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2024-05-03刘经伟杨家欣刘甜甜
刘经伟,杨家欣,刘甜甜
(1.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高校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分中心,上海 201600)
学习“四史”是近年来党中央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通过学习“四史”的内涵,可以充分提高大学生鉴往知来的能力。通过学习党的历史,能够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坚定在新时代继往开来,为实现现代化而团结奋斗的信心与决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其实早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高度重视历史的学习,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不断汲取建设祖国的经验与良方,多次提出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将“四史”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但可以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方式,还可以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德育价值,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信念的重要途径。
一、“四史”教育的内涵
开展“四史”教育,最首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理解“四史”的内涵,“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探索进步的历史过程,学习党史就是学习从1921年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一百多年的历史。新中国史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之路,是中华民族如何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走向复兴的历史过程,学习新中国史就是学习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党的领导下迅速发展,日益走向世界强国的七十多年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裕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一个又一个伟大飞跃的发展史,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学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在探索中前进,逐步实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到完善,不断发展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学习从《乌托邦》发表的五百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演变过程,要着重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中华大地,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要让新时代的大学生深刻领悟先辈们的艰苦奋斗换来祖国的发展壮大,深刻理解中国的发展史,必须要讲好“四史”。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发展到今天的艰辛,新中国取得红色政权的艰辛,改革开放在摸索中发展的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通过对“四史”的学习激发当代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凝心聚力的民族精神,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所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讲好“四史”。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学习“四史”能够促进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认知,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与使命感,激发其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与道德修养,自觉投身于新时代建设的伟大征程中。
(一)有利于坚定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首先,学习“四史”能够使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远大理想。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四史”的目的就是能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此必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五百年来曲折前进的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以及其发展规律。只有坚定学习“四史”,才能让大学生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而自强不息,将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作自己学习与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是当代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需要[2]。学习“四史”能够使大学生清晰地明白,社会主义正在蓬勃发展,不仅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整个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活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伟大实践下,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通过学习这一系列实践,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显著提升,进而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其次,“四史”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把握当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通过学习“四史”,可以纵观时代变迁,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拓宽历史视野和思维,坚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目标。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数只享受过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经济、丰富多彩的生活、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通过对“四史”的学习,能够为大学生指明前进路上的方向,促进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且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中,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奋斗,将自己的力量汇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力量,接过先辈们手中的历史接力棒,在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对“四史”的学习,使大学生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主动将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融为一体,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高校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当代大学生能够通过对“四史”的学习,学习党的艰苦创业的工作精神,学习党求真务实,解放思想的工作经验与工作方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做新时代追逐中国梦的领跑者,自觉做为人民服务的服务者,自觉做将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奉献者。
(二)有利于厚植当代大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
首先,“四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史明理。通过学习“四史”,在学习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历史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了解放中国不惜性命、甘于牺牲,这种为了民族大义而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正是激发起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好历史证明。培育和践行“四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深刻领悟中国是如何从落后的封建独裁走向如今发达的人民民主国家,如何从无知愚昧走向现代化文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迅速发展就是激发起广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好证明[3]。由此可见,学习“四史”,是厚植大学生爱党爱国情怀的必然举措。
其次,开展“四史”教育是新时代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抓手,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只有全面充分地掌握和学习历史,学习“四史”的历史脉络,才能领悟宝贵的建党精神,并且不断从中汲取能量,把握当下,赢得未来。通过学习“四史”,学习重大事件,重大会议,重大纪念日,重要历史人物,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到中国共产党成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个伟大飞跃,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体人民全面脱贫,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发展到现在的艰难与辛苦,领悟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地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学习“四史”,让当代大学生察往知来,引导学生切身体会到当代中国的繁荣兴盛,深刻领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发学生们爱党爱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最后,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不仅要从传统的理论学习出发,还要将“四史”教育与抗疫、抗洪等素材相结合,结合时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近年来涌现出的英雄事迹与“四史”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英雄们无私奉献的决心与勇气,引导学生培养起爱党爱国的思想,让学生能够对党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四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厚植大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
(三)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一个民族的灵魂与根基就是文化,一个民族想要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加持作用。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全面覆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节点,大学生们在网上会受到国内外文化的冲击,在浏览网上的国内外新闻时难免会产生各种疑惑,容易造成一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淡薄、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分歧、不重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当今中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四史”教育尤为重要,大学生通过对“四史”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对革命先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艰难探索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学习“四史”传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不仅可以让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并且在中国大地焕发无限的生命力,还可以促进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通过对“四史”的学习,在心中树立榜样,不忘初心,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百折不挠、坚韧奋斗。只有深刻学习“四史”,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看清历史发展的本质,才能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自己的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四史”的根基,爱国主义深深烙印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流淌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史”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让大学生深刻了解中国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历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以史为鉴,立德树人,坚定爱国主义,坚定文化自信。新时代大学生必须深刻将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华民族数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党百年奋斗形成的精神谱系如井冈山精神等正是文化自信的源泉。中华民族为何能够长久不衰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习“四史”便能清楚地知晓答案[4]。通过学习“四史”,大学生会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提高大学生的爱党热情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归属感,自觉投身到党的伟大事业中。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中,使学生们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承担起时代的历史使命,让中华优秀文化代代相传。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的课程、校园、实践等各个方面。当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思政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以顶层设计为基础,运用整体思维把这项工作深化推进。
