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吧》:异托邦的构建与启示
2024-05-08胡方杰
◎胡方杰
《种地吧》作为2023 年纪实类综艺节目的一匹黑马,在传播种植文化的同时,收获众多好评。节目以种植农耕为主线,在讲述农耕传统时,延伸到社会人情的各个方面,并有极强的号召力,引发大家对于农耕的热情。我们更应该深入思考的是,该节目如何做到这样的效果,尤其是面对当下世界大变局、粮食浪费严重、耕地流失等现实问题,成功的节目如何进行空间搭建,这应该被纳入考虑的范围,而不只是单纯地进行内容和呈现的分析,从而忽略达到这一效果的空间搭建。
一、异托邦:时间的祛魅与空间的赋魅
时间和空间共同构成了我们所真实存在的三维世界。时间的流动变化特点吸引了大部分学者的注意力。19 世纪,以历史为依托的时间成了一种趋之若鹜的认知手段,空间则完全掩藏在时间刺眼的光辉之下。①以空间为主要视角的研究并非学界的主流,但其实人们对于空间的讨论和探索从未停止。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有过关于空间的论述。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真实存在的“理念世界”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现象世界”组成。理念的世界是永恒不变的,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微弱影子,由因时空等因素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现象组成。时间是被创造出来的“绝对理念”的“摹本”,这也就意味着时间有开端而没有终结。②亚里士多德则由“理念空间”的猜想提出了“相对空间”,否认永恒不变的“理念空间的存在”,认为空间是包围着物体的边界,所有的物体无时无刻不在做运动。但可以看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关于空间的观念有了一个趋势,即更加重视时间而轻视空间。时间在人们的生活经历中扮演着重要而优越的角色,这一点在不断加深和强调。康德认为空间只是人类感性或者直观的表象。贝克莱否认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对空间的判断,认为空间只是人类的感知,表现为体积、距离和位置,否认空间的存在,以唯心主义经验论为理论基础。
直到19 世纪末期,也没有在根本上重视空间的发展。柏格森强调时间所展现的自由,对空间持排斥态度。梅洛-庞蒂提出“身体本体的空间”,认为人们和世界对话的路径是身体,从而通过对话形成其他空间。海德格尔后期从整体的时空结构转向个体的存在环境,其后期的空间观念实现了一种“根本性的倒转”③。空间范式的缺失必定导致学术体系不完善,在19 世纪表现为唯历史的时代,时间和历史的维度贯穿19 世纪社会理论体系的变迁中。
西方普遍认为,在20世纪中后期,当代空间理论开始萌芽。西方文化思想界于是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渐开始“把以前给予时间和历史、社会关系和社会的青睐,纷纷转移到空间上来”④。列斐伏尔是最早对空间进行理论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认为空间不能归为抽象自然物质和人类活动的产物,“社会空间”将取代“自然空间”成为主宰人类生活的因素。齐美尔从微观角度进行空间探索,认为空间因人们在其中所进行的社会性活动而变得有意义,并提出了空间形式的五种特性,为后续的空间想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瓦尔特·本雅明从现代城市生活的体验中进行对空间的讨论,认为在城市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空间位置的价值,而并非只停留在对时间流逝的感知上。
福柯更多地从空间和个体关系出发,认为空间中有权力,这种权力机制可以普遍施加于在空间中的人的身体和生存方式,他通过对一些特殊场所(监狱、精神病院等)的观察和研究探讨社会权力运作的核心机制。而这些特殊场所则是一种特殊空间——异托邦。
福柯从乌托邦概念引入异托邦,相较于乌托邦这一充满真善美的理想国度,异托邦则真实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福柯认为“在所有的文化、所有的文明中可能也有真实的场所——确实存在并且在社会的建立中形成——这些真实的场所像反场所的东西,一种的确实现了的乌托邦。在这些乌托邦中,真正的场所,所有能够在文化内部被找到的其他真正的场所是被表现出来的,有争议的,同时又是被颠倒的”⑤。总结下来,异托邦是在现实中被实现的乌托邦。异托邦概念最早出现于1966年出版的《词与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一书中,后来又出现在1967年3月14日巴黎建筑研发会上的演讲《另类空间》中。可能觉得理论并不成熟,直到福柯去世前的1984年这篇讲稿才被允许出版。在这篇讲稿里,福柯准确提出了异托邦的六个特征。但是,异托邦需要凭借充分的想象力、一定的经验和实力才能被建构。
