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活动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2024-05-08张金鸿
【摘 要】当前社会发展中文化建设工作尤为重要,因此群众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内容。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漫长历史发展下形成的文化瑰宝,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融合与创新,有利于提升群众文化的文化素养,深化文化内涵,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本文主要对群众文化传承的意义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究群众文化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途径,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群众文化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247;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2—075—03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历史发展中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同时也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内核。当前群众文化发展中,需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当前群众的文化需求,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促进文化融合和发展。
一、群众文化活动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一)提升群众的凝聚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时代不同阶段精神文化的积淀,对群众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可以促进全国人民形成一股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通过文化在群众中的传播与熏陶,保证群众发展的凝聚力。
(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检验而积淀的文化产物,其中包含各个时期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特别是儒家、道家、法家等各个学派的研究,为国民精神提供信念和智慧。这些内容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道德约束的作用。其中的爱国情怀可以激发群众爱国的坚定信念,友善的理念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为群众建设国家提供动力[1]。而这些精神的合力则可以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一)基层群众活动的投入有限
从当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对活动的投入力度不足。首先基层文化活动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后备资金,但是从当前各地的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来看,财政投入力度有限,難以构建高标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硬件设施的建设中,后期的活动经费匮乏。此外,文化活动组织经费不足,基层文化活动大部分都是群众自发组织,后期的道具、设备等添置难度大,影响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中需要在原有的文化器材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创新,但是因为后期的经费投入不足,必然会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效果。比如,戏剧表演中对演员的服化道要求都比较高,如果后期的资金投入不到位,必然会影响表演效果,无法真正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群众文化内容单一
从我国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情况来看,文化内容主要以广场文化为主,比如广场舞、健身操等。但是随着群众文化意识的觉醒以及审美意识的提升,对文化审美能力和鉴别能力都有所提升。传统的文化活动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群众文化内容,但是由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力度不足,没有针对群众开设专门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活动,导致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接受能力比较弱,影响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建设效果[2]。
(三)群众参与积极性不足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过于单一,大部分都是自发性的小规模文化内容,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足。一方面在文化活动中,群众只能被动的参与,或者只作为旁观者,难以真正投入其中。另一方面群众文化开展中对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不足。各地区都有各自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大部分文化资源被闲置,没有真正应用到群众文化中。比如东北的二人转、北京的京剧等,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基层群众文化中的开展效果有限。
三、群众文化活动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途径
(一)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下,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广泛关注,成为人们精神文化追求中的重点内容。为了提升青少年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同时丰富群众文化,可以将传统节日文化与群众文化结合,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统节日各地文化管理局可以组织群众共同开展庆祝活动,比如在元宵节可以为人民营造良好的节日文化氛围。开展花灯节,组织猜灯谜等,这些都是古代元宵节传承下来的习俗。通过这些节日的开展,可以帮助群众延承优秀传统文化。或者在端午,各地区组织赛龙舟活动。可以是地域性的赛龙舟比赛,也可以形成跨地区的比赛,力争将活动办得盛大,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使节日的氛围更热烈,帮助更多人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3]。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这些习俗更有利于帮助学生们了解传统节日,并能够积极加入到节日活动中。
(二)维护优秀传统文化物质载体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存在很大的差别,部分载体为建筑遗址、石刻等物质性的载体,或者是服饰、器皿、工具等载体。不同民族的器具和服饰不同,可以体现出不同民族的特点。在群众文化开展中,对这些文化的宣传和维护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进入到群众文化中,并融入到群众的内心,需要尝试开展多种宣传途径,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手段,提升宣传力度。并结合日常人们生活的喜好,选择科学的宣传方式,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促进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比如,京剧的传承对演员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在群众文化的传承中难度比较大。社会群众文化的参与人员大部分为老年人,虽然对京剧的兴趣足,但是身体状态以及可开发的潜能不足,难以真正参与到京剧演出中。但是群众文化不仅限于老年人的休闲文化,同时也包括青少年的文化输出,因此可以将京剧文化内容融入到青少年的教育中,通过开设专门的培训班,加强对京剧人才的培养。文化部门可以通过广泛招生,重点选拔的方式选取京剧苗子,然后重点培养。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文化的京剧传承人。这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文化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
