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知觉”作用机制的花腰傣盛装纹样文创设计研究
2024-05-07赵娅丽夏帆
赵娅丽 夏帆
摘要:以花腰傣盛装纹样文创为研究对象,在视知觉作用机制下研究花腰傣盛装纹样文创产品的文化信息传达,促进花腰傣盛装纹样的传播,弘扬少数民族优秀装饰文化。选取花腰傣盛装纹样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现,运用视知觉作用机制进行特征提取,总结其视知觉特点,以文创为载体进行设计与应用。视知觉机制作用下的花腰傣文创设计提取花腰傣盛装纹样中架构平衡、形状简化、色彩对比强的特点展开相关创作,对于花腰傣盛装纹样的传承及创新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视知觉;花腰傣;盛装纹样;服饰文化;文创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4)05-0001-03
Abstract:To study the cultur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f Huayao Dais dress patterns and creative products under the mechanism of visual perception,so as to promote the poking of Huayao Dais dress patterns and promote the excellent decorative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rtistic features of Huayao Dais dress patterns were selected,and the visual perception mechanism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features. Combined with the visual perception mechanism,the artistic feature library of Huayao Dais dress patterns was constructed,and cultural creativity was used as the carrier for design and application.Huayao Dais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under the effect of visual perception mechanism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Huayao Dais dress patterns.
Keywords:Visual perception;Huayao Dai;Dress patterns;Costume culture;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引言
盛装对每个民族来说都具有独特的意义,花腰傣盛装亦是如此,而装饰在盛装上的纹样更是其服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没有文字记录历史的傣族支系,花腰傣在传承历史时主要依靠口传心授和盛装纹来记录,因此,花腰傣盛装纹样也可以被认为是花腰傣的“象形文字”。其盛装纹样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内涵,还具有相当高的审美性。
目前,学界有关花腰傣服饰领域的研究拥有部分不同研究视角且相对较为完整的理论成果,例如国内陈逸 在《云南花腰傣服饰图案信息可视化设计》中,把花腰傣服饰中的图案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与注释,唐俊 撰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运用研究——以新平花腰傣服饰为例》中以新平花腰傣服饰为例,以教学应用作为实践目的,提取出新平县花腰傣服装的地区特色、装饰倾向、符号语义的特点,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吴乔 发表的《信仰原理、路径依赖与文化屏蔽——从花腰傣原生宗教案例谈文化、制度的形成与维系》中从传统宗教学角度阐述了花腰傣如何形成独特少数民族文化现象,以及杨明珠 在《文化生态学下花腰傣服饰的文化剖析》中深度解读了花腰傣服饰的文化意义,总结出花腰傣独特的服饰文化的形成与其崇尚古制、崇尚自然、包容外来文化关系密切。但目前学界对花腰傣纹样元素的提取与拓展并不全面,翔实的研究有待完善,更鲜有与文创设计相结合,使得针对花腰傣纹样的研究仍有很多空间。
