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何物灵 有竹慈为名
2024-05-08孙佳仪彭验雅
孙佳仪 彭验雅
【摘 要】青神竹编是四川省青神县的传统手工艺品,其工艺历史悠久,技艺高超。青神竹编所涉及的产品从竹制品生活、生产用具到竹编画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学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入竹编这样的优秀传统民间艺术作为教学内容,重视民族民间艺术的开发利用,学生们在欣赏、了解竹编艺术文化之后能够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同时竹编工艺中所涵盖的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图案设计、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知识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也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青神竹编;美术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2—175—03
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下,各学校聚焦“减负提质”,以及为了解决小学生放学早与家长下班晚的冲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延时服务的重点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美术教育是其中的重点项目。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媒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在小学生群体中进行传播,让同学们积极参与传承像青神竹编这样的民族艺术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青神竹编将创造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融于一体,是将传统手工艺与民族文化艺术完美融合的一种民间艺术,通过选竹、砍竹、剔竹、去节、刮青、削平、分块、分层、启篾、三防处理、染色、分丝、编织等流程,最终形成一件完美的兼具实用性的艺术品。2000年青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
将竹编艺术融入小学课后美术课程,能够使学生们在认识竹编文化、亲自动手实践的同时,切身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与价值。增强小学生们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认同和热爱。
一、小学课后美术课程引入青神竹编艺术的可行性极其重要意义
(一)感受竹编艺术价值,增强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青神竹编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取材于青神县农家房屋前后、沟边山坡遍布的慈竹、斑竹等十几种竹子,具有竹筒长、竹节稀、韧性强的特点,易于启篾丝以及耐水、耐酸、耐碱,以特色人文景观、书法作品、名人画像为编织重点,在特定的环境进行纯手工编织,其充分利用竹子的自然特性,通过材料、技艺与文化创意的结合,将竹编应用于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具有艺术特性和实用特性。青神竹编是在经过漫长的学习和不断精进中传承至今的,包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将青神竹编融入课堂能够丰富课堂内涵、增加美术教学的感染力,对于小学学生学习中华古老的文化历史、传统手工工艺艺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青神竹编在不断地发展下也融入了现代元素,创作出更多精美且富有新意的作品,学生们在学习和动手实践中能够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其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从而达到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认同和理解,为发扬传统民间艺术奠定基础。
(二)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将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中,从而使学生们能够认识和了解地方资源并加以传承和发展。将青神竹编艺术的类型和难易程度进行筛选和创新,整理设计出适合小学阶段认知发展需求的竹编课程应用实际教学中,拓展学生们的美术知识,了解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竹编艺术的课后美术课程,能够丰富原有的美术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们欣赏和体验竹编文化,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也能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现在已经有小学将竹编艺术纳入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中。如成都市双流双华小学,在国际竹编大师陈云华的引领下,结合学校儿童竹工艺教育实践,开发出具有普适性的竹工艺课程,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双华小学的同学们利用独特的编织手法,以动物、植物为主题编制的各种作品,小巧可爱,让人爱不释手。
(三)培养并提升学生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
美术核心素养中“审美感知”这一素养在帮助中学生们感知、认识自然中的美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而创新意识则是学生们在美术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运用创新思维和创造方法完成美术作品,对学生们的认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或实物展示将各种创作题材、创作形式向同学们展示,感受竹编独特的文化内涵,欣赏、观察竹编的立体构成和图案设计。学生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竹片进行临摹或多种形式的组合尝试,将传统竹编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通过想象、联想进行竹编作品的设计,展现同学们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二、将青神竹编融入小学课后美术课堂的策略分析
(一)组织学生欣赏竹编作品,了解青神竹编文化内涵
青神竹编作为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物的民间艺术,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青神竹编创作取材种类繁多,包含古代文学文人、动物、植物等,反应世间百态,弘扬美德。而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将青神竹编的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竹编套绘的精美优秀作品向同学们展示,情况允许下可以带领同学们去周边艺术馆参观优秀作品,有效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们爱上竹编工艺。教师应该搜查和整理各种竹编资料,积极开展青神竹编作品的鉴赏活动,在将竹编艺术引入小学课后美术课堂中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们正确地欣赏竹编艺术,在学生们了解、观赏青神竹编文化后,激发同学们对中华民族工艺艺术的喜爱,培养其审美感知能力并了解青神竹编独特的文化内涵,例如著名的能体现竹编技艺的一件作品《苦乐清凉》,画面精致、细腻,色彩明亮自然,作者运用数万根竹絲,经过刮青、分块、分层、启篾等8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作品以中国画的形式编织出三五苦瓜和鸟儿栖在瓜藤上的清闲感,教师可以通过作品的表现形式、画面布局、色彩分布等方面向同学们讲解竹编作品的美。通过欣赏学习各位大师的优秀主编作品,学生们能够对青神竹编艺术产生兴趣和崇敬感,主动了解竹编文化内涵,并能够发扬并传承青神竹编传统的技艺,能守住匠心,保护这传承了千年的技艺。
(二)引导学生完成竹编作品,提升创新能力
