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红花栽培技术及发展建议
2024-05-02蒋小娟
蒋小娟 曾 曦
(临夏州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甘肃临夏 731100)
红花古名红蓝花、草红花、杜红花、刺红花等,是一年生或二年生(秋播)草本植物,菊科红花属植物,植株呈冠状,主茎强壮,平均株高为1.0~1.5 m,全株光滑无毛,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叶互生,花丝多呈红、橘红、橘黄、黄、浅黄、白等色[1]。 花期在每年的5-6 月,果期在8-9 月。其花瓣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女性痛经、子宫瘀血、跌打损伤等症[2]。目前医药市场需求量大。 其中种子中含有20%~30%的红花油(Safflowerseed oil),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及保健用油。 油中含有的亚油酸具有降血脂、清除血管内壁沉积物及降血压、能有效溶解胆固醇的作用。红花主产于河南、四川、浙江和新疆等地,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临夏州主要在和政县、临夏县、永靖县等地种植。
近几年来, 临夏州八县市紧紧围绕州委关于打好四个攻坚战、实施“五个十项目集中突破行动”,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临夏州经济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和有效抓手,开拓思路,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大力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种植等项目,不但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还大幅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临夏州的和政县、东乡区、临夏县、永靖县等温带半湿润地区,种植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是甘肃省重要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基地。 临夏州将“牛羊菜果薯药菌花”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好调整农业结构改革的八大产业, 在政策和资金方面进行了大力支持,使得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红花作为本州主要的中药材之一,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 市场价格相对稳定。 年种植面积在5 万亩左右,亩产值在3 000 元以上,年收入在1.5 万元以上。红花种植在巩固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产业主导作用。
1 红花的生长习性
红花属长日照植物,喜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气候。 短日照有利于营养生长,而长日照则有利于生殖生长。 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5~25℃。 其生长特性表现为抗寒性强、耐盐碱、耐旱、耐寒,在海拔2 100 m以下,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均可种植[3]。
2 红花栽培技术
2.1 采种、选种
选择发育良好、株高适中、分蘖多、花朵大、色泽好、早熟及无病害的植株选为种株。 采种要采中心花蕾的籽,侧枝上的花籽不宜选用。 播种前,须用筛子精选,选出粒大、饱满、色白的种子播种。
2.2 选地、整地
红花对于土壤的条件要求不高, 在一般土壤甚至贫瘠的土壤中都能生长,但要注意不能选择潮湿、积水低洼的地块,宜选择干燥、疏松通透的沙壤土。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忌连作。 前茬以黄豆、玉米等禾本科、豆科作物为佳。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地,翻地深度18~25 cm,整地时每亩施农家肥2 000 kg、过磷酸钙20 kg 作基肥,耕翻入土,耙细整平,清除杂草、小石块等物,使土壤细碎疏松。 做成宽1.3~1.5 m的高畦。 在北方种植可以不作畦,但地块四周需开好排水沟,便于排水。
2.3 播种与田间管理
红花的播种时间没有明确规定, 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来选择播种时期, 播种方式可用条播或点播。 一般情况下北方以春播为主,每年的3-4 月,当土地复苏、气温稳定后就可以播种。 播种前最好用50℃的温水浸种10 min,并不断搅动,冷却到室温,取出晾干后即可播种。 在南方一般以秋播为主,在寒露至立冬,以霜降前后播种较好。 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穴播,条播行距为30~50 cm,播后覆土2~3 cm;穴播的行距与条播相同,穴距20~30 cm,每穴播放种子5~6 粒,播深为6 cm 左右,播后覆土,每亩用种量为穴播2~3 kg、条播3~4 kg。 点播时行距33~40 cm,株距24~27 cm,穴深2~4 cm,行与行间,穴的位置要错开,呈三角形,每穴放2~3 粒种子,亩用种量3~4 kg,播后覆土,耙平浇水。
2.3.1 间苗、补苗 红花种子播种后7~10 d 出苗,幼苗长出2~3 片真叶时应进行第1 次间苗,去除弱苗,留下壮苗。 苗高8~10 cm 时间苗、 定苗, 每穴留1~2 株,缺苗处及时进行补苗。
2.3.2 中耕除草 播种后及时拔除幼苗旁边的杂草,锄松表土,保持田间清洁。 第1 次中耕深度在3~4 cm,防止压苗、伤苗,除草2~3 次;第2 次在植株封行前进行,同时视情况培土。