本文通过视知觉作用机制,对花腰傣盛装纹样文化的发展与艺术文化特征等进行简洁系统梳理,在文献、实地考察拍摄等基础上提取其视知觉记忆点,从架构、形状、色彩3个角度对其纹样特点作出归纳总结。深入挖掘探讨后,同样从“视知觉”作用机制的角度展开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实践。本文将利用文创进行为花腰傣盛装纹样的设计实践指导,为其艺术演变形式提供新的思路与载体。
一、视知觉指导下花腰傣盛装纹样审美感受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到:在人们认识事物时,从视觉刺激到知觉形成的过程中受不同因素影响从而形成认知。而花腰傣盛装纹样的形象创作就是取材于其生活中的花腰傣盛装纹样的组成来源于其族群生活中观察到的方方面面,并且装饰纹样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迁,不断做出改变,选择从视知觉角度对花腰傣盛装纹样进行分析,能够更清晰科学地总结其艺术特征。下面作者将通过视知觉作用机制中的架构、形状、色彩3个角度,阐述花腰傣盛装纹样艺术特点。
(一)架构的视知觉平衡
元素作為纹样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花腰傣盛装用来记录历史的重要媒介和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而盛装纹样不论是单位元素还是整体装饰都体现出一种和谐与平衡的审美特征。
在花腰傣盛装纹样装饰中,方形、菱形等几何形状以及十字形、米字形等骨架常被作为架构用来规范纹样,这些架构均表现出轴对称或中心对称的性质,这符合审美心理学——形式美中的五大法则之一的对称与平衡法则,这种艺术审美倾向在花腰傣盛装纹样架构中表现突出,以盛装纹样中常用的八角花纹样为例,如表1八角花纹样特征展示中,有以十字形作为基本骨架,以两个单位的三角形组成花瓣,沿中心的菱形花蕊旋转形成八角花造型;有以星形作为基本骨架,以两个单位的菱形与一个单位的六边形鱼尾状几何图案组成花瓣,沿水平轴线对称生成八角花造型;有以方形几何轮廓及米字形为基本骨架,辅以四边形为基本花瓣单位,通过中心旋转,生成八角花造型。无论是何种表现方式的八角花纹样,在视觉上表现出的审美特征都是对称平衡的。
(二)形状的视知觉捕捉
花腰傣盛装纹样的制作具有浓厚的传承意味,卜少们到了六七岁,就会要求跟随家中的女性长辈学习傣绣技艺,傣绣是花腰傣盛装纹样制作的传统工艺,且于2020年收录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学习之初,长辈们就会教导小卜少们“从自然万象中观察,结合心中所想绣制纹样”。由此可见,这些盛装纹样图式形状最终的形成分别受到了视知觉捕捉作用及族群审美经验影响。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解释关于人类对物体外形进行视知觉捕捉时,物体会对观察者施加影响和作用,最终形成的视知觉结论是感官直接将物体特征排列给我们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将他们想象出来并记住。经过视知觉捕捉后形成的花腰傣盛装纹样,将物体的丰厚意义和多样化的表现方式组织在一个共同的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中,一切细节各得其所,各有分工,这样的纹样就具有了“简化”性质,卜少们在制作盛装纹样图案的时候,对写生对象的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进行“简化”,在阿恩海姆对视知觉作用的解读中,这个简化的过程就是写生对象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形状知觉。例如,花腰傣盛装裙摆以及绑腿束口处常常装饰的“山纹”,花腰傣聚居地的哀牢山脉,绵延起伏,高耸壮丽,面对这样壮阔的山峦,卜少们并没有按照山体原先的比例进行写生,而是通过线条及山体运动方向进行写生对象——“山”的简化,形成规则的三层三角形重叠的盛装装饰纹样,虽然不是对山体的写生描摹,但同样表现出了连绵不断及重叠耸立的特点。如图1花腰傣盛装山纹所示。
在花腰傣盛装纹样的形状捕捉中,所有的写生对象形象看上去都是彼此相像的,组成形状的基本元素均为简单的几何单位,然而这种相似的性质并未同化所有写生对象,而是在花腰傣卜少绣制纹样的统一形式中,准确表现出每一种事物的特征,这种形状的视知觉捕捉并没有违背写生对象的本质,而是以一种简约、新奇的方式表达出花腰傣盛装纹样对事物形状审美的无限丰富性。
(三)色彩的视知觉投影
参考鲁奥沙赫的色彩实验结论,我们能得出:色彩产生的是情感经验。根据以往视知觉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色彩能够反映情感。同时,以往的实验和研究也在提醒我们,当我们研究不同色彩在不同民族和不同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不同内涵时,如果不注重产生这些色彩思想的原因、源头,就会在研究过程中误入歧途。于是,阿恩海姆把上述实验结论更精准地解读为:典型的色彩反馈表现特征,是当事人的被动性和经验的直接性。这一结论可以用以进一步规范色彩在形成视知觉认识时的作用。
