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视域下小学德育教学优化策略
2024-05-06朱建成
朱建成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盈丰小学
“知行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命题之一。王阳明是知行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在《传习录》中写道:“世之讲学者有二:有讲之以身心者,有讲之以口耳者。讲之以口耳,揣摸测度,求之影响者也。讲之以身心,行著习察,实有诸己者也。”王阳明认为意念生成必须与“良知”或“良能”统一,实现“知行本体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人的行为离不开“知”的引导,以“知”为开端;而“知”最终还是以“行”为结果,靠“行”来验证,“知”与“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融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也指向“知行并进”,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认为,“教学做”应该合一,“做”是三者的核心体现,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就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知行合一的准则,在社会与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知行合一”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对德育的深刻追求。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实现知行合一是关键,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品格。因此,情感导向的德育教学尤为必要,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另外,德育教学要通过实践让学生将所学道德原则融入实际生活,从而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实践道德观念。实践融入的德育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具体的行为实践中感受道德的价值,培养其积极向善的品格。
一、“知行合一”视域下小学德育教学优化的关键
首先,注重德育知识的内化。在德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道德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的实例、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规范的含义和价值,从而自觉遵守和践行。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和认同道德规范,形成稳定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
其次,强化德育实践的重要性。在“知行合一”理念下,德育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行为的实践。因此,小学德育教学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践行道德规范。这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参与等,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理解道德规范的价值。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素养。
二、“知行合一”视域下小学德育教学優化措施
(一)倡导自我约束,提升认知
1.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当学生认识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能够自我约束,会更积极地遵守规范,而不会觉得是被强制执行的,这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展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知行合一。而且,当学生能够自我管理,则可以更从容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自律意识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评比等形式进行。
比如,开展“培养自律意识,实现知行合一”的主题班会。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律,为什么自律很重要。如“每天为什么要按时上学?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自律是日常生活的基础。其次,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自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自律意识。如“你觉得自己是一个自律的人吗?你觉得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更自律?”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自律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自律意识。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任务,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自律,如让学生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或者尝试坚持做一些有益的事,如每天阅读、每天锻炼等。通过这些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自律的重要性。
再如,教师可以结合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阅读打卡、体育锻炼等要求,定期组织“自律之星”评比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律的重要性,并尝试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自律,达到知行合一。
2.提高学生道德认知。
“知是行之始”,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和行为,而提升学生道德水平,能够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种全面发展的人格有助于实现“知行合一”,使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更具责任心和担当精神,有助于他们在实践中更注重他人利益,将个体的知行融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借助故事。教师讲述一些关于诚实、尊重和责任感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理解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实践这些价值观。
(2)借助影片。如《小兵张嘎》《熊出没之雪岭熊风》等,让学生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和美好情感。
(3)借助同伴。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模仿和反思其他同伴的行为和经验,来学习社会技能和规范。为此,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立一个“新闻评论”栏目,让学生关注热点新闻并用“留言”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利用同学间不同观点的碰撞,加深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二)丰富实践活动,理实结合
1.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参与诗歌朗诵、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学生既能够理解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又能在实际活动中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更深刻地体验到道德准则的实际指导作用。而且,参与这些文化活动,学生除了学习相关的道德知识之外,还能够培养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有助于其在实际生活中更全面地运用所学的道德准则。
例如,在“弘扬传统文化”主题下,教师可以对《论语》《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名著开展朗诵、书写、读后感征文等比赛,也可以是知识竞赛,以此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再如,在“科技”主题下,教师可以开展小报设计、黑板报评比、科幻画创作等活动,使学生了解科技,培养其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各个主题内容,从而促进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
2.创设社会实践场景。