2.3.3 追肥 结合间苗、定苗,施农家肥、化肥均可。每次追施人畜粪水2 000 kg/亩; 抽茎分枝期至植株封行前可适当重施,追施人畜粪水3 000 kg、过磷酸钙20 kg。 红花喜肥,可结合中耕除草,一般追肥3~4 次,施肥后及时培土,以防植株倒伏。 现蕾前,蕾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如喷施米醋300 倍液,可以使红花长势更好,叶片浓绿,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红花耐旱怕涝,一般不需要大量浇水,但幼苗期和现蕾期需要大量水分,雨季时要防止积水过多。
2.3.4 灌溉 掌握好灌溉技术是获得红花高产的关键因素,在灌溉时必须要把握好浇水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宜。 不同品种的红花对水分的需求量也各不相同,一般早熟品种需水量较少,晚熟品种需水量较多。 幼苗期和现蕾期是红花的伸长阶段,这个时期它对水分和肥料的需求比较大,及时灌水有利于它的生长。 一般采用细流沟灌或隔行沟灌,大水漫灌易引起根腐病,喷灌则易引起锈病和枯萎病蔓延。
2.3.5 打顶 红花进行打顶能促进分蘖, 增加花蕾,提高产量。 第3 次中耕追肥后,当株高为1 m 左右、分枝数为20 枝时可以适当摘心,可以促使红花分枝更多, 花蕾更大, 也有很明显的增产效果。 打顶后再进行追肥管理。 每亩追施尿素10 kg 或碳酸氢铵30 kg,促使植株生长更加健壮。
2.3.6 轮作倒茬 红花忌连作,前茬作物以麦类、棉麻等为宜。轮作倒茬可以减轻红花病害的发生,出苗前、越冬期、现蕾和开花期须保持田间湿润。 遇干旱应及时浇水。 如降雨量大、气温升高,要及时挖沟排水。
2.4 病虫害防治
红花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扰,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锈病、褐斑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地老虎、钻心虫、蛴螬、蝼蛄等。 它们都会影响植株的生长,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危害较大。 所以,为了避免影响到红花的正常生长,需要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3.1 根腐病 根腐病也称枯萎病, 它在红花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均有发生, 尤其是在幼苗期和开花期最为严重。 如果遇到阴雨天气,红花开花前后,根腐病发生比较严重。 发生根腐病之后,首先植株呈现淡黄色,其次侧根逐渐变为黑色,慢慢扩展到其主根,根腐病主要为害红花植株的根系。 主根发病后植株会慢慢萎蔫,根部就会腐烂,导致全株枯死。 发病轻者损失1~2 成,发病重者可导致全田毁灭。 防治方法:及时拔除或烧掉有根腐病的病株,防止病源传染到周围其他植株, 并将病穴土壤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也可以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浇灌病株, 及时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及杂草, 用50%多菌灵或5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的0.17%~0.20%溶液等进行灌根,彻底消灭植株病源;要严格做到轮作不重茬,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做到尽量预防根腐病的发生。
2.4.2 锈病 锈病也是红花生长过程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 锈病的高发期一般在每年的5-6 月,这个时候气温逐渐升高,加上空气中的湿度过大,极易发生锈病。 锈病主要为害的是红花的茎叶,严重时直接导致整个植株枯死,并且严重影响红花的产量。 防治方法: 可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红花2 号和新红花1 号; 发病初期可用三唑酮等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0 d 喷1 次, 连喷2 次, 能有效控制锈病的发生;用0.5%三唑酮拌种,对红花中、后期锈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及时进行田间清理和消毒、集中烧毁已发病的植株残体;实行2~3 年轮作。
2.4.3 褐斑病 红花生长的中期和后期遇到高温多雨的天气, 发病率相对高些。 它主要为害红花的叶子,发病初期,叶面上会出现圆形的黄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白色霉层,最后叶面呈灰白色,红花收获前会出现大量的黑点, 严重影响红花的质量。 防治方法:采用轮作的方式进行预防;可以使用代森锌或福美双进行喷施,一般2 次即可痊愈,每隔7~10 d 喷1 次即可。
2.4.4 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为害红花的茎叶、花蕾、花苞、枝干等,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田间通透性差、水分过多及温度升高等, 对红花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极大的影响。 防治方法:及时进行茎叶修剪和排水,保持田间通透性良好, 在红花发病初期用代森锰锌进行喷洒,一般连续进行2~3 次即可治愈,每隔7~10 d喷1 次,能有效防治炭疽病的蔓延。
2.4.5 蚜虫 成虫和幼虫在红花生长的整个过程中都会造成极大危害。 蚜虫成虫主要吸食红花的组织液,导致叶片变黄,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严重时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蚜虫幼虫主要为害叶片,从而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红花的产量和品质严重降低。在蚜虫发生期,可用柴油乳剂对其进行喷洒,也可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40%乐果乳油进行防治。
