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4-05-06姜彩玲
姜彩玲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现阶段的育人需求,小学数学教师应选择更加恰当的教学方式,其中,单元整体教学无疑是一种契合数学学科特征的新颖模式。针对课程内容的组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实际效果表明,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开展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整体分析所学知识,使其准确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经历更加完整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优化,从而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真正将单元整体教学策略落到实处,教师应准确把握该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和数学教学内容,并立足于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逐步梳理组织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注点比较片面。构建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进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应试理念对教师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通常会更加关注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理解,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其他层面数学素养的发展,教师则缺少足够的关注,这无疑会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造成阻碍。
第二,对单元整体教学缺乏深入认识。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课时教学是教师一直沿用的方法,尽管教师认识到了每个单元内的数学知识之间具有联系,并会在课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整理,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仍然缺少统筹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使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出现割裂,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抑制。无论是以往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是现阶段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尝试,学生主体作用不突出一直是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的直接表现就是教师往往会通过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比较被动,难以真正提高学习质量。
第四,教学环节的设计欠缺合理性。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各个教学环节并没有进行系统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时没有分清教学环节的主次,甚至会忽视一些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受此影响,整体教学过程容易出现薄弱环节。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注意事项
为了切实提高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明确一些注意事项。
第一,立足整体。单元整体教学的突出特征之一是系统性。不难理解,与以往的课时教学相比,单元整体教学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将单元内容视为整体性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立足于整体视角分析教学内容进行,同时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统筹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整合所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第二,以生为本。单元整体教学作为新课程十分重视的教学模式,与课程标准理念是比较相符的,所以在单元整体教学实施中,教师要以生为本,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认知特点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调整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角色,使学生深入参与到单元学习中。
第三,层层递进。单元整体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急于求成,保障教学过程形成一定的梯度,以此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参与单元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第四,动态调整。在单元整体教学这样一项系统性的活动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及时做好教学经验的梳理以及教学问题的总结,此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稳步提高单元整体教学质量。
三、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
(一)明確单元内容,设置单元目标
无论使用任何方法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都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明确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所以在单元整体教学中,首要环节就是设置单元目标。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同时,从整体角度来看,目标也是后续评价环节中判断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因此,教师要以清晰的目标为导向引领单元整体教学,以保障教学过程的有序性。
例如,在《简易方程》单元教学中,为了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教师着眼于以下几个角度设置了教学目标:
第一,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依托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概念、意义和性质,使学生初步学习如何将简单的等量关系以方程的形式表示出来。
第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并使学生依托不同的活动进行观察、猜想、操作、整合,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
第三,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利用简易方程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使学生通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同时,利用恰当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探究的乐趣。
上述目标能够反映本单元的基本重点内容,从而为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优化新课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在正式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新课导入是起始环节。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环节所发挥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使学生初步感受学习相关知识的乐趣,以便在后续的学习中保持较强的学习动机。尤其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更是会影响整体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选择更加贴近学生兴趣特点的新课导入方式,从而为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教师在新课导入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一些相应的数学故事。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教师结合单元内容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聪明人给地主打工,但是地主非常嫉妒聪明的人,完工之后,地主没有给聪明人工钱,而是让这个聪明人在十张纸条里任意抽出一张,其中只有一张纸条是有字的,只有抽到这张纸条,才能拿到工钱。学生要结合自己的想法,描述聪明人最终是否可以拿到工钱。结合生活经验,有的学生认为从十张纸条里面选中一张是有可能的,有的学生则认为既然地主故意刁难人,所以聪明人不可能拿走工钱,而有的学生觉得这个聪明人一定可以想到应对的方法。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提炼出“不可能”“可能”“一定”等词语,并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这些词语的作用。利用这种方法,不仅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且使学生对本单元内容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由此可见,利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新课导入是必要的。
(三)设计单元任务,启发学生思考
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不仅是教学过程的调整,也是对教学理念的改进,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数学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减少教学中的灌输现象,为学生预留比较充足的探究时间。同时,利用恰当的单元任务对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点拨,从而帮助学生深入参与数学学习。
仍然以《可能性》的教学为例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同时,为了为学生的探究过程提供一定的思路,教师结合单元内容设计了一些问题:定性分析是什么?定性分析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随机现象应该怎样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随机现象?对于随机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应该怎样描述?对于随机现象,定性分析有怎样的作用?定性分析是否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这些问题与本单元内容息息相关,但是并没有过于严格的特定指向,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对开放的思考空间。结合问题对单元内容进行探究,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对相关知识产生一些独到的见解。
(四)尊重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指导
利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组织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数学素养的发展,这一目标指向的是全体学生。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提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层指导,从而使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为了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如知识积累、数学方法、数学思维等。其次,在了解学生差异的前提下,教师要提供一些具有层次的单元学习任务。再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实际需要选择要完成的任务,从而得到针对性的锻炼。最后,教师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水平上逐步向更高水平迈进,从而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总之,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五)活用思维导图,梳理单元内容
单元整体教学中涉及丰富的信息,为了真正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整体性梳理。为此,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单元内容,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思维发散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搭建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形成系统性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引导学生初步完成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帮助其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单元内容。有的学生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引出“分数意义”“分数分类”“分数与除法关系”“分数基本性质”这几项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单元内容进一步对思维导图的二级分支进行了细分。比如,针对“分数意义”,学生引出“单位‘1”“分数意义”“分数单位”“应用”这几项内容;针对“分数分类”,学生引出“真分数”“假分数”“应用”这几项内容。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了整體认识,并了解了主要知识之间的隶属关系,从而使掌握的知识脉络更加清晰。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六)组织实践活动,深化单元理解
尽管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立足于整体视角进行思考,但是仅依靠课内学习,很难帮助学生真正深化感悟。基于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由于数学学科具有生活化特征,所以在知识迁移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将单元知识应用于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教学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特点、绘制方法以及作用。作为一种数据处理工具,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完成单元基本教学活动后,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自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周围生活,分析生活中的哪些数据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学生要结合真实的生活场景设计数学问题,然后利用所学的折线统计图知识加以解决。借助这种方法,学生在知识迁移应用中逐步实现了知识的内化以及数学能力的提高。
(七)完善单元评价,提升教学实效
评价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同样是影响最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恰当的评价判断教学效果,并且要将评价中获取的信息作为调整后续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要完善评价环节,促进教学活动的改进与优化。
首先,教师要转变以往单向评价的错误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此,学生可以尝试自我评价,梳理单元学习中的有益经验,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同时,通过同伴之间相互评价的方式分享学习经验。其次,教师要突出评价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评价的重点也要有所差异。比如,针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在评价中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针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在评价中则要给予适当激励。最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中获取的信息,并根据评价中获得的认识调整教学活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十分契合小学数学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利用恰当的方式将该教学模式逐步融入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中,以优化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搭建开放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