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急性咽炎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4-04-30吴丽萍徐纪英

新中医 2024年8期
关键词:咽痛鱼腥草咽炎

吴丽萍,徐纪英

东阳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耳鼻咽喉科,浙江 金华 322109

急性咽炎是指发生在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疾病,多累及咽部淋巴组织,通常由感染病原菌所致,表现为咽部异物感、灼热、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引发吞咽困难,对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1-2]。目前,临床针对急性咽炎多采用抗病毒类、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胃灼热等不良反应[3]。急性咽炎归属于中医学风热喉痹、急喉痹等范畴,主要是由于外邪侵袭或肺胃热盛,热毒壅结,邪聚咽喉所致,治疗多以疏风散热、清热解毒为主要原则[4]。复方鱼腥草合剂为临床常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可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喉咽疼痛[5]。本研究观察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诊疗指南》[6](第3 版)中关于急性咽炎的诊断标准。咽后壁或咽部黏膜淋巴滤泡充血、肿胀;咽痛、咽部灼热感、吞咽疼痛,病情重者伴全身酸痛、恶寒发热;咽腭弓、悬雍垂充血、肿胀,有脓点,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起病较急,病程较短。

1.2 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学》[7]中关于喉痹诊断标准,辨证为急喉痹风热证。主症:吞咽不利、咽部干燥灼热、咽痛、黏膜充血;次症:发热、口渴、恶寒、咳嗽痰黄;舌脉:苔薄黄或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1.3 纳入标准 符合急性咽炎诊断及风热证标准;咽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8]在4 分及以上;急性发病且病程短于48 h;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均无功能障碍;近3个月内未接受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相关治疗。

1.4 排除标准 由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流感、麻疹等引起的咽部炎症;伴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患有精神系统疾病;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1 月在东阳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治疗的急性咽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 例。观察组男42 例,女33 例;病程9~40 h,平均(32.44±4.15)h;年龄23~55 岁,平均(38.79±5.57)岁;咽痛VAS 评分4~8 分,平均(7.18±0.75)分。对照组男41 例,女34 例;病程8~43 h,平均(32.77±4.22)h;年龄24~57 岁,平均(39.11±5.52)岁;咽痛VAS 评分4~9 分,平均(7.24±0.71)分。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东阳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同意(编号:WSYY00718)。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头孢克肟胶囊(天津医药集团津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932)口服,每次400 mg,每天1次。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鱼腥草合剂(浙江康恩贝中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199)口服,每次20 mL,每天3次。

2组疗程均为5 d。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后依据《中医耳鼻咽喉科学》[7]中相关标准对患者中医证候进行评价,包括主症(吞咽不利、咽部干燥灼热、咽痛)和次症(口渴、恶寒、发热)2 个方面,主症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3、6、9 分,次症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1、2、3 分,评分越低则表明证候越轻。③免疫功能。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常州必达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BeamCyte-1026)检测外周血CD3+、CD4+、辅助性T 淋巴细胞亚群1(Th1)、辅助性T 淋巴细胞亚群2(Th2)水平,并计算CD4+/CD8+、Th1/Th2。④血清炎症因子。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NF-γ)、C-反应蛋白(CRP)、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试剂盒均由北京普恩光德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所提供。⑤症状消失时间及体温稳定时间。记录比较2组患者的咽痛、咽部黏膜红肿、咽部灼热、声嘶、咽喉部异物感消失时间及体温稳定时间。⑥不良反应。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伪膜性结肠炎、胃灼热、腹泻、荨麻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和组内比较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依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诊疗指南》[6](第3 版)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中医证候评分降低≥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显著好转,中医证候评分降低70%~94%;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中医证候评分降低30%~69%;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改善或出现加重的趋势,且中医证候评分降低<30%。

4.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2 组吞咽不利、咽部干燥灼热、咽痛、口渴、恶寒、发热等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后1.26±0.21①②0.85±0.39①②3.06±0.51①②1.06±0.32①②1.11±0.32①②1.04±0.32①②证 候吞咽不利咽部干燥灼热咽痛口渴恶寒发热对照组(例数=75)治疗前7.47±1.19 8.02±0.76 7.53±1.25 2.05±0.49 2.13±0.51 1.93±0.62治疗后3.34±0.38①2.98±0.53①4.11±0.67①1.37±0.41①1.43±0.35①1.29±0.35①观察组(例数=75)治疗前7.41±1.15 8.08±0.81 7.58±1.22 2.08±0.45 2.16±0.55 1.86±0.65

