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真是一本书

2024-05-09刘绍义

知识窗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友扬州

刘绍义

常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一点不假。我喜欢读书,更喜欢旅游,在“玩”中,我又学到了不少知识。

2024年春天,我应朋友之邀,去了趟扬州。当我与扬州的文友谈到乐府《吴声西曲》里的诗时,文友笑着告诉我,南朝乐府民歌中写的扬州不是现在的扬州,而是今天的南京市。我惊得目瞪口呆,“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不断流”……这里的“扬州”竟然与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扬州”不是一个地方!看来读古人的诗文,是绝不能望文生义的。

南朝时,扬州是今天的南京,而现在的扬州,当时称江都,是南兖州治所,隋朝时才把江都作为扬州治所。唐朝初年,又在今天的南京置扬州,将今天的扬州改称邗州。到了唐武德九年,也就是626年,又将邗州改名为扬州,所以701年出生的李白笔下的扬州,就是今天的扬州了。

2023年,我到武夷山水帘洞游玩时,见章堂涧路边硕大的鹅卵石上刻着“漱石枕流”。我驻足良久,也没想出个中原因。同来的解君脱口而出:“不是‘枕石漱流吗,怎么写反了?”

是的,山高水长,天地为房,山石为枕,以清流沐浴身心,以鸟兽为自己的伴侣,这样的闲情逸致是“枕石漱流”的真实写照。多少文人雅士为此留下了大量的篇章,陈寿《三国志·蜀志·彭羕傳》的“枕石漱流,吟咏缊袍”,朱熹《天心问禅》的“漱流枕石心无语,听月煮书影自横”。可是,曾几何时,谁把这个词作以颠倒,细细品味,不仅没有影响词性,反而让人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枕石漱流”源自两汉,成于三国,但用得最多的还是两晋南北朝。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西晋才士孙楚一个失误,让汉语宝库里多了一块瑰宝——枕流漱石。“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枕流漱石。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里这段话是说,孙楚想要隐退山水之间,有一次和驸马王济聊天,说自己要“枕石漱流”,结果一时口误,说成“枕流漱石”。王济奚落他说:“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楚随机应变:“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他这是借用了《高士传》中许由在颍水之滨洗自己耳朵的典故,凸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现在品品“枕流漱石”这个词,确实要比“枕石漱流”有色彩得多。明代文人颜继祖也曾说过:“无树非台还是佛,枕流漱石即为禅。”想想看,“枕流漱石”比“枕石漱流”境界要高远得多,这也算是孙楚歪打正着了。

与之相比,泰山的“五松亭”却有些让人啼笑皆非。当年秦始皇封禅登泰山时,遇到了暴风雨,于是就躲在一棵大树下避雨。事后,秦始皇就把这棵为自己遮风挡雨的松树封为“五大夫”。后来人以讹传讹,就把它说成是五棵大松树。到了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有好事者还特意补植了五棵松树,这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五松亭”。

当然,谁也无意去更改这些古迹,相反它们的存在,让这些地方多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增加了这些地方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文友扬州
初读扬州
青岛市老年大学书画作品展示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平南采风暨平南文友会大安分会成立
“文学群”里乐夕阳
“低头一族”制造车祸,婚姻交易引发无辜杀戮
扬州的秋日
名人
下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