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体育智慧治理路径研究
2024-05-09郭海英
郭海英, 刘 晖
1 引言
体育治理是为保障体育发展目标而处理各种体育事务的重要方式,具有明确的工具性与操作性。主要是经由为参与治理的各个方面提供共识基础、行为准则和制度依据,对治理体系各方面实施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促使体育治理体系实现完整性持续提升,并带动体育行为与制度逐渐趋于一致。伴随着21世纪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与各个行业的融合,“智慧治理”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方式,且促使城市中级体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组织搭建全新的智慧体育平台、信息中心、体育赛事和服务数字化建设的一体化智慧治理体系。有研究者[1]表示在时代的影响下,智慧体育服务逐渐拓展到了社区,并推动社区智慧体育生成。应当把握住信息技术带来的契机,促进社区体育实现从“普惠式”向“回应式”转变,并带动治理模式从“整体整治”向“整体智治”转型,从而扩大社区体育的覆盖范围,提升其整体影响。但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智慧体育社区和区域建设方面,并侧重于智慧治理体系与机制的完善,甚少关注治理能力的提升和路径的构建。为此,本研究着力于科技赋能下城市公共体育智慧治理路径架构,期望能有效增强城市公共体育智慧治理能力,满足社会发展与群众日常活动的各项需求。
2 城市公共体育智慧治理的内涵、形式
2.1 公共体育智慧治理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智慧社会”概念,并明确指出必须推动社会治理格局快速走向共建共治共享,以便最大程度上增强法治化、社会化和智能化水平[2]。在智慧社会持续发展的当下,智慧治理成为未来探索的重要方向,对促进国家法治体系完善和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目前,针对“智慧治理”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政治层面来探索治理问题。如傅昌波[3]在研究中从智慧社会发展角度出发,明确了治理路径,确定了基本方略;何婧等[4]则基于历史文化角度探索了智慧治理的基本架构,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城市治理的具体路径;宋君[5]则基于行政治理层面探索了智慧治理期间的主要诉求以及具体实践操作路径;谭成华[6]从城市、政府、公民三个不同的方向分析了智慧治理的具体内涵、逻辑等相关问题。还有不少的研究者则结合互联网发展背景对智慧治理进行了探索[7]、基于网络谣言整治下的智慧治理[8]以及基于风险因素下的社区治理[9]等不同的社会热点问题研究。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物联网、大数据等各种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为公共体育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并促进传统静态化的治理模式向动态化转型,治理决策也随之从经验性逐渐转型为数据驱动模式,整体的治理体制也因此实现了网络化转型。为此,针对城市公共体育智慧治理,必须基于智慧技术手段来增强公共机关主导下的社会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从而达到有效提升公共事务处理效率,控制公共事务处理成本,精简处理流程的效果。
2.2 城市公共体育治理的形式
科技赋能城市公共体育治理是基于信息共享基础上打造起的一种全新的共享文化服务。它能够促使政府在文化设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经由数字化技术转变为公众普遍获取的服务方式。其主要形式包括:(1)科技资源服务。包括科技数字资源的全面收集整理、存储以及合理利用。(2)教育指导。人们能够通过信息化的平台,自主获取相应的体育信息和活动赛事情况,享受远程指导。(3)智能化自助服务。用户能够经由广播、电视、互联网终端等各种终端获取体育各方面信息。以用户个体之间所表现出的经济、文化、体质等方面的差异,提供一个简单易操作的公共体育治理系统。(4)营造娱乐空间。服务对象包含老年群体、未成年人、特殊人群和农民群众等,构建起符合广大基层群众体育活动需求和服务新模式。(5)主题宣传服务。政府能够经由信息化平台进行体育价值观念的宣传指导,带动广大群众形成正确的体育活动观念。
3 城市公共体育智慧治理的内在诉求
智慧治理强调智慧主体需要推动智慧治理模式的构建,并能够结合相适宜的整体来打造全新的治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基于大数据作为主要依据,配合信息化技术手段来生成或者制作具有特性的治理模式。这与传统治理中强调治理者个人认知、经验有着极大的不同。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智慧治理模式的主体能力也实现了持续提升。面对日益繁重的实际问题,引入智慧治理模式能够及时发现公共体育治理的难点、漏洞,从而实现对治理能力和资源配置格局的优化,打造起全新的城市公共体育治理机制。就现阶段我国公共体育智慧治理的具体情况来看,不同地区的治理方式与能力都表现出明显差异。
3.1 优化城市公共体育智慧模式,促进全民健康实现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体育治理主要采取相对落后的行政治理模式,导致部门之间表现出较为突出的沟通受阻、分割严重和运行低效等问题,造成了“碎片化”的治理困境。伴随着全面健康和健身战略计划的推动,城市公共体育治理的问题日渐凸显,传统落后的治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10]。
