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泰州早茶文化
2024-05-07陈述飞
王 龙,陈述飞
(1.泰州市人大常委会;2.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一座城市的美食,是其风土人情的深层底蕴,是其文化基因的终极密码。而对于泰州来说,江淮海三水之城的幸福味道,常常凝练于一顿早茶。泰州早茶,是泰州城市品牌最直接的文化表现,延续至今生生不息,超百年的历史传承、超百万的铁杆“粉丝”、超15 万人的从业大军,显现出“中国早茶地标之都”的雏形和生机。
1 发轫与传承——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早茶,是中国社交饮食习俗之一。相传曾经得到过泰州学政试院附近一家茶馆赞助的郑板桥,考中进士后欣然写下“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的诗句,成就了泰州早茶的一段传奇。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主张“百姓日用即道”。泰州人喜爱喝早茶,所谓早上“皮包水”,似乎是把王艮的思想精髓融入了生活,是在安享生活之“道”,尽管历经沧桑岁月,但这浓浓的人间烟火味,一直弥漫至今拂之不去。
1.1 泰州早茶历史悠久
中国最早的茶馆出现在东晋元帝(公元317—322 年在位) 时期,是以茶摊形式出现的。泰州早茶起源于何时尚无据可考,只能从古籍片言只语或诗词中略见端倪。
从起源看,商贾云集茶为媒。“夺魁品罢雨前茶,楼开绿雨试新茶。”这是清道光年间泰州诗人朱馀庭的诗句。正如诗人描述的那样,当时泰州的茶馆只是单一经营清茶,这期间诞生了“雨轩”“绿雨楼”“广胜居”“品香”等知名茶馆。后来一些茶馆为了招揽生意,除清茶外又售卖起干丝、面点等小吃,这种创新的经营思路逐渐影响了泰州饮食行业。泰州地处江淮平原鱼米之乡,是大运河的必经之地,清代泰州城的稻河两岸,汇聚了近三千家粮行、油坊、栈房,加之又是盐商聚集地,商贾云集,游人如织,小茶馆便成了商人们洽谈生意、交换信息,游客歇脚、解乏、果腹的好去处。这种习俗渐渐弥漫开来,由此形成泰州独特的早茶文化。
从遗存看,百年老店今犹在。泰州有名的“老字号”早茶店有富春茶社、海陵饭店、功德林、荣华楼、西音饭店等,虽大多已退出历史舞台,却是很多老泰州人的美好记忆。始创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的泰州富春茶社(现名富春大酒店),比扬州的富春茶社开张还要早8 年;兴化养和园又名颐斋,源于1876 年(清光绪二年)创办的顺兴楼,至今已有147 年历史,与南京奇芳阁、苏州松鹤楼、镇江宴春、扬州富春茶社同为“江苏老店”;创办稍晚的泰兴仁和楼,也有126年历史。这3家百年老店如今依然生机勃勃。
从地位看,二分天下居其一。据《人文广州丛书》介绍,我国早茶文化一共有两脉,一是以泰州扬州为代表的江南早茶,另一是以广东为代表的广式早茶。两种早茶都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各具特色,但本质上都体现了人们对美食和品质生活的追求。两种早茶从诞生后都经久不衰,并不断演变丰富,逐渐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1.2 泰州早茶底蕴深厚
《早茶悠悠,味道泰州》曾经在央视《朝闻天下》播出,让全国人民知道了泰州早茶文化,发现了泰州早茶之美。
早茶之美,美在情感的交流。700多年前,当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邂逅泰州后,留下“这城不大,但尘世的幸福极多”的感叹,许是这“幸福”里还能找到早茶的影子。1956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回故乡泰州祭祖,从家乡“爽口的干丝、精巧的小笼包、热腾腾的面条”里,感受到一份浓浓的乡情。泰州过去有一个传统,大凡来亲到友、相亲做媒,喜欢用早茶来招待。去茶馆泡上一壶茶,点上几件点心,谈工作、聊家常、论婚嫁,既体面又实惠。早茶实际上成了人们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交流的“中介”,也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体现了中华饮食“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
早茶之美,美在烟火的味道。泰州早茶称之为“喝”。“喝”,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茶”,包含饮茶和品尝的面点、糕点。小茶馆有免费的绿茶、红茶、花茶、大麦茶、荞麦茶,任意选、任意喝,讲究的是这份慢慢的“闲”。泰州是全国深度老龄化城市,退休的多、早锻的多,相互之间时不时的轮流做东,图的是气氛、享受和开心。泰州最大的早茶店要数兴化清风茶社,营业面积5900 平米,可同时接待1500 人。大厅能摆放三四十张大圆桌,早上六七点,满满当当全是人,场面甚是热闹,呈现出“水乡慢生活”的震撼画卷。
