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写作教学策略

2024-05-08刘艳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熏陶语言文字文本

刘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性质中开宗明义: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交际工具,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理解人类文化并传递信息。这也意味着写作教学应当服務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那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写作教学应当选择怎样的策略,才能达成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统一呢?对此,笔者进行了探究,并总结出以下三个策略。

一、文本熏陶

如果孤立地看学生的写作过程,那写作只是借助于文字进行信息输出;如果系统地看学生的写作过程,则可以发现学生的写作,是在一定的话题指引之下,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借助于语言文字,形成具有一定意义的文本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这一过程不可能凭空产生,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写作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获得话题的。进一步讲,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都是内外因相结合的结果。

有研究者认为,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呼唤中小学写作教学引入更多功能、更多类型的文本,构筑更为合理的写作教学内容体系,创设多领域融合的多样化写作教学样态,并将意向性、可接受性、情境性加入评价维度,以提高写作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思路,因为对初中生而言,文本熏陶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相对直接且迅速地进入输入与输出情境,从而进入良好的写作状态。

所谓文本熏陶,就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文本,让学生在文本理解的过程中感知语言,并且形成语境,然后通过对语境中语言元素、情境元素、情感元素等的理解,获得贴近自身认知水平的新认识。相较于传统教学,文本熏陶更多地需要学生的感悟而不是教师的直接教导,需要学生在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去提高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果有了文本熏陶,那么学生在进入文本情境之后,很容易被文本中的多重元素感染,从而形成语言输出的动机,而这也正是写作的开端。

需要指出的是,课文通常都是很好的文本,无论是单篇课文,还是一个单元的多篇课文,都可以发挥文本熏陶的作用。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等文本,就为学生营造了“历史的星空”,让学生感知到众多杰出人物光辉灿烂的形象,从而形成对历史人物多方面的认识。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的时候,就是学生写作动机被激活的时候。很多时候学生的写作困难正缘于写作动机的缺乏,一旦写作动机被激活,好的作文就会应运而生。

二、情感激活

学生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我手写我心”。这里所说的“我心”不仅是指学生的所思所想,更是指其真情实感。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身就强调“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是指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够让学生在其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的情境。

情感是情境的必要元素,“我手写我心”的前提是学生的情感被激活,然后选择相应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要激活学生的情感,其策略就在于写作情境和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例如,某试卷上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省、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收信息的渠道;倾听,是真诚沟通的桥梁;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共同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对学生而言,倾听是需要学习的,如果未经思维的深度加工,那么学生就很难写出有深度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倾听”场景,尤其是寻找能够让自己感动的场景,这样学生的情感就容易被激活。

有学生回想父母与自己交流的场景,结果发现生活中并非没有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而忽视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一旦这种隐藏的情感被激活,那么这些场景经由文字表述,就有可能成为好的作文。

比如,有学生写道:“当我发现倾听是一种美德时,距离那次与父亲的交流已经差不多一个学期了。虽然是一次考试之后的例行交流,但现在回想父亲说的‘努力让自己保持奔跑的姿态,真是至理名言。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奔跑的姿态又或者是保持奔跑的心态,都是一个上进者的姿态……”

这段理性与感性并存的文字,反映了学生的深度思考,同时也见证了情感被激活之后学生的表达能力。由此可以进一步确定,初中写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文章要体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三、反思提升

人们常说:“好文不厌百回改。”其实,改文章并不只是简单的改字句,而是重新梳理写作的思路、优化表达的方式。所以,改文章的过程正为学生提供了回顾与反思的机会,而教师也在引导学生进步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写作水平。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的时候,首先应当是梳理写作的逻辑,其次才是遣词造句。逻辑决定着文章的可读性,反映着学生思维水平的高低。哲学家培根说过“写作使人精确”,所谓精确,实际上是指思维严谨。在反思与修改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趋向严谨,修改出来的文章可读性也会更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反思也是学生提升作文水平的重要策略。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0011701)

(责 编 林 岚)

猜你喜欢

熏陶语言文字文本
用艺术熏陶家风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艺术熏陶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如此熏陶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