花腰傣族群经历长时间迁徙之后定居在了哀牢山脚的红河流域,黑色的土地,红色的河流。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花腰傣族人被动接受了自然环境的外部刺激,于是黑色和红色成为其视知觉投影的最主要色彩,这也是构成花腰傣盛装的两个主要颜色。花腰傣自远古以来就崇奉万物有灵,即万物有灵观。在他们的认知中:天地万物,即便是一株草、一枝花、一块石头、一棵树抑或山川、河流等无一不具有生命和灵,万物之生命和灵与人同在,甚或高出于人,人的繁衍传承依靠灵,生老病死与灵相关,人人都要礼待灵、敬畏灵、忌讳灵。 色彩本身作为一种物质表现,是没有思考,没有情感的,现在色彩具有的情感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加的思考而赋予色彩的一种想象,花腰傣人对于这些提供给他们居所、食物等生存必要条件的自然环境心怀感恩与敬畏,这些情感被直接表现在花腰傣盛装纹样的色彩选择上,盛装纹样上也呈现出与大地和江河同样浓烈的色彩,常用的黄、绿、紫、蓝、白的色彩搭配,是取自阳光、绿植、彩霞、天空、白云等大自然景观,在花腰傣族人进行劳动实践的环境中,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植被带垂直分布,因垂直海拔跨度大形成一山不同景、层层分明的自然景观带,这使得花腰傣族人热爱强对比的纹样装饰配色。如图2,高纯度的红绿、黄紫是常用的纹样色彩组合。除了对比色组成的纹样具有较强的视觉刺激性之外,闪亮的银饰图案也与或黑或红的盛装底布和绣带底布形成对比,两相结合,更展现出花腰傣盛装纹样色彩的繁复、浓烈。
尽人皆知,色彩的照射越剧烈、浓度越高、磁波波長越长,越容易让人觉得兴奋。在花腰傣聚居地进行田野考察期间,笔者也深切感受到了花腰傣族人的活泼热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综上所述,花腰傣对于盛装纹样色彩的选择其实就是其生活环境、生活态度在视知觉中的投影。
二、视知觉设计原则与花腰傣文创设计
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鲁道夫·阿恩海姆初次提出了有关“视觉化思维”(Visual Thinking)的概念,视觉化思维指的是让艺术家和设计师通过直接观察——要素提取——开发创造3个步骤进行创作。经历了视觉化思维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视知觉作用机制,产品视觉形象的平衡、形状、色彩等都影响着受众的知觉感受,通过鲁道夫·阿恩海姆在书中所列举的实验能够总结出,人们在对欣赏产品时会经历一个从视觉感知到知觉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作用取决于上述影响视觉的因素,因此能够把握好产品设计时的平衡、形状、色彩等视觉要素,对于文化产品来说必不可少。
通过对花腰傣相关文创案例的分析发现,目前,有关花腰傣盛装纹样的研讨还呈现出完备的体系,但在相关产品的设计制作中,仍体现出花腰傣特有的民族审美观念——平衡、简化、对比。如果能够科学地将视知觉的设计原则引入到花腰傣盛装纹样的研究,对花腰傣盛装纹样相关产品的开发来说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一)对称均衡,异曲同工。花腰傣盛装纹样的架构如“十字形”“米字形”等各类纹样架构,就是将纹样规范在均衡的框架之中,通过其他各类元素的填充形成平衡有序的视觉外观。在利用均衡的架构体现花腰傣审美文化时,将此原则融入文创图案形象的设计,使盛装纹样不仅能够满足视知觉平衡的需求,也能通过文创载体传递出花腰傣民族的审美。将纹样的审美传统与现代产品融会贯通,发挥视知觉作用,使盛装纹样焕发新生。
如图3,是“金茶花文创设计大赛”中银奖作品,《花腰傣古歌谣—迁徙篇》,从花腰傣迁徙歌汲取灵感,将迁徙歌中出现的花腰傣人物、故事情节作为文创形象设计的切入点,以花腰傣老爷爷、老奶奶、青年男女以及恶龙、小兵作为开发设计的主要对象,身着花腰傣特色服饰的人物是本组设计的关键,在该系列产品设计中虽然每个单体的视觉形象并不相同,但是通过观察可知,在整体形象创作中,每个单体形象都严格执行架构平衡的视知觉原则,极具反差的文创形象设计,变现出花腰傣在新时代的活力与魅力。
(二)简明扼要,化整为零。花腰傣盛装纹样轮廓体现了其在装饰纹样的外形上追求中简化的特点。在花腰傣盛装纹样的创作过程中,基本不使用繁杂的元素形象,装饰元素来源于花草树木、生活用具等常出现在身边的内容,经过对写生元素显著特点的提取之后,用点线面的简单结构描绘出其轮廓,精简的纹样外形使得人们接受视觉信息的时间大幅缩短,并且快速形成知觉认识。传统花腰傣盛装纹样装饰中的价值和智慧是无法被取代的。
如图4,在插画师Jchim开发的以花腰傣“渔猎”为核心元素的丝巾设计中,选取与“渔”主旨相关的鱼形纹、辅佐三角纹作为主要装饰,整体画面中并没有出现具象的鱼,但将花腰傣女性正在渔猎的场景体现得淋漓尽致,突出文创图案设计的主题。而这种简化的视觉形象写生手法与现代人推崇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相契合,古老传统与现代流行的碰撞使花腰傣装饰纹样焕发新的生机。
