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影像相关专业实习导师制的实践探讨

2024-05-07陈宏海迟智楠孙海阔赖声远张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专业

陈宏海 迟智楠 孙海阔 赖声远 张焜

现代高等医学院校将培养掌握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具备高尚的医德与职业素养、拥有出色的临床能力、灵活的医患沟通能力、与时俱进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医学生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目标与新方向。临床实习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对医学影像技术及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科学、规范的实习体系的构建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关键,也是提高专业办学水平的必然途径[1]。在实习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现代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实习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对医学影像相关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2]。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导师制应用于医学院校的本科生教育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在临床实习学生实习轮转时,一直采用实习导师制模式[4],邀请科室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带教老师作为实习导师,通过课上理论、实践教学和课下指导,来弥补学生在校学习中各方面的不足。同时,组织实习学生参加教研室每周举行的日常工作和科研专题培训,提高实习学生临床工作的规范性和科研的参与积极性。完善的导师制培养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人才。在近几年的实习导师制实施中,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同时取得了一些经验。文章将就实习导师制已经完善的实施过程、有待完善或解决的问题、实行导师制带来的好处等方面展开论述。

1 实习导师制的实施过程

1.1 管理制度的完善

1.1.1 甄选合格的专业实习导师

需要衡量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导师必须是参加并通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的影像相关专业教师,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教学经验,较强的科研能力、稳定的研究方向,且能将其融合到日常带教工作中,确保学生临床素养与科研创新素养的同步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优良的道德思想、政治素养、医德修养与人文素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采用课上专业实习带教,课下疑难解答,对学生进行生活、心理、实习及就业等方面进行疏导、引导和辅导,实习导师要有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培养学生的意愿和精神。

1.1.2 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

首先将导师的研究方向、学术成绩、能力特点、学术兼职、自我评价、教学经历和联系方式等信息,编制为统一格式的PDF 版导师资料档案,由学生按照成绩排名优先选择。学生选择导师后并和教师建立联系相互了解,导师可以通过或拒绝学生的选择(目前还没有拒绝的先例),达到双选目的。实习学生入科后有基本轮转计划,影像诊断实习学生按照腹组、神经组、骨组、学管组、胸组等亚专科分组;影像技术实习学生按照数字X 线摄影术(digital radiography,DR)、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核医学、放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学等亚专科方向,应用教研室制定的扩充版实习大纲标准化教学,按照实习轮转计划有序、系统地学习各个亚专业组专业知识。学生对导师的选择也是按照亚专业组的方向进行的,每专业组选择一个导师或者不选,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最终选择3~4 名不同亚专科方向的导师,每名导师带教1~3 名学生。

1.1.3 建立考核体系

考核采取查阅指导记录(学习笔记、微信聊天等)、师生或单独学生座谈会、满意度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同时根据实习学生的临床技能日常抽查测试、出科理论、实践考试成绩及学生的满意度评分反馈考核各导师带教情况,并建立学年考核档案。考核体系涉及院系、导师与学生多个维度,自成体系且相互交叉,建立导师间的互相竞争、学习与交流的良好学习与互动氛围。

1.1.3.1 季度考评

每季度实习结束后,由学生对导师和其他带教老师的教学内容、方法等多项指标进行评分,对考评分数较低的导师,教研室需进行问题分析,督促导师们对现有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相长,从而提高导师的教学能力,增加教学积极性。

1.1.3.2 最终考核

临床实习一年后,对实习学生进行最终学习测评并完成经验总结。测评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从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等方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1.1.3.3 考评反馈

教研室邀请导师、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开展总结会,从教师和学生角度进行总结,对实习、学习的工作安排以及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问题各抒己见,推心置腹地进行探讨,对教师和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馈,积极发挥特长并解决短板问题,为下一轮的实习教学做好准备。

1.2 标准化教学内容和建立个性化培养

1.2.1 帮助学生身份转换和过渡

在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前进行岗前培训,讲解相关医疗规章、政策、规定、要求等,传授常见医患问题的解答和解决,如何保护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友好沟通患者及家属,各岗位特色和易错点,形成新人的“避坑指南”,帮助学生进行身份转换的过渡。

1.2.2 建立标准化教学

科室内所有带教导师进行集体研讨,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度扩充,并与带教导师自身亚专业相结合,使临床技能教学更具特色。导师围绕校发版实习大纲为前提,结合自身经验从微信公众号、互联网视频资源、各厂商的官网和官微等资源中筛选,制定实习教学的课外优选内容范围,对重难点教学内容标记并辅助不同教学方式(重点面授、文章荐读或系列讲座等),经教研室教师集体审核并研讨通过后实施教学,避免教学内容的错误和重复。学生进入科室后,依据实习轮转表安排,由导师确定其岗位及轮转时间,并制定带教计划。实习期间导师不仅要带领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实现理论与临床的有机结合与消化吸收,还将新知识体系,专业新进展、新动向等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实现思维创新,既要保证同质化理论教学,又能发挥特长教学。