智慧治理就是将治理要素与智慧要素紧密结合,运用全新的管理方式。智慧治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政府决策科学性的提升,增强公共服务的精准度和高效性。(1)经由智慧治理,能够促使整体科学决策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更好地带动体育治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可以说智慧治理就是依托全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来保障精细化管控。经由各种智能端和平台来充分掌握不同体育主体的诉求,配合云计算、大数据等来实现数据的有效整合,为政府的治理决策提供客观支撑,保障各方面利益主体的诉求。(2)经由智慧治理能够促使治理整体的精准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最大程度满足广大群众的实际健身需求。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在休闲时代和全面健身计划实施的影响下,人民群众对健身的实际需求也在逐步走向多元化。基于该背景,通过增强体育供给的精准化可增强体育调控的程度。(3)经由智慧治理,能够全面带动体育服务和治理的运作效率。在全新的信息化平台的打造下,公共体育的供给与服务从传统的局限中走出来,促使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为通畅,最大程度地实现对运作整体成本的控制,全方位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治理服务。
3.2 化解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保障广大群众日常健身需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公共体育作为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其各方面的配置也转变为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这也必然会产生新的矛盾点。一方面,在2014国家发布46号文件以后,全面健身成为国家战略计划,广大群众对健身的需求日益高涨,同时也使得体育人口实现了逐步发展。目前,体育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34%,相较于7年前28.2%有非常大的增长[11]。由于前期经费投入相对占比较低,使得体育资源无法满足民众健身需求。严重影响了公共体育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大量闲置的体育场馆,并未真正成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场所。根据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的调查结果来看,当前我国体育场馆中的40%分布于学校,但只有29%面向社会大众开放[12]。这意味着我国民众的健身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且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
智慧治理要发挥公共体育的资源盘活、宏观调控等作用,较好满足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有学者表示在进入到全新的大数据时代以后,93%的人类行为均能够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提前预测[13]。智慧治理就是要为城市公共体育的治理提供预估信息,经由智慧治理能够促使体育政策的科学性得到强化,依托智慧手段分析,能够促使不同部门之间形成联动治理,从而提升协同治理效果。
3.3 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认知,助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民众的健康和国家发展、富强息息相关。广大群众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能够推动小康社会建设、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需求。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广大群众的日常消费习惯也逐渐从物质转向为精神消费。相关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37.2%的群众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14]。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指出,预计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必然能够达到50 000亿元[15]。这就意味着,当前我国群众的消费逐渐实现了健康化转型。公共体育的智慧治理可大有作为。据《2021中国人健康大数据报告》数据来看,现阶段,中国民众的平均寿命为73.4岁,位居全球83位[16],但若以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健康定义为判断标准,目前我国大约76%的群众处于亚健康状态[17]。以提升民众身体素质和健康作为最主要的目标,全民健身战略在智慧治理手段和技术的加持下,能够带动公共体育治理走向智慧化供给和引导模式,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民众日常锻炼、体育赛事等各方面的需求,帮助群众的体育锻炼效率持续增强。同时,全民健身有助于老龄化管理。当前我国老龄化形势已不可逆转。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35年中国养老产业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数据显示[18]:到2018年我国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了2.5亿人,整体占比大约为18%。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如何转变“未康先老”“康老同行”成为研究热点。在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9]中明确指出:广大老年人群应当以健康理念替代传统治病理念,提倡卫生健康系统更能够迅速转向社会联动体系。体育作为增强机体抵抗力的重要手段,老年群体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能够实现对不同类型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更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公共体育智慧治理的指导下,可实现“康老同行”的共同发展。选取与老年群众需求相契合的场地要求和项目,可持续增强公共体育服务。
4 城市公共体育智慧治理的主要困境
4.1 碎片化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阻碍治理数据整合
