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2024-05-10常显辉
常显辉
【摘要】数学一直以来在各个学科中的地位无法动摇,进入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难度逐渐提升,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新课标相关要求,教师需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数学也是拉开学生距离的一门学科,知识过于抽象性、逻辑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钻进死胡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围绕新课标要求,采用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实际学情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手段来进行教学优化,将学生分层、内容分层、目标分层,秉承“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通过分层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3-0010-03
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由于学生们的生长环境、性格特点、心智认知等各方面各不相同,才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很容易滋生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来为学生创造良好条件,解决当下的问题及困惑,避免“一刀切”的现象,把学生之间的差距缩短,采用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让每个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并能够有所突破,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真正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每个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在数学知识中钻研,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诠释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作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可以分别从狭义和广义这两方面来进行分析。狭义方面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兴趣、能力、思维等一些具体因素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因”作为依据,“施”作为实施,“教”作为教育,“材”则是内容与含义,主要跟随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广义方面主要讲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手段全面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成为教学中的一大特色,不断革新与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重要的指导策略,形成强大的动力。
1.因“材”而施教
因材施教其中有一层含义主要是围绕“内容”,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好相应的材料。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材”是触手可及的,教师需要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习惯、认知等各方面,围绕新课标相关要求,将教材系统性梳理,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提炼出知识精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涉及一些抽象化知识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在课堂讲授期间,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并大胆发言和猜想,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出不同的见解,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计划,开启师生双向互动模式,协同合作,相互学习,转变全新的教学方式,让“材”生“才”。
2.因“才”而施教
接下来因材施教还有一层含义,也就是“才”字,这里的“才”,就不是围绕教材内容了,而是针对人,“以人为本”,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放大学生的优点,彰显学生的个性。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多角度来了解学生、评价学生,无论是纵向看待,还是横向看待,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欠缺之处,应当认清教育的本质,鼓励学生个性发挥,结合学生的兴趣、习惯、性格等各方面來因“才”施教。
(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通常情况下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分组教学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学情划分为多个小组,不同学生、不同小组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教学策略,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在小组中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时,小组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互帮助和促进,展现出更好的学习效果。
分层即分组,实际上就是通过小组的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共同为了一个目标深入思考、探究,这样主动学习表现出学生的优势,能够打开课堂上的“话匣子”,相互交流中,活跃学生思维,了解他人的想法,还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思维不断延伸,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分层教学主要围绕以下几点:
1.明确目标。只有确定清晰的目标,才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朝着目标努力,对数学学科逐渐产生兴趣,发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数学学科有更多的期待。
2.讨论交流。教师会引导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建立一个初步框架,明确方向,做到心中有数,帮助学生攻克难题,突破重难点知识。各个小组的成员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分享,结合数学内容相互交流,弥补自身不足,相互弥补和学习,拥有独立创新的思维,进一步对知识深入分析和交流,把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只有每个人的提升,才能使整个小组团队得到提升。
3.课后总结。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后,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在小组内对知识加强巩固,查漏补缺,根据自身情况随时调整,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对自身能力、学习成果等各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在今后学习中更加高效。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学生分层
学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出现,他们接受各种不同的知识,需要把知识转换为自己的东西。由于每个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化差异,学习能力、状态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一个教师面向几十名学生,同样的知识,对知识理解深度不同,吸收内容不同,这些都是教学中存在的隐患。教师尊重学生就应当避免“一刀切”的情况,将学生们分层,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思维、心智、兴趣、性格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把实力相当的学生划分在一起,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说,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是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能力、状态、习惯、成绩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还要考虑到学生们的问题根源,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心理负担,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有目标、有方向的轨道上稳扎稳打。
