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施路径
——基于学生“数学实验+学习历程”的教学设计初探

2024-05-02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邺城路小学崔宏宇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8期
关键词:小城实验教学实验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邺城路小学 崔宏宇

一、溯源:对数学实验教学的内涵解读

“数学实验”最早出现在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所著的《数学与猜想》一书中,他指出完整的数学应包含两个侧面,一个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另一个是实验性的归纳科学。美国的“QUASAR计划”也从认知要求的角度检视数学教学任务,按记忆型、无联系的程序型、有联系的程序型和做数学进行了任务分类。本文提到的“数学实验”属于“做数学”的范畴,这类任务意味着深层次地探索和理解数学概念,体现了现实生活情景的复杂性和描述数学的抽象性。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数学学习特点,小学数学实验被界定为: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学生借助实物和工具,通过对实验素材进行“数学化”的操作来验证数学结论、建构数学概念、探索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

二、对标:实施数学实验教学的现实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主动尝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科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初步学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运用归纳和类比发现数学关系与规律,提出数学命题与猜想,并加以验证;勇于探索一些开放性的、非常规的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数学实验中的实物操作以及基于此而形成的表象操作,构成了思维可视化形成的基础。数学实验教学就是聚焦学生的“学”,通过教师创设的数学实验和提出的核心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去学习数学,不断丰富与完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同时,数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更加强调“做”与“思”的相辅相成,通过实验有效降低学生理解抽象问题的难度,通过实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真正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探寻:数学实验教学开发与实践的有效路径

数学实验教学设计建立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内容编排和学情分析,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基于不同的实验目的,数学实验被划分为结论验证型和发现探索型两大类型。它是对新的教学设计观的顺应和强调,是丰富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实现学科育人的有效举措。

(一)整合教材内容,凸显数学思想

数学实验作为拓展性的学习活动,往往与所在单元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寻找与之高度契合的学习素材,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通过知识迁移实现知识的深度整合,丰富学生的探索历程,让学生生长出属于自己的新认识,达到超越自我的新高度。

以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100以内的数”单元中“数的顺序”一课为例,教材给出了两种不同形状的四连方,要求学生联系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分析几个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填出符合的数,发展推理能力。教师结合教材将其拓展为数学实验课例“玩转百数表”,设计了三个板块的数学游戏活动,通过不断变换对象、改变范围、提高要求,达成了多元化的实验目标。

实验一:用给定的图形(如图1)框数,要求必须包含数字37。

图1

实验二:用给定的图形(如图2)框数,要求必须包含数字37。

图2

实验三:用给定的图形(如图3~5)框数,要求必须包含数字37和26。

图3

图4

图5

通过提供丰富的具有典型探索性的实验素材,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观察、发现、质疑、调整,通过追问“可以怎样框”,从温故到知新,从无序到有序,从旧模块到新模块,启发学生对获得的结果和产生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使“实验”的经历促进经验生成。这样的整合,更加凸显数学实验的特征,更加接近数学的核心本质。

(二)扩充实验资源,深化数学思维

数学实验的教学旨在通过所创设的情境和核心问题的引领,启发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实验过程中呈现的实验现象说话,让实验结果获得的数据说话,让实验感悟与学生的体悟对话。在这样的课程价值引领下,数学实验的教学不仅帮助学生获得了一种方法、策略,更是建立起一种博大的数学情怀、一种深刻的思维方式。

以数学实验课“谁的土豆大”为例,利用一年级学生已有的关于“比一比”的知识,帮助学生体会当两个物体大小相差明显时,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判断;当相差不明显时,可以借助其他材料或工具,通过实验操作来得出结论,初步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片段一】激趣导入

1.观察两个大小相差明显的土豆并进行判断。

2.观察两个大小相差不明显的土豆并进行判断。

【片段二】各抒己见

通过交流,形成初步的设想,制订初步的实验步骤。

【片段三】研而后动

全班交流后,讨论实验的可操作性,并开展现场实验。

【片段四】学以致用

形成实验报告,通过反馈交流,丰富体验。

学生切身感受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内驱力,通过调取生活和学习经验猜测哪个土豆大,继而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实验方法的多样化,提炼得出比较土豆大小就是比较水的多少。通过实验现象的现场呈现助力学生形成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并最终学会学习。

(三)拓展实验内容,触摸数学本质

史宁中教授说:“世界上很多东西不可传递,只能靠亲身经历。”培育、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验设计与实施中要沟通知识形式与知识应用,合理分布板块内容,安排实验材料和学生活动,将数学学习整体化,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和验证的过程,通过“做”与“思”不断提升能力、积淀素养。

以数学实验课“分糖果”为例,利用一年级学生已有的关于分与合的知识,探索数与数之间的数学规律,感悟探究规律的数学方法。

1.出示问题:小邺和小城原来有同样多的糖果,小邺给小城3颗后会比小城少几颗呢?

2.引发猜想:3个?6个?

实验一:一探究竟,实验验证。

小邺和小城每人6颗,小邺给小城3颗后,结果会怎样?

实验二:二探究竟,由例到类。

小邺和小城每人5颗,小邺给小城3颗后,结果会怎样?

实验三:三探究竟,探寻规律。

小邺和小城每人( )颗,小邺给小城3颗后,结果会怎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本课教学所创设的情境简明易懂,但在高阶思维发展上具有复杂性,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表达与思考着力突出2个“3”,并探究“6”是怎么得来的。三次实验,帮助学生体会到实验结果和原来糖果的个数无关,在强化实验目的的同时厘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为真正实现深度学习寻找可能的切入点。

(四)融合学科素材,丰富数学体验

数学实验能否发挥其效益,还需对数学实验过程进行精细的“数学化”组织。教师应将相近的课程进行横向联通,打破学科壁垒,使数学学习置于现实生活中,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借助实际意义的工具完成数学实验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以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单元编排的内容为例,根据实际的教学前考查以及北师大版数学相关内容的动手做栏目,教师开发了“图形变变变”一课,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设计:

实验一: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通过学生的反馈交流,除了得到常规的方法外,还有学生运用两次对折找中心点的方法将图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于是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的同时,教师也设计出了新的实验:是不是经过这个点的所有折法都可以?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发现探索型实验,学生根据课堂上得到的实验结果得出推论,还进一步推广到长方形。

实验二:把长方形、圆、三角形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因为为每个学生准备的三角形类型不同,学生也得到了不一样的结论,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能分成一样的两部分?再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数学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新的课程视野下,通过数学实验,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的涵养、数学能力的提升,更培养了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不断拓宽视野,最大限度地利用各学科特性和资源优势进行学科整合,是开发数学实验,实现素养提升的又一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更要关注实验的板块化设计,核心实验的设计能使数学实验的设计更有主题和方向,使实验过程更加趋向理性。在探寻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的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注重学生主动的知识建构、有效的知识迁移和真实问题的解决,将丰富、直观的感知内化,在实现思维可视化的同时催生学生抽象思维的萌生,促进他们对数学意义的深度理解和建构。

猜你喜欢

小城实验教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小城雪花
小城大爱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即使从未走出小城的孩子,也不会有逼仄的童年
做个怪怪长实验
小城红梅赞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