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诊疗术语词汇分类与翻译策略

2024-05-07吴琼燕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译法音译术语

吴琼燕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100)

早在隋唐时期,融合了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中医就开始系统地传播到国外[1]。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中医诊疗术语中的许多名词和概念,如“阴阳”、“五行”、“经络”、“穴位”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中医诊疗学通过对人体机能的综合诊断和治疗,不仅为人们带来了实际的健康效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本文将基于对前人关于中医英译的研究成果的吸收,结合实例,深入研究中医诊疗术语的词汇分类和翻译策略,努力推动中医文化在国际医学界的传播。

1 中医诊疗术语的翻译现状

中医学以其与人民群众生活联系紧密的特性,与兵学、农学、手工艺被列为中国四大实用文化之一[2]。中医诊疗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的传统医学,其理论和现代医学迥然不同。在西方各国语言中,一般都缺乏中医对应语,这给中医的对外翻译和国际交流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医对外交流和传播过程中的语言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内外不少学者开始对中医英语翻译进行总结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3]。中医诊疗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和方法。与之相关的概念和用语虽在西方语言中多有其形,但鲜有其实。例如,虚实、寒热、风火。英语中有虚(empty)、实(solid)、寒(cold)、热(hot)、风(wind)、火(fire)等词语,但却没有,脾虚、胃实、恶寒、热淋、肝火、肠风说法。例如,将“脾虚”译作spleen deficiency时,曾使外国读者备感困惑,不知spleen中的deficiency从何而来。此外,中医诊疗术语翻译中存在词汇歧义、译名不统一、概念交叉等现象[4]。例如,伤寒常见的译文多达五种,分别为typhoid、seasonal febrile disease、cold damage、cold attack、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诸如此类,一词多译不胜枚举。再如,八纲(辩证的八个纲领)的译法就很不统一,有译作eight principles、eight guiding principles和eight parameters。这种翻译状况不利于中华医术的广泛普及和国际推广。翻译中医诊疗术语,译语既要准确传递医学信息,又要易于接受与理解,以帮助受众准确掌握术语含义与操作要领,从而正确施行诊疗技术,以帮助患者康复。

2 中医诊疗术语的词汇分类

在中医诊疗术语翻译中,汉语与英语的意义范围不同。词语是人类语言和生活经验的密切的衔接点,但由于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人们在选择词语时也存在较大差异。完全一致的语义在两种语言中是很少见的,即词语、词素、词组的指代意义不完全相同。汉语和英语的表达方法存在根本差异,如它们的组合、分割、合并以及搭配。这种差异在词汇材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中医诊疗术语中的汉语和英语语义单位,以词为单位进行比较,可以将两种语言的词汇单位语义对应归纳为三种情况: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不对应。

2.1 语义完全对应完全对应是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某些词汇所表达的语义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完全一致。这种现象意味着两种语言间的词汇语义对应完全匹配,没有任何差异或歧义。不同语言的词汇单位全部所指意义能够完全对应的比例是很小的,通常出现在一些单义词中,即在两种语言中都是只有一个词汇意义的词。这些词汇主要集中在两种语言词汇中的专有名词、地理名称及科技术语等方面。中医诊疗术语翻译中的语义对应情况是就中医概念与相应的西医概念相比较而言的,在中医疾病名称方面,有许多疾病名称是完全对应的,这是因为这些疾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已经被广泛认可和传承了很久,所以它们的名称已经被确立并被广泛接受。例如:腹泻(diarrhea),黄疽(jaundice),麻疹(measles),胆结石(biliary calculus),胃灼热(pyrosis)。另外,中西医诊疗也有较多相似之处,因此在诊疗方法方面,词汇完全对应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止痛(stopping pain),接骨(bone setting),针刺(acupuncture),通便(relaxing the bowels),碎石(stone manipulation),灸疗法(moxibustion methods)。

2.2 语义部分对应部分对应是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有些词汇在语义上只能部分或大部分重叠。这是两种语言间词汇语义对应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传统语言意义观认为,语言就是一份分类命名集,名称和事物是非常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正是受这种观点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字对字、词对词的翻译方法被许多翻译家当作最可信、最可靠且最可行的翻译方法,是对原文忠实的根本保证[5]。相比原文和译文两种词汇单位,部分对应最为常见。译出语中的一个词在译入语中与之对应的是一个或者多个语义等值。任何语言中的绝大多数词汇都是多义的,一种语言中的词汇的所有意义通常与另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所有意义不能完全相一致。在中医和西医的医学术语中,也存在着类似的差异。中医的诊疗术语概念比较笼统,注重整体和辩证的思维方式,一些术语的表述上更加简单。而西医更注重细节和现代医学方面的分析,涵盖的概念也更加广泛(见表1)。

