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智慧形态构建:数字化背景下落实高效教研

2024-05-07那丽娟

辽宁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数字化

那丽娟

(大连市西岗区大同小学)

2022 年1 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全面部署,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这为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由此,教育数字化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也成为教育改革实践的主要方向。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推动力量,因此,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学校教研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进学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大连市西岗区大同小学(以下简称“大同小学”)以未来教室建设为依托,以智慧教育平台为基础,着力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教研智慧形态,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下的学习者课堂,赋能教师、学生成长,培养教师数字素养,为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教研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一、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智慧形态构建的现状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智慧形态的构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前,教育数字化主要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重构,实现教育信息的高效流通和共享。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教研智慧形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智慧形态特点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智慧形态的构建正在逐渐落地。教师通过数字化技术与平台可以进行线上线下教研活动。传统的教研方式主要依赖于教师个体的行为,而教研智慧形态的构建则强调教师个体和集体的协同合作。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集体研究,提高教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教育数字化技术为智慧教研的生成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当下,教育工作者使用的在线教育平台、教育大数据分析工具、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等,可以帮助教师更方便地获取教学资源、更高效地组织教学、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其次,教研智慧形态的构建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数字化技术使得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也使得教师能够灵活地选择和运用资源,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如在线培训、远程协作、教学反思等多样化的教研方式,有效调动了教师的参与热情。

(二)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智慧形态构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数字化教育的推广和普及程度不均衡。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较早地进行了数字化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其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和技术应用能力相对较强。而在一些其他地区的学校,数字化教育的应用还相对较少,师生缺乏数字化技术的使用经验和技能。这些地区的学校有必要加大数字化教育的资源建设和推广力度,提高师生的数字素养,以缩小校际教育数字鸿沟。

二是教研智慧形态构建需要解决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的问题。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师在教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教学数据,学生也会产生学习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教研和个性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智慧教研的过程中既保护个人隐私,又合法合规地利用教育数据,是一个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是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智慧形态构建要更加关注教师的主体性和专业性。数字化技术虽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但是教师的主体性和教育专业知识的价值仍然不可替代。因此,教研智慧形态的构建需要重视教师的参与和主导,鼓励教师在数字化教育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造力。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智慧形态的构建面临着数字化教育普及、数据隐私保护以及关注教师主体性等问题与挑战。各地各校需要加强数字化教育的资源建设,需要通过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教研智慧形态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智慧形态构建的实施路径

教育数字化是当代教育变革的关键方向,它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育模式,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效率。对于教研智慧形态的构建,各地各校可以运用数字化手段对教学研究的过程、工具、资源和成果进行智能化整合与优化,以期达到提升教研品质、培育学习深度、激发教育创新的目的。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智慧形态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有效实施构建。

(一)深化教育理念,营造数据驱动的教研氛围

各地各校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现代教育观念,发挥大数据对教研活动的指导作用。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数据、教学活动数据,使数据支持决策成为教研的核心。同时,教研活动应具有共享和合作的精神,需要打破教师之间的壁垒,营造合作共赢的学习氛围。

(二)建设教育大数据平台,整合教研资源

各地各校可以搭建包含教学资源、学习数据、教育工具和交流平台的大数据系统。这一智慧教育平台支持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等多种功能,使教师能够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个性化指导,并为教研活动提供便捷的资源整合与调用。

(三)教研内容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关注教师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各地各校可以通过构建教师共享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等方式,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研内容,满足教师的需求。同时,引入在线课程、虚拟实验等创新教学资源,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智能化的教研内容,使教师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实施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强化教研人员的专业培训与发展

各地各校可以加大对教师数字技能和信息素养的培训力度,组建专业化的教研团队,定期进行技术更新与教学改革方面的培训。同时,引导教师持续学习,使其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研工具与方法,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并关注教师个人教研能力的提升和持续发展。

(五)创新教研活动模式和运行机制

学校应关注教育组织的改革,数字化背景下的教研过程应由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式教研向以教师为主体的开放式教研转变。为此,学校应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组织,发展教研团队和社群,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学校应改革传统的教学研究模式,推广项目制、团队合作等灵活高效的教研工作形式;学校应建立校际、区域间的教研联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远程协同研究和专业交流。

(六)建立完善的评估与激励机制

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从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质量、教研活动效率等多维度对教研智慧形态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学校应通过成果公开、表彰优秀教研团队和个人等激励措施,激发教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同时,注重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制定严格的数据管理规范,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教研智慧形态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学校、教师和技术团队共同协作与努力,才能建立起一个迅捷高效、开放共享、持续迭代的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新模式。