(三)云泥异路,笙磬同音。文创图案的装饰纹样配色往往有两大类别,分别是类似色配色与对比色配色,有如红橙、黄绿、青紫等的搭配均为类似色配色。类似色在色相环中的间隔不超过90° ,相似的色相形成的视知觉感受较为平和安宁。有如红绿、黄紫、橙青等搭配则属于对比色配色。对比色在色相环上的间隔在120° 到180° 之内,跨度极大的色相形成的视知觉感受则更为动感热烈。花腰傣盛装纹样配色大多使用的是色相差别极大的对比色组合,盛装纹样风格颇具花腰傣粗犷豪迈的民族性格特点。将这种配色理念运用到文创产品的图案设计中,不仅保留了花腰傣装饰审美特点,还可以强化文创产品视觉冲击力,丰富知觉层次。
在新平縣戛洒镇有一批年轻的花腰傣非遗传承人,她们在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开发新产品,让这样的手工艺能够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刀向梅女士就是其中一员,作为花腰傣傣绣传承人,她利用傣绣绣片制作了挎包、手提包、钱包等创意产品,在她开发的产品中,花腰傣盛装纹样成为其开发产品的主要装饰内容,如图5,她将盛装纹样提取出来并制作成绣片,装饰在女士手包上,黑色的皮革与彩色的绣带纹样营造出豪迈奔放的视觉氛围,极端的碰撞塑造出独特的知觉体验。
三、“视知觉”原则对花腰傣盛装纹样文创的设计启示
(一)设计启示。从视知觉角度研究花腰傣相关文创设计可知,这些文创作品的主要图案造型中在架构平衡、形状简化、色彩对比等方面均有所体现,而花腰傣盛装纹样也同样具有这样的视觉审美追求,这三个特点是相辅相成的,均衡的视觉感受是花腰傣文创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不论是什么品类都要遵循这个原则。简化不是将装饰内容省略,而是提取被象征元素的内涵进行“少即是多”式的视觉效果表达,越是精简的视觉内容越能形成直接具象的知觉认识,对文创产品而言则更能体现出花腰傣民族特性。文创产品作为静态的展示,一旦引入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就会创造出更具动感的产品氛围。遵循以上3个方面的视知觉设计原则,能够通过图案设计在文创产品上的表现,对视知觉刺激形成特有的“知觉场”,从而展现出独具花腰傣民族特色的审美感受和视觉体验。
(二)设计应用。在视知觉作用机制的指导下,笔者展开以花腰傣盛装纹样为切入点的文创图案设计,该组设计采用了“十字形”的平衡架构、简化形状的写生纹样、对比色组合的搭配,将图案应用到包装盒、抱枕、丝巾等文创产品上,为花腰傣盛装纹样的文创图案应用提供设计思路,如图6。
结论
花腰傣盛装纹样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中举足轻重的民族瑰宝,给文创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灵感素材,既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憧憬崇敬,又符合现代社会向往生机勃勃的田园生活的心理,而有关于视知觉实验的相关研究表明,该理论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最直接的感触,可以更精确地反映出人们的心理需求。将视知觉引入文创设计中的花腰傣盛装纹样艺术,给花腰傣盛装纹样与文创设计更紧密的结合提供了机会,让文创设计摆脱均质化的同时,能够推动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为少数民族装饰文化的传承和衍生带来了生命力。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晚清至民国西方人在西南地区调查资料的民族服饰文化研究》(19AMZ009)
参考文献
[1]陈逸. 云南花腰傣服饰图案信息可视化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20.
[2]唐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运用研究——以新平花腰傣服饰为例[J].设计,2017(17):90-91.
[3]吴乔.信仰原理、路径依赖与文化屏蔽——从花腰傣原生宗教案例谈文化、制度的形成与维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11):43-55.
[4]杨明珠,杨涛,张扬.文化生态学下花腰傣服饰的文化剖析[J].学术探索,2012(03):100-106.
[5]李芃禹,周怡.符号修辞视角下的普陀山地区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2,43(16):363-371.
[6]胡云斌.花腰傣“扫寨子”中万物有灵观及其视觉形象的体现[J].装饰,2012(0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