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使用了不少关联词语,就句式而言,都宜归入书面语“正式语体”句式。这里要特别注意例(16)。我们知道,关联词语的作用在于显示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楚,增强逻辑力量;但在一般文艺作品中不宜使用得太多,如果用得不恰当,动不动来个“因为”“所以”“虽然”“但是”,这不仅会使语句显得啰嗦,而且会使话语不活泼、不生动。可是鲁迅先生在这不长的三句话里,故意一连用了十几个关联词语,非常有表现力,不仅层次分明地描绘出了祥林嫂在封建礼教的打击下所发生的急剧变化,而且渲染了一种气氛,对于刻画祥林嫂越来越衰老、胆怯、呆板、麻木的神态收到独特的效果。

5. 从句法成分是否易位的角度来判别,凡易位句都属于口语句式,只出现在对话里。例如前面举过的孙犁《荷花淀》里的“怎么啦,你?”这一句,再如:

(17)周蘩漪:出来呀,你!(《曹禺选集.雷雨》)

(18)了不起的人,你父亲!(老舍《仿珍珠》)

6. 从句子是否属于具有俗语性的凝固格式来判别。如果是具有俗语性的凝固句式,就属于口语句式。“VOV的”。例如:

(19)“他怎么衣服都破了?”“打架打的。”

“A/V是A/V了,就是……”。例如:

(20)好看是好看,就是太贵了。

(21)房子买是买了,就是没入住。

“A就A在……”。例如:

(22)坏就坏在你好管闲事。

(23)好就好在你当时并不在场。

“N1是N1,N2是N2”。例如:

(24)你是你,我是我。

(25)刚才是刚才,现在是现在。

“爱V不V”。例如:

(26)就这些东西,你爱吃不吃。

(27)你爱看不看,随你便。

这些都是现代汉语的纯口语句式。

以上只是举例性的,事实上也只能说出某种倾向。

(二)第二方面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要研究确定书面语“正式语体”句式有多少?具体是哪些?通用于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的句式主要有多少?具体是哪些?

(三)第三方面是还需进行排序研究——哪些句式得先教?哪些句式可以晚教?

(四)第四方面是还要研究解决好句式的递增率和复现率的问题。句式得逐步增量,那么如何做到“增量”适中?某个句式教了以后,在后来的教学中一定要重复出现,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句式。那么复现率该多少最为合适?

(五)第五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要研究各个句式分别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更要研究各个句式使用的语义背景——适用于什么样的上下文中?不宜在什么样的上下文中使用?我曾经在外国学生的作文中看到,该用“把”字句的地方用了“被”字句,而该用“被”字句的地方用了“把”字句。原因就是他们不了解“把”字句、“被”字句使用的语义背景。请看:

(28)玛丽是个勤快的孩子,每天都是她最早起来。等我们起床,早饭已经被她准备好了,屋子也已经被他整理得干干净净。

例(28)用了“被”字句,这跟句子开头的“玛丽是个勤快的孩子”很不协调。应该改用表示主动精神的“把”字句,句子改为:

(28’)玛丽是个勤快的孩子,每天都是她最早起来。等我们起床,她已经把早饭准备好了,还把屋子整理得干干净净。

而下面的例子情况正好相反,不宜用“把”字句,请看:

(29)洪水是退了,但是眼前是一片不好的景象:洪水把村舍的房屋冲倒了一大半,把猪、鸡、羊都淹死了,空气里充满了难闻的臭味儿;洪水也把成堆的木材几乎都冲光了,……。

例(29)既然说“眼前是一片好的景象”,下文就不宜用“把”字句,而应该用表示遭受的“被”字句,全句改为:

(29’)洪水是退了,但是眼前是一片不好的景象:村舍的房屋被洪水冲倒了一大半,猪、鸡、羊都被淹死了,空气里充满了难闻的臭味儿;成堆的木材也几乎都被洪水冲光了,……。

希望以上所述能为汉语教材编写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让汉语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三、具体教学建议

关于如何从句式视角具体进行汉语书面语教学我只想提两点意见或建议:

(一)第一点是进行汉语书面语句式教学要善于进行书面语句式与口语句式的对应教学。这可能有多种“对应”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有的书面语句式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口语句式,但只能有一个对应的句式。比如:(a)“A有助于B”,这是一个书面语句式。

(30)正确的货币政策有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跟这个书面语句式相对应的口语句式只有一个,那就是“A对B有帮助”。例如:

(30’)正确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帮助。

实际上,“A对B有帮助”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口语句式,应该说是一个书面语和口语通用的句式。

(b)“(NP)虽然A/V,但(是)……”。这是一个表示让步转折的书面语体句式,例如:

(31)a.这沙发虽然很好,但是太贵了。

b.那文章他虽然阅读了,但没有读懂。

这也有相对应的口语句式,但也只有一个,那就是“(NP)A是A/V是V,(就是)……”。注意,转换时某些书面语词要换用口语常用的词。例如:

(31’)a.这沙发好是好,就是太贵了。

b.那文章他看是看了,就是没有看懂。

第二种情况是有的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口语句式,而且可以一对多。比如:(c)“A仿佛/宛如B。”这是一个书面语句式,例如:

(32)远处的山峰仿佛/宛如骆驼的脊背。

这个书面语句式就可对应多个口语句式。请看:

或对应“A好像B”句式。例如:

(32’)远处的山峰好像骆驼的脊背。

或对应“A跟/像B一样”句式。例如:

(32’’)远处的山峰跟/像骆驼的脊背一样。

或对应“A好比B一样”句式。例如:

(32’’’)远处的山峰好比骆驼的脊背一样。

进行书面语句式跟口语句式的“对应教学”,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教书面语句式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在口语中可以这样说,而在书面上需要那样说。

第三种情况是有的书面语句式可能没有相对应的口语句式。比如:“有多少…,又有多少…。”这是一个书面语句式。例如:

(33)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能有多少人住上宽敞的三居室,又能有多少人能出国旅游?

(34)你不知道当时有多少人为小春娥捐钱献血,又有多少人为她祝福祈祷!

这个书面语句式就很难找到恰当的口语句式来跟它相对应。是否可以用口语里的“…多着呢,…也多着呢”句式来对应?恐怕不能,因为二者所表示的意思相去太远。先看例(33):

(33’)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能住上宽敞的三居室的人多着呢,能出国旅游的人也多着呢?

例(33)原句强调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能住上宽敞的三居室,能出国旅游的人很少很少;替换以后,不只是原句的意味没有了,意思也大不相同了。再看例(34):

(34’)你不知道当时为小春娥捐钱献血的人多着呢,为她祝福祈祷的人也多着呢!

例(34)原句强调当时为小春娥捐钱献血、祝福祈祷的人之多。替换成例(34’)“…多着呢,…也多着呢”之后,看起来意思差不多,还是强调当时为小春娥捐钱献血、祝福祈祷的人之多,但原句在表达上那种层层推进的意味就没有了。

(二)第二点是教每一种句式都要多举例,并要让学生多练习。这一点广大汉语教师都明白,这里就不必具体说了。

猜你喜欢

书面语长句语体
语文课重点教的是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特征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
英语长句译法新探
——意群—动态对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