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学徒制背景下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与实践

2024-05-02王帅兵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药学校企特色

赵 丽,王帅兵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职业教育院校发展与改革的重要举措。我国学徒制在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探索,进行模式改造和本土升级,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2022 年5 月1 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三十条中规定了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这是将学徒制第一次上升到国家制度的层面,意味着中国特色学徒制将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动对接医药企业,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通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打造现代农牧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新范式,逐步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1 高职药学类专业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1.1 专业发展层面

高职药学类专业是面向药学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想信念坚定、爱国情怀深厚、品德修养高尚、科学研究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国际视野宽,具备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相关领域从事药物发现和评价、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和质量控制、药品管理及药学服务、医药营销等方面工作,尤其在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素质创新型药学类专业人才。传统药学教育培养的学生已不能满足现代医药行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药学类专业学生能力的发展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协同培养。

1.2 市场需求层面

近年来,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区域特色集群,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创新,对生物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掌握专业必需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随着产业升级、技术进步,药学职业教育往往会出现“学与用”存在一定的知识脱节,“供与需”无法有效对接的现象。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方式,构建“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培养”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打破学校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壁垒,在真实生产环境中,由企业导师进行指导,使学生理解企业文化,提前掌握操作技能。

1.3 职业教育发展层面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中国特色”体现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特色之上,更加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人的主体价值,更加强调技能的传承和工匠精神,更加体现扎根中国大地进行模式创新的实践特征,在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切实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发展质量、促进校企良性互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模式充分展示了在专业层面坚持工学结合、在学校层面深化校企合作、在产业层面推进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1]。基于学校和企业的根本利益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当前,国家层面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同时也能有效解决职业院校实习实训条件不匹配、教师“双师”能力不强、专业和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等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

2 高职药学类专业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1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中国特色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程度和质量。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深度不足。一方面,由于校企双方合作范围窄、内容空,同时受学校师资水平、硬件设施、服务企业的能力等因素限制,学校培养的人才达不到企业需要的水平。而企业又主要是以营利为目的,在缺乏相关政策及资金的支持下,学徒培养过程中企业的高投入和低收益难以得到平衡,并且企业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情况下培养出的学徒还可能流失,其人才培养成效对企业存在不确定性,合作企业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双方没有组建专门的事务机构部门,缺乏固定的交流平台和运行、制度上的合作保障机制,校企双方沟通交流的机会少,很难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作用不明显,企业参与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

2.2 学徒师资质量参差不齐

师资水平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承担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任务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导师”组成。学校教师主要负责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系统传授,企业师傅则主要负责学生实践技能的传授。不少学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实践教学经验和能力不足。企业师傅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教学培训,教学理念和能力欠缺,不善于用专业理论知识传递实践经验,也缺少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很难学到真正有用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不少高职院校的学徒制育人过程中校企合作不深入,受时间和待遇等诸多因素限制,企业导师参与学徒制培养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双导师”缺少深入研讨的平台和机制,不能形成教学合力,学徒培养师资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2.3 现有课程体系和医药行业发展适应性差

构建与中国特色学徒制相适应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是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教学的必要条件。药学类专业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的课程设置应紧密联系医药行业发展,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课程思政,坚持以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一体,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信息处理和数字运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徒制课程体系的育人作用。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学徒制培养的课程设置还套用原有课程体系,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没有充分融合,知识点分散,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技能不能有效对接,实践项目内容缺乏系统性设计,针对性不强,课程创新性不够,课程考评方法也过于单一。

2.4 传统教材较难契合学徒制教学模式

传统教材因其逻辑结构性较强,讲究学科知识的内在体系,各部分知识的关联和转换关系密切,有利于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而被长期选用。但在中国特色学徒制育人模式中,学校、企业等多方参与育人环节,需要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岗位中进一步巩固自身学习成果,这就导致传统教材与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环境相脱节。建议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学徒制特色的新型活页式药学类专业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工作岗位实际的学习内容,提升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企业对药学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这样在保证原有教材理论严谨性的同时,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选用适合的教材,弱化传统教材的强结构性,以便更好地融入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

2.5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与核心要素,对教学质量的考核和评价是评价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区别于传统人才培养方式,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是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融合,其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制度管理、教学场地与实习实训考核方案及标准方面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学徒制教学质量评价没有岗位考核标准,校企很少共同参与到考核评价中,考核评价具有片面性,缺乏符合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特点、体现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职业发展需求和创新意识等的科学、合理、全面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3 中国特色学徒制背景下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3.1 创新机制,构建多部门协同管理的药学类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运行新机制

