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校本作业体系 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以青浦区凤溪小学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建设为例
2024-05-06张林荣上海市青浦区凤溪小学
张林荣 上海市青浦区凤溪小学
高质量作业体系的建设,不仅是“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双新”背景下的时代要求,更是校情、学情的迫切需要。为重构校本作业体系,积极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学校主动作为,开展了以下探索。
一、调查分析学生作业情况,摸清现状及学生高质量需求
为了解学科现阶段作业校本设计与实施的实际情况,摸清学生的真实作业情况,学校以“问卷星”的形式,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围绕作业时间、作业难度、作业类型、作业分层、作业功能、作业批改评价以及完成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等关键内容来展开。参与问卷的学生随机产生,共计450 名,约为全校学生总数的22%;参与教师问卷的有82 人,为全校总编制数的57%。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学校积极研究作业现状,找准学生作业需求。在“作业时间”“作业难度”和“作业批改评价”方面,绝大多数学生不存在困扰,个别学生需要积极关注。在“作业类型”方面,56.2%的学生认为老师在劳动教育和体育锻炼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改进;对于项目式作业的布置相对较少,需要在未来增加这类作业的比例,学生对于动手类作业、劳动类作业和体育锻炼类作业和项目式作业也存在着需求。“作业分层”方面,大部分学生(82.67%)表示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一样的,没有分层布置。“作业功能”方面,62.5%的学生对培养分析整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合作精神等认同度高。关于作业完成过程存在的困难分析,69.56%的学生在做作业时最大的障碍是不会看题审题;49.78%的学生是知识记忆不够;34.89%和37.78%的学生缺乏模型认知,迁移能力不够。
调查分析显示,目前学校作业体系的质量并不高。教师在高质量校本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更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的困难,明确作业的功能,根据学情进行分层、拓展作业类型等。作业结构整体上不仅需要思考学期、单元、课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年级作业的层次性、递进性以及不同学科作业之间的衔接性和关联性。
二、认真学习已有作业研究成果,吸收内化并转化为实际行为
为了避免做重复性、无意义的研究,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已有作业研究成果的专业培训活动,希望通过吸收内化并转化为实际行为。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透析作业:基于30 000份数据的研究》《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学科作业体系设计指引》《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人是如何学习的》等已有的作业研究成果的集体学习。此外,多次邀请区教师进修学院专家来校指导,借助ClassIn 平台,用华东师范大学新课程导学课程对教师进行新课标解读与学习。通过认真阅读、系统学习、深入研究,老师们掌握了各种不同的研究观点、方法和实证结果。
在学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老师们还仔细思考这些成果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是否具有适用性,是否能够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教学环境等。在此基础上,再把学习到的方法转化为实际行为。例如,根据研究成果调整作业设计、评价方式、教学策略等,将理论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中。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转化后的行为,不断观察、记录教学效果,并获取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根据实际反馈情况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整和改进,将转化为实际行为的知识不断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并根据教学效果和反馈进行持续改进。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学习与实践过程。
通过以上步骤,将已有的作业研究成果内化并转化为实际行为,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使得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得以最大化地发挥。一方面使教师理解和掌握实施高质量作业的方法和策略;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的课时作业设计能力,充分发挥作业的各项功能,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仔细梳理学校已有作业内容,厘清作业体系,重构思路方法
在收集学校已有的作业资料(包括各学科的作业内容、形式、频率、评价标准等)的基础上,各学科教研组对收集到的作业内容进行分析,包括各科目的作业类型、布置频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反馈情况等,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现有作业内容和流程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掌握各方面的需求和问题。
在强调作业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各学科立足单元(或大单元)视角,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相关作业目标体系。
纵向衔接:同一学科不同年级的作业目标体系。各学科基于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系统设计不同年级的作业目标、作业内容,确保作业难度、要求、类型等方面在纵向上的科学性和序列性,避免不同年级作业内容的混乱、简单重复、无效叠加等情况,即在内容上具有衔接性,在水平上具有进阶性,在要求上具有差异性等。
横向连接:同一学段不同学科的作业目标体系。不同学科的作业体系,要求不同学科同一时间段内的作业在内容、要求与能力上具有关联性和协同性。学科之间作业的关联是很复杂的,尤其是在能力层面的衔接。例如,针对阅读理解能力,语文学科主要侧重于以语言文字内涵、思想情感等为主的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数学学科则需要学生具有阅读图形、画面、数据表等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着重突破作业问题症结难点,重构作业校本体系整体设计