1.2.3 建立个性化培养

实习导师制建立的初衷在满足整体无差别基础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医学影像相关专业需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学习与专业实践能力强、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俱佳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实习导师能够启蒙学生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形成,在实习过程中进行科研和技能讲座,通过两种不同的讲座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掌握日常工作的技巧与要求;同时,带教导师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实习计划,该计划应当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科研训练、论文写作、题库刷题和应试技巧等,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探讨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法。并且在实习过程中进行阶段性汇报,保证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总结、改进。实习学生也参与到导师课题组的全流程工作中,深刻体会临床和科研的区别与联系。

1.3 通过考评结果实施奖惩

随着人们对个人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和就诊次数增加,临床工作量倍增,导师作为临床医务人员,正常的工作轮转不可避免,除此还要进行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很难再有多余精力投入导师带教工作中,若没有详细的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将严重降低导师的教学能动性和积极性。

导师考核工作由教研室及学生代表共同负责,每年实习结束(4、5月份左右)进行一次。考核分为三级,即优秀、合格、不合格,导师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同等条件下评选优秀教师、职称晋级、津贴进档的优先推举条件。

其中优秀的比例掌握在导师总量的1/5 以内,并报请教研室予以经济上和外派学习机会上的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者,第一年给予教研室内部通报,告知问题所在及整改措施。连续两年考核均不及格的导师,在接下来的一年,取消其担任实习生导师的资格;对于带教不认真被投诉且不改正的导师,取消其导师资格并在教研室内部进行通报;对于矛盾突出的师生组合给予重新双选的机会;对于定期小组或个人汇报及考核表现优异的实习学生个人及导师发放奖品、纪念品,以提高师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实行实习导师制度面临的问题

2.1 导师懒散教学,没有创新意识

导师未尽其能,疏于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传统的懒散教学思维很难根除[5]。教研室对教师的监督、导师与导师之间的相互监督、学生对教师的监督在平时很难建立,可以让导师和学生周期性的线上汇报教学完成情况,但是目前相关平台还没有建立。作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执行者,教师助力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其能否保持先进的理念和科研创新意识尤其关键[6]。因此导师制的实施需要规范化的创新型导师队伍,需要从学校、院系及医院等多层管理,明确各级权责,以职责、规范与制度来提高导师队伍的综合教学水平。

2.2 学生学习主动性欠佳

其他研究也表示,应由带教导师主动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压力制定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案或问题解决方法[7]。实习学生在实习开始即面临着考研压力与就业压力。有考研需求的学生,实习时间存在冲突;有就业压力的学生,会在实习途中会反复请假,影响实习。如何平衡考研就业与临床实习,是很多实习学生必须面对的难题。因此,加强学生对导师制的认识尤为重要,通过师生见面会等形式加强师生沟通,合理分配实习时间、优化实习轮转科室与岗位,有效将实习内容与考研知识进行整合,充分实现临床实习对考研与就业的助益。就此根据实习的具体岗位进行错峰实习,确保在考试之前能够轮转到相对轻松、任务较为简单且时间较为充裕的岗位。对于有就业压力的学生,需要导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增加学生的自信。为有找工作需要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提供去其他单位试工的机会,降低学生的焦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实习。

2.3 教学方式、内容受限

目前医学影像相关专业实习的教学方式多以口头传授为主,实习教师诊疗过程中“遇见什么就学什么,发现什么就教什么”,教学随意性明显,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学生轮转岗位需根据大纲要求安排,且带教老师每天进行岗位轮换,二者无法同步,不能进行持续和系统性教学,造成了学生所学知识点重复和遗漏。所以在实习过程中,导师需定期与学生交流,沟通实习过程中所学知识内容,适时进行指导及解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连续性,以此来弥补实习学生在基本实习轮转中学习的不足。是否需要学生在轮转到导师的亚专业方向时,按照导师的值班时间适当调整轮转计划,从而提高教学连续性,增加师生互动和感情培养,也是可以探讨落实的方法之一。