《种地吧》作为一档超长类的纪实田园生活慢综艺,真实还原了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常生活,进行田园生活式的演绎,呈现人与自然的主题。这是城市人对于农耕生活的想象性建构,满足受众对于土地的热爱,以及对乡村生活的想象。
二、田园幻想:异托邦的构建与形塑
(一)中国异托邦:田园牧歌式呈现
福柯认为异托邦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具有的特性,每个国家、每种文化都会有自己情感上的乌托邦。在西方社会的伊甸园,是一切快乐和幸福的源泉,那里没有痛苦,所有人都会获得自由与幸福。而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便提出了大同社会,晋朝的桃花源更是后面中国人的完美幻想,在这里,没有统治者,没有压迫,人们都幸福地进行劳作,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国家,小农经济的历史,让人们对于土地和田园有着无与伦比的执念。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⑥中国人对于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可以从田园式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哈哈农夫》等综艺节目的爆火、层出不穷中可见一斑,同时田园生活延伸至各个方面,旅游中的农家小院、影视行业的《田耕记》,以及网文中自成一类的种田文,或多或少地抓住了中国受众对于田园牧歌生活向往的心态。可以说,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异托邦以田园乡村的形式出现实属情理之中。
异托邦被福柯分成危机异托邦和偏离异托邦两个主要范畴。在当下,危机异托邦逐渐被偏离异托邦取代。危机异托邦更多处于原始社会中,这类场所大多收留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体,如青少年、老人、残疾人、怀孕妇女等,他们多是由于自身的弱势而被强势的社会主流排除在外。危机异托邦由于今天群体划分方式的变化而逐渐被抛弃,偏离异托邦成为新的划分范围。福柯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机械化的规训机器,创造出一系列机械化的个人,但会存在一些行为或思想偏离标准规范的个体,他们被社会置于偏离异托邦中,典型的场所是精神病院、疗养院、监狱等。他们建制在城市中,有固定的场所,但又消失于大众视野,对于从没进入过的人来说就是遥远的地点,这些不可提及的地方划分了社会中的人群。
当前社会处于城乡的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改革措施和政策,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先发展重工业,支持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支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这一政策,让许多农村人口进行候鸟般的迁徙,去附近的城市谋生。乡村生活在人们的记忆里几乎缺失,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归之所。《种地吧》进行了乡村生活的搭建,节目从200 多位选手中选拔出10 位年轻人,组成“种地小队”,记录他们在142.8亩土地上190 天里种植的全过程,包括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真实运营农场,直播带货自负盈亏,创立农夫集市等全过程,呈现了中国式的田园异托邦。
(二)社会功能:农耕景观式反馈
异托邦的第二个特征是一个社会能够用迥然不同的方式使存在和不断存在的异托邦发挥作用。在社会内部每个异托邦都有明确的作用。福柯用公墓异托邦进行论证,在19 世纪前,公墓都处在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边上,但19 世纪后公墓多处在城市的边缘位置。这是由于当时的人们觉得这些尸体给活着的人带来疾病,从而将墓碑进行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时文化的同时性反馈。
《种地吧》所搭建的异托邦一样给我们带来同时性社会情况的反馈。在人们确信农耕生活普遍存在于社会中时,很自然地,人们不会对田园生活给予基本的重视。相反,当人们不再确信农耕生活可以成为社会的显著特征时,也许应该对农耕生活给予更多的重视。总之,农耕生活是中国的种植历史特性存在的显著痕迹。
根据数据统计可知,1996 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出现了“耕地无人耕,耕地变荒地”等现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国际形势的千变万化,更让粮食浪费等问题浮上水面,需要得到人民的重视。