创设社会实践场景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准则在实际社会中的应用,而社会实践场景的创设常常伴随着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来理解道德理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道德准则的引导,从而在实际情境中模拟并践行这些道德准则,实现知行的有机结合。
以“红领巾跳蚤市场”为例,在买卖闲置物品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如何合理定价、是否公平交易等,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所学知识进行决策。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扮演角色时的想法和做法,以及遇到的道德问题如何解决。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行为,思考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遵守道德规范。
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带领学生去实践,农田、公园、博物馆、菜市场等都是很好的社会大课堂。例如,盈丰小学临近亚运村,亚运前夕,教师就组织学生毅行亚运村。十公里的步行,学生感受了家乡的风貌,更培养了不怕困难、永不言弃的运动精神。亚残会期间,盈丰小学又集体去现场观摩了轮椅篮球赛,学生深深体会了“自强不息”的内涵。
(三)强化教师素养,正向影响
1.教师樹立榜样作用。
教师作为榜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学生希望像教师一样具备积极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通过模仿教师的善良、责任心、团队协作等优秀品质,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对这些道德准则的认同。这样,教师的行为举止成为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生动教材,推动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所学道德理念。要想树立榜样作用,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本职工作。教师应该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尽职尽责。同时,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二,做有爱心的人。教师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应该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注重言传身教。教师不仅要通过言语传授知识,还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学生。例如,在教室里,教师可以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责任感。
2.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
教师德育能力的提高能够激发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兴趣与信任。富有德育能力的教师既能以身作则,又能进行生动的讲解和实际示范,从而使道德教育变得更有吸引力,这样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对教师的言传身教产生信赖,从而更积极地践行所学内容。高水平的德育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问题,并在实际行动中践行所学的道德准则。
教师应如何提高德育能力呢?笔者给出几点建议:第一,参与专业培训,加深对学科知识和教育心理的理解,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德育教学方法与技巧;第二,参与专门的德育理论培训,深化对德育理念和方法的理解,拓展对道德教育的认识;第三,学习成功的德育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中教师的有效做法,借鉴先进的德育经验,提高自身德育教学水平;第四,参观其他学校或教学机构,观摩他们成功的德育教学实践,通过与同行交流分享,获得新的德育启示。
通过以上方式,教师能够不断提高德育能力,更好地在教学中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定期参与专业培训、深入研究案例、与同行交流,这些都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德育水平的有效途径,这样的专业成长有助于教师更全面、更有效地开展小学德育教学。
(四)鼓励家校联合,全面提升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强调,学校和家庭必须在教育目标上一致、在时空上密切衔接、积极互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的教育格局,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家校共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和学校的一致性,家校沟通质量直接决定家校一致性的程度,因而家庭和学校要形成相互配合与支持的双向沟通模式,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这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家校线上沟通。
家长和教师能够共同参与学生的德育过程,就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尤其通过线上沟通,家校双方可以联合起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因此,家校双方要建立沟通机制。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或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制定德育计划,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学校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线上平台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表现;同时,可以将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分享给家长,帮助他们更好地辅导孩子的学习。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线上互动活动,如教育分享会等,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则可以不断强化德育效果,促进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2.注重家庭教育辅导。
虽然家庭教育是德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家长并不具备专业的德育知识和方法,无法有效地教育孩子。而学校注重家庭教育辅导,可以引导家长学习科学的德育方法,学校也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辅导了解家长的需求,从而及时调整德育教学计划,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学校提供家庭教育辅导,能够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为了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辅导,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线上发布德育相关资讯。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线上发布德育相关资讯,提供一些实用的德育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同时,学校可以通过这些渠道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
第二,组织亲子活动和实践课程。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和实践课程,如亲子数独赛、家长烹饪课程等,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增强亲子关系的同时可以学习到相关的德育知识。
第三,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或培训。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德育专家定期举办讲座,介绍科学的德育方法,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技巧。同时,学校可以通过讲座了解家长的需求,从而及时调整德育计划。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探讨了“知行合一”视域下小学德育的优化措施。首先,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借助班会、故事、影片、时事点评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其次,丰富实践活动,包括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创设社会实践场景,引导学生实际践行道德准则;再次,强化教师素养,以正向影响学生的成长;最后,鼓励家校联合,全面提升学生德育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小学德育教学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