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素养本位单元设计的内涵、理据与实施
2024-05-09王林发张宇童
王林发 张宇童
【摘 要】作为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统整资源的一种育人构思,小学语文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倡导语文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通过化零为整的方式助力学生掌握整体内容;借助真实情境,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单元设计还诠释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意蕴,践行全面育人的实践指向:通过研读教材,掌握单元整体脉络;通过精准设计,明确单元育人目标;通过有效评价,驱动单元设计良性发展。根据这一观念设计的单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让单元设计真正指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养本位;单元设计;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意义做出了阐释,语文课程不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促进作用,而且奠定了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1]2。为了有效解决知识教学碎片化、教学模式单一性等问题,基于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逐渐得到发展。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知识体系、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知识迁移等内容,但相对缺少关注的基于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同样重要。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实现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呢?
一、内涵:统整资源的育人新构思
(一)提出定义:单元设计的代表性观点
不管是单元还是单元设计,这些名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学界对单元设计的研究也较为深入,对其概念和定义也有了一定的界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提出的“四段教学法”,这一理论对我国的教学活动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为单元设计的基本思想提供了借鉴[2]。还有赫尔巴特学派的戚勒阐明了单元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单位,之后美国以此发展出基于思维过程组织教材单元的编制原理,开发了项目单元、问题单元、课题单元等多样的单元类型[3]。沈毓春认为,单元设计与现实学科教学中的课时设计不同,它是关于教学关键问题的完整的学习方案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教材、学情与资源等进行的教学设计。在他看来,一个单元设计至少包括学习过程、评价任务、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等内容。[4]崔允漷则突出了单元设计对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性,认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有利于学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化,从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5]。由此可见,尽管不同学者对单元设计的观点各有差异,落脚点也不尽相同,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单元设计开始向着落实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
(二)分析内涵:小学语文素养本位单元设计的界定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基于素养本位设计教学有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因此教师要从素养出发进行单元设计。但是,设计不能就课堂中一个个独立的环节进行单独设计,而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情况、教学资源等进行完整设计,建构学科结构体系。与传统“一纲多本”的教材不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主题式单元,强调整体的、系统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经验。教材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结合语文要素构建系统化的学习体系,增强语文学科的系统化设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6]由此可见,小学语文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就是要通过研读教材、精准设计、有效评价等统筹工作,在掌握单元整体脉络、明确育人目标、驱动学生良性发展中进行有效设计,从而实现素养本位、统整资源、全面育人的一种系统性、发展性的育人构思。
二、理据: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意蕴
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两个角度阐释了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意蕴。
(一)化零为整,助力掌握整体内容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单元设计应该注重整合零碎化的教学内容,聚焦单元核心概念,结合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精简教学内容,探索其客观规律,建立其内在联系,助力学生掌握整体内容、提升核心素养。新课标中提到,语文课程应助力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提升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1]1。因此,小学语文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应立足于综合性、实践性视角,坚持整体与部分相统一,凸显学科育人的本质,践行统整资源的育人构思,助力学生掌握整体知识体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是,这并不是对以往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引导学科教学转型升级为学科育人的高度,突出小学语文单元设计的素养本位。
(二)借助情境,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情境可以通过构建特定的学习环境和背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理解的能力,促成更深層次的学习进程。当今社会中,自主学习的理念逐渐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并成为其核心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情境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关联表层的知识灌输和理解,还涵盖了深层次的思考、探索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创建实际生活的问题解决环境、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和挖掘潜在的知识连接、促进学习策略和目标的自我调控等,都需要学生深度重构现有的学习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学生需要有效分辨信息,连接情境与知识,发展出更丰富的思维结构,从而自主解析、归纳、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由此可见,情境化的自主学习过程可以视为学生认知和心理结构的螺旋上升。
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简单训练,而应该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真实任务,最终呈现出作品[7]。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的真实性问题情境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具有现实的意义、具有复杂的情境脉络、有开放的学习环境[8]。小学语文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坚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利于学生奠定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随着学生身心的不断发展与核心素养的不断强化,单元设计可以整合零碎的知识内容,从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主题出发创设情境,设置驱动型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构建系统的学习体系。学生通过参与式的学习建构知识,面对真实情境下的复杂性问题进行知识迁移,从而达到培养解构复杂问题的能力和跨越情境迁移知识能力的目的,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三、实施:全面育人的实践指向
如何在单元设计中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首先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教学的多方面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其次要在设计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其主体性。再次要整体规划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最后要明确语文育人目标,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利用语文学科的创造性活动,最大限度挖掘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凸显其育人价值。因此,小学语文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可通过以下三个实践构建系统化的学习体系,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全面育人的发展。
(一)研读教材:掌握单元整体脉络
小学语文教材采用“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以主题式单元的形式,强调整体的、系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需纵向了解语文要素的梯度,为学生搭建一个个向上攀爬的阶梯;也需横向挖掘语文要素的内涵,以语文要素的融合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还要关注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突出语文要素,掌握单元整体脉络,围绕语文要素展开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