对于数学基础不扎实,底子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师会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打磨基础知识。如:在学习“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会根据教材中同类项概念划分为两个部分,分步骤地开展教学,让学生们先思考、交流“所含字母相同”的含义,接下来再分析“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的含义,把知识进行细化、分解,按照步骤,让学生们学得更加精细,容易吸收和理解。
对于数学分析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理解力,如:学习“内角和、外角和概念”“平行线性质与判断”等这样的知识点时,教师并不会让学生们一味地围绕概念学习,而是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动手操作,通过测一测、量一量、试一试等方式,慢慢消化知识,等到学生真正理解后,再引入新的知识点。如果有的学生学习习惯出现问题,需要迅速反馈、及时完善,对每一个学生都有鼓励、有奖惩,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又如,在学习“解三角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会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路,“如何测量操场中旗杆的高度呢?”这样的问题可以唤醒学生们的好奇心,用自己所学知识以及猜想,大胆尝试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分层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需要教师系统性钻研,全身心投入,以学生为核心,根据不同的学生来制定不同的计划和方案,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这也是分层教学的根本。虽然,每个学生都存在能力水平的差异,在学业生涯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主要取决于自身因素。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教书育人,是培养学生成人与成才,规矩可以立统一标准,但教学方法应当因材施教,标准线不应当只针对整体,应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分层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把差异不同的学生都推向同一个标准线,而是推动个人使班级有一个整体性提升,当学生们的水平已经越过基础层面,并保持积极热情的学习态度,积极投入课堂学习,再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制定相应的目标,初步可以定位“达成目标”,跨越标准线后制定“提升目标”,注重班级整体性,抓住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如果在教学中没有落实到位,很多学生都没有自己的目标,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偶尔会烘托课堂氛围,但并没有见到实际效果。教师不妨在教学中采用设问的方式,通过问题来一步步贴近核心问题,吸引学生们的专注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给予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启心启智,站在数学角度来分析问题,开动脑筋,大胆尝试,联系着相关的知识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们能够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趣味性、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教师善于分析学生的学情,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入探究,针对数学优等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拔高的方式,放大学生数学技能,真正发挥学生的能力,拓宽学生知识眼界和数学思维,加强数学学习的深度;针对数学中等生,这类学生对知识掌握比较零散,在不上不下的层次中,需要教师注重加强引导,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短板和习题训练,形成良好的习惯,能够得到显著提升。针对数学学困生,一般情况下这类学生比较懒散,基础知识欠缺,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兴趣,缺少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注入更多的心血,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感受到數学带来的乐趣,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会为优等生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得以应用,鼓励学生尝试摸索新的方法,举一反三,拓宽思维。对于中等生来说,教师会加强知识巩固,反复训练,引导学生把知识点吃透,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要由浅入深进行指导,从以往旧知识中一步步延伸,吃透概念,根据学生掌握程度进行适当练习。
(三)作业分层
作业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能够折射出学生课上听讲状态、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等多方面信息。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和优化,这样才能将整个教学融会贯通,不错过任何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应当让学生们告别机械化作业形式,突出教学重点,紧抓细节,在作业设计上有所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材施教,让学生们在宽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完成作业,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设定作业层次,将作业分层与学生分层进行匹配,划分为基础作业、综合作业、优化作业,每个层次学生的作业内容、作业数量、作业目标等各方面都有不同,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由此可见,这样的作业设计给学生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教师在每一次作业设计时,都会为学生展示出不同的作业方案,让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情来进行选择,让学生们有足够的空间,“自助式”选择自己的作业任务,不会让学生感到写作业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自主学习、成长提升的过程,感到快乐和满足,同时也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才能体现出与众不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正视差异这一问题,将学生们的能力水平“合并同类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加强对学生引导和启发,启心启智,优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活用教材,让学生成才;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出口,发挥自身优势,朝着目标飞得更高。
参考文献:
[1]薛海霞.基于因材施教理念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187-188.
[2]陈志刚.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1(8):68-69.
[3]汪生海.分层分组 因材施教——让少数民族初中数学教学不掉队[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重庆分会场)论文集[C],2020:5.
[4]欧之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20(63):85-86.
[5]田伟东.因材施教——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J].华夏教师,2020(1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