珍惜粮食如果只停留在字面上,很难让受众了解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落实到节约粮食的行动上便显得力不从心。《种地吧》通过农耕异托邦的搭建,通过在节目录制地“后陡门”192天超长纪实,向所有受众展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每一粒粮食都包含着农耕人的辛勤汗水,从而让受众将珍惜粮食落到实处,而不是悬浮于空中。
(三)空间符号:乡村元素的拼贴
异托邦的第三个特征是将几个相互间不能并存的空间和场地并置为一个真实的地方。剧场可以在长方形的舞台上,将一系列互不相干的地点连接起来;电影院通过二维平面向人们展现三维空间;花园在城市空间中,将宇宙中的各种植物汇聚起来。它们只是世界的一小块,同时又是世界的全部。
当科学技术和社会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基本上只有完全隔离复刻传统意义上的乡村,节目组也是力求真实搭建符合大家心目中的乡村形象,换句话说,录制空间是城市人把他们所想象的具有标志性的乡村元素进行拼贴组合从而呈现出来。这已经不是真正的乡村空间,而属于异质性乡村空间。⑦节目最初所呈现出的场景,是节目组所认为的乡村景观,而在小麦收割完成后,十个少年进行了居住环境的大改造,发展了蔬菜、畜牧、渔业等乡村拓展项目,将大众所认为的乡村应有的元素进行堆砌。
从整体来看,《种地吧》无论是荒地开垦、小麦抢收的日常农作,还是滚滚稻浪、富足鱼米的后陡门,当这些优美环境和少年之家并置时,都给观众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怡然自得、自给自足的田园形象。其更是承担着大众对田园的情感寄托,描绘了城市居民和在外务工的农民们想要逃离城市喧嚣和紧张节奏、进入“桃花源”的愿景。这种美好是节目组通过有选择性地进行包装和加工后的空间呈现,无论是开始的三座小破屋和急迫待收的农作物,还是后期鸡鸭双全、作物丰富的悠闲生活,都是人们对于乡村的整体印象。这些空间符号以拼贴的方式建构了城市居民们对于乡村的幻想空间。
(四)时间进程:累积性与片段性
福柯从论述异托邦的特征中探讨了异托时。异托邦的第四个特征是常与时间片段相结合,也就是说,为了完全对称,异托邦为把何物称为异托时开辟了道路。在异托邦中,时间可以自己发挥作用。“异托邦”在隔离空间的同时也把时间隔离开来,福柯称之为“异托时”。就《种地吧》这个节目来说,它的异托时有几种开始的时间。第一种是从节目正式录制的第一天开始计算,在节目完成后到了一个具体的时间即192 天。第二种是根据他们完成小麦后节目组所给出的水稻种植和收割任务进行统计,即水稻播种生长的时间。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一切都要服务于农作物的生产时节”一直是节目的第一要义。⑧节目主要是根据第二种时间进行展示的,在第二种时间中,要根据水稻播种后的不同生长周期完成相对应的农耕活动。
一般而言,在社会中,异托邦是以一种相对复杂的方式来安排的。受现实无限积累的时间异托邦,比如说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场所,时间一直不断累积和呈现。在节目中,更多的是体现在根据长久传下来的农令来完成相应的行为,因此有水稻播种的时间限制,全员根据已有的时间限制来进行赶工,保证种子的播种。这种经过历史传承的时间,可以说是累积的时间异托邦。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副局长张宇所说:“《种地吧》作为一档乡村题材的节目,在热火朝天的农耕图卷中投射出千百年来积淀的劳动智慧和生活哲学。”⑨另一种是和时间相联系的异托邦,这些时间更琐碎、短暂且不稳定,在节目录制地后陡门,会参与到当地所存在的集市和节日中,包括后面由十个少年所组成的龙舟队,都是异托时的体现。
(五)空间阀门:开放性与排他性
异托邦总是必须有一个打开和关闭的系统,这个系统将异托邦隔离开来,又使人们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进入异托邦。比如说军队、监狱、精神病院,只有经过一些许可,或者完成了一系列的动作时,才会被允许进入。同时呈现出谁都可以进入的错觉,看似进入,但实际上只是异托邦的过客。
作为《种地吧》“种地小队”的10 人是节目组从200多个报名者中选出来的,节目组先初步筛选出30 个能肩挑手提、吃苦耐劳的选手,最后选出10位能力比较优秀的选手参加节目录制。他们能够进入是经过了节目组的层层选拔。
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十个少年,节目的赞助品牌也进入异托邦这一空间之中。随着种地产业的发展,营收没办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发展,就通过赞助商来获取更多的利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广告都被允许进入,其中元气森林气泡水以“元气满满,好好种地”等广告语契合综艺理念,成为节目的最大冠名商。同时,绿源电动车的“种地有小绿,劳动高效率”,以及金龙鱼大米的“认准六步鲜,大米吃整年”等,都在后面进入该异托邦中。