早茶之美,美在呈现的意境。早茶不仅仅是对美食的追求与向往,也赋予了一种别样的生活仪式感。泰州早茶是茶与茶点并重,茶叶首选“福香”,它是由三种茶拼兑而成,取自龙井味、珠兰香、魁针色。沸水注入杯中,茶和水开始融合,互相谦让,互相激励,让人们去体会一种味道,给奔波和繁杂有些许的安放。茶点分冷菜、干丝、面点、面食、蛋类、饼类、粥类7 大类。做法考究,有蒸的、煮的、炒的、炸的、拌的、烤的式样众多;色彩斑斓,有红的、绿的、黄的、白的、紫的、粉的美不胜收。生活的艺术凝聚在一桌美食里,在烟火氤氲中,把柴米油盐过成了诗情画意。泰州游子回乡,必定迫不及待地去喝一顿早茶。家乡的早茶就像一把钥匙,可以解开“思乡”之锁,释放食物中简单纯粹的美好,让你的胃和心一起“回家”,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
早茶之美,美在丰富的选择。泰州早茶被称为“早餐皇后”,这些食材取之于自然、忠实于原味,有150 多个品种。其中,包子有蟹黄包、肉包、菜包、豆沙包、萝卜丝包、秧草包、三丁包等,笼屉大,份量足,体现了泰州人的实在;面有鱼汤面、麻油虾籽干拌面、雪菜肉丝面、青椒虾仁面、蚬子韭菜面等,碗碗有乾坤,风味各不同;饼有黄桥烧饼、油擦烧饼、涨烧饼、荞面饼不一而足,薄的如纸张,酥的满口香。一道美食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精神。所辖市区的早茶品种也各具特色。比如靖江有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蟹黄汤包,泰兴有宣堡小馄饨以及称之为“泰州咖啡”的粯子粥。兴化早茶中的粉丝肉圆、米饼夹油条、煮馓子也别具风味。“姜堰早茶数溱潼”。古镇溱潼喝早茶历史也很悠久,早茶中的金丝卷、甜饼、咸饼、春卷、米糕、麻球、糍粑、水晶包等都很有地方特色。
1.3 泰州早茶充满创意
泰州早茶主打品种归纳为“一茶、三点、一面”。一茶为茶和烫干丝(也称茶头);三点为蟹黄包(蟹黄汤包)、蒸饺、烧卖;一面即鱼汤面。其中,干丝、蟹黄汤包、鱼汤面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创意十足。
干丝制作关键是“烫”。泰州干丝选用优质黄豆磨浆制成的豆干,用刀剽成20 多层粗细均匀的薄片,再斜铺切成细丝,在锅中煮沸后,放入食用碱水缸中浸泡,使之又软又弹。要反复烫上三次,挤干水分后,叠入盘中,犹如妇女之云髻高高耸立,撒上些姜丝、香菜、胡萝卜丝、花生米、榨菜丁,用多种调料熬制的酱油搅拌,再浇上一勺本地特有的小磨芝麻油,并成了浓郁而隽永的美味。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出版于1792年),共记录了326 种餐点饭食,其中就有记载泰州烫干丝:“将豆腐干切丝极细,以虾籽、虾油(酱油)拌之。” 干丝除了烫的还有煮的。但散文家朱自清认为:“烫干丝就是清的好,不妨碍吃别的。”煮干丝其实是一道菜,用高汤煨煮。国家级烹饪大师徐鹤峰介绍说,“开国第一宴”菜单里面就有一道鸡汤煮干丝。2018 年,大煮干丝入选江苏十大经典名菜。
蟹黄汤包妙在能“吹”。靖江蟹黄汤包是全国四大名点之一,央视科教频道曾专题介绍。其特色是皮薄如纸,吹弹即破,制作“绝”、形态“美”、吃法“奇”。精选散养老母鸡、本地新鲜猪棒骨和肉皮,历经6 小时熬制成“汤清不腻、稠而不油、味道鲜美”的汤汁;活蟹蒸熟后取蟹黄、蟹肉相拌,即成汤包的主馅料。汤包皮选用上等的精白面粉,揉、捏上劲之后,厚薄非常均匀,湿燥软硬恰到好处,保证汤包无破皮漏汁之处,最奇妙的检验方法是,无论生熟均能当气球吹,外地人不免好奇,争相鼓起腮帮去尝试,那种奇妙场景给品尝美食平添了许多童趣。吃汤包要“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如果不得要领,要么烫了舌头,要么餐盘中一片狼藉,美感顿失。
鱼汤面的精髓在“熬”。泰州河鲜众多,讲究勤俭节约的泰州人舍不得把鱼头、鱼骨头扔掉,而是用来熬汤下面条。鱼汤面的汤,用鲫鱼、鳝鱼骨、猪骨头煎炸,再加水反复熬煮,放入虾籽,绍酒、姜葱烧透而成,熬汤的时间越长,汤会越厚、越浓、越香。这看似最普通的做法,却“荆钗布裙不掩天香国色”,后来竟成了泰州人的最爱。清代诗人林兰痴赞誉鱼汤面:“不托丝丝软似绵,羹汤煮就含腥鲜。尝来巨碗君休诧,七绝应输此盎然。”早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仅代表着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也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人文特点。这种慢工细火“熬”出来的精致和极致,渗透在泰州风土人情的点点滴滴,顺口而入的,是一碗香浓细软的鱼汤面,熨帖了脾胃、滋养了身体;脱口而出的,是孔尚任《桃花扇》写就的昆曲水磨调,是梅兰芳水袖舞出的京剧传奇,安顿了心灵、惊艳了时光。
2 规模与效益——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泰州早茶一般早上6 点营业,9 点多钟结束,营业时间不长,规模也不算大,但刚性需求强。高频、稳定的消费成为泰州早茶维持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加之日益增长的外来游客消费群体,成为泰州早茶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1 消费价格平民化