(一)融入课程实践:增强教学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传统的教学授课方式如传统灌输式需要高校思政教师在“四史”教育活动中改变,要避免缺乏讨论、缺乏问题意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材知识,补充教学案例,以适应时代的需求。高校思政教师作为“四史”融入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在“四史”融入教育中,要能够根据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以及需要融入“四史”的知识点,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四史”融入教育的质量,创设一种合理、适宜的“四史”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体会到所学到的东西,体会到“四史”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将“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在课堂中模拟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情景表演中,使学生们犹如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历史的领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四史”学习中去。在课堂中多多进行小组讨论,让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会加深对“四史”学习的感悟。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之前,提前布置好任务,例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用微信或其他多媒体软件将下次课要讲的事件的历史资料发到班群,由不同的小组进行模拟情景、小组研讨,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授课,使每一名同学真正加入到课堂之中,极大提高了授课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们更倾向于授课与媒体传播相交互,“四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采用情景模拟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新型授课方式,线下则使用新媒体进行学习,利用各种在学生群体中受众面广的新媒体如抖音、微博、豆瓣等新媒体平台,对“四史”学习进行深化与宣传,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与课程相关的公众号文章、视频,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四史”学习的兴趣。思政教师在创新“四史”教育授课方式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去知名红色旅游地点进行实践教学,将授课内容与红色旅游有效结合起来,有效创新“四史”教育的授课手段。运用网络阵地推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创新“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模式。强化“四史”学习的网络阵地建设,打造一个能够激起大学生兴趣,让大学生自觉学习的融媒体矩阵,协同学校各个互联网媒体平台,提升“四史”教育的渗透力与感召力。“四史”是一种带有时代烙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大学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挖掘“四史”资源的特性,通过引入与“四史”相关的,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有助于他们进行情境的迁移,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认识,并能有效地补充和改进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艰深乏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融入校园实践:增强“四史”氛围
加强高校“四史”教育,使之与思想政治课程有机结合,是思想政治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一条有效途径。[6]创建“四史”校园文化,把“四史”的理论、故事、精神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与学校及当地的历史发展进程相结合,发掘并讲述学校及当地的“四史”故事,弘扬学校及当地的历史英雄豪杰的爱国献身精神,营造出一种有当地特色的“四史”校园氛围,使“四史”文化的熏陶、引导、激励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从而提高育人效果。
第一,与校园的物质文化融合。将“四史”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长廊、雕塑、花坛等景观设计中,并与学校创建、发展的历史进程、区域内的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等相结合,突出时代特色,提高学校文化的历史内涵,并发挥学校实物对学生的教育作用。通过展板、标语、校报、学刊、论坛、公众号等校园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四史”的内涵和价值意蕴,并结合时事动态,增强学生对“四史”的科学认知和深度,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握其理论和精神。
第二,与校园的精神文化融合。“四史”中涌现出一大批追求真理的英雄豪杰,这些英雄人物组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画卷,为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珍贵的素材,利用对校史、地方史等红色资源的挖掘,提炼出历史人物的精神,并将其融合到校训、校歌中,创造出一种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使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渲染的过程中,培养出一种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此外,在国庆节、青年节和烈士纪念日这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富有校园特色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四史”教育和文化活动,例如:组织有关“四史”的专家讲座,在校园影院放映优秀的红色历史影片,开展有关“四史”的舞台表演,艺术展,知识竞赛,“四史”主题演讲,以及有关“四史”的文创产品设计竞赛等。
通过校园实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四史”的学习,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伟大成就,体会到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体会到民族精神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以史育人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四史”教育具体化、常态化。激励大学生探索“四史”的兴趣,鼓励新时代大学生争做时代新人,实现“四史”教育在校园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融入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参与性
要想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就必须在学校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四史”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四史”需要有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作指导,只有将实践的环节贯彻到“四史”学习的全过程,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为了更大效果的发挥出“四史”教育在思政课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集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四史”学习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有效引导高校师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刻理解和认识“四史”的教育内容。
首先,各高校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了提高学生对我党历史的认识,学校应积极组建实践团队,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在全国各地开展教学活动。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与区域发展相关的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切实体现“四史”教学的德育价值,让学生在实践和调研中真正了解“四史”,培养学生分析和反思历史的能力。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校史与家乡史进行调研,挖掘学校与家乡在历史中的红色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提高思政课程的吸引力、说服力,提高学生对学校与家乡的荣誉感,引导大学生向身边的楷模学习。[7]另一方面,可以在寒暑假组织社会调研小组深入革命老区进行调研。通过对革命老区的现场考察,对烈士后代、退伍军人、先进人物的走访,使大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辛与不易,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国革命、建设、发展的具体过程,从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继承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把“四史”教育所激起的信心与激情,转变成学习与实践的强劲动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创建志愿者服务体系,开展与“四史”有关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提升社会责任与担当。例如在“两会”期间、国庆节、建军节等重要时间点开展“四史”教育的一系列活动,邀请知名人士举办讲座,加深学生对历史的领悟。其次,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展览馆、纪念馆,组织学生在各种红色资源基地做志愿服务和义务劳动,以实际方式学习“四史”。在此期间,利用学生会、社团和其他学生组织,将“四史”的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建立宣讲“四史”的社团,去各大高校或单位全面开展宣传教育,让学生们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四史”,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在更广阔的舞台展示自己“四史”学习的成果。
四、结语
历史是大学生最好的知识食粮,回顾和学习历史可以带来更好的未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四史”教学的目的是帮助他们了解过去,珍惜当下,展望未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循序渐进、复杂多样、持续推进的工程,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做到知史爱党、识史明智、学史悟道。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全面认识“四史”教育的时代价值与现实需求。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四史”的内涵,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站在党的立场上,才能更好地认识到历史发展的价值与规律,才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才能在实践中进一步坚定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认识到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要在学习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学会尽量避免一些曲折,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作方法,不断总结发展过程中的教训与成功经验,实现见解与行动的统一,从而稳步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对“四史”的学习,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思想认识的形成,有效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因此,要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更多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