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探析

2024-05-07陆中会

高教论坛 2024年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生源研究生

陆中会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2022年,全国报考研究生人数达457万人,招生人数为110.35万人[1]。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关系到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高校研究生教学工作的起点。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一、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质量的主要现状

(一)规模逐年扩大,生源参差不齐

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上本科生对自身内在要求的逐步提高和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导致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从近10年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来看,录取率基本处于30%上下,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随着专业学位类别设置不断丰富完善,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比例逐渐趋于稳定。根据教育部和《中国研究生》的有关数据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在2016年之前不到总数的1/2,从2017年以后已超过总数的1/2;到了2021年约占总数的62%,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比例基本达到1∶2。以江苏某地方院校水利工程专业近3年的招生情况为例,2021年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28人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57人(含非全日制5人),2022年分别为29人和63人(含非全日制5人),2023年分别为31人和68人(含非全日制5人)。但存在跨学科生源较少、推免生数量在增长且本校生源较多等现象[2-3];本校生源结构中女性考生增长较快、校内推免居多等[4];优秀的推免生生源趋向于东中部地区[5-6]。特别是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地方院校研究生生源数量长期不足,调剂生过多[7],学历学位结构不合理,无学士学位的考生相对较多,甚至有一定数量的专科毕业生,学科门类分布不均衡,所处地域优势不明显,本校毕业生占比较大等现象严重。如吉林某地方院校土木水利专业2023年招收200余名研究生,第一志愿上线录取20余名,仅占约1/10,主要靠调剂完成招生计划。

(二)培养目标不准,生源素质不高

在我国目前一些地方院校的本科生培养中,部分教师不关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特别是能力培养仅停留于口号、政策文稿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生源素质不高。加之大部分地方院校无推免入学的优惠政策,导致过于狭窄的生源选择面制约了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此外,我国部分地方高等院校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明晰、能力标准制定过于泛化、质量也在不断下滑,导致更多质量不高的本科生踏入研究生教育领域,从而使研究生整体生源素质不高。特别是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地方院校,因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尚未健全和奖助体系不够完善,第一志愿报考率较低,大部分是从报考学术学位研究生或其他高校调剂而来,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不能及时得到社会的认可,使研究生招生陷入恶性循环。

二、影响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高校综合实力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不断向大国、强国迈进,各高校都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尽心尽力从学科、专业等方面打造自己的品牌。综合实力强的高校通常拥有一批观念超前、学术渊博和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拥有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条件、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通畅的信息渠道、杰出的校友以及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这些都是高校的品牌。对于地方院校相对来说,这些都明显存在差距。因此,对于绝大部分考生来说,都十分强烈地希望考入综合实力强的高校接受研究生教育,因而在选择报考高校时,往往毫不犹豫地倾向于综合性强、学科较多的院校,以有利于自身的未来发展和成长,更加看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期望带动自身综合素质提高[8],进而加大了地方院校研究生招生质量的压力。

(二)高校就业前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与日俱增,加之经济发展缓慢,毕业研究生面临着空前未有的就业压力,形势十分严峻。针对绝大多数非定向的毕业研究生,各高校都是运用双向选择方式,毕业研究生所就读的学校就是研究生的品牌,综合实力强的高校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结构和就业层次通常比一般院校要好,就业途径也相对宽广,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有些用人单位直接到重点高校开展高校招聘活动,如泰开集团在招聘中注明“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优先录用。所就读的专业是否热门,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就业,通常热门专业的就业相对较好,用人单位需求量也相当较大,报考人数相对较多,但是录取比例相对较低[5]。因此,绝大多数考生都十分重视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社会需求度以及未来就业前景,更加实实在在地把即将报考高校的研究生就业率高低和就业质量好坏联系到一起。

(三)高校地域环境

一线城市和较强的二线城市的高校因地处得天独厚的经济、政治或文化中心而拥有丰厚的资金和优惠的政策支持、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无论是考生在求学期间的学习、科研和生活,还是在未来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都能提供十分优越的条件[9]。所以,绝大多数考生都会首选位于一线城市和较强二线城市的高校,大量区域较差城市的高校考生更是如此,从而使边缘或经济落后区域的高校研究生生源急剧减少,导致高校的研究生生源分布情况极不均衡,特别是地处边缘或经济落后区域的地方院校往往完不成研究生招生计划,研究生新生报到率也没有一线城市和较强的二线城市的高校高,从而影响研究生生源质量。

(四)高校宣传准度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日益规模化、普及化,各高校之间抢夺研究生生源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很多高校开始通过微信、抖音、360等网络媒体以及现场咨询等向社会展现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宣传。但也存在一些院校对自身研究生招生面临的各类情况预估不够,陷于盲目乐观状态,导致数量不多的高质量研究生让其他高校抢先一步;也有部分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宣传定位方面存在过于偏高现象,导致一些考生望而却步,造成研究生生源短缺;还有些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宣传中误导考生报考,结果考生数量激增,从而导致很多考生落榜。

三、提升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发展内涵,彰显高校办学综合实力

1.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学科专业亮点。制订学科建设方案,厘清学科建设目标,突显学科特色,确立学科品牌方向,全力推进学科品牌建设。地方院校在夯实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可推行品牌专业战略,通过打造的品牌专业辐射其他相关专业,以使研究生各环节实现良性循环。