为了提升群众文化生活的幸福感,保证群众的物质生活质量,在文化活动中需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同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群众的生活中。首先,群众文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竞赛活动,包括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问答、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汉服模特大赛以及古诗词朗诵活动等[4]。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打破传统以歌舞形式为主的群众活动模式,同时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在参与这些活动前,群众会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更大程度上激发群众的文化学习欲望。以游戏和赛事为载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形式新颖,而且具有奖励加持,有利于对群众思想的熏陶。此外,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途径的拓展,形成多角度、全面化的优秀传统文化载体。比如,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社区、机关单位以及学校等多种不同的社会组织中。策划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意识。文化馆还可以定期举办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讲座,与群众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交流,提升群众文化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最后,在社区开展免费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班。比如国画、戏曲、服饰设计等,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传播途径,满足不同群众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需求。各地区还可以将各自的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作为群众文化的载体大力推广。比如版画、泥塑、制陶等工艺都可以发展为群众文化的一部分。在活动开展前可以先在群众中做好调查工作,了解群众的文化喜爱情况,并构建完善的文化结构体系,促进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群众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
新时代发展模式下,群众文化工作开展需要打破常规模式,结合当前群众的文化需求以及社会文化发展状态等,创新文化形态,促进群众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创新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尤为重要,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和保持生命力的关键。群众文化工作者是文化活动创新的基础,在群众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中都要从文化的整体发展高度进行分析,将历史积淀下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文化发展情况结合。文化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群众文化是构成国家文化的基础,只有保证群众文化的不断创新和优化,才能保证国家文化的发展。因此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尝试从思想深度以及知识积累等不同的角度加强文化创新。从近年来的文化发展情况来看,不同区域的文化形式丰富多彩,为基层文化提供了活跃的因素,同时也保证群众文化更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工作人员具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文化发展和创新中要保留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核,不能过度娱乐化,避免沾染低级趣味。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价值观念和正能量,传播社会上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保证文化可以真正为群众服务,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此外,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要保证文化可以潜移默化提升群众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实现艺术的升华,加强知识储备。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文化元素,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做好对文化发展的扶持。比如,黄梅戏的创新中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新气象改编唱词,但是必须要保留黄梅戏本身的戏曲特点,不能乱改破坏戏剧的精华。同时在改编的过程中,可以从民间搜集改编意见,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搜集改编戏曲内容。要求改编内容要传递正能量,拓展戏曲的传播范围。通过线上群众文化活动模式的构建,可以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吸引更多群众参与。
(五)加强群众文化的资金投入
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融入,可以采用多种渠道进行融合,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高质量发展。但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以及群众文化的开展都需要形成新的文化体系,构建新的文化场所和器材等。大量的资金来源无法解决,群众文化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可以打造文化财政投入机制,实现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首先,加强对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工作室,戏曲音乐活动室以及书屋等文化场所的建设[5]。其次,要做好群众文化资金预算,设置群众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保证群众文化开展中资金投入的充足性。
(六)尊重群众参与主体性
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要将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结合新时期的发展特点,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到基层文化活动中,满足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首先,将文化活动创办项目的选择权交由群众。尊重群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愿的差异性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首创精神。在基层群众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可以从订单式的服务模式创新进行试验,根据群众的意愿,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群众文化服务,提升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其次,在群众文化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可以构建文化部门引领,赛事激励,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是一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国家文化根基的重要途径。但是从当前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来看,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效果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群众文化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难以达到预期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对群众文化创新,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在群众文化创新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是一条有效的路径,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丰富群众文化内涵。在二者的融合中要结合新时代的文化特点和审美需求,进行文化优化和创新,达到更好的文化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菲.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J].中外交流,2021(6).
[2]侯丽娜.传统戏曲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结合研究[J].戏剧之家,2021(1).
[3]许会锋.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J].传媒论坛,2021(7).
[4]唐亚伟.探析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分析[J].传媒论坛,2020(22).
[5]闫娅玲.浅谈传统文化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J].人文之友,2020(20).
作者简介:张金鸿(1982—),男,土家族,贵州铜仁人,本科,德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为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