在老城区住宅密集区,小型早茶店比比皆是,这里的常客主要是附近居民。老年茶客来到早茶店,大都是享用一杯免费的茶,买一份5 元的烫干丝,最后再来一碗8元的鱼汤面,费用仅13元。大多数上班族在点餐时,再加一只包子或煎鸡蛋,总花费一般也不超过20 元。而亲友聚餐、生日聚会等活动,一般到中档一点的早茶店,价格根据餐品的种类、数量、质量而定,一般每人五六十元左右。当然,也有少数的大饭店或知名度高的早茶店,内设的豪华包厢价格偏高,以商务接待为主,一般是每人二三百元,高的四五百元,己远超晚餐标准,一般老百姓很少涉足。
2.2 店铺数量过两万
据泰州市市场监管局统计,全市现有在营社会餐饮店20089 家,平均每平方公里约3.5 家。近年来泰州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快速发展,从2018年的130 家,发展到2022 年的330 家。泰州较大的特色早茶店有泰州宾馆、会宾楼宾馆、富春大酒店、古月楼、靖江南园宾馆、泰兴仁和楼、兴化养和园、清风茶社等。早茶店集聚度最高的是誉为苏中第一小吃街的“老街”,600 多米长的沿街有海棠春、老泰州、海陵春、者者居、鲜天下、江南小笼等7 家知名早茶店[1],每家都生意兴隆,就像“泰州早茶博物馆”展板所书:“泰州早茶、如火如荼”。
2.3 营业收入50亿
与中晚餐消费动辄人均百元以上标准相比,泰州早茶价格似乎微不足道。据市餐饮协会调查,全市早茶消费10 元以下的人群占比高达60%,但它有百万人的消费基数,犹如巨大的“蚂蚁市场”。据测算,泰州早茶年营业额至少在50亿元。
2.4 带动产业和就业
早茶行业除了能带动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外,还能带动建筑装潢业、旅游业、住宿业、物流业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它上承乡村振兴、农业发展,下接百姓就业、内需消费,在经济发展中起着“稳定器”的作用。2022 年,泰州餐饮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6%,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4个百分点。早茶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现有从业人员15 万多人,占全市三产服务业人员的八分之一,其中绝大部分是下岗职工、低学历人员和农村人口,成为就业创业的一条重要渠道,为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流变与持存——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泰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民俗文化多姿多彩,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泰州一些民俗在逐渐淡化、消失,但喝早茶的习俗一直延绵至今并历久弥新,其根植性非同寻常。
3.1 文化传承的前提是认同
泰州人吃早茶的习俗拒绝改变,源于早茶已经成为泰州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代表着泰州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精神。
源于“古”兴于“今”。地级泰州市1996 年组建时,全市餐饮业网点仅有5009 家,总营业收入为2.37亿元,从业人员1.3万余人。随着城市规模、人口的逐步扩大,泰州餐饮业快速发展。仅用3 年时间,泰州餐饮网点就增加了1680 家,餐饮总营业收入增长了3.4 倍。与建市之初相比,2022 年餐饮网点增长了4 倍,从业人员增长了11倍,餐饮总营业收入增长了70多倍。
以“不变”应“万变”。虽然洋早餐一度攻城掠地,曾经风生水起,而如今风光不再。泰州人对偶尔吃一顿洋早餐并不排斥,但那只是为了换换口味,最终还是干丝、包子、鱼汤面的搭配,才能直抵心房。尽管环境、服务、装饰不及肯德基、麦当劳,但泰州早茶的烟火味浓郁,且经济实惠,个人消费不算负担,举家相聚不算破费,待客会友也不显寒碜。热爱生活的早茶文化与休闲轻松的氛围,是泰州早茶得以延续的重要文化意义。
从“惯性”到“习惯”。泰州的早晨是被早茶叫醒的,当“惯性”成为“习惯”,蕴藏其中的是不易察觉的文化认同,也是泰州最本真、最淳朴的地方文化,早茶对老年人而言,是与岁月对话,能在温暖中抚慰心灵;对年轻人而言,是与历史对话,能在美食中品味文化;对故乡人而言,是与乡愁对话,能在重逢中回味思念。品一顿舒心早茶,在厚重的文化中寻找熟悉的味道,在司空见惯之处遇见历史,也是普通百姓留恋早茶的根本原因之一。
3.2 文化坚守的背后是积淀
