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选科的纠结

2024-05-06李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3期

李静

摘要:高中阶段首先会面临的一个重要生涯选择就是选科分班。一名男生正面临着这个抉择所带来的困扰,在已经选定组合的基础上,仍经历几次反复的转班,犹疑和焦虑中甚至向家长提出不想再上学的要求,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较大的困扰。该生在辅导教师协助下,经过几次生涯发展辅导和探索,最终确认了自己的选择,生活和学业恢复到正轨上来。

关键词:生涯决策;选科分班;自我探索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3-0054-03

在高一下学期,学生普遍面临选科分班这一人生重大事件,尤其是新高考的背景下,案例中学生所在的省份由原有的文理分科转换为“3+1+2”的模式(“语数英”三门必选;物理与历史中选一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选两门),更加增加了选择的难度。有的学生会感到难以抉择,甚至影响到自身学业的正常进行。本案例中的熊星(化名),在选科分班时就遇到了较大困扰。

一、学生情况

熊星,男,15岁,高二年级学生,身材瘦小,刘海盖住了大部分脸。刚完成选科分班,就读于大文组合班,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前来求助。熊星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为普通个体经营者,一直在外地打工,直至熊星上初中,父母才回到本地与熊星共同生活。熊星中考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高中,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学业成绩虽不如进校时排名靠前,但仍保持在校内的中上水平。

(一)家人与教师反馈

在分科后开学一个月,熊星的父母來到校学生发展中心寻求帮助。父母反馈熊星已经在家待了一周时间没有去上课,并且拒绝与父母沟通具体的原因,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出门,父母非常担心,遂前来求助。班主任反馈熊星在开学的一个月内已经换了两次班,初入学时就读的是大文组合班,学习一周后以不适应文科学习为由换到了大理组合班(物化生),在大理组合班学习一周后仍然感到极为不适,再次返回了大文组合班,但是再次回班后因为中间错过了一周文科课程感到学习吃力,以要在家调整为由又请假。

(二)来访者个人陈述

熊星在初中的时候在班级名列前茅,进入重点高中以后发现身边的人比自己优秀很多,自己并不算什么,而且高中学习的科目也比较多,物理、化学等学科一下就难度加深,自己不是非常适应,在同学中的位置不再是名列前茅,内心非常有落差。读大文组合是为了回避物理学科,但是进了文科班后感觉自己在文综科目的学习上也不轻松,尤其是地理感觉很陌生(高一上学期的时候主要是搞理综科目学习,没有很费心学习政史地)。

这样觉得自己学大文组合估计也没有什么前途,估计成绩还要下滑,就争取换到了大理组合班,可是到了大理组合班后之前遇到的问题又再次摆到了面前。在大理组合班纠结一周后,自己越想越不对劲,觉得自己没法向别人那样学好物化生,以后肯定会更糟糕,就硬着头皮请求学校回到了大文组合班,但是缺了一周课以后,觉得更跟不上了。父母也一直说自己换来换去没个定性。

熊星被父母这样说感受非常不好,父母还叫了家里的姑姑来劝自己好好读大理组合算了,不要读大文组合,说文史类高考招收的专业少,就业也没有理工科好,自己感到头脑里面非常混乱,加上父亲几次和自己争吵,“骂得我好厉害”,理也理不清,干脆就缩在房间里面不出来,也可以不再见到他们,不面对这些情况了。

二、分析评估

熊星对自己没有充分探索思考所作的选科决策,始终无法放心,在反复换班的过程中,多次受挫,这是他最初产生困扰的起因。同时,家长对孩子的问题非常重视和担忧,这种担忧的情绪通过父母、姑姑对待熊星的态度和行动传递给了孩子。使得熊星在面对学业困境的同时,还要背负整个家庭的情绪负担,加重了熊星焦虑和郁闷的情绪,目前熊星已经感到难以承受。

尽管这种情况前后持续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但是他表现出不愿意来上学的退缩状态,提示这个事件的影响在熊星身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泛化,正常的学习、社会功能受到了影响,必须及时干预。

三、生涯辅导

第一次面谈:明确问题,正向赋能

在班主任的介绍下,学生来到辅导室与辅导教师进行了第一次交流,非常巧合的是,熊星吐露自己在高一时参加过辅导教师带领的心理拓展活动,并在团体活动(“同舟共济”——要求十个人站在一张纸上,不断挑战缩小纸面,尽可能在最小的纸面上站住全队的人)中表现出了惊人的耐力和承担力。

辅导教师遂以此为切入点赋能,开展工作:“当时的你一个人承担起全组的重量,我们都为你鼓掌,那么现在你感到自己是哪里受到限制,让你的‘力量没法发挥出来呢?”

