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数智化水平
2024-05-02熊仪明
徐 勇 熊仪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列专章、设专节对国家安全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要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凸显了安全对于民族复兴和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数智化水平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一、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数智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公共安全关联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千家万户,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要“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放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来思考,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来把握,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并对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作出了整体性的战略部署,这为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维护公共安全任务繁重。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增强风险意识,创新理念思路、方法手段,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的能力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努力建设平安中国。近年来,以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与应急工作逐步走向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监测与预警、事中响应与处置、事后恢复与评估中的全周期、全过程、全场景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化,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力度,实现公共安全数据信息的全面收集、全面共享、全面分析,实现对公共安全风险的提前感知、精确预警,实现应对公共安全事件时能做到科学决策、精准高效,进而全面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数智化水平的现实基础
1.技术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5G网络的建设,互联网的覆盖率持续提升。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5G基站总量已达到231.2万个,在全球基站总数中占比超过60%。我国已实现“5G到县、宽带到村”,成为全球首个基于独立组网模式规模建设5G网络的国家,同时我国也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光纤网络。当前,5G技术已在医疗、教育、交通、政务等多个领域中发挥出较强的赋能效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公共安全数智化应用场景的落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2.算力基础设施全面强化
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统筹优化算力资源配置,建设8个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及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实现全国数据中心一体化发展。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云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超过70%的地级市建成了政务云平台。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联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构建了国家、省、市、县多级覆盖的政务服务体系,形成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全国已建设26个省级政务数据平台、257个市级政务数据平台、355个县级政务数据平台。通过利用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了跨地区、跨部门数据流动、共享,为公共安全的数智化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算力平台。
3.基础数据积累不断丰富
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以来,我国大力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促进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大批与大数据相关的政策,持续推动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部分地区建设了统一的省级公共数据基础平台,形成了贯通省、市、县的公共数据交换体系,为数据无缝隙流通奠定了基础。当前,覆盖国家、省、市、县的政务数据目录体系已初步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汇聚编制的政务数据目录已超过300万条,信息项超过2000万个。在铁路、民航、通信运营商等领域,各地区基于现有的信息系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包括人员的流入流出数据、移动终端的位置数据、人群的分布数据等,并基于这些数据进行有关人群的分布、趋势判断、人员流动的分析,为政府的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出台后,全国的智慧社区建设显著加快。全国50多万个村民委员会、10多万个居民委员会初步实现了信息的集中汇聚、统一管理、动态更新。各行各业、各种类型数据的积累,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的数智化水平提供了充足的基础数据。
三、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数智化水平的实践路径
以数智技术应用为手段,提高公共安全治理能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树立“智慧赋能”的理念,强化数据驱动,创新应用场景,规范技术使用,切实提高公共安全治理的数智化水平。
1.完善数据驱动的协同联动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明确公共安全相关行业、领域数据的权属,编制统一的数据目录体系、数据格式标准、数据接口规范等,按需归集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的数据,形成基本库,建立数据开放共享规则、责任清单,满足跨区域、跨层级数据共享需求。充分利用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各省级平台,支撑公共安全数据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的有效流通和充分共享。二是建立健全业务协同工作机制。明确公共安全各相关行业、领域的业务协同管理职责,分类建立公共安全治理业务协同具体操作流程和工作规范,以业务应用牵引数据流动,以数据流打通业务流,将业务协同流程转化为数据的流通链路,建立数据流通链路清单,推进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的业务协同。
2.创新“智能+”多维应用场景
一是创新预警监测模式。分行业、部门建设风险源感知网络,整合相关行业、部门已建的安全风险感知系统,构建“上下贯通、同级连通”的全覆盖监测预警网络,实现监测信息的实时交互,将零碎、分散的信息聚合成整体、集中的信息链。构建智能化公共安全场景风险评估模型,实现对全量数据的分类提纯、关联分析、结果研判,提高对监测各类公共安全风险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在全面感知、精准研判的基础上,建立智能化的公共安全预警监测新模式,及时发现安全风险点并发出预警,强化对安全风险源头的管控。二是创新应急处置模式。面向行业、区域、部门,围绕应急响应、应急保障、恢复与重建等,依托信息技术手段,以“人”为重心、以“事”为中心,通过统一门户、共享数据、互通接口、互访系统建立一体化的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人”“事”“物”“技”“地”“组织”各环节相关业务无缝连接、信息顺畅运转。建立数字技术辅助决策管理系统,在全面推进应急处置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建立智能化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新模式,为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体系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
3.规范技术和行政权力之间的作用界限
技术作用的发挥和行政权力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要用规则约束技术,用技术规范规则,处理好技术和人的关系,厘清技术、业务、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和界限,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用“数智”手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由“智”生“惰”形成技术迷信、由“智”生“庸”造成技术乱用。一是明确行政权力的作用界限。2022年6月发生的郑州红码事件使舆论哗然,此事件中,行政权力的行使者由于法治意识、规矩意识淡薄,违反了《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办法》及健康码赋码转码规则,擅自对不符合赋码条件的人员赋红码,严重损害了健康码管理使用规定的严肃性,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这属于典型的行政权力凌驾于技术规则之上的乱作为。因此,必须将行政权力的作用界限用制度、规则予以明确。二是明确技术的作用界限。要防止以遵守技术规则之名行乱作为之实现象的出现,避免出现类似于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打着遵照技术要求的幌子任意延长封控时间、扩大封控范围、采集过量信息等现象。要制定必要的规则对技术的使用进行约束,防止以技术之名破坏合理的治理规则。可通过开发监管系统将技术和行政权力彼此的作用发挥固化成不可逾越和篡改的数字化流程,确保技术的使用科学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