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沉下去”助力基层治理“强起来”
——基于武汉市汉阳区的调研
2024-05-02朱杰
朱 杰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参与基层治理、有效服务群众。”党员干部下沉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一招。然而,以往的干部下沉因为缺乏制度的有效激励和约束,难以达到期望效果,存在下沉资源整合不力、下沉工作盲目、下沉机制建设随意等现象。鉴于此,武汉市汉阳区以湖北省“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为指导,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根工程”,将队伍深根作为关键抓手,推进下沉力量深度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对下沉主体、工作内容、工作机制、效果考核等规定的健全与完善,进一步将干部力量、治理资源投放到居民身边,解决了干部下沉不到位和下沉机制不健全的难题,实现了人才在基层集聚、机制在基层聚合、效能在基层凸显,通过干部“沉下去”助力基层治理“强起来”,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增强基层治理力量的有效路径。
一、从“下派”到“下沉”:干部下沉助力基层治理的实践机制
汉阳区持续通过“深根工程”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大力实施“根系密网”行动,健全下沉队伍使其充分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在履行“三认”服务的过程中与居民群众守望相助、共治共享,通过实施保障措施和激励措施不断完善干部下沉一线的实践机制。
第一,充实队伍力量,健全下沉主体。汉阳区大力实施区域化、网格化、信息化“三化”党建工程,通过向全区116个社区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主任助理”三支队伍,不断充实社区的工作力量。一是统筹在职干部包联社区小区。汉阳区组织在职党员干部挂点社区“第一书记”,发挥其调研、宣传、服务、指导的职责,在社区了解群众诉求,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并规定每周开展工作不少于两次。“第一书记”通过进社区、进网格、进楼栋、进家门,拓展社区工作网,推动社区问题得到积极解决。二是集结统战人士发挥界别优势。发挥党派基层资源作用,释放社区治理活力,汉阳区启动统战人士挂职社区“主任助理”行动,将117位统战人士下沉到全区116个社区,通过座谈交流、走街串巷等方式,发挥其资源优势和界别优势。其中,汉阳区台联会会长挂职永丰街黄金口岸社区主任助理后,帮助策划和联系相关培训学校,让社区内低收入女性集中接受专业育婴师培训,获得再就业机会。三是选派退休干部发挥治理余热。为了在社区传递党的声音,帮助指导党建工作,汉阳区按照“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的配置,集中全区退休党员干部中的优秀分子,下沉116个社区助力社区治理并对下沉干部精准施教,进行专题培训“提能”,推动党建工作提档升级。其中,五湖里社区的党建指导员发挥自身优势,为社区提炼总结出“网格长五步工作法”。
第二,推行“三认”服务,规范下沉工作内容。为解决干部下沉社区工作随意性大、盲目性大的难题,汉阳区开展“三认”服务,让干部下沉工作有抓手。一是结合服务意向认领岗位。将下沉干部编入具体网格或小区党支部,从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向下沉干部下发需求清单,由下沉干部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能确定服务意向,自主认领服务岗位。二是结合单位业务认领事项。为了充分利用下沉干部背后的单位资源,汉阳区提倡下沉干部结合单位资源特点认领服务职责和服务事项,把单位特有的优势转换为助推社区建设的内生动力。例如五麟里社区在档案局下沉干部的帮助下,将档案查阅网上“接口”下沉到社区一级。三是结合生活半径认领“亲人”。社区以下沉干部居住小区为小组,将下沉干部分别拉进对应的微信群,方便下沉干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范围之内认领“亲人”和帮助“亲人”。一般是以认领老年人为主,通过做饭、打扫卫生等生活化互动服务群众,将生人转变为熟人、家人。
第三,建立保障措施,完善下沉工作机制。为保证干部下沉社区后能够发挥实效,汉阳区实行了三项措施,让干部下沉工作有保障。一是实行“无会日”制度,保障时间精力进一线。汉阳区制定出台《全区性会议规范管理的规定》,要求全区范围内实行周一、周三“无会日”制度,保障下沉干部有时间、有精力到群众身边去,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场去。二是开展“小区遍访行动”,确保问题发现在一线。汉阳区以小区为单位制定遍访计划,组织开展“小区遍访行动”,让下沉干部包社区、进小区,确保全年至少全覆盖遍访居民1次,及时掌握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江堤街道老关社区通过遍访行动,收集梳理出环境改造、设施维护等各类意见建议18件。三是举行党建联席会议,保障问题解决在一线。实现共同协作是下沉干部发挥作用的充分条件,为此汉阳区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下沉小区党支部开展常态化联建共建,对下沉干部进行联培、联育、联办、联商,并通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好协调各方的作用,实现资源服务平台在一线集结。