针对现有的作业布置、批改、评价等作业问题症结难点,学校重新定义作业目标,明确素养导向的育人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加强课堂实践,保持“教学评一体化”;以素养为导向,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业负担;以细节为导向,重视习惯培养,规范作业表达习惯;以均衡为导向,兼顾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以数字化转型为背景,让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优化教学策略,努力实现因材施教。
(一)制订新的作业计划
根据教育目标和分析结果,制订新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种类、布置频率、形式、评价标准、家校作业协作等内容。在作业分层方面,学校重构了作业设计体系,从之前的基础性作业拓展为发展性作业。
(二)强调作业与课程、评价融合
作业设计和课程内容密切结合,强调作业在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同时,建立多层次的作业评价机制:新的作业体系重在建立多样化的作业评价机制,突出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如语文学科作业,评价要求示例:
1.识字与写字作业的评价要求
·有助于单元识字与写字作业目标的达成。
·指向明确、表述简洁的题干。
·体现识用结合的要求。
·提供参照。
·评价从成果、习惯、态度等方面制定标准。
2.阅读类作业设计的评价要求
·有助于单元阅读作业目标的达成。
·正确合适、表述规范的课外阅读语料内容。
·题组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联。
·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支架,助力获得阅读策略。
·指向明确、表述简洁的题干。
·提供清晰、准确、完整的参考答案或答题要点。
3.习作类作业设计的评价要求
·有助于单元习作作业目标的达成。
·要求明确,表述简洁。
·从选材、结构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提示。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支架。
·提供可参照样例。
·提供相应的评价量规。
4.口语交际类作业设计的评价要求
·明确语言功能指向。
·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表述简练。
·交际任务与活动要求清晰。
·提供评价量规,指标与要素恰当。
5.综合性学习类作业设计的评价要求
·明确学习目标,关注学科融通。
·创设情境,明确任务与要求,表述清晰。
·关注过程,提供必要的实施路径、思维支架或辅助资源等。
·明确学习成果及呈现形式,提供必要的成果样例。
·根据实际需要提供评价量规。
此外,建立及时、有效的作业反馈和指导机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具体、有针对性的建议,激励学生改进作业水平。学校通过以上做法重构作业校本体系,使作业校本体系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探索一个单元作业设计实施,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作业体系
依据单元作业目标编制单元作业,按照学情设计作业,设计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课程目标和学习深度的作业。运用选编、改编、自主创编等方式设计高质量作业,鼓励教师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并对有困难的学生开展个别化辅导。首先,确定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具体内容,包括相关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后续的作业。
其次,各教研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单元作业设计。语、数、英学科以单元作业设计为先导,依托单元作业目标设计表、单元作业规划表、作业属性分析表等工具,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构建校本作业体系。教师结合市区各类优质资源进行选编、改编、创编,将作业设计内容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建立勾连,将过程性评价贯穿始终,切实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同时,教师也在努力基于学情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另外,学校将“心目中的好作业评选”作为每学期的常规工作,在不同年级中开展“长周期”作业设计活动,同时在项目化作业、跨学科作业等方面做探索。
再次,以作业研修为阵地,提升作业质效。作业专题研讨采用学科大组集中活动和备课小组分散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学科分管教导在大组研讨会上,提出作业设计的具体要求,指导作业研究,实现作业设计管理校本化。备课小组研讨,从作业设计、布置、完成、批改到分析、讲评、反思、改进各环节相互推进。通过“设计—实施—反思;再修改—再实施—再反思”的模式进行,力求作业设计进一步优化。
最后,以错题档案为依据,分析错题原因。各学科扎实规范做好学科错题记载,语、数、英学科要及时记录学生每课时作业中的典型错题,借助作业属性表,进行归因分析。通过发现问题,反思不足,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优化作业和改进课堂教学做准备。整体规划整个学段学科单元,将单元整体培养目标、教学、评价、作业、资源等进行系统的思考,从而更好地发挥作业对学生发展的终极价值。
通过以上方法逐步形成作业体系,一开始可以针对一个单元或主题的作业设计和实施,逐步扩展至整个学科甚至全校的作业体系。单元作业设计可以集中资源,构建符合学校实际需求的作业体系。
六、主动作为建立学校研究团队,形成科学有序开放研究机制
学校重视作业科研,汇聚教师的集体智慧。学校主动作为,建立学校研究团队,成立作业重构项目研究组,以校长为组长,负责项目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以副校长为副组长,统一协调各学科研究进度;以各学科分管领导、教研组长为组员,结合学校校本研修开展校本作业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因此,学校申报的课题《“双减”背景下,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被立项为区级重大课题。学校定期对研究团队的运作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建立线上或线下的工作平台,为研究团队提供交流、共享研究成果的平台,鼓励研究成果和资源的开放共享。
同时,学校积极发展重点课题子课题群,以小课题研究为作业体系提供科研支持,将一个复杂的大项目细分为多个具体、可管理的小任务,便于专业人员集中精力处理具体问题。目前,学校共有21 个小课题,其中德育2个、语文3个、数学7个、英语4个、综合5个,每个子课题群都有其具体的研究目标和任务,这有助于实现项目成员间的有效分工合作,也有助于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升项目整体的专业水平。
夯实基础,拾级而上。高质量的校本作业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发展,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因此,学校在“基于数据—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落实改进—效果反思”的过程中,积极建设高质量作业校本体系。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工程,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作业校本体系,才能更好地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