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造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及拓展策略探究
2024-05-08李鑫
李 鑫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7)
创新是万物生长的根脚,也是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力量,然而创新能力始于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和关键[1]。故此,高校造型教学的创新改革需要激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在高校传统造型教学实施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操作练习的形式开展,学生们根据学时安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划性学习,在熟练掌握与造型艺术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基础理论之后,便可顺利进入公司企业胜任与之对应的工作岗位。然而,随着当今社会对造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以至于大部分艺术类院校造型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如愿以偿地获得自己喜欢且满意的职位。因此,高校造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和工作重心应该是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努力让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在得到整体提升的同时还拥有良好稳定的职业素养。只有具有牢固的专业基础和极高的综合素养,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体现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转换思想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想法驱动行为,行为体现想法,我们的所思所想决定着我们的所作所为。科学引导同学们积极创新,有效促使同学们主动创新,让同学们热衷于造型艺术实践的前提是需要高等院校的造型专业教师应具备深邃的思想与新颖的理念。
首先,在造型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专业教师一定要认清人才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们勇于革新思想、创新艺术。艺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校园文化的构建需要创新思想的融入,只有将创新意识不知不觉地浸入到高尚的思想教育中,才会让同学们喜欢创新、敢于创新、习惯创新。
其次,在日常造型教学期间,专业教师需要有目标、有指向地引导学生们进行创新思考与创新实践,激励学生们在实践中寻找真知、获得真知。在课前预习环节,老师可以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要求利用不同的学习工具收集相关资料,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充分准备;课中,要求学生们就自身对造型艺术的感知提出个人看法,以不同的视角解读各类艺术作品的内涵与意义,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主动提出疑问,老师耐心答疑解惑,共同解决重难点问题;课后,运用快速抢答、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内容,独立完成迁移练习和作业。无论是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还是课后复习,整个教学设计不仅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形成别具一格的创新思维,还使同学们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最后,专业教师还应提倡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互通,共同探讨作品造型的塑造方法与表现技巧,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中激发审美,提升美学素养。此外,还应在课堂教学中虚心听取学生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想法,或者可以巧用课前导入环节中的影视人物经典造型赏析引领学生们进行人物妆面、发型与服饰方面的探究和解析,通过吸取优秀代表作品中的精髓,让学生们感受多样化艺术创新带来的视觉盛宴与丰富体验,同时也为今后的作品创作储备更多的有用资源,为后续的高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变教学形式,注重学生意识创新
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探索欲是造型人才创新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为了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相对的高度,专业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采用现代多样的教学形式,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艺术类院校造型专业传统的教学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两方面的教与学,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扩展延伸,以及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化。为了消除硬伤,弥补缺陷,高校教师应努力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适时转变专业教学形式,以锻炼学生清晰且严谨的思维能力为切入点,进行意识性创新的培养。
首先,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明确学生的课堂地位是改革创新中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2]。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摒弃“满堂灌”的老式教学方式,还要打破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将自主、灵活、开放的学习模式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打造出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一方面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在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中,勇于发表个人对不同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想法,以便更快更好地掌握学习目标与重点知识,从而增强个人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根据每堂课的授课内容,安排学生在课中进行小组讨论与头脑风暴,通过合作与竞争、互辩与互评,实现学生们的相互促进与相互推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与创新精神。例如,可以结合当前热播的电影或电视剧,讨论剧中人物特点,并让学生进行人物整体造型的模仿塑造;又如,让学生根据特定主题现场设计并制作原创作品,在大胆尝试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可在激发学生们创新意识的同时保证学生们的创作乐趣。