青神竹编艺术大多因地制宜,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实践中智慧的结晶,其作品涉及面广,从生活中所需的框、篮、鱼具、凉席等到“坐标式”编制方式所制作的立体的花、鸟等以及画作等都能够从竹编大师们的手中创造出来,由于竹编作品全部由人们手工制作,这与现在机械加工生产的工艺作品相比多了一丝温度。人们物尽其用,将竹子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充分展现了竹编手工艺人技艺的高超。青神竹编有着独特的制作技艺,所用的竹材料篾片薄如蝉翼,且有弹性和柔韧性,能够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编织,形成的作品千姿百态。教师们在美術课堂的教学中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综合材料完成竹编作品,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竹编。教师可以向同学们演示竹编材料制作过程,从破竹、刮青、破竹篾、分层到抽丝最后得到细长的竹片,再对竹片的编织过程进行讲解,“挑一压一,压一挑一”,一层一层地排列好,同学们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可以临摹或者自行创作,在对竹编工艺的不断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了解传统民间艺术的美。提高自我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组织教师进行竹编艺术的学习,科学设置教学任务
为了让青神竹编艺术更准确,更完整的在学校教学中单独形成体系,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学习竹编艺术,提升自身的艺术休养。由于想要邀请竹编大师进入学校进行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学校可以组织学校美术教师进入实地调研,系统地向大师们学习竹编技艺,也可以将大师们的编织过程拍摄成视频,分阶段制作影片,借助多媒体教具,以情景带入或者故事的形式开展课程,向同学们展示学习。如今在青神县的中国竹艺城的竹编大家开设了线上竹编教学课堂,向世界展示青神竹编的非遗之美,教师们也可以利用这样的教学资源开展课程。在安全的情况下,学校也能组织学生们到青神国际竹艺城参加研学活动,亲自感受竹编文化。由于小学生们认知发展、心理特征发展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因材施教,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和实践,确保有质量地进行竹编艺术课程,高效发挥竹编艺术所特有的美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
(四)有效组织以青神竹编为主题的课后美术课程,开展高效教学
课后服务课程旨在减负的前提下,围绕“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建构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课后与人服务工作。部分课后服务中是学校自行组织,而部分是学校和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的,因此学校应该与机构合作沟通,制定出完整的青神竹编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有关青神竹编教学拓展活动课程,合理安排好课程时间,使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不断学习和探索,了解竹编艺术的价值,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
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青神竹编课后美术课程教学措施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后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教育机构应该有组织地对青神竹编艺术资源进行搜集和整合,基于核心素养开展竹编艺术教学,小学生处于各方面能力发展初期,对他们开展有效的类似青神竹编的非遗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让他们感受独特的民族艺术的美。
(一)开展以学生为本的课后美术课程教学方式
青神竹编虽历史悠久,但并不守旧,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加入新的创意,在有着深厚的历史情怀和人文情怀的同时还富有创新精神,开展竹编艺术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培养其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学生为主开展教学,通过教师讲授及多媒体展示教学后,更多时间应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编织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们独立的个性以及创新性,辅助指导其完成具有个人特色的竹编作品。同时还要注重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地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将同学们分为小组,在不断合作和尝试中体验竹编艺术,运用各种工具、色彩进行创作,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辅工具进行教学,增添教学趣味性
在教授“非遗”主题的课程中,教师应设计并调整好课堂节奏,协调各种教具进行课程的讲解,在青神竹编课程讲解中,教师如单纯用口头讲解,容易导致教学内容单一,学生提不起兴趣且不易全方位了解竹编文化,因此通过各种教辅工具,如多媒体、实物演示等,能有效传播非语言类的信息。教师在课堂前可以准备好做好的竹编作品以及竹编材料,在课上向同学传递观察其特点,再通过多媒体将整理好的有关青神竹编艺术的图片、竹编历史发展视频、作品实物展示等将教学信息直观化展示,促使同学们完整地了解相关知识,激发他们对学习竹编文化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也能通过播放竹编大师制作竹编作品的步骤视频,开启小组和师生讨论,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在各种教辅工具的辅助下的师生语言互动和肢体互动过程中,高效地进行教学。
(三)开展以美术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堂评价
美术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和潜能,因此开展课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青神竹编的编织过程和设计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存在巨大难度,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增强同学学习竹编艺术的信心,在考虑学生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课堂情况,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评价,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我,促进其能力的全面发展发展。
四、结语
青神竹编是一门传统的民间艺术,它的美不仅在于其精美细致的编织技艺,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民间艺术家在挑竹、片竹、编竹到将竹片编织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画作的过程中,体现了劳动人民在传统生产中对美和艺术的追求。在新课标背景下,“非遗”进教材给美术课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将传统民间艺术(青神竹编等)融入小学生课后美术教育,使小学生在传统民间艺术的熏陶下,增强其民族认同感,主动发扬和传承民族文化艺术,希望通过青神竹编进校园,将青神竹编这一中华文化中璀璨的瑰宝长久保存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徐晨佳.竹香隐隐编童趣,少年志载文化承——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竹编“非遗”艺术问题与可行性措施[J].教师,2021(27).
[2]蔡烨.核心素养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J].科教导刊,2017(9).
[3]袁建虎.竹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J].艺术科技,2015(6).
[4]何新宇,徐钊惠.本土“非遗”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 广西教育,2020(37).
[5]丁琳.“双减”背景下的美育“双增”——以“童眼慧心”布艺工作坊课后服务课程为例[J].湖北教育,2022(2).
★通讯作者:彭验雅
作者简介:孙佳仪(2000—),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研究生在读,学生,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通讯作者:彭验雅(1986—),女,贵州贵阳人,硕士,美术学院动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