比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基于纵向视角了解该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梯度发展要求,了解并掌握全套教材语文要素的结构体系,熟悉单元的整体发展脉络;基于横向视角挖掘情感表达的内涵,借助《天窗》一文“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一关键句,从学习活动入手,借由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其思维能力,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情感的表达方式,明晰该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在课文中的表现,着重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语文要素掌握单元的整体脉络后,于教学设计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语文要素,发挥语文学科育人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精准设计:明确单元育人目标
新课标提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该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1]2。单元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进阶程度,以语言运用、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多方面素养发展为目标追求[9]。明确的单元育人目标有助于教师统揽全局,利于学习中心和学科实践的语文课堂建构,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单元设计的育人目标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合文化、语言、思维、审美四个方面的内容,统筹安排小学语文单元设计的内容、方式等,深刻影响语文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还要加强跨学科学习,通过融合其他学科增强综合育人功能,实现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促进学科育人与综合育人的目标融合。
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传统文化主题单元,其人文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该单元共包含《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和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两个板块。单元设计时,教师该如何确定该单元的育人目标,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最关键的一步自然是明确单元育人目标以统揽全局。一方面,教师要研读新课标,对标语文核心素养的文化自信,构建单元设计育人目标的整体框架,注重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促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沉淀文化底蕴并开阔文化视野,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结合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围绕“传统文化”的主题开展单元设计,引导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落实核心素养。同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单元设计的育人目标需要根据具体学情进行目标调整,为学生创设有文化意义的学习情境,争取最大程度呈现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单元的价值。在明确单元育人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目标的文化底色,这既是对落实核心素养的回应,也突出了单元的人文主题,更是对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进而完善小学语文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育人目标体系。
(三)有效评价:驱动单元设计良性发展
单元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单位,本身也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若突破“课时主义”的限制,则需要将单元作为课时计划的整体背景来做好单元设计,实现零散课时向单元教学的过渡。教育评价是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明确方向与核心动力[10]。一个好的单元设计需要经过科学评价才能发现不足,进而改正并继续发展。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检验单元设计能否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步骤。简而言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单元设计的目标、内容、方式等入手,或是从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水平出发,或是从不同评价主体的反馈着手,通过多元的评价体系以检验单元设计是否达到预期。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单元设计置于现实教学情境中,从现实的角度检验单元设计的信度与效度;根据问题与不足进行单元设计的优化升级,整合成形成性评价;在单元设计的不断优化中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新课标强调,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1]3。评价体系作为小学语文素养本位单元设计中的一部分,应根据设计的主题来确定单元评价的影响因素,以素养为导向,构建以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为主的单元设计评价体系,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所谓表现性评价指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現或结果做出判断[11]。过程性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而终结性评价是学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1]46通过对单元设计全过程、多方位的评价,驱动单元设计良性发展,突破传统课时教学带来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提升知识迁移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小学语文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的育人目标,凸显其育人价值。
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传统文化主题单元,单元设计围绕传统文化主题开展,意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落实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实现传统文化与知识学习的融合发展。为了检验单元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可以围绕“单元设计对落实核心素养的影响”的主题展开评价,引导多元主体对小学语文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开展综合评价,检验单元设计对全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通过对学生在不同问题情境中的不同表现进行打分,分析教学设计对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方面的影响;通过课堂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等形式,多方面关注学生对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古代四大发明、传统服饰等历史文化遗产的学习态度,检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验证单元设计对核心素养的作用;通过学业质量表现查验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检测学生在单元设计的真实情境中的收获。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作为一种育人新构思,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语文教学从“知识本位”过渡到“素养本位”,从学科教学过渡到学科育人。但是,单元设计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困境,要突出“重围”进一步实现育人目标仍需坚持不懈。“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传统的单一课时设计已无法满足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道路上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振峰. 从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在我国的影响看今天课堂教学的改革[J]. 滨州师专学报,2004(1):72-74.
[3]李卫东. 大观念和核心学习任务统领下的大单元设计[J]. 语文建设,2019(21):11-15.
[4]沈毓春. 聚焦“教学关键问题”的单元设计刍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1):14-20.
[5]崔允漷. 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 上海教育科研,2019(4):1.
[6]陈先云. 课程观引领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 课程·教材·教法,2019(3):78-87.
[7]金婷婷,梅培军.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学习任务群设计:基于语文三层级解读理论的视角[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3(3):22-26,82.
[8]威金斯,麦克泰格.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 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 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84.
[9]黄世举.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及实践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20):45-49.
[10]丁吉念,王新华. 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亟待破解的四个问题:《总体方案》背景下中小学教育質量评价改革的思考[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12):45-65.
[11]邱志凯. 小学语文习作表现性评价工具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3(20):69-72.
(责任编辑:朱晓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