2.4 突然改变的学习环境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

学生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已经习惯了师生互动、同学相伴的集体学习方式和氛围,而实习后学习方式向网络教学转变,导致许多学生失去了教师的监督,从而出现了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实习导师也要紧跟步伐、顺应变化,转变工作方法,在网络教学中引导和教育学生,可以多留一些论文汇报、综述论文、科研动向汇报等作业,指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学生无法进入临床实习时,还应该采用其余教学手段和方式,确保实习效果不滑坡,包括但不限于多媒体演示、视频会议、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等。除了集体网络授课外,可以选择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宿舍内的学习交流。例如常见的数字X 线摄影术(digital radiography,DR)摆位宿舍内的每一位学生选择一种体位,进行实战讲解演示,由其余学生演示、配合同时挑错找问题;或随机挑选教师下发的常见病病例图片,口述诊断思路、诊断结果及诊断要点等,最后坐在一起交流彼此的优点与不足并录制成视频进行汇报,对于优秀的宿舍和学生,教研室发放科室纪念品,增加实习学生的归属感,调动其积极性。

3 实习导师制的优势

3.1 实习导师制对学生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临床实习轮转导师制是对传统专科教学的完善和发展,对相关制度、模式、方法的研究是针对培养具有临床实际应用能力临床医生的有益的探索[8]。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全面地接触影像临床工作,实现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同时这也是学生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时期。通过导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更快地完成在校生与实习生的转变,从而更好地融入影像临床工作,体验并逐渐形成个性化的临床工作思维。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临床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及考研成功率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9]。可以说导师的引领是学生重要的思维启蒙,是学生个性化思维形成的重要塑形剂;培养学生敢于发现和挑战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以后更好地从事创造性工作,也是进行知识创新的源动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3.2 实习导师制有助于实现从学生到医(技)师的角色转变

实习期间学习环境和面临主体都将改变,大多数实习生关注的重点是加强相关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完成从学习到工作的过渡,实习导师制有助于实习生实现从学生到医(技)师的角色转变[10],更好地提高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从而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但更重要的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及延伸,更多的是面对影像医(技)师、临床医师、上下级、患者及家属,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或医患关系,学习与人沟通的本领,学习如何为患者更好地提供优质服务。因此要求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高度的责任感,树立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要加强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11],导师制的存在意义正是如此,不仅是保证学生技术操作的规范化,更是以身示教让学生亲身体会工作内容、服务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能够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地融入工作,实现从学生到合格的影像医(技)师的角色转变。这种多元化实习带教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医学影像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12]。

3.3 实习导师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科研能力

临床实习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无论是在校的理论学习还是在临床实践中,学生们大多没有接触过科研,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都是学生们所欠缺的。科学研究是一种开创性探索活动,不论在任何领域,科学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医学临床工作中,科学研究是“翅膀”,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学生们对其的学习必不可少。通过实习导师制的实施,参与科研工作的导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科研探索搭建平台,引导学生探索并一同参与,使学生真正地走进科研项目,接触科研,了解科研,并在此过程中发掘创造性思维,培养基本素质以及求真务实、独立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不仅如此,导师多年投入临床工作,更能了解临床需要,对于临床资源有更好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临床资源的有效把握,以便于开展临床基础研究,更好地服务临床。有研究表明,导师指导下的学生科研能力会有显著提升[13]。此外,导师对于学生科研创新方面的引导与培养,不仅在于启发和锻炼学生的科研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学习书写论文并由导师修改和指导,将发表的论文成果纳入学生毕业考核成绩,也可成为简历中重要的闪光点,在找工作时也有优势。

3.4 实习导师制能够使学生长期甚至终身受益

导师制培养方式对处于实习阶段的实习生职业精神具有正向作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14],在实习结束后,也可以与导师随时沟通,导师在学生毕业后仍然可以对其提供帮助,增加归属感。不论是晋级考试压力,还是工作后的人际关系压力,导师都可以根据过往自身的经验与方法,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尤其在学生面临科研困难时,导师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和专业技术,帮助学生找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突破方向,并且帮助其找到解决方法。也有研究将导师制与团队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自律性、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提高[15]。

3.5 导师制对导师个人与团体的发展也有着深刻影响

导师制的实施直接加快了导师的成长速度,在各方面对导师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此制度下,导师在教导实习生的同时也在自省,充分发挥导师的优势,对学生施行因材施教,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优化业务能力、教学与科研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导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16]。不仅在医学影像相关专业,导师制也在其他医学专业实习中得到认可[17-18]。不仅对于各位导师,对于教研室而言,更有助于培养优秀的导师队伍,为培养一支具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导师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导师制进一步成熟,该教学法将培养更多优秀的实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蓬勃发展[19]。

在近几年的实习导师制培养模式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的影像相关专业实习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并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不但在会议展板、会议发言、文章发表上崭露头角,而且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进行文章发表,形成了师生互勉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可见,导师制的实行能够充分调动导师及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用型医学影像相关专业人才的目的;在以后的实习教学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将继续沿用导师制,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以便于培养更多的优秀毕业生。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专业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V eraW an g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