熊星这时候愣了一愣,缓缓地把一直被刘海遮住的脸露出来,面对辅导教师说出了自己的困境,一方面是反复换班自己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是与父母沟通中出现的摩擦和矛盾。当表达完这些以后,他的情绪强度有了明显的下降,做了几次“吐气”的动作,身体姿态也从佝偻状变得可以抬头伸直身体了。

辅导教师:我想你的内心并不是真要逃避这个问题,就像现在,你挺直了身体面向我交谈,你是希望能够处理好这个问题的。

熊星:是的,我其实只是有些理不清楚。

辅导教师:确实,在你刚才的表达里面,我发现你周围至少有好几个声音,你父母的、你姑姑的、你自己内心的,尤其是你内心的声音似乎还有好几种,学文、学理、成绩变化、未来发展等,你其实考虑了很多方面,这些考虑和犹疑也是你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表现。

熊星:是啊,我真不是我爸爸骂的那种不懂事没用的人。他那样骂我、催促我,真的让我很难受,好像我真的那么差一样,那我就差给他们看下总好了吧……

辅导教师:是啊,就像我们刚才说的那样,你只是一下子真的卡住了才这样。我还记得去年你参加我带领的团体活动中,大家都“挂”在你身上,你一个负担起了那么多人,真的是非常厉害。我想这个部分不过是被一时的限制困住了。

熊星:我想也是这样的,但是现在我确实有一些担心,好像不管学文和学理我都有不放心的地方。我该怎么考虑这个问题呢?

看到学生初步恢复了信心和行动力,辅导教师建议学生先去做一些资料搜集,就是关于文综和理综在高二和高三会学些什么,暂时先回到目前的班级,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充分体验一下大文类的学习;提供了一些大文和大理组合在高考报考时可选择的大学专业及相关材料和网站,给学生参考。约定一周后再次面谈,交流体会,并且做综合性非正式评估。

同时,辅导教师争取到了家长的理解,建议家长给孩子多点时间空间,不要着急去期待一时间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孩子消化整理一段时间。这期间,不要再与孩子发生争执,多给孩子一点信任,尽量提供生活和心理上的支持。

第二次面谈:整理信息,综合评估

当辅导教师把决策的时间节点推后,学生给了自己一定的时间去整理自己的感受、内外部信息后,他暂时放下了焦虑,并且暂时性地投入当前的任务中。

第二次面谈时,熊星带来了自己整理的笔记(可以感到他对自己的负责和近期有了很多具体的行动)。通过交流这个部分,熊星和辅导教师一起对学大文组合或大理组合未来的专业报考和发展有了更多的理解,对于姑姑提到的内容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放下了纠结“听谁的”的困扰。

随后的30分钟时间里,辅导教师通过“学科能力卡牌”(我团队自主研发的学科能力以及学习动机的评估工具)[1]与熊星一起探索他在物化生、政史地六科上的学习动力以及当下的学科能力发展情况。

熊星发现,与物化生相比,自己对政史地的学习动机更强。尽管当下学科能力发展上政史地学科不如经过了高一密集训练的物化生学科熟练,但是主要还是分布在提升区,有机会获得发展。而自己在物化生方面更高一级的能力发展都处在盲区,受限非常明显。

综合学习动机(兴趣)和整体的学科能力发展趋势,他确定大文组合会是一个相对合适的选择。

无论是选哪个组合,对熊星来说都有要面对的困难,但是熊星更愿意投入精力到自己感兴趣有动力的方向,这次评估也让他确认了自己的选择,开始接纳当下,并愿意为自己的选择在行动上做出努力。

第三次面谈:反馈跟进,确认选择

一周后,熊星主动找到辅导教师,反馈确认了自己还是学大文组合以后,逐渐把先前的担心放下了。自己在这一周里,努力在追赶先前落下的进度,虽然当下还有点跟不上同学的节奏,但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辛苦一点也不会觉得学得特别累。熊星表示相信自己能够适应下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父母最近也没有再骂自己了,回家心情也好了很多,他们还主动关心安慰自己,这部分的担忧也放下了。

半年后回访中,熊星同学一直保持在班级前10%的学业排名,回访时他自述对自己的表现也是很满意的。

四、分析与反思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尽管熊星在遇到困境时最开始以一种相对激烈并且非常回避的状态面对,让家人和周围人不解并且异常担忧,但这种焦虑和回避行为的背后既有外部环境(父母、姑姑担忧情绪和过多的干涉)的影响,也有自己内在想法和外部学业发展相关信息缺乏和不足的影响,他本身对自己成长和发展是主动关心和在意的,看见这个部分可以帮助辅导教师从正向引导、提供资源的视角理解学生的情况。

反思:在本案例中,需要处理的有学生困顿回避的身心状态、学生对自身生涯发展理解不透彻、对周围复杂信息和环境的适应、在面对两难选择时的澄清和确认。

生涯辅导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寻找资源:“曾经的精彩表现”——本身的资源和力量,帮助其唤起对自身的信心;

正向赋能:正确理解学生回避行为背后的正向、积极的意义——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关注和负责;

补充信息、促进行动——增加对外部世界、专业职业等相关方面的信息,减少盲目和焦虑感,用行动替代被动焦虑;

聚焦选择、科学指导——通过面谈和非正式评估帮助学生进一步澄清自我,确认自己的选择和决策,坚定信念、促进正向行为发生;

争取家庭与社会支持——面对未成年人,家庭是其成长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辅导教师应充分挖掘其支持系统发挥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靜.“能力+动力”双力组合卡助推生涯选科——一种基于学科能力核心素养的高中学业评估模型[J].世纪之星,2022(12):127-129.

[2]于晓琳,王姝娴.自我同一性对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积极心理资本与生涯适应力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3,11(5):291-300.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