因我国行政管理体制采取的是科层制,条块分割的处理模式使得行政运作机制与治理体制均表现出碎片化特征,导致不少区域部门、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协调管理,公共体育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很难得到及时处理。尤其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之间的合作日渐增多,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治理深度必将持续提升。而智慧治理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形成的全新治理形态,促使治理主体之间能够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交流。公共体育智慧治理系统生成的治理指令或者方案均是由治理主体来配合确定,为此,保障各治理主体之间能够密切合作机制,是提升公共体育治理能力的重要条件。在智慧治理中,数据是科技赋能的关键资源,是把握公共体育智慧治理话语权和主导权的重要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都积极组建起相应的数据管理机制,但这些资源尚未与政府公共服务、政务工作结合起来。数据资源配置仍然停留在以部门主导数据的“原地”,数据整合的推进速度有待提升。
4.2 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制约智慧治理系统运行
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城市公共体育智慧治理实施的基石。但就当前具体情况来看,我们并未掌握准确或者有效的数据,使得公共体育智慧治理的基础不稳,而导致该因素的关键原因在于缺乏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从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看,据《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报告》显示[20]:2021年,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规划新增机柜总数约99.15万架;2021年全国累计数据中心存量机柜总数预计将会达到约415.06万架。尽管总体数量有所提升,在对城市公共体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察了解到,大数据平台建设表现出平台建设条件有限的特点,不少的城市都出现了数据虚报、瞒报、多报等情况,造成数据真实性无法保障;部分城市则表现出数据缺乏建设的特点,只有25%的数据共享效率。就人才建设来看,作为大数据平台运作和维护的关键性力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都必然会对智慧治理的开展带来直接影响。首先,我国尚未建立起城市公共体育大数据人才培养机制和体系。据《2021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1]:2021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5 397亿元,同比增长23.1%,预计到2024年将突破万亿。然而有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的大数据人才仅50万,在未来五年内企业对大数据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将达到200万。这使得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大数据的处理基本依靠计算机网络人才,但由于其缺乏对我国城市公共体育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于城市公共体育大数据价值的挖掘以及做出的分析难以做到最优化,大数据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当前我国城市公共体育智慧治理的进一步开展。
4.3 传统行政治理方式阻碍数据思维发展
智慧治理以大数据作为主要驱动力量。在智慧治理中,政府的各项决策、行动计划都必然依托数据为基础,深入挖掘和收集广大信息中潜藏的智慧治理信息,并基于此来实现对各方面情况的量化处理[22]。但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因落后的治理体系使得政府主要是以强制性命令为基础完成各项服务工作的管理。这种治理体系下,尽管有强大的国家支持,但同时也使得政府的服务职能无法展现,极易造成缺位、越位等情况,使得政府的整体治理工作遭遇困境。而在针对数据决策方面,智慧治理实际上是将物联网、大数据等各种现代化手段作为基础,其能够为决策工作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更好地给予科学判断、思考。但现阶段城市公共体育治理仍然以传统的行政治理体系为主,使得部分城市治理工作以经验型为主,出现了一系列不科学决策情况。例如部分地区针对城市公共体育在政策制定和发布时,并未提前进行相关数据的调研,全凭借着经验或者照搬其他城市模板来完成公共体育共享。这样,不仅劳民伤财,还使得整体发展受限。在智慧治理中,提升治理的精准化是非常重要的内在需求。通过对数据信息做出动态监控和收集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确定关键要点,能够推动整个管理模式从静态化向动态化转变,增强精准化管理效果。然而目前的管理过程中,受限于行政体制因素的影响,治理工作仍然是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目标,并未深入探索问题产生的根源。例如:在城市公共体育难题上,我们通常是以增量的方式来实现对资源紧张问题的缓解,即场馆较少就新建、健身受伤就贴出安全警示、水电费高就出台减免政策等。现阶段,各个部门在智慧治理发展的要求下,已经形成了相互关联的沟通体系,但这种沟通体系实际上仍然表现出严重的分割特征,导致各个部门很难完成数据共享,给综合治理的效率和质量带来了极大阻碍[23]。
5 城市公共体育智慧治理的提升路径
在智慧治理模式逐渐与各方面接轨以及场景应用后,推动公共体育智慧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促进公共体育实现智能化升级转型,成为当前体育发展的重要任务。2021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发布《2021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在各项文件中均明确指出必须鼓励和支持智慧体育的全面发展。这充分表明国家面对智慧体育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战略部署。通过积极有效的举措来提升公共体育智慧治理效果,不仅是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的根本要求,更是推动强国国家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保证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举措。为此,在城市公共体育智慧治理提升期间,面对科技赋能所表现出的欠缺之处,应当重视起基层运作机制和治理体系的优化,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同时转变智慧理念,保障服务供给。
