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幡迎春

2024-05-09鲍安顺

知识窗 2024年4期
关键词:剪彩招展百官

鲍安顺

在古代,春节并不叫春节,称元旦。古人的春节,是指立春节气,或叫迎春节。此时,风儿暖和,河流解冻,小草发芽,百花萌新,是春天的开始。

在立春日,周朝天子率领百官于东郊迎春,声势浩大,人声鼎沸。汉朝时,京师百官在“夜漏未尽五刻”时皆穿青衣,郡国县道官员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庄严地迎接新春。到了唐朝,皇帝在祭祀之后还要举行盛大诗会,吟诵欢唱,热闹非凡。宋朝时,迎春的风俗更加浪漫,宫人扎各种牛的造型,上面插上彩幡花枝,迎春致禧,欢庆春归。巨大的彩幡插遍宫廷,插在城市的城门楼上或者广场上。皇帝还赐百官春幡,它不是大旗,而是用丝绸制作的精美饰品。

百官得到赏赐后,将春幡戴在头上,风流倜傥,喜气洋洋。上行下效,老百姓也出行迎春,踏青看庙会,头上都是彩幡飘飘,装饰着各色绚丽的小彩带,带着各种花枝头饰。虽然春花未开,但是人间已春意盎然,生机蓬勃了。

春幡迎春,为宋人巧思。当时,女子剪制的绢绸春幡“穷极工巧”,饰以珠翠,簪在头上,以示迎春的喜悦之情。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是日赐百官春幡胜,宰执亲王以金,余以金裹银及罗帛为之,系文思院造进,各垂于幞头之左入谢。”《锦绣万花谷后集》中记载:“立春之日,士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佳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春幡,是立春旧俗,也成了春幡文化,让人回味历史烟云里的风光无限,别有一番韵味。

有趣的是,宋朝两位豪放派词人都咏过春幡,表达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情绪。苏轼在《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中写道:“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他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春光,寄托了随遇而安的思想。辛弃疾在《汉宫春·立春日》中写道:“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他借立春日习俗,抒发怀念故国之情,以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清愁苦痛,表达对南宋君臣苟安江南的不满心声。

春幡的另一种形式是簪花,为客家女子广为喜爱。最早的春幡被制作成花朵,衬托女性之美。后来,春幡慢慢出現各种式样,如蚂蚱、蝴蝶、蜻蜓等,让人眼花缭乱,质地也从沉重的银饰变成轻便灵巧易于加工的纸饰、布饰等。

上海人的迎春习俗,就有春幡高悬。光绪庚辰刻本《续刊上海竹枝词》中记载:“东风淡荡兴遍赊,翠袖青裙笑语哗。村女亦知春色好,鬓边斜插小桃花。”那小桃花,算是唐宋遗俗。女孩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女孩把它们戴在头上,十分好看。

作家冰心在散文《我们把春天吵醒了》中多次提及春幡:“春天,驾着呼啸的春风,拿起招展的春幡,高高地飞起了。”“哗啦啦的春幡吹卷声中,大地上一切都惊醒了。”“隐隐地他们听到了高空中春幡招展的声音,从千万扇细小的天窗里,他们看到了金雾般的春天阳光。”是呀,陌上幡动,陌上风动,陌上春动,人们走出城郭,踏春喜赏春幡,皆知东风已至,春起云涌。

猜你喜欢

剪彩招展百官
春已悄悄来到
剪彩
镂金剪彩 百年传承
澄海玩具汇展2020-2023招展通知
青菜豆腐到火锅, 就是皇子之间的距离
细节
又是一年新 硕果更见盈——2017温州工博会招展进度以超85%
河里的睡莲都开了
会感恩的小狗
抵御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