表1 中西医词义比较实例

2.3 语义不对应不对应指的是在一种语言中存在的某些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应的语义,或者虽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但缺乏具体的词汇来传达完全相同的意思,这通常是由于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差异导致的现象。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6]。因此,中医很多基本概念在西医中都没有等值对应词汇。例如:精(essence)、气(qi)、神(spirit)、阴阳(yin yang)、五行(five elements)、经络(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等。这些概念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体现了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西方哲学和西医学中所没有的。中医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和技术,因此在诊疗手段上有很多独特的方法,在西医中也无对应词汇。例如,温法(warming therapy)、凉血养阴(cooling blood and nourishing yin)、健脾益气(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and replenishing qi)、清热化湿(clearing heat and promoting diuresis)、清营解毒(clearing the nutrient to remove toxin)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这些诊疗手段内涵丰富,概念独特,在英语语言找不到等值词。

3 中医诊疗术语翻译原则

全译是用乙语保留或改换甲语的语表形式来完整再现其语用价值和准确传达其语里意义,反映译文与原文之间的求似律,追求译文跟原文在意似和形似高度统一基础上的风格似,因此必须遵循语用价值优先、语里意义次之、语表形式第三的三大原则[7]。术语翻译旨在再现原语术语中的科学信息,实现跨文化交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8]。中医诊疗术语翻译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中医诊疗学术语的真实含义和临床意义,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1 语用价值优先语用价值优先原则是指在翻译中需要优先考虑译文的语言运用和交际效果。具体来说,译者应首先确定译文的读者群体,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学术背景和语言水平等因素。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读者的认知习惯、情感感受和价值观念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使译文易于接受和理解。例如,在将中医术语翻译成英语时,对于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如“气血”“阴阳”等,译者可以根据读者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英语表达方式,如“vital energy and blood”、“yin and yang”等。

3.2 语里意义次之语里意义次之原则是指在翻译中需要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语义和信息。中医术语蕴含中华文化的底蕴,其中的词语内部往往有严格的语法和语义规则。因此,译者需要对中医术语的内涵和外延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使翻文更加准确、恰当。举例来说,中医中的“肝肾不和”并不是指肝脏和肾脏之间的不和,而是表示肝脏和肾脏之间的功能失调,常常出现在肝肾阴阳虚损、肝肾互为病因等疾病,使用“disharmony between the liver and the kidneys”来表达“肝肾不和”。这个翻译既保留了原始术语的含义和用法,又让目标语言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相关概念和实践。

3.3 语表形式第三原则语表形式第三原则是指原语术语内容的表达应合理[9]。在翻译诊疗术语时,需要考虑到其术语的形式和内容,使之相辅相成。例如,“脾胃虚寒”,其中“脾胃”是指中医学中的脾胃功能,而“虚寒”则是病理状态。因此,在翻译这个术语时,需要准确地表达出它所代表的医学含义,以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具体来说,如果是在中医领域进行翻译,可以将其翻译成“spleen and stomach deficiency-cold”或者“spleen and stomach Qi deficiency with cold”。这些译法能够精准地表达“脾胃虚寒”的医学含义,并且符合目标语言中类似病症的表达方式。

4 翻译策略

4.1 等效直译法等效直译法是指翻译时要尽里保持原作的语言表现形式和内容,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译文语言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按照字面进行翻译的方法。等效即选择一个与中医诊疗术语相对应的英语词汇作为英语术语。例如,坐骨神经痛的常见诊疗手段,亳针(filiform needle)、艾灸(moxibustion)、拔罐(cupping)、刮痧(scraping)、推拿(massage)。再如,中医导致疾病的外因外感六淫即风(wind)、寒(cold)、暑(summer heat)、湿(dampness)、燥(dryness)、火(heat),均与原义十分贴切,译文表达得也地道。

4.2 意译法意译法是指舍弃或忽略原文中的某些表达形式,如词汇用法、语法规则、修辞手法等,尽可能保持原文的本质和整体风格。由于习俗、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如果直译很困难或导致翻译不明确或误导性,则应使用意译来有效地传达预期的含义。意译是一种将中医诊疗术语翻译成其他语言的方法,旨在保留术语的原有意义。中医诊疗术语在翻译时,使用意译法可以减少翻译误差,更好地传递信息,了解中医诊疗的内涵。例如,“脾胃虚弱”是一个常见的中医诊断术语,它指的是脾脏和胃功能减弱或不正常。在西医学中,可使用“胃肠功能减退”来描述相似的病症。但使用“脾胃虚弱”的意译法,即“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就更好地说明了中医学对于脾胃功能的特殊看法。意译法翻译中医诊疗术语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递中医诊疗的信息。

4.3 音译补缺法音译,顾名思义以音代译。当遇到文化差异导致词汇空缺时,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音译补缺法。在一些情况下,使用音译补缺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甚至这些音译词汇最终被另一种语言所吸收和接纳。音译补缺法的意义在于通过将词汇的音形代替意义,来使得另一种语言的读者能够理解这些概念。在中医领域,有许多基本概念难以通过直译或意译来传达,采用音译法则可以更好地表达这些概念。如,“内经”可以音译成“neijing”,表示中医的核心经典;“脉诊”可以音译成“maizhen”,表示通过观察脉搏来诊断疾病的方法。此外,音译法还可以保护中医诊疗术语的独特性,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医诊疗术语。例如,“五脏”可以音译成“wuzang”,表示心、肝、脾、肺和肾五个器官;“经络”可以音译成“jingluo”,表示人体内的经络系统。音译法是翻译中医诊疗术语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独特性。