第四,设立激励方式,加强下沉效果考核。考核评价机制是推动干部下沉常态化的重要手段。为建立高效化、可操作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汉阳区设立了三种考核激励方式,让干部下沉有动力。一是建立干部“1+N”数据库,推进干部履职明晰化。汉阳区贯彻全周期管理理念,建立干部“1+N”数据库,依托武汉市“i武汉i家园”小程序,对下沉干部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监督下沉时长、定期通报、发布下沉任务等方式,将下沉工作进一步明晰。二是实行积分化管理模式,增强下沉服务积极性。为了充分调动下沉干部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汉阳区探索干部下沉服务积分化管理模式:下沉干部将自身职业特点和群众需求融合起来,自主设计下沉服务事项,社区根据群众的反映以及下沉时长进行积分管理。三是纳入年度考核权重,加强干部下沉履职规范性。汉阳区将下沉干部在社区的工作实绩按照30%的权重纳入年度考核,综合下沉干部的服务时长、服务次数、服务成效、居民满意度等因素来进行考核。同时,通过工作月报、定期交流、述职交流点评会等评议方式,加强下沉干部在工作中的规范性。
二、从“下基层”到“在基层”:干部下沉助力基层治理的实践成效
提升基层治理力量需要将干部下沉模式嵌入到基层治理的场域之中。汉阳区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通过优化干部下沉的常态化机制强化基层治理的能力,成功将“干部下基层”转变为“干部在基层”。
第一,干部下沉主体多样化,实现了人在基层集聚。汉阳区通过汇聚多方下沉的“身边人”,将在职干部、统战人士、退休干部等主体下沉到一线,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当中,促进了下沉主体的多样化。一是丰富了下沉人员的主体类型。以往的下沉人员多是在职党员干部,汉阳区将统战人士和退休干部纳入到下沉主体当中,推进了下沉主体能下尽下,确保了服务人员真正下得去、服务效果真正提上来。二是拓展了下沉人员的履职空间。充实后的下沉干部队伍进入到基层后,成功建立起“三方会诊”机制,使社区治理问题得到解决,社区治理决策有人协助,社区服务居民的能力显著提升。
第二,干部下沉工作完整化,实现了机制在基层聚合。推动干部下沉平稳实现“平战转换”,是体现基层治理体系优势的关键所在。汉阳区不断促进干部下沉工作流程的完整化,优化干部常态化下沉机制,提升了治理体制的能力与韧性。一是完善了干部下沉通道,确保“下得去”。通过“无会日”制度、小区遍访行动、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等保障机制,确保下沉干部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群众,目前,已完成5523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报到工作。二是明晰了干部下沉工作,保证“有事做”。汉阳区在广泛开展“三认一创”服务的过程中,围绕共办一件民生微实事、共建一个党建项目、共过一次支部主题党日“三个一”活动,明晰了下沉干部的具体服务事项,使下沉干部真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干在平常。三是健全了干部下沉机制,保证“能长久”。“1+N”数据库、积分化管理、年度考核等考核机制,在激励和规范两方面为干部下沉机制的常态化保驾护航,在运行机制上实现长效化。汉阳区为“干部下沉”常态化提供高效运行机制,增强了治理结构的灵敏性,实现了机制在基层聚合,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第三,干部下沉力量体系化,实现了效能在基层凸显。基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部分和重要基础,汉阳区通过建立和优化干部下沉主体的多样化、工作的完整化,将下沉干部纳入到基层治理体系当中,成为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不断丰富着基层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一是以体系化的下沉队伍充实基层治理力量。完整化的工作流程、常态化的下沉体制,使下沉干部真正进入到基层治理体系当中,人员和资源不断向社区集聚。下沉干部成为基层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增强了基层上下联通、协调左右的作用。