为了节目的热度,让更多人知道并收看节目,节目组会邀请一些嘉宾参与到节目的录制中,帮助十个少年完成当日的农活。异托邦有着自己一套严格的规则与禁忌,进入异托邦场所,必须遵守其规则。
虽然节目的录制地点没有像监狱等场所一样设置高墙,但由于导演组的把控,很多人依旧无法得到正式进入的资格。相对于当地村民的误入,还有一类人可以进入,但是并不代表真正进入到了异托邦中去,比如说为种地小队搭建蔬菜大棚的工人,虽然在其中待了一天半左右的时间,但终究不是少年之家的成员,任何短暂停留在这里的人都是这里的过客。
(六)理想国度:完美世界的呈现
异托邦最后一个特征是可以创造一个幻想空间。这个幻想空间显露出全部真实空间,同时更加虚幻,难以辨别。这个空间同现实空间一样完美,同样细致。也就是说,异托邦能创造充满幻觉性和补偿性的空间系统。福柯认为有些特殊的殖民地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所运转的,在这些殖民地里实现了人的完美。在这些地方,每个人在相同的时间被唤醒,在相同的时间开始工作、吃饭睡觉,每个人都履行着他的义务。
在《种地吧》中,开始便是遵循这一特点,大家一起行动,一起收小麦,一起吃饭,而在后期进行分组细化后,便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执行任务。他们的行为都会井井有条,在整体上会有条不紊地推进。
在任务完成上,由于综艺节目对异托邦巨大的加持,具有巨大的乌托邦性。当种植组成员卓沅生菜丰收却没有销售渠道时,十个少年依靠自己的力量并没有找到买家,将情况和嘉宾张绍刚进行说明后,便获得一家超市的收购意向,成功将水培生菜卖出。当蔬菜品种和营养等方面远没达到定价价值时,依靠节目的热度,以及一众粉丝的追捧,反而形成哄抢的现象,这为后期陈少熙卖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此后农副产品的售卖都有着乌托邦式的效果。
三、田园牧歌:乡村空间的现实窥视与打捞
异托邦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孕育在社会文化里,又该如何理解它的意义与价值?福柯用“镜子”来隐喻,一般情况下,镜子中会出现人与周围的场景,镜子中的场景只是光照效果的呈现,虽然并不是真实存在,但也不影响镜子中出现任何周围环境画面,镜子中呈现出来的场景和现实世界的区别是异托邦存在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人对自身及周围场景的了解可以从镜子的观照中实现。
(一)走向共谋发展的城乡观
近年来,社会中出现农村人口流失、土地荒芜的现象。为了改变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22 年出台了《2022 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并下发各部门要求贯彻执行,在政策上对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种地吧》节目的诞生也是关注到这一社会现象。节目导演曾经读过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的著作《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书中关注到一些年轻人离开世代相守的土地、前往城市发展的现象。当然,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年轻人选择返回家乡、重新投入土地的怀抱。⑩正是这些往返来回的故事,让导演开始筹备录制工作。以此为出发点,其中肯定少不了回乡创业青年的故事。
在整个节目呈现中,我们能观察到,在学习技术、与农牧业产业上下游接触的人员中,有很多是年轻人,他们从城市回到家乡创业,其中一名为十个少年提供鸡鸭苗的老板实际上是位00后。很多优秀青年纷纷回到家乡创业,向相关农业技术专家请教技术问题。节目让受众看到,有许多有志青年投身到乡村发展中。正如《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编辑牛梦笛所说:“节目根植于乡土文脉的传承,以劳动作为小切口,用真诚严谨的态度讲述了当代年轻人脚踏实地耕耘的过程。”⑪《种地吧》的异托邦建设,让我们了解到现实空间中并非农村人口一面倒地向城市流动,乡村凭借着社会媒体的传播和国家政策的倾斜,吸引了许多有志青年回归家乡,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二)关注边缘产业的权力观
在当今社会,小农商户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时,由于其体量小,往往难以适应并获得良好的收益。在农业生产领域,小农经济因其规模小、技术落后、信息不对称等劣势,常常被排斥在大市场之外,成为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容易被忽视的边缘产业。在《种地吧》异托邦中,当卓沅为其水培生菜找销售渠道时,在正规渠道下,因节目所成立的公司——“十个勤天”发展不足十年,注册资金不达100 万元而遭到连锁超市拒绝。异托邦意指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但却反映了现实世界某些方面的空间或场所。在《种地吧》节目中,我们看到的小农商户的困境正是异托邦对现实中小农经济困境的反映。