三、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智慧形态构建的校本实践

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大同小学将教研智慧形态的构建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开展师生数字画像的探索,以数据驱动服务学校精准化研修,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推动学段、学校、集团等多层次教研流程的塑造与模式的构建,实现教师研修计划的精准设计与研修课程的精准推送,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一)强化专业培训,培养教师数字素养

大同小学强化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为开展扎实高效的教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一,组织教师参加“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引导教师结合微能力提升点,找准研究方向,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实践探索。其二,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寒暑假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学校以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为对象,组织教师参加线上校本研修活动,开展线上案例分析教研活动,教师共同学习、研究、成长。其三,广泛利用各级智慧教育平台,以优质教育资源为基础,组织教师学习、研讨,积极参与市区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单元素养微课录制,将“双新”落实到数字素养提升实践中。其四,强化智慧教育平台培训与教育集团联合培训研讨,以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实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数据反馈等功能,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研能力。

(二)依托数据驱动,构建校本研修模型

大同小学依托西岗区智慧教育平台与未来教室,综合运用智能录播与直播、数据实时追踪、数据智能分析等功能,为数字化教研的实现提供环境支持,构建了数据驱动下的学校教研模型——“三练两课”,即“一练—一课—二练—二课—三练”的流程,并进行细致解读。

“一练”,即教研组确定教研主题,授课教师面向教研组,结合信息技术与数字化在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学目标、学情、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等进行分析与说课。教研组及时观察、记录教师的说课流程,记录其优点与缺点,并根据观察结果,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优化与改进建议。授课教师对反馈结果进行反思,并优化教学设计,为授课奠定基础。

“一课”,即授课教师面向教研组和学生进行初次授课,并利用智慧教育平台进行课堂数据采集。授课教师依据“一练”环节,按照优化后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第一次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教研组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记录和观察,通过智慧教育平台的数据采集对课堂学生参与度、教师智慧教学行为次数、师生互动以及人机互动等数据进行系统收录,根据智慧教育平台设置的常规模式,分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课堂上的时间比重。

“二练”,即根据智慧教育平台采集到的“一课”中课堂教学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行为以及对学习的参与度。同时,教研组通过对教师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习注意力、课堂参与度,以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基于数据平台的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分析,为授课教师量体裁衣,提出可行性的改进建议。授课教师结合数据循证,对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反思,根据教研组意见再次优化教学设计,为下一次授课做好准备。

“二课”,即由授课教师结合自己根据教研组意见调整后的教学设计,面向教研组和学生进行二次授课,同步进行智慧教育平台数据的二次采集。教研组制定课堂观察量表,依据观察量表再次观察教师的授课过程、教学行为、教学目标等达成情况,记录教师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智慧教育平台二次收集授课教师的课堂数据,包括师生互动次数、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练习准确率与薄弱点等,这些数据可以充分体现授课教师在二次授课过程中的变化,为“三练”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三练”,即重点体现教研组循证议课。“三练”结合了授课教师前两次授课的数据,授课教师面向教研组主要讲述教学设计意图和完善过程,教研组教师依据课堂观察量表分组进行研究和讨论,借助智慧教育平台数据分析教学切片,做到数据支持下的精准诊断。教研组在评课和议课中,进一步提出改进策略,授课教师再度进行教学反思,形成最终的教学设计。

大同小学构建的“三练两课”教学模型,提高了教师课堂观察与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构建了精准化、智能化的研修方式,提高了校本研修水平。

(三)描摹教师画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8 年8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要“采集教师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形成教师大数据”。2021 年9 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要“采集动态数据,形成教师画像,支撑教师精准管理,支持教师评价改革”。

推动教师研修数字化全面落地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数据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大同小学结合教师的备课、教研、课程建设、教学资源、作业布置等方面,利用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可靠数据支持,可视化呈现教师的个体和群体特征。例如,将教师个人的备课资源、作业布置、数字技术使用等情况进行排序,构建教师数字技术运用模型,实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为每一位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数字画像,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对年级组和教研组上传的资源、教学行为等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出教师成长的规律,为教师的校本研修和教育评价赋能增效,为教师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教学建议与措施。

总之,中小学校应落实新课标,探索数字化背景下的新技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为根本,培养师生的数字素养;以信息技术赋能教研模式落地,提高基于新课标的教学水平,赋能教师“教书育人”、赋能教育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数字化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