例如,龙阳街道龙湖东岸社区将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主任助理等“列入社区红色智囊团,发挥他们的优势,争取让矛盾不出小区”,在2021年全区评选中,社区荣获“枫桥式小区党群服务驿站”。二是以体系化的下沉工作提振基层治理效能。一方面,下沉干部发挥个人职业优势或专业特长,领办解决居民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出了富有地区特色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破解了基层社区治理难题。另一方面,“下沉干部的治理经验要丰富一些,在和社区工作人员打交道的过程中能增长社区工作人员的见识”,以下沉干部力量赋能社区工作人员,增强了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治理能力。通过下沉进入到基层治理体系当中的干部,在完整化的工作机制中发挥长效化作用,真正成为基层治理体系中的力量,以三股力量会同社区自身力量,共同发挥汉阳社区治理高效能。
三、从干部“沉下去”到基层治理“强起来”:增强基层治理力量的经验启示
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基层干部下沉,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汉阳区通过创新“干部下沉”机制助推基层治理的探索,不仅克服了干部下沉随意盲目、下沉资源整合不力的现实难题,而且通过下沉模式的创新保障干部下沉工作贯穿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对于通过干部下沉推进基层治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第一,提升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是下沉干部助力基层治理的重要突破口。下沉干部作为当前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执行力、激发责任心的必要前提。下沉干部要主动到群众中间去了解民情,才能解决民困,因此,需积极促进干部自身的成长发展,增强自身的开拓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基层治理、服务基层群众。汉阳区一方面通过创新“1+N”数据库、积分化管理等激励方式,为下沉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内在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无会日”制度、小区遍访行动等保障措施,将下沉干部深度嵌入基层治理,为下沉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外部支持。这种全方位的支持冲破了下沉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阻碍,真正凝聚了干部的下沉力量,使得下沉干部能够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看得见的工作成效,切实做到帮忙不添乱、利民不扰民。
第二,开辟合适的下沉路径有助于发挥下沉干部的积极性。干部的下沉路径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建立起符合当地实际发展的工作路径,充分调动下沉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往的干部下沉活动形式较为单一,较少注意下沉干部的工作是否有实效,没有开辟出对当地实际有用的下沉路径,干部在下沉的过程中受制于僵化的工作模式,在工作中容易缺乏活力,产生消极应付的心态。汉阳区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干部下沉工作路径,打破了“应付下沉”“被迫下沉”的下沉困境,在一般性措施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出台了特色性工作机制,将干部下沉的一系列机制与干部实际状况、群众急难愁盼、基层治理需求有机结合,为下沉干部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建立常态化下沉机制是化解社区治理力量薄弱困境的关键环节。干部下沉必须注重常态化机制建设,持续为基层治理汇入坚实的下沉力量。近几年,各地对于干部下沉常态化的实践探索逐渐丰富,但工作一般是为完成硬性的任务指标,较少聚焦于干部下沉长效化的作用发挥,很少能够实现战时应急和平时服务的顺利转变,很难保证下沉干部深入基层治理的作用发挥。汉阳区建立起干部常态化下沉机制的关键之处在于,通过“队伍深根”创新改进了下沉主体、工作内容、工作机制、工作考核方式,满足了干部下沉常态化的人员、时间、事项、动力等主要条件,将运动式、临时性的干部下沉转化为常态化、长效性的干部下沉。这种长时有效的干部下沉机制,切实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社区,为基层治理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和创新方法,助力基层治理补短板、激活力,为基层治理提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