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2024-05-09张於单敏捷

系统医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呼气用力血气

张於,单敏捷

北京燕化医院呼吸内科,北京 1025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在临床十分常见,为呼吸系统类疾病,常常表现为不完全可逆性的气流受限,在全球范围内,该疾病的发生率大约在10%,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下降情况,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1]。慢阻肺在临床上分为急性期、稳定期,对于稳定期病例,一般选择药物治疗,以此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阻止病情的进展,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肺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疾病症状,使日常活动耐力得到提高,疾病趋于稳定。随着无创通气治疗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将其应用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能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通气功能得到改善,以加速患者康复进程[2-3]。将上述两种方式进行联合应用,能够产生较好的协同作用,提升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本文目的在于探究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效果,选取2022 年6 月—2023 年10 月北京燕化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 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0 例、对照组40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58~72 岁,平均(65.33±3.74)岁。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59~72 岁,平均(65.96±3.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0210521),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4];②肺功能检查结果符合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③近期未出现急性加重。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②伴有恶性肿瘤疾病者;③存在精神异常者;④伴有严重脑血管后遗症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具体内容:选择ST 模式,治疗2 h/d,以患者感到舒适为最大吸气压,吸气压-呼气压>10 cmH2O,将呼气压设置为4 cmH2O,治疗频率为3 次/d、6 d/周。连续治疗12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康复治疗,具体内容:(1)呼吸肌训练:①腹式呼吸:坐位或半坐位,用鼻吸气,闭口唇,吸气时腹部缓慢鼓起,同时抬右手,吸满气后稍作停顿,呼气时模拟吹口哨的姿势,鼓腮缩唇吹气,节律缓慢而深,频率7~8 次/min,以不感觉憋气为标准,持续15~20 min/次,3~5 次/d。②缩唇呼吸:闭嘴经鼻吸气,缩口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15~20 次为1 组,每日早中晚各进行1 组训练。吸气与呼气比例为1∶2。(2)有效咳嗽训练:放松姿势,坐位或身体前倾,缓慢深吸气,屏气3 s,关闭声门,收缩腹肌,迅速打开声门,用力收腹将气体、痰液排出,3 次/d,练习2~3 次/次。(3)呼吸操训练:由专人发放患者呼吸操规范动作的图片,缩唇呼气和肢体运动相配合,指导患者用鼻呼气,并以循环模式进行,1 次/d,30 min/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宜。连续治疗12 周。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做出比较。

①血气指标:将治疗前、治疗后作为观察点,对患者各项指标实施检测,包括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

②肺功能:对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选择德国耶格肺功能仪检测,将治疗前、治疗后作为观察点,指标为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

③运动耐力评估:采用6 min 步行试验(6 Min Walking Test, 6MWT)进行运动耐力评估,测定患者在平直走廊里尽可能快地行走距离。

④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 CAT)评估,得分范围在0~40 分,轻微影响在0~10 分之间、中等影响在11~20 分之间、严重影响得分在21~30 分之间、非常严重影响得分在31~40 分之间,分值越高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损害程度越重。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6 min 运动试验、CAT 评分)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达,实施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对比[(±s),mmHg]

表1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对比[(±s),mmHg]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

组别动脉血氧分压治疗前治疗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56.36±2.77 56.20±2.81 0.039 0.969(73.63±3.85)*(67.52±3.01)*9.684<0.001 50.22±2.71 50.31±2.75 0.020 0.984(38.63±2.01)*(45.63±2.85)*15.547<0.001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第1 秒钟用力呼吸容积(L)治疗前1.42±0.25 1.43±0.26 0.215 0.830治疗后(1.68±0.22)*(1.51±0.01)*5.979<0.00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L/s)治疗前1.12±0.11 1.13±0.12 0.476 0.635治疗后(1.69±0.41)*(1.41±0.03)*5.276<0.001第1 秒钟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治疗前54.96±3.41 54.98±3.45 0.032 0.975治疗后(70.96±4.42)*(62.33±3.01)*12.501<0.001

2.3 两组患者6 min 步行试验、CAT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6 min 步行试验、CAT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6 min 步行试验、CAT 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6 min 步行试验、CAT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6 min 步行试验、CAT 评分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6 min 步行试验、CAT 评分对比(±s)

注:6MWD:6 min 步行试验,CA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6MWD(m)CAT 评分(分)治疗后(18.89±3.12)*(19.07±3.27)*3.535 0.030治疗前258.68±58.22 255.87±45.65 8.926 0.873治疗后(362.36±57.49)*(311.35±42.85)*6.536<0.001治疗前24.85±3.31 25.03±3.40 0.080 0.531

3 讨论

重度COPD 患者常常以呼吸困难、咳嗽等作为临床表现,具有病情反复发作、病程长等特点,使得患者的肺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故而增加了治疗难度。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常常采用单纯药物控制治疗,部分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不佳,虽然可使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改善,但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方面的效果不明显[5]。研究发现,对患者展开肺康复治疗,能够使患者的通气量得以增加,提高其肺功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但单一治疗疗效受限。

在本次结果中,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和对照组比较,更占据优势,说明通过实施联合治疗对策,能够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主要是由于肺功能指标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展、预后和治疗效果进行反映,其中第1 秒钟用力呼吸容积、最大呼气中期流速、第1 秒钟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能够充分地反映患者气流受限情况[6]。肺康复治疗中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能够使患者的腹肌张力得以提高,使其潮气量得以增加,改善其呼吸频率,及时排出患者肺泡中的气体,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无创通气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其主要是通过选择BiPAP 通气模式,并对气道内吸气正压水平以及呼气正压水平进行设定,能够使患者的肺泡通气得到改善,将每分钟的通气量增加,从而使患者的低通气状态得以纠正,促使EPAP 的数值增加,使通气血流比例得到改善[7-8]。

在两组血气分析指标中,观察组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由此提示,将肺康复治疗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能促进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主要是由于上述指标能够对机体的缺氧程度进行判断,其中动脉血氧分压主要是指人体血液溶解氧分子时所释放的压力、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为人体动脉血中CO2被溶解时所产生的压力,通过实施肺康复治疗,其中腹式呼吸能够对患者腹肌以及膈肌在呼吸时的活动进行调整,以此将患者的呼吸阻力降低,促进患者缺氧症状得到改善[9-10]。另外,在肺康复治疗中,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并在训练过程中借助呼吸训练器,能够使患者的正常呼吸模式得以重建,还能促使呼吸流速减慢,以此维持患者气道内气压的稳定性,预防出现外周小气道陷闭情况,将人体肺泡中的残气量减少,以此达到改善血气指标的目的。无创通气治疗能够使患者呼吸肌疲劳情况得到改善,还能将患者呼吸肌的耐力得以增加,促进通气功能的改善,通过将上述两种方式进行联合应用,能够将患者呼吸肌的耐力和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以此降低患者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促进病情的改善[11-12]。

在孙艳峰学者[13]研究中,采用呼吸训练和康复干预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独康复干预,呼吸D 组的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2.50±0.51)L、用力肺活量(1.61±0.32)L 高于对照组K 组(P均<0.05),该数据和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第1 秒钟用力呼吸容积(1.68±0.22)L、最大呼气中期流速(1.69±0.41)L/s、第1 秒钟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70.96±4.42)%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十分相似,由此认为,采用联合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改善。

综上所述,肺康复+无创通气治疗重度慢阻肺效果明显。

猜你喜欢

呼气用力血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用力!用力!再用力!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