其次,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与编排时,不应该使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充分考虑同学们的专业基础和学习能力,依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实施指向性的适配教学。例如,有部分学生在入校前就接受过与造型相关的技能培训,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基础,而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并没有接触过与造型相关的知识,所以此部分同学是零基础的。对于这样的情况,专业教师就需要采用不同层次、不同进度的教与学,根据同一个班不同学生的整体情况,因材施教地设计教学内容,彰显优势,掩藏缺陷,补偏救弊,使不同基础和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能收获自己渴望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以致达成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最终成为学生们创新能力培养的奠基石。
专业教师除了在教学前了解分析学生的个人情况,采用适当的学习方式以外,还应该在教学中利用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们超越自我、突破创新,进而取得丰硕成果。创新能力的顺利诞生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日积月累,只有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并且融会贯通,才会推陈出新。也可通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相关行业比赛,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办法让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办法克服困难,在不断来回切换的思维训练下,学生们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会在无形之中变得越来越强,随之进行创新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三、扩充课外知识,促进学生寻求创新
封闭的思维受限于狭隘的眼界,想要获得创新的思维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需要学生们具有广博的学识与深厚的阅历。通常,在造型专业实践类课程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上往往依赖于固定的书本教材,尽管教师讲的十分精彩、极其认真,但由于学生们学习的范围受到指定教材内容的限定,以及缺少相关课外知识的额外补充,使学生在作品设计与创作的过程中毫无创意,进而阻碍了创新过程中想象力的正常发挥。所以,课外知识的添加与扩展、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文化视野的打开与拓宽、艺术修养的加强与提升、都是高等院校专业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创新、追求创新的最佳方法和有效路径。
首先,专业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增添除书本教材以外与之相关的知识,以此来完成对课堂知识的丰富与强化。书本教材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功底,书本教材外的高阶知识和高级技能则是非常好的补充。一方面,专业教师要先帮助学生们吸收、消化课堂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保证学生们能掌握并灵活运用老师教授的每一种技法,让每位同学都真正学会、学好课本中的知识与技能,再通过课外知识的植入达到对已学知识的强化与巩固;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还要正确引领学生们对基础知识以外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探究,以开创造型艺术的新局面。
其次,专业教师要阔展学生们的造型视界,改变学生们的思维。教材中的内容终究是一成不变的,固化呆板的,而与造型专业关联的资源却是与日俱增、瞬息万变的,因此,造型教学的实践过程需要汇入多样化的美学知识与个性化的流行元素,使学生们的艺术视界不再受教材内容的约束和限制,而是以更高更远的眼光去看待极具特色的造型艺术,时刻保持与市场需求、行业发展相切合的专业素养,以及对直观造型艺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而助力于创新能力的获得与提高。
最后,专业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打开一扇了解造型世界、拓宽造型视野的新窗口;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比赛、进行不同仿拍表演等实训项目,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延伸课堂知识,丰富实践体验,继而激发创造性思维。
四、完善评价考核机制,推动学生自主创新
教学评价的作用不仅在于检验课堂教学的成果,还在于为专业教学提供正确的方向,科学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应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全面的综合评价[3]。高校传统的造型教学考核往往习惯于侧重纯粹的期末成绩,导致学生们只重视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将其视为造型学习的终极目标,而忽视了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倘若将综合性内容添加至老套的造型考核中,学生们就会在平时的学习中下意识地关注各种创新能力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们别具一格的创新能力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公平合理的成绩评价机制不仅是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们良好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而且在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学信息的反馈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为了提高高等院校造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水平,学校一定要对相应的评价机制进行完善和优化,将创新能力的评价纳入到同学们的考核体系之中,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第一,专业教师要对独立设计并制作完成了个人原创作品的同学以及在校内外进行过创新作品展示的同学给予公开的表扬和奖励,同时,针对同学们积极参加创新实践获得的成果,应给以相应的分数添加,以兹鼓励,这样既能使全体师生肯定此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还能更好地激发周围同学认真从事原创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的热情,让还未做过原创作品设计与制作的学生充满自信、大胆突破。
第二,专业教师需要在平时的考核以及期末考试中适量加入创新型知识,让考核内容变得更加全面、更加丰富。例如,在考核过程中,要求学生们依据有限的素材和特定的主题,对人物整体造型进行现场即兴设计与制作,以检验学生们是否具有灵活运用、随机应变的能力;或者是规定学生们在无主题、无风格的限制下,在特定时间内进行自定义的造型创作等。
五、结论
总而言之,高校造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岗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高校造型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与主要目标,对当代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造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作为切入口,持续健全和改进人才培养的方案,强化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创新意识的浸染,使高校培养的创新型造型人才出类拔萃,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多创新能力突出且成绩优异的造型人才,以凸显高校造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超能力与高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