5.1 构建与智慧治理模式相适应的智慧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智慧治理可以理解为技术治理,数据是保障治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各个治理主体之间均能够实现彼此共享和相互开放。同时,智慧治理模式也强调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多元合作,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内部应该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为公共体育智慧治理的运作提供基础保障。为此,一方面,必须对现阶段多头领导所形成的管理格局和存在的碎片化建设问题进行改善,对参与主体的职责进行重新梳理,实现对参与主体资源的有机整合,即由卫健部门进行统筹规划,体育部门负责各项工作的协调执行,文化部门负责引导社区建设,民政部门负责特殊群体的组织和服务需求的了解,通信与信息部门则负责基础建设[24];另一方面,必须明确数据管理人员、数据所有者和使用者等各主体权利的边界和职责,打破层级、地区和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打造起适宜于公共体育发展的统一治理数据库,促进街道、乡镇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从真正意义上推动治理数据为公共体育治理所用、为公共体育开放所用,借助对数据整合能力的提升来实现对基层政府智慧治理能力的持续强化。
5.2 加大公共体育智慧治理专业技术人才供给力度
智慧治理作为一项全新的依托技术进行治理的模式,其平台和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维护都必然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公共体育智慧治理的人才供给,降低对外部企业的技术依赖程度,是保证公共体育智慧治理工作整体效率和质量提升的内在需求[25]。为此,政府在开展公共体育智慧治理工作时,可以适当增加人力智能、大数据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吸纳力度;针对现有公共体育智慧治理工作人员则加强技术培训;通过内外联合发力,组建一支与公共体育智慧治理各项要求相契合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在智慧治理工作中,国有通信企业也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借助这类企业的技术优势,让其负责智慧治理平台和管理系统的硬件、软件研发工作,确保公共体育智慧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改善基层治理秩序的安全问题。
5.3 推动公共体育智慧管理向智慧治理转变
在国家大力发展智慧体育的战略背景下,公共体育智慧治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所需要承担的繁重治理任务。治理主体必须从智慧管理理念向智慧治理理念转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公共体育智慧治理工作[26]。一方面,智慧治理就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科学技术,赋予治理主体参与社会事物、公共事务的现代化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公共体育智慧治理需要依托各种应用软件和服务终端来保障智慧治理工作的服务供给。必须适当增加公共体育各种智能服务终端的投放量,为智慧服务的开展奠定基础。现阶段,公共体育智慧治理中终端的投放量非常有限,且普遍只有县级体育馆、体育服务机构才有相关设备,而这部分终端所能够完成的体育服务工作也相对有限,并且不少老年人、特殊群体使用起来难度较大。若能够在乡镇层级、街道等体育设施设备区域放置相应的体育服务终端系统,并提升其智能化服务功能,增加语音指令服务功能,即可保证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获得便捷的公共体育智能服务[27]。必须对现阶段的智能软件数量进行简化合并处理,促使公共体育智慧服务软件的操作界面得到优化,并实现对操作难度的降低,即可保证民众能够得到更好的公共体育智慧服务体验感。另外,还需要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基本意识,持续加大对智能政府应用软件的优化与研发处理,建设更为快捷便利的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开发更加适用于一线群众的体育服务软件,保证他们的日常体育需求,让公共体育智慧软件真正成为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
6 结语
科技发展赋予了公共体育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并在持续融合渗透中,实现了公共体育服务对象的拓展、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服务内容的精准化、服务对象的社群化。面对“十四五”国家全面推动治理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公共体育治理也应当结合科技赋能打造起全新的智慧治理新模式。为此,如何对当前公共体育智慧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实情,做出有效的主体统筹和政策制定,形成多元主体协同监督管理、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从而实现对公共体育智慧治理模式的优化,深化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质量,成为现阶段社会体育组织、广大群众以及体育行政部门共同关注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