小农经济因其规模小、分散化等特点,在面对市场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在《种地吧》中,小农商户因无法达到规模效益,在没有外界的帮助下很难进入市场。这种情况并非偶然,而是小农经济在市场交易中普遍面临的困境,但节目因身处异托邦得到了乌托邦的结局,但我们却不能忽视现实社会中边缘化产业的权力实现。
通过《种地吧》这一异托邦的展现,我们期望看到小农经济的权力观发生改变。他们可以通过联合、合作等方式,积极争取自己的权益。同时,社会也开始关注边缘产业的问题,这无疑是对小农经济等边缘产业的最好支持。权力观的变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小农经济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市场。社会各界应加强对边缘产业的关注,帮助他们扩大影响力,提高市场地位。小农经济本身也需要积极改变现状,通过创新、合作等方式,提高自身竞争力,争取更好的交易条件。
通过《种地吧》这一异托邦的展现,我们得以看到小农经济等边缘产业的困境和努力。这不仅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边缘群体的权益问题,也启发我们要思考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公平和可持续性。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小农经济等边缘产业开拓更好的未来。
(三)传统融合现代的发展观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直播和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以《种地吧》这一综艺节目为例,其所展现的异托邦特性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现实世界中边缘产业的生存状态,同时也为传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种地吧》虽然是一个与现实世界有所隔离的综艺节目,有异托邦特性,但也对传统行业的发展有所启示。他们采用了“直播+短视频”的方式进行口碑的打造、营销以及产品的售卖,传统产业和现代新型发展技术相结合,从而拓宽了发展渠道,他们因地制宜地引进先进技术,从开始的纯手工收割,进度缓慢,到后期大家学习驾驶技术,开专门的收割机进行工作,效率倍增。节目通过镜子中异托邦世界的展示,为传统产业拥抱现代技术做了一个模范展示。《种地吧》所展现的农业产业生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融合的样板。
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数字化时代,传统行业必须拥抱新技术,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种地吧》所展现的异托邦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融合的视角。在这个视角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农业通过引进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等方式,节目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农村生活场景,唤起了人们对农村生活的记忆和情感共鸣。
这种传统融合现代的发展观不仅为传统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也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关注边缘产业的重要途径。在数字化时代,传统行业必须拥抱新技术,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这种发展观的推广和普及,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种地吧》通过对乡村幻想的异托邦搭建,向观众展现了乡村的真实生活,完成人们对于诗情画意乡村的美好想象。虽然在综艺节目中有许多乌托邦式的情节发生,有美化嫌疑,但它以纪实的手法向受众展现了农作物的生长,传播了中国乡村美景,传播了植物生长知识,同时展示了小农个体户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破局的路径。该综艺节目以乡村劳动为小切口,向受众全方位展示了农村生活现状和耕地现状,以情感唤起人们对粮食的尊重。《种地吧》不仅是人们向往农耕生活的一个符号,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的延续,体现着乡村文明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