高职药学类专业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元主体的协同管理。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的顺利实施,需要权衡各方利益,不断优化各主体在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分享机制。成立“政—行—校—企”四方协同运行机制,全面保障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地方政府应对学徒制培养进行顶层的统筹规划与设计,出台组织管理机制与法律规范制度,规范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引入医药产业发展项目,促进地方医药产业建设与发展,同时为参与学徒制培养计划的医药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有效提高医药企业参与中国特色学徒制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和实施细则,组织、协调并监管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运行,帮助各方在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目标达成,充分发挥与企业、高职院校联系和沟通发展的桥梁作用。同时,成立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促进高校与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无缝衔接”,完善、引导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使其符合医药行业发展的要求。

3.2 重构模式,重构“基地互动、工学交替、线上+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特色学徒制是在借鉴国外学徒制经验的基础上并不断实践形成的,因此育人模式也要体现中国特色[2]。校企双方联合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学生以学生及学徒的双重身份分别在学校和企业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在“共建—共享—共育—共赢”的核心目标引领下,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企业的培训资源优势,构建“医药企业和高职院校实训、培训基地互动+工学交替+线上基础理论培训、线下难点解决”的多种弹性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相融合,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兼具工匠精神的、具有综合实践和素质能力的职业技能人才,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3.3 优化课程,建立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构建与中国特色学徒制相适应的特色课程体系是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教学的必要条件。基于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培养目标,根据高职药学类专业学徒培养岗位和职业发展路径,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和对职业的认知,将药学类专业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从中提取学徒制课程构成元素。以专业对应产业、课程对应岗位标准、教学对应生产为原则,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检索、专家访谈等形式调研和论证,剖析药学类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与企业专家共同商定课程体系,构建充分纳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课程设计符合因材施教规律并充分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学徒制岗位技能课程”的“四阶递进式”课程体系,并与药学类专业“1+X”证书学习内容相互融通,同时校企共同开发反映行业前沿技术、科学严谨、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优质教材,使专业课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3]。

3.4 搭建平台,搭建产教深度融合平台,推动校企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积极打造由医药龙头企业、高职院校牵头,联合行业组织、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组建而成的产教深度融合、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医药行业发展的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促进学徒制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行业企业需求侧有机联接,提升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行业、企业、学校建立相互配合、协同能动的工作机制,推动区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作。搭建医药共性技术发展平台,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引导联合体内生物医药企业广泛接收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开展实习实训。高职院校应积极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将成为促进校企双方学徒制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载体,推动校企协同育人。

3.5 培育师资,培养校企“双导师”

师资队伍是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身份和教学主体的“双重性”以及教学场地的“不固定性”为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带来了现实困境。对此,中国特色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校内外师资队伍教学定位、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以及师资引进三方面入手,加强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实现教育合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师傅要共同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结合企业元素,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构建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入教学中[4]。学徒师资建立有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技术专家、技能大师参与的结构化教学团队,是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发挥团队成员专长,明确教学任务分工,实质性推进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同台授课或协作教学,促进共同成长,落实教育质量和育人质量双提升。校内和校外师资的选拔与培养实行“互聘用—共培养—双流动”,通过校企双方组织师资培训与考核、行业企业锻炼、产教研平台项目研究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校内和校外教师理论知识再升华、教学和实践能力再提升。

3.6 考核评价,构建全过程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

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是检验学徒制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学生特点,由校企双方共同构建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标准,学校、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多元化主体参与考核评价,在教师与学生、企业导师与学徒、教师与企业导师、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评价和反馈,对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建立岗位标准、学习内容、学习效果为核心的全过程质量监督与管理机制,保障学徒制培养质量。和传统教学质量考核相比,学徒制考核评价以校企为核心,第三方机构参与。企业导师主要考核学生对医药岗位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团队协作能力,校内教师负责对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评价,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对学生行为规范、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评价。评价方式采取学徒自我评价、学校阶段测验、企业岗位技能考核,同时结合药学类专业“1+X”证书考核细则,既有理论知识的检验,又有在真实情境中对工作任务的考核,全面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以及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中国特色学徒制是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制度的新型教育模式,通过学校与医药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建共享药学教学资源、组建双师结构化教学团队等举措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对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培养,增强了学徒制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探索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优秀药学类专业人才提供了可行之路。

猜你喜欢

药学校企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完美的特色党建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