2.组建双导师组,提升导师业务能力。教育部出台的有关研究生导师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在思想、学习、科研、生活等方面,研究生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当前国内很多高校采用导师独立指导学生的单一制式,在此基础上应依据导师的学术研究专长、职称、年龄等组建双导师组队伍,这样不仅能在思想、学习、科研、生活等多角度、多方位指导研究生,还可以通过双导师组在学术科研方面的影响力和职业领域的声誉引来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考。

3.开设特色课程,丰富教学资源条件。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研究生教学改革实践的关键所在,优化课程体系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积极采取模块化课程体系,开设一些职业性强、行业企业特色鲜明的课程,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科研项目经费投入,从而使研究生教育真正做到协调发展。特别是一些有条件的地方院校可本硕课程统一规划,有利于提前锁定一些优秀生源。

4.加强交流合作,积极拓展国际视野。为了满足研究生对国际化教育的关切,地方高校应加大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力度,以拓展国际视野为核心,大力开展研究生参与国际线上会议、参加驻中国国际组织实习、学生国际交换、公派出国学习、国外企业实践、国际学术交流等活动,积极联络海外学校,推动中外合作联合培养项目,出台激励政策,适当放宽学生境外学分与学校课程转换的课程数量对应关系,进而提高研究生国际交流机会。

(二)加大宣传,形成招生选拔精准机制

1.服务需求,科学制订招生章程。研究生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是研究生招生章程的灵魂,也是高校向考生和社会公开做出的应诺,更是高校研究生招生的依据。高校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服务需求为导向,调整和优化招生专业,全面精准制订研究生招生计划,既要达到与高校自身学科、专业建设相吻合,更要与国家研究生招生政策、经济社会发展等相切合,进而充分发挥高校育人的自身优势。否则,将会抑制高校研究生的生源数量和质量,进而降低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及就业质量,从而影响高校的社会形象。

2.强化培训,加强招生队伍建设。高校要建立健全研究生招生管理部门或机构,配足研究生招生工作人员,选拔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心理知识的招生人员,对所有参与研究生招生的人员进行完整周密的研究生招生业务知识和素质培训,使全体参与研究生招生的人员熟知高校研究生招生章程中的报考条件、招生专业目录、奖助政策等。此外,高校对研究生招生人员要不断提高其思想水平、增强其纪律意识,坚定不移地阻止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进而获得广大考生的信任。

3.集思广益,丰富招生宣传形式。将考生关心的报录比、分数线、考生来源、调剂信息等融入研究生招生章程以及调剂公告中,要彰显重点,紧贴考生关心的凸显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如学科特色、知名的研究生导师、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考生关心的就业前景;充分利用高校官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微信、微博以及抖音等多途径进行研究生招生宣传,不断增加报考人数;联动校内各部门、研究生导师、在校研究生以及其他教职工多方位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校友的人脉资源,做好校外宣传,主动迈出校门,有计划地去一些高校做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尽量联系到生源院校的本科就业工作管理部门,逐渐扩大高校自身的声誉;积极开展学术论坛、夏令营和冬令营等[10],吸引考生前来了解学校,对学校产生报考动机。

4.完善程序,注重选拔过程管理。髙校应规范选拔程序,成立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做好顶层设计,分明职责,要求相关学院成立招生考试小组;科学合理命题,配强初复试命题人员,确保命题做到科学性、规范性,真正能测试出考生应有的能力和水平;创新复试考核,加大复试成绩所占的权重,在全面考查考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情况下,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突出考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察,嵌入心理测验环节;优化工作流程,加快考生确认速度,特别是生源不足的地方院校要精心设计调剂录取等环节,努力减少优质生源流失;做到公开透明,安排专职监督人员全程参与招生,对涉及招生考试的人员进行安全、保密等系统教育培训,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5.多方联合,建立优质生源基地[11]。在招生宣传上力争做到形式多样,高校要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意识,坚持从源头上抓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校企院所之间的合作联盟,精心策划赴其他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研究生招生宣传。在生源数量充足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第一志愿生源质量,使研究生生源质量进入良好的局面,进而提高高校的知名度。

(三)多元协同,构建生源质量保障机制

1.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奖励资助体系。地方院校以政府投入为主,以自筹经费、纵横项科研经费、国家助学贷款、社会及校友捐助等为辅。国家层面的研究生奖励资助主要包括奖、助和贷;高校层面的研究生奖励资助主要包括学业奖、助、“三助”、单项奖、新生奖、调剂奖等;社会层面的研究生奖励资助主要包括企业奖、校友奖等。所有设立的各类奖项应加大奖助比例,特别是家庭困难的考生,应予以多资助,以树立学校良好的口碑,从而吸引优质生源报考。

2.构建生源质量评价体系[12-13]。研究生生源质量广义上是指与研究生生源息息相关的全部要素的质量;狭义上是指申请者达到研究生选拔标准或所具备的能力[14]。从研究生生源结构和生源素质构建地方院校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生源结构主要包括招生人数、招生规模与本科毕业生规模比例、报考人数、生计比、录取人数、录取比率、录取成绩均值、调剂录取率、专业对口率、生源分布(外省报考比例)、生源学历结构等方面;生源素质包括本科院校层次(“双一流”院校生源比例)、生源入学考试成绩、本科期间学习成绩、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技能素质、创新素质与能力、科研素质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生源知识结构等方面,每年对新招生生源进行生源质量评价,不断优化评价体系,使各项评价因素的权重科学、合理,为下一步研究生招生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提升生源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基础,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高校不仅要大力发展自身的学科专业,也要加大宣传研究生奖助学金、学费、各类补助等优惠政策的力度,让更多考生了解高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和奖助优惠政策,进而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报考。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生源研究生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