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校中园”培养模式初探

2024-05-04李香青

职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摘 要:本文提出了在当前学前教育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下,幼儿教师数量不断增加,合格的幼儿教师却严重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探索了幼儿教育专业“校中园”的培养模式,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关键词:“校中园”;幼儿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

目前,学前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各种性质的学前教育机构不断增加,但合格的教师却严重不足,许多幼儿教师不具备系统的知识技能,不能胜任幼儿园课程教学与活动组织等工作。目前,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招生和就业达到了新的发展高度。这也对幼儿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技工院校培养出的幼儿教育从业人员要想适应相应岗位工作,必须实现学校与幼儿园之间的无缝对接,解决这个核心问题的关键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剖析实例,探究一种全新的幼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校中园”培养模式。

一、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校中园”培养模式的实施意义

(一)社会需求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同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毕业学生存在适应性差、综合能力不强等问题,“校中园”培养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学校人才培养和幼儿园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对于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内部需求

学校实训基地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与各类幼儿园的合作存在沟通不畅、要求不一致,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等问题,部分幼儿园实习实训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部分学生就业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对幼儿生活管理、卫生保健等日常工作更是缺乏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操作流程。各幼儿园师资匮乏,每年都会出现在毕业季抢毕业生的情况,但随后毕业生流失和转岗严重,幼儿园期望值与毕业生综合素养落差较大。

(三)实现学习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根据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其主要职业类别包括育婴员、保育员和幼儿教师。幼儿园设有大、中、小班和托班,学生通过在不同岗位的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基本能掌握这三个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同时发挥“校中园”优势,利用晚自习时间针对实践中的短板和疑惑进行补充学习。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建立工学一体的“校中园”,使学生不出校园就能实现专业所需的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幼儿园成为幼儿教育专业的实训基地和实践课堂。

二、创建“校中园”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校”“园”合作修订和完善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实用性和创新性

2021年9月,晋城技师学院幼儿园(以下简称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幼儿教育专业团队与幼儿园管理团队共同创建了“夯实基础、提升技能、工学一体”的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个培养模式以学生就业能力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努力打造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旨在培养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及现代教育理念,系统掌握幼儿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合理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并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幼儿教育师资及各类儿童教育工作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形成适应本地及周边地区幼儿教育发展需要和独具特色的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重新构建幼儿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下,学院幼儿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分阶段重新构建幼儿教育专业一体化体系。

第一阶段,增加了班级环境创设和幼儿生活管理课程,这两门课程重视实践操作,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幼儿园参与幼儿生活管理及班级环境创设,掌握了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的基本技能,参与了班级环境创设的设计和制作,理解了环境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第二阶段,2022年11月,学院幼儿教育专业相关人员参与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工作,恰好承担的是班级环境创设模块的课程标准制定。因前期学院幼儿教育专业与幼儿园所做的工作为课程标准的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程标准与幼儿园实际工作结合得更为紧密。

第三阶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幼儿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初步构建完成,除五大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外,增加了幼儿园班级环境准备、幼儿园环境设计、幼兒园生活及活动保育、幼儿常见疾病照护、幼儿常见意外伤害应急处理、幼儿园规则性游戏和创造性游戏设计与指导。

2023年9月,学院幼儿教育专业着手对十门一体化课程标准进行调整和转化,形成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标准,依据该课程标准进行活动设计。幼儿园管理人员负责幼儿园班级环境准备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两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转化和活动设计,幼儿园前期制定的卫生保健相关制度,以及室内地面、室内玩具、幼儿毛巾水杯和餐前桌面清洁消毒,清洁物品管理、清洁消毒物品的清点与申领、物品的归置与收集和消毒液的配制,清洁消毒用具和设备的检查与准备等一系列文字、视频的操作方法与流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校”“园”合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幼儿园建成后,管理人员和部分教师由幼儿教育专业教师担任,她们既是幼儿园管理者或教师,承担幼儿园管理及教学任务,又是幼儿教育专业教师,是实习指导教师,承担幼儿教育专业课程,如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班级环境创设、五大领域活动设计与指导、奥尔夫音乐和幼儿疾病照护等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些教师专业功底扎实,教授的课程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更受学生欢迎。学院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校中园”方便了专业教师的实践锻炼,除按计划定期到幼儿园进行实践锻炼,熟悉幼儿园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外,这些教师还能随时深入幼儿园观摩和参与实践教学,参与大型活动的组织实施,与幼儿园联合开展教研活动,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四)工学一体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幼儿园开园后,每年可为所有新生提供职场体验机会,实现40多个工位的工学交替。幼儿园还向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周历表,学生可根据需要随时观摩集体教学,参与大型活动。学校还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分组,将其安排至幼儿园对应班级,学生根据幼儿园主题活动和课程进展,通过任务型晚自习,完成对应班级教具制作、环境创设等具体任务。

幼儿园在承担工学交替学生顶岗实习任务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结合专业需要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二是在实习的过程中,按时间节点详细安排实训内容,每项内容有具体要求及需要提供的佐证资料。

三、感悟与思考

一是“校中园”培养模式使教学内容实用化,学习情境职业化,学习过程岗位化,学习成果市场化。在开展幼儿园教学、服务实践活动中,学生掌握了幼儿园工作的方式、方法,养成了耐心、认真、负责的工作习惯,职业态度、职业道德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二是一体化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使学生就业渠道更加通畅,就业视野更加开阔。新的课程体系与幼儿园实际工作结合更紧密,内容也更丰富,学生在“教、学、做”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对职业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眼高手低的现象有所改减少。

三是“双师型”教师能力趋于多元化、全方位。“校中园”培养模式的采用,打造了一批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通过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及幼儿园管理和教学工作,她们不仅具有丰富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能根据专业需要进行课程开发,成为项目建设的主力军,更重要的是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即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和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柏如.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J].衡水学院学报,2011(3).

[2]赵辛.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模拟教学模式之我见[J].读写算(教研版),2012(23).

(作者:李香青,晋城技师学院党委委员)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