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06孙永红
孙永红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區潮海城东小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行业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行业。教师要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选择最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大量的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教学内容,深刻理解教学的重难点,进而提升数学应用能力。为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仔细观察学生,判断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然后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展开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运用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数学效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数学人才。但就目前来看,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还不够熟练,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了解,未能把控相关要点。面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展开探究。
本文从新课程标准的背景出发,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旨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助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社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一定的实践技能,而且需要具备足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交流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岗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以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助力学生成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秉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学生的具体需求和教学目标为中心,有序开展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着重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生打造成为具备多方面能力的人才,在这种要求的驱动下,教师应当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颖且有效的教学策略,指的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内容,解决学习任务。随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不断普及,这种教学方法逐步由形式上的效仿转变为理性上的实践,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聚焦于合作时机的把控、学习小组的奖励、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等,这样可以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许多教师展开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诸多优秀的成果。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助力教师实现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目标。在小学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展开与其他小组成员的合作与交流,在激烈的讨论中提升自我,进而掌握相关知识。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遵循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可以助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教师应当遵循相关原则,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结合小学数学教师一线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需要依照教师所划分的小组为单位,展开对学习任务的探索。教师组织学生,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形成对学习任务的自主探索,与其他小组成员展开合作与交流,这样不仅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且遵循了发展性原则。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均会得到培养与发展。
2.整体性原则。
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整体,以打造高效和高协调性的教学课堂。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同时要高度遵循整体性原则,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导向,积极设置教学情境,发挥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避免学生盲目交流,确保学生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前提下轻松地学习。
3.动态性原则。
学习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应当将学生的动态发展作为突破口,对小组各个部分的构成进行调整,助力学生达成最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需要对学习任务和小组成员划分进行动态调整,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思考的环境,而且可以取长补短,助力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
4.以人为本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学生打造为数学应用能力强、交流合作能力优秀的人才。为此,教师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判断学生的数学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并将其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这样不仅可以保障教学工作的匹配性,而且可以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价值最大化。
5.过程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点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实施过程。教师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应当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参与讨论过程,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寻找问题解决方法,进而掌握教学知识。教师遵循过程性原则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沦为形式工程,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合理划分小组,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知识较为抽象、繁杂,学生往往难以快速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首要步骤便是小组划分,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越性,让不同小组成员展开良性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任意划分学习小组则有可能导致小组内进度不一致,使得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被忽视,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为此,教师应当避免盲目划分小组,而是基于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在明确学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精确划分。
具体来讲,教師应当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个人能力为基础,将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相近的学生划分为同一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相当。分派学习任务时,要确保小组内部成员各自分配的任务基本均衡,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以上小组分配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性格特点作为小组划分依据,在实践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活泼好动,有的学生较为内向,因此,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科学分组。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看钟表》时,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让学生掌握看钟表的方法,并具备正确的时间观念。由于教学内容相对简单,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性格特点作为小组划分依据,围绕教学内容,将性格活泼好动的学生与内向的学生划分在一组,让活泼好动的学生带动内向的学生,进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要想进一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各个小组可以设立组长,由组长作为小组核心,带领组员完成学习任务。在此期间,教师应当认真收集组长的反馈信息,进而调整教学策略。
(三)创设教学情境,联系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而教学情境的设置以及学习任务的发布则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核心内容。数学这一科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体现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中。为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实现对问题的自主探索,进而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相应的问题。将学生分组之后,教师要依照不同小组的实际学习能力提出相应的问题。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如何从学校去医院吗?可以说出医院所在方向和路线吗?”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自行展开对问题的探索,进而掌握教学内容;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习小组,教师要适当降低题目难度,并给予学生提示,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学生建立自信心。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学生能够充分融入课堂,进而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助力学生思考数学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的他们还不容易理解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点,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目标,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学生拥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在讨论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数学课堂中的引导作用,纠正讨论方向,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以积极的态度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时机,充分凸显自身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时,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对克与千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是难以理解吨的概念,这就使得课堂讨论难以有效开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深入各个小组,分析不同小组遇见阻碍的原因。观察之后发现,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少见到以“吨”为单位的事物。为此,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学习“吨”的概念,并列举以“吨”为单位的事物,让学生形成对“吨”的正确认识。在这样的针对性指导下,学生会以更加积极、热情的态度讨论学习问题,进而营造高效率的数学课堂。
(五)建立高效的成果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可以借助成果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以更加热情的态度面对学习任务。为此,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将个人学习成果评价转变为个人、集体相结合的学习成果评价,进一步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创造有利环境。具体来讲,教师应当在原有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加入以小组为单位的成果评价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课堂教学更高效。从大量的实践案例来看,教师制定的集体成果评价机制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加分机制。
在加分方面,应当以小组成员的优秀表现为主。例如,每当小组成员踊跃发言、积极回答问题时,应当为该小组加5分;小组讨论氛围好、热情高,应当加2分;在小组竞赛过程中,表现好的小组应当在1~5分之间进行加分;考试成绩的加分应当以小组成员的平均分为计算依据,最高可以加5分,最低可以加1分。
2.减分机制。
在减分方面,主要以小组成员的表现以及考试成绩为依据。例如,当小组成员在考试或者小组竞赛中作弊时,那么该小组应当减1~3分;小组讨论氛围不活跃,拒绝完成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时,该小组应当减3分;小组成员之间检查作业时如果存在包庇现象,那么应当以人数为依据,减1~5分。
每个小组的基础分数为50分,以加分、减分细则为基础,可以得出小组分数,教师依据不同小组的得分给予小组奖励或者惩罚。在这样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不仅可以明确不同小组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评价结果调整现有的教学策略,使数学课堂设计更加契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并在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要正确看待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助力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对新课标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提供了参考,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性,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为出发点,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