灾难带给人们的是伤害和痛苦,但也唤醒了人们的勇气和坚强。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来自于泰州历史文化的厚重和积淀,成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至暗时刻下的打击。新冠疫情暴发,给接触性服务业的冲击和影响巨大。仅2020 年春节期间,泰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按照上级防疫要求,就劝退、叫停了928家餐饮店11万桌的群体性聚餐。据江苏省餐饮协会的调查,2020 年1~4 月份,泰州经营早茶业绩几乎“腰斩”,连续10 个月营业额呈现负增长。
疫情肆虐中的危机。疫情断断续续居然持续了3 年,其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让人始料不及,早茶行业面临极大挑战,一方面产业链中断,物资无法采购;另一方面客流在锐减,而成本在加大,像防疫物资、租金、原材料、人工等成本无法压缩,经营难以为继。事实上,疫情期间泰州餐饮行业关于消失和新生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小微早茶店倒闭率达到15%。
奋力抗争后的重生。在政府出台减税、减租金、发放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扶持下,餐饮企业通过外卖、社区团购、营销渠道拓展等方式展开自救,不断拓展新的增长点。对于餐饮企业而言,虽然遭遇了最艰难的3 年,但磨练是最好的经历,那些在危机中重新审视自身并及时调整应对之策的企业,提前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3.3 文化敬畏的目的是弘扬
上百年的传统早茶习俗,早已成为群体无意识镌刻在泰州人的心灵深处,成为深层次的心理需要。而无论是政府、企业和个人,对传统文化心存敬畏和感恩,使得早茶文化蓬勃发展。
有形之手给力。建市以来泰州市委市政府在城市推介、招商引资、节庆活动中,不遗余力地介绍泰州早茶;持续举办梅兰芳艺术节、中国泰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建成了泰州早茶博物馆,全力打造早茶主题街区,每年吸引数百万人前来观光旅游、品味早茶。
无形之手发力。从2009 年开始,泰州每年举办早茶文化节,评选早茶名店、早茶名点、早茶名师、早茶新秀;2020 年6 月成立了早茶集团有限公司,培育早茶产业供应链,建立推介体系,以直播、抖音、网红带货等方式扩大影响;通过开展全域美食旅游活动,让泰州古乐、板桥道情等本土戏曲聚会茶楼,逐步将昆曲、京剧、评弹、评话等艺术门类引入餐厅,立体营销泰州早茶和泰州城市文化品牌。
经营者的助力。很多人都觉得早茶行业利润高,但经营者付出的努力和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每天早上三四点就要起床,打扫卫生、和面、备馅,蒸包子、烧开水,熬鱼汤……,还要不断研究顾客心理,不断创新产品。生意的本身是为了生存,但融入了热爱,生存则变成了生活。疫情期间,一些小微早茶店深陷困境,亏损严重,而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原因,是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不舍。海陵区城中街道一位经营早茶的老人说,“尽管亏本了,但生意还得做,不然吃惯了我早茶的街坊邻居吃什么呢?”一种社会责任感溢于言表。
4 度势与谋动——见本而知末,执一而应万
美食是城市的信仰,早茶是城市的味道。越是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其特色美食在城市形象认知中的价值越大。疫情之后,人们在消费上相对更为保守,也改变了很多商业逻辑。但不变的是,好产品一定能受到消费者的认可。泰州打造中国早茶地标之都,是成长使然,也是趋势使然。
4.1 从业态、形态、E世代看变化
早茶市场触底回暖。正餐、火锅、茶饮、快餐、烘焙、烧烤是餐饮业中六大主要业态,在新冠疫情之后,全国正餐、茶饮、火锅表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整体呈现营收与规模双增长态势。
线上销售直线上升。生活节奏加快催生“懒人经济”,餐饮外送是人们需求发展的必然结果,餐饮外送市场开始逐渐走向成熟。泰州2017 年餐饮在线外卖为1.07 亿元;2018 年仅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在线外卖就达8.75 亿元;2022 年泰州开展网络订餐服务的餐饮店超过8500 家,约占总数的42%,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每月订单近290万单。
E世代开始加入。泰州早茶的消费人群正在发生“迁徙”,85后、90后“E 世代”渐渐成为主流消费人群。从泰州10 家有规模的早茶店调查数据看,每逢节假日,年轻人占了堂食的一半,而通过线上外送的,则占订单的70%。平日里尽管年轻人只占三分之一,但消费额占比超过二分之一。
4.2 从品牌、连锁、健康察趋势
