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2024-05-10孔亮
孔 亮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北京 100020)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 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 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 从古代的 “车同轨、 书同文”, 到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 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标准化在便利农产品贸易往来、 支撑农业产业发展、 促进科技进步、 规范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 对标准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思想深刻、 要求明确,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准化理论内涵,为标准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对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标准化的重要论述, 需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准确把握内涵要义, 加快构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根基。本文对新时代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进行阐述, 分析当前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与短板, 并就加快构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一、 新时代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
(一)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2013 年以来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指示达40 余次。 标准保障民生福祉方面, 2013 年12 月,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用最严谨的标准、 最严格的监管、 最严厉的处罚、 最严肃的问责, 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标准推动世界互联发展方面,2016 年9 月, 在 《致第39 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 中强调:“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 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 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 共享发展。” 标准支撑农业强国建设方面,2020 年12 月,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 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品种培优、 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这些重要论述是把经济社会发展从速度时代推向质量时代的根本保证, 是新时代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的根本遵循, 更是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国建设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文件明确了农业农村标准化中长期战略目标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提出, 要 “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 到2025 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全覆盖, 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稳步提升,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这些重要文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对农业农村标准化发展作出整体部署,明确了思路原则和目标任务。
(三)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出台了具体规划措施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十四五”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明确农业农村领域要重点建设 “农业全产业链标准、 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标准和乡村治理标准”, 食品消费品领域要重点建设 “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 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方面,《“十四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 提出, 加快构建以安全、 绿色、 优质、 营养为梯次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计划,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 乡村振兴标准化方面,《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 聚焦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提升标准实施水平, 部署一揽子标准引领和支撑措施。 这些都是标准化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推动标准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需要全面准确把握, 整体推进落实。
二、 当前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与短板
近年来, 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 锚定农业农村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目标, 在健全完善农兽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标准基础上, 加快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现代农业科技装备、 农村人居环境等领域标准的制定, 同步开展全产业链农业标准化推广应用, 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具备较好的基础。 但对标农业强国和乡村振兴建设要求, 差距还很大, 问题还很突出。 归结为一句话“基础有、 任务难、 短板多”。
(一) 基础有
1.标准数量稳步提升, 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动力引擎。 截至目前, 我国农兽药残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总数达到13 755 项, 基本覆盖主要食用农产品和主要农兽药品种, 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标准一致率超过90%。 累计制定农业农村行业标准7 774 项, 其中现行有效标准6 232项, 贯通了农业产地环境、 农资农机、 生产技术、 疫病防控、 产品质量、 加工流通等诸多方面, 农业生产管理各要素、 多层次、 全过程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2.专业机构不断健全, 为标准制定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农业农村标准工作范围广, 技术性、 专业性强, 目前农业农村部支持建设和管理标准化技术机构72 个, 专业涉及果品、 畜牧、 水产、 种子、肥料、 农机、 信息、 资源环境、 加工、 物流、 农村改厕等30 多个领域。 这些标准化技术机构基本涵盖了农业农村部职能范围, 为农业农村标准的立项、 发布、 实施和监督评估全过程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3.管理制度加快完善, 为标准化工作建立了制度根基。 加强顶层设计,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范围和制定管理要求; 加强计划规划, 出台《关于加强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 明确中长期标准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 加强程序规范, 试行 《农业农村标准项目库管理规定》, 实施 《农业行业标准审查技术规范》 标准, 全面加强标准项目的预研、 评估、 入库、 立项、 审查、 发布、 实施等环节规范化管理。