2.4.6 地老虎 早春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 防止地老虎成虫产卵。 地老虎的1~3 龄幼虫期抗药性较差,而且常暴露在植物或地面上, 是用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 也是防治地老虎成虫产卵的关键环节。 可用90%敌百虫原药800 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 倍液进行喷施防治,也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用炒香的麦麸加入90%敌百虫原药30 倍水溶液150 mL 左右拌成毒饵进行诱杀,每亩用诱料4~5 kg。
2.4.7 钻心虫 对花序危害很大, 当害虫钻进花序时, 可导致花朵枯萎掉落, 严重影响红花的产量。现蕾期使用甲胺磷叶面喷雾2~3 次, 可有效杀死钻心虫。
2.5 采收与贮藏
2.5.1 适时采收 一般开花后2~3 d 即进入盛花期,花色鲜红油润时为最佳采摘期。 每个花序可连续采摘2~3 次,若不及时采摘,花色会发黄,过晚则变为紫黑色, 这种现象会直接影响红花的品质和经济效益。 在盛花期,选择植株生长健壮、高矮一致、抗病力强、分枝多、花头大、花冠长、开花早而整齐的丰产型单株,做好标记。 等籽粒完全成熟时进行收获。 选色白粒大、饱满的种子留种[4]。 一般亩产红花10~15 kg,高产可达50 kg,亩产红花子(中药“白平子”)100~150 kg,种子既可入药又可榨油。红花满身有刺,给采收工作带来麻烦, 采收过程中建议穿较厚一点的衣服。 采下的花应平铺晾晒在阳光下干燥,或在阴凉通风处阴干,不能搁置堆放,避免受潮霉变,也可在49~60℃的烘房内烘干。
2.5.2 贮藏 置阴凉、干燥、避光处密闭保存。 将收获干燥的红花避光、密封保存,防止其受潮。 红花一旦受潮易发霉,会导致红花质变,从而影响红花的功效。 所以,一般将红花密封后进行冷藏来延长它的保存期限。
3 红花产业发展的建议
在临夏州红花栽培适宜的地区, 加大红花栽培技术的培训力度,加强宣传红花的经济效益,提高当地农民群众对红花产业的认识, 进一步提高农民种植红花的积极性, 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种植红花带来的经济效益, 从而更好的推进本州产业结构调整有序进行。
3.1 建立红花标准化种植基地
政府出台配套资金政策支持,在最佳红花适宜种的永靖县、和政县、东乡区、临夏县等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贮藏库+农户”的模式,支持创建一批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规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中药材产业链基地, 示范带动周边中药材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对中药材产业涉及的建设用地优先安排, 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上予以政策倾斜支持。 鼓励引导新建骨干龙头企业向规模化、 标准化发展, 按规定让其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贷款方面给予适当贴息, 多举措减轻企业、 合作社负担。 引进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开展股份制合作,开展红花新品种引进, 进一步加强红花标准化、 规模化种植力度,建设优质高效中药材生产基地, 加大化肥农药使用的监管力度,提高红花的品质, 保证质量上乘,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产销对接
利用现代互连网络信息平台,做好市场定位,扩大宣传力度, 拓宽销售渠道, 增强产品消费服务意识, 及时掌握好市场行情, 让收获的红花卖上好价钱,让销售畅通无阻。 进一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让种植中药材的龙头企业带动周边群众种植红花的积极性,促使红花栽培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周边农民群众就近就地务工提供便利。
3.3 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结合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摆脱原来单纯发展种植业的传统种植模式,在和政县、临夏县、 永靖县等休闲观光旅游景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红花,走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进一步衍生产业发展链条,给乡村观光旅游增添新内涵,满足市场药用需求的同时丰富临夏州文旅资源。 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实训基地,感受亲身采摘等活动,加深印象。 推动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 进而促进乡村旅游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当地的旅游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同时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3.4 引进人才,提高科技支撑水平
建成科技人才培训基地, 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 加大生产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发放相关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资料,定期进行理论技术培训。 同时,选派科技特派员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讲解示范, 对种植户提供跟踪服务,及时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急难愁盼问题。 培养一批懂技术、留得住的土专家和新型实用型技术员,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产业支撑, 极大地促进了发展动力,有效解决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