4.4 省译法省译法是指在翻译中,为避免译文累赘,在不影响原文意义完整性的前提下,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10]。省译法常常应用于将难以直译或不适宜直译的术语简化为能够在目标语中表达出相似意义的词语。在中医诊疗术语翻译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阴虚气虚证”,它是一种证候,指身体内阴气不足,气机无力。“阴虚”和“气虚”这两个词在中医学中有特定的含义,将其简化为“yin deficiency”和“qi deficiency”。再如,“脾胃不和”是一个中医概念,指的是脾胃器官功能失衡,被认为在中医中对消化和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和谐可以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例如腹部胀满、嗳气和腹泻等。“消化不良”是指与上消化系统有关的一系列症状,如胃灼热、腹胀、恶心和腹痛。脾胃不和可以译为“消化不良(dyspepsia)”,它传达了相同的含义,但在英语中更短且更常用。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省译法既保证了翻译内容的准确性,又避免了译文的累赘。省译法在翻译中医诊疗术语时应该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表达方式等因素来确定最佳翻译方式,以保证翻译质量和译文通俗易懂。

4.5 增译法增译法是指在原文中添加新的单词、短语或解释,以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翻译。当原始术语过于专业或不清楚时,或者当目标语言与源语言没有对应词时,通常使用此方法。常见于以下情况:

(1)强调诊断或治疗的关键要素:例如,将中医诊断术语“阴虚气虚证”翻译为“阴虚和气虚综合征(yin deficiency and qi deficiency syndrome)”,以突出其病症的特征和影响。

(2)补充缺失的语言记录:例如,在翻译中医治疗方法“温经散寒”时,将其翻译为“通过温热疗法疏通经络,散除体内寒气(dredge the meridians and dispel the cold in the body through warming therapy)”,以使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实质。

(3)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例如,在翻译中医诊断术语“肝郁证”时,将其翻译为“肝郁情绪引起的病症(diseases caused by liver depression)”,以准确描述其诊断特征。总的来说,增译法可以使目标语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医诊疗的概念和实践。

4.6 基于语境化翻译基于语境化翻译是一种将词汇翻译为与其语境相关的译文的策略。在中医诊疗术语词汇的翻译中,语境化翻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医诊疗语言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例如,在中医诊疗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经络”。在语境化翻译中,我们可以根据该词汇在语境中的含义,确定其译文。例如,在描述中医诊疗的原理时,“经络”可以译为“energy channels”,而在描述中医诊疗的实际操作时,可以译为“meridians”。再如,中医诊疗术语中的“阴阳”概念,在语境化翻译中,我们可以通过考虑该词汇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使用情境来确定其译文。在描述中医生理学概念时,可以译为“yin and yang”,而在描述中医诊断方法时,可以译为“positive and negative energy”。基于语境化翻译注重译文的语言表达和信息内容,译文内容更加丰富。

4.7 词汇多样化翻译词汇多样化翻译是指在翻译中不仅仅依靠单一词语进行翻译,而是使用多种词语,根据语境和目标语言使用者的语言和文化习惯,使用多种词汇或词组对同一术语进行翻译。例如,在中医诊疗术语中的“气”,这个词语是指人体内的生理动力。我们可以使用多种词语,例如:生理动力(physiological motivation)、体力(physical strength)、动能(kinetic energy)、生命力(vitality)等来翻译“气”,从而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翻译内容。又如,“肝气郁结证”是指以肝气(能量)积聚为特征的疾病,导致身体和情绪症状,如压力、易怒和消化问题。在多样化的翻译中,该术语可以翻译为“肝气停滞综合征”或“肝气阻塞障碍”。这些翻译在医学上更具描述性,同时抓住了传统中医概念的精髓,而且还融入了现代生物学的知识。词汇多样化翻译是对中医诊疗术语词汇的科学阐述,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医术语的含义,更全面地说明中医的概念。

5 结语

中医诊疗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剖析中医诊疗术语的词汇分类并理解其内在含义是学习和掌握中医英语术语的先决条件。这不仅有助于准确翻译中医英文文本,也有助于跟踪国内外中医的发展动态。中医诊疗术语的翻译标准高,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译者需要广泛借鉴中医领域及其跨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实时关注中医发展的前沿动态。此外,译者还需具备扎实的中英文基础,熟悉英语医学术语的特点,运用各种翻译策略,秉承科学严谨的精神,保持务实的态度,确保中医英文文本准确、规范地传播,弘扬和发展中医文化。

猜你喜欢

译法音译术语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英汉音译规律探微*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正反译法及其原则
“好”字译法种种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