4.示范实施持续推进, 为农业生产经营展示了典型样板。 以农业标准化示范为抓手, 以点带面,先后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 场) 1 800 多个,持续开展 “三园两场” 创建活动, 总数达1.8 万个。 采取 “基地单位+技术单位+主管单位” 联合创建的模式, 打造178 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从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强化全程质量控制、 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精品等方面, 带动提升全产业链标准化水平。
(二) 任务难
1.技术需求领域越来越广。 一方面, 农业农村部职能从“一” 农到了“三” 农, 做好“三农” 工作和推进乡村振兴, 面临着新的挑战。 目前与农村相关的标准化技术机构除农村厕所建设与管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外几乎空白, 相关标准制定也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领域制标用标需求。 另一方面, 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涌现, 对标准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 农业产业链贯穿了农产品从田园到餐桌全过程, 要保持各环节目标一致并有效衔接, 是对农业行业标准制定的重大考验。
2.依法行政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稳步提升, 生产者、 经营者、 使用者、 消费者以及其他公共利益方对标准越来越关注, 通过信访、 信息公开等各渠道和途径要求答复标准有关问题, 甚至提起诉讼等情况时有发生。 例如, 制定的标准是否在部门职责范围之内, 标准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等, 进一步提示在工作中既要严格把握职责范围和有关程序规定, 也要全面审示标准的合法性和科学性问题。
3.协调统一事务越来越重。 由于标准业务主管部门职能有纵有横, 有条线设置也有板块设置, 相对应的标准化技术机构业务范围不可避免存在交叉重叠。 如农产品加工、 冷链物流、 营养品质等综合性标委会与种植、 畜牧、 水产和屠宰加工等专业标委会业务范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 同时, 还存在其他部门专业范围与农业农村部职能交叉问题等。可以预见, 随着标准制定和管理任务加重, 需要协调一致的情形和环节必然增多。
(三) 短板多
1.标准体系建设不平衡。 长期以来, 农业农村标准分散在多部门系统, 各行业标准体系之间既有交叉重复, 又有空白疏漏, 标准之间配套程度低,互补性不强。 标准制定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在规范生产、 引领发展、 激发动力方面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标准复审评估工作滞后, 部分标准修订和废止不及时, 与新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2.标准化技术机构运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标委会管理机制不健全、 人员队伍不稳定、 委员结构不合理、 换届不及时, 造成工作系统性差、 质量不稳定、 完成率不高等问题, 直接影响行业形象。
3. 标准制定和实施应用存在 “两张皮”。 部分标准制定时研究不充分, 技术内容以偏概全, 导致大范围执行困难, 通用性不足。 一些标准技术指标与当前的发展水平、 技术条件等无法匹配, 指导性不强。 同时, 标准执行缺乏有效监督, 一些标准成为“抽屉文件”, 权威性不够。
三、 加快构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的对策建议
要把握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深刻认识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 引领性作用, 优化农业农村标准化治理结构, 增强治理效能, 加快构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 促进高水平开放、 引领高质量发展, 为全面建成农业强国、 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 锚定目标, 科学规划要围绕农业强国和乡村振兴建设目标, 结合农业农村发展重点任务,制定实施“十四五”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各标准化技术机构结合实际制定专项规划, 按照“缺标补标、 低标提标” 的原则, 科学制定标准体系表。 要始终把握标准的技术属性这条主线, 坚持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加快推动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产出标准研究成果, 把技术创新与相关标准基础研究结合起来, 整体提高标准的先进性和引领性。
(二) 夯实基础, 完善机制扎实开展基础性、长期性、 制度化工作: 全面梳理明确标准化技术机构业务范围, 健全部门分工协作机制, 形成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 组织对农业农村行业标准开展复审清理, 按照部门职责重新确立技术归口, 根据实施情况废止一批、 修订一批、 调整一批、 终止一批不符合要求的标准, 同步建立常态化复审机制; 指导组建一批农村领域相关标委会, 强化组织保障, 加快开展乡村振兴标准化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
(三) 加强管理, 提高质量健全完善标准审查制度, 落实标准预研、 立项、 起草、 征求意见、审查、 报批、 复审等标准全生命周期各环节质量管理和进度要求, 强化各环节各主体责任与义务。 加快推动农产品质量标准领域先行探索标准验证点建设, 以科学数据为基础, 开展标准技术要求、 试验检验方法等验证工作, 保证标准的科学性、 适用性。 加快建立监督考核制度, 开展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估工作。 加强年报和统计工作, 保障专业技术机构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四) 强化宣贯, 讲求实效标准的价值在于实施。 要更加重视标准化的 “后半篇文章”, 综合运用公众号、 小视频等新媒体传播形式, 及时组织开展重要标准宣贯培训。 进一步畅通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 注重收集分析处理标准实施信息, 及时总结反馈重大标准实施成效。 广泛开展标准化进村入户系列活动, 支持地方大力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 形成学标准、 懂标准、 用标准的良好氛围, 促进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五) 加强培训, 储备人才构建多层次从业人员培养培训体系, 开展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和基础综合教育。 充分发挥标准化专家在农业科技决策咨询中的作用, 建设标准化高端智库, 造就一支熟练掌握国际规则、 精通专业技术的职业化人才队伍。 要着重提升科研人员标准化能力, 加强基层标准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积极推动建立健全标准化领域人才的职业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 同时, 支持标委会积极参与高校标准化课程体系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标准化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 做好高水平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