品牌成为招牌。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历史悠久为“老”,文脉传承是“字”,经久不衰成“号”,“老字号”的魅力可见一斑。泰州目前拥有早茶“老字号”10 多家,早茶名店20 家,其竞争力远远超过一般自营店,消费者已从单纯的追求性价比、产品质量,转向更注重知名度、口碑以及食品安全等。
连锁成为范式。连锁经营有货源保障、降低成本、信息获取更准确迅速、管理轻松、成功率高等很多优势。据统计,我国连锁门店数量超过10 家的品牌,从2018 年的1.9 万家增长至2022 年的2.25 万家。而放眼全球,我国目前19%的餐饮连锁率,与世界34%的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而泰州餐饮连锁化率很低,早茶连锁店目前仅有十几家。
健康成为底色。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舒适健康,饮食的变迁,最简单也最直观地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饮食健康的重要,饮食选择也开始回归自然健康的方向。从泰州早茶的糯米荤油烧卖、猪肉包子不及马兰头烧卖、新鲜蔬菜包子的畅销就可见一斑。近几年,随着食疗与养生文化的流行,泰州早茶如何与康养旅游、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4.3 从战略、策略、战术谋对策
明确定位和目标。把打造“中国早茶地标之都”作为目标,制定发展计划,明确相关机构和部门责任,加强对早茶市场的指导和引导,开展餐饮人才、文化、管理、营销深度研究,建立泰州早茶企业数据库,动态监测发展情况。要加强餐饮人才培训,要以增强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岗位要求的匹配度为抓手,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带徒传艺、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作用。
合力推动和协同。实施连锁经营战略,完善食品质量检测、质量追溯体系,推进供应链建设,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推动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厂、餐饮企业组团发展,鼓励早茶经营者依法注册商标专用权,建立健全泰州早茶产业品牌以及产品工艺、配方等商业秘密的依法保护机制。实施文化助推战略,深入挖掘泰州早茶的文化内涵,优化泰州早茶文化主题线路, 加快“早茶+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用无形开发有形,用有形承载无形[2]。
注重个性和特色。目前早茶很多品种都面临同质化的问题,消费者的年龄不同、区域不同,对待产品的需求自然也不尽相同,要充分考虑消费者年龄、口味的特征及消费习惯、支付能力等因素,提供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从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顾客的体验感和愉悦感。广式早茶曾尝试走出去,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大都市通勤时间长,没有空闲也没有习惯去吃;食材和师傅在当地不容易找到,很难保证正宗口味;价格也超过了普通人承受能力。早茶的地域性特征,注定难以复制和推广,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早茶离开了环境、个性和特色,也就丧失了灵魂和魅力。
加快创新和转型。“互联网+餐饮”的时代已经来临,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数据化、科技化,未来餐厅可以把每一位顾客变成用户、每一个用户变成会员,店长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每个顾客,提供千人千面的服务,这是餐饮行业必将面临的一次革新和转型。
看一座城市,远看是风景,近看是生活,往深里看,是文化。泰州早茶文化源远流长,生发于大众、融合于大众,是群体的力量,是汇聚的力量,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历史底蕴,承载着“百姓日用即道”的平凡渴望,呼应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远远超出了自身内涵,成为泰州这座幸福之城、文化名城的独特名片。早茶文化之于泰州,既是精神力,也是物质力;既是精神财富,也是物质财富。文化可塑城市之形,可铸城市之魂,可促经济繁荣,可增城市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早茶地标之都,需要更多早茶故事被听见,更多早茶美味被看见,更多早茶技艺被传承,更多早茶要素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