4.4 2 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见表3。治疗前,2 组外周血CD3+、CD4+、CD4+/CD8+、Th1、Th1/Th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表3 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后79.68±8.73①②75.81±6.66①②2.45±0.41①②10.24±2.97①②5.26±1.28①②项目CD3+(%)CD4+(%)CD4+/CD8+Th1(%)Th1/Th2对照组(例数=75)治疗前66.86±7.75 57.73±7.14 0.87±0.27 5.69±1.82 0.96±0.44治疗后73.52±8.56①70.59±6.73①2.16±0.38①8.39±2.81①3.12±1.04①观察组(例数=75)治疗前67.22±7.64 59.07±7.23 0.94±0.31 5.45±1.77 0.89±0.37

4.5 2 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4。治疗前,2 组血清TNF-α、IL-1β、CRP、IL-6、INF-γ、SIgA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1β、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INF-γ、SIg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TNF-α、IL-1β、CRP、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NF-γ、S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后85.36±6.35①②3.12±1.03①②6.39±1.56①②50.87±6.21①②66.58±11.93①②27.15±6.62①②项目TNF-α(ng/L)IL-1β(ng/L)CRP(mg/L)IL-6(pg/mL)INF-γ(pg/mL)SIgA(g/L)对照组(例数=75)治疗前147.55±14.77 8.34±2.15 22.79±4.15 88.97±9.68 38.72±8.63 16.85±3.78治疗后99.58±6.95①4.89±1.22①12.53±2.14①66.45±7.33①54.67±11.75①22.43±5.97①观察组(例数=75)治疗前146.81±14.33 8.53±2.18 23.31±4.11 89.25±9.52 39.34±8.45 16.36±3.72

4.6 2 组症状消失时间、体温稳定时间比较 见表5。观察组咽痛、咽部黏膜红肿、咽部灼热、声嘶、咽喉部异物感消失时间及体温稳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组症状消失时间、体温稳定时间比较()d

表5 2组症状消失时间、体温稳定时间比较()d

组 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例数75 75咽痛消失4.16±0.77 3.02±0.46 11.007<0.001咽部黏膜红肿消失2.96±0.78 1.88±0.63 9.328<0.001咽部灼热消失2.82±0.65 1.94±0.44 9.709<0.001声嘶消失5.19±0.95 2.78±0.68 17.865<0.001咽喉部异物感消失4.73±0.99 2.92±0.85 12.013<0.001体温稳定3.21±0.55 1.83±0.38 17.877<0.001

4.7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6。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67%,对照组为6.67%,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5 讨论

急性咽炎在秋冬季的发病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食物或飞沫进行传播,起病较急,临床多表现为体温显著升高、咽喉分泌物明显增多、颈部淋巴肿大、声音嘶哑、咽喉干燥、疼痛等,可通过抗病毒、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9-10]。头孢克肟对沙雷氏菌、布兰汉氏球菌等多种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有效阻止细胞壁的合成,进而达到杀菌的效果,但部分患者可能引发腹泻、腹痛、皮疹等不良反应。

中医学认为,急性咽炎的病位在咽喉。咽喉属肺系,是肺之门户,直接与外界相通,是外邪入侵和营卫抗邪外出之地;一旦素体正气不足,卫外失司,外邪入侵,风邪夹热,若邪气稽留于经脉,上犯咽窍,可致咽部热毒壅结、气滞血痹,而发本病。故应治宜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本研究选用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方中鱼腥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黄芩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金银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板蓝根凉血利咽、清热解毒;连翘消肿散结、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体温稳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急性咽炎可显著改善中医证候和临床体征,缩短疗程,临床疗效显著。

CD3+、CD4+、CD4+/CD8+、Th1、Th1/Th2 是临床评估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IL-6、CRP、IL-1β、TNF-α是临床上常用的炎症因子指标;INF-γ可参与机体细胞免疫系统,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状态;SIgA则是机体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鱼腥草中所提取的槲皮素、鱼腥草素等成分可对活性氧簇的释放产生抑制作用,阻断核因子-κB的通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合成和释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抗炎效果较好;同时其可降低T辅助细胞的免疫反应,升高T 淋巴细胞的比例,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进一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11]。金银花提取物亦可阻断吞噬细胞产生炎症因子,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并可促进炎症细胞、白细胞吞噬的功能,有助于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CD4+、Th1 水平、CD4+/CD8+、Th1/Th2 及血清INF-γ、SIgA 水平均较对照组高;血清IL-6、CRP、IL-1β、TNF-α 水平均较对照组低;进一步表明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急性咽炎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治疗期间,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联合用药并无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李莉等[13]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风热证急性咽炎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安全可靠,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急性咽炎可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咽痛鱼腥草咽炎
浅谈经方半夏汤论治寒湿咽痛*
火鍉针滑烙刺治疗慢性咽炎验案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亦药亦食的鱼腥草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夏季良药鱼腥草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吗
醋和酱油能治咽痛
гУТТУИНИя сЕРДЦЕЛИсТНа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