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意义

2024-05-09周文

红旗文稿 2024年7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理论

周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一以贯之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生产力水平实现了巨大提升、突破性发展,形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新质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体现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深刻把握,是对我国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和深刻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时从事实践活动的生产能力。生产力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可以看到,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概念,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另外,自然、管理、科技等要素在生产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还把协作作为生产力的要素,“结合工作日的特殊生产力都是社会的劳动生产力或社会劳动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是由协作本身产生的”。 马克思把自然力也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要素,认为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如利用水力、风力发电,利用太阳能等。

马克思尤其重视科学技术及其运用,认为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也可以直接参与生产过程,成为直接的生产力,主要通过转化为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方式实现。正如马克思所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和现代科技正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且,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为此,恩格斯强调,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生产力不是静态的,而是发展和变化的,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态,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矛盾,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形态发展的根本动力。

新质生产力在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同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

新质生产力的产生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运动规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生产力无法突破技术制约继续提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而随着我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量子科技、生物技术等领域不断取得颠覆性技术突破,新质生产力应运而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然要求新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围绕创新驱动推进体制机制变革,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特别是新型举国体制和新的科技体制,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观点,更加强调科技创新为引领,突出技术、信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科技创新作为一种渗透性要素,是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必须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起来。科技与传统生产要素的融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丰富劳动资料的内容、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强调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要素及其有机结合的观点,强调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广泛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工具,不断扩大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使用范围。同时,通过对各种要素资源的优化整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整体跃升。

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

人類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就是一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生产力会不断取代旧的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每一次新的生产力的跃升,都以传统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为基础和条件,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生产力终将被未来更新的生产力所替代,这是一个持续不断迭代的过程。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可以看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各国迈入现代化的突出标志,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生产力的发展。18世纪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运用使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推动人类社会逐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引领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迈入信息社会。随着现代的、先进的生产力不断替代过去传统的、落后的生产力,人类社会不断走向了现代化。

科学技术的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每一次生产力的巨大跃升都以一系列开创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为先导。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由重大科技创新为起点,新的科学技术对传统生产工具进行改良,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导致生产力发生质变。产业革命总是伴随科技革命出现,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推动了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机械力全面取代生物力,机器大生产推动生产效率极大提升;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内燃机的大范围应用为标志,大规模集中的生产使社会生产力水平跃上新的台阶;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生物科技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信息技术革命推动形成了更先进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没有科技发展的关键性突破,就没有新质生产力,先进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新”与“质”。所谓“新”,是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生产力,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所谓“质”,是强调把创新驱动作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实现自立自强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龙头的生产力跃升。因此,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过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进入一个创新密集时代。哪个国家率先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形成新质生产力,哪个国家就能够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赢得全球新一轮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历史的教训、现实的趋势都启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掌握发展主动权。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无论是当前提振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是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关键都在科技创新,重点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说,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体现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现在,我国的前沿性、基础性、原创性技术创新及其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一些发达国家借助自身的技术垄断,不断制造各种冲突和脱钩,企图以不公平的手段拖慢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发展。可以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国竞争加剧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等重大挑战在当下形成历史性交汇,这也为我们创造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我们必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学技术通过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多要素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将促进并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巨大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彰显中国话语和中国理论的世界意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就体现在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仅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推动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不断深化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高度重视和始终坚持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我们要立足中国实践,全面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经验,努力揭示中国经济发展伟大成就背后所蕴含的规律性认识,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就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现在,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从中国话语和中国理论视角阐释中国如何通过生产力发展的飞跃,实现从大国到强国、从富起來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们推进和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理论提供很好的示范。这一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深刻总结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践经验,把握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进行理论总结、理论创新,不仅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具有重大世界意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实现生产力的现代化。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助于中国发展,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更强动力,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树立典范,使新质生产力理论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中国理论。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要善于从我国丰富实践中提炼和升华理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

(作者: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孙 剑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理论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4个着力点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