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中医内科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4-04-30王志汕陈凯伟陈淑娇
王志汕 陈凯伟 陈淑娇,2▲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赖于思政课程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如何结合高校自身专业特色,贯彻教育的根本目的——立德树人,这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春风化雨地融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中,亦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使教学相长。医学院校在承担传授医学知识责任的同时,更要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主干,亦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起到维系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关系的纽带作用。而课程思政起到培根铸魂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将探讨如何将思政之“盐”,溶于医学专业课程之“汤”中,以冀实现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1 《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价值内涵
课程思政是对教育价值本源的回归[2],而关于教育本质的探讨,《大学》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知其意在教人以德,育人向善。高校作为培养、孕育我国高水平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思想政治工作不容懈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集中概括为“九个坚持”,为高等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为高校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理论认知[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观点和思想回答了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思政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4]课程思政的精髓在于将课堂设为树德育人的渠道,将课程和思政协同起来,把课程思政建设为“三全育人”的抓手,通过思政课程把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把医德医风、家国情怀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育人以德。
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这不仅为医务工作者提出行风要求,更冀望医学高校做好思政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奋斗者。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必修课程之一,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中医内科学是我国人民在同疾病斗争中不断实践、探索,在不断的发展中,将斗争经验总结为理论,并逐渐归纳演变而成的一个独特的医学体系。《中医内科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简史、发病学、症状学、治疗学等。本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中医病症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并在此基础上,对病人辨病、辨证、立法、遣方、投药进行治疗。同时,学生通过中医内科学发展史的学习,可树立“悬壶济世”“精勤不倦”等传统价值精髓的意识,培养民族文化自信,赓续民族精神。
2 《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目标
毛泽东同志曾在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5]在几千年的实践和传承下,中国医药学凝结众多医家先辈们的医疗经验和思想精华,不仅是医药界的宝库,更蕴藏大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无疑是中医类高校传承精华、树德育人思政建设的锚点和底蕴。因而,课程思政中可结合中医药高校自身特点,融入传统文化精髓,打造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特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医药学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并汲取其营养孕育而成的民族医药体系,中医内科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诸多学说、理论,诸如“气一元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精津液神”“五运六气”等,深受古代中国哲学的影响,结合了社会自然科学和医疗经验,凝结了儒、释、道等多种文化形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袭先人智慧结晶的同时,以此为锚点和切入点,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增加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故其是课程思政重要的教学资源,亦是爱国教育的抓手和靶点。
教育以德育为先,中医院校尤须以此为重任。《中医内科学》课程设计可发挥自身优势,从古代医家、书籍着手,挖掘其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如孙思邈因存“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之志而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医家徐延祚戒言“人有富贵贫贱,病无彼此亲疏,医当一例诊之,不失心存普济”;医家寇平提出“若依十全三德,此乃真医道之人也”,其中,“十全”言从医者需有文化、医学业务和人际交往的素质,“三德”言医者应坚守仁义、坚贞、平等之德行。《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即可在关于医家、医案、典籍的课程解析中贯穿医德医风的培养、塑造,以此传承古之医家的职业精神、信念、职业行为规范。
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应挖掘专业教学中的时代精神,培养学生改革创新思维。红医精神、青蒿素精神、抗疫精神等时代精神,既能展现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也包含中医药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奋斗精神。弘扬时代精神,可激励当代青年医学生将发展中医药事业,实现健康中国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并为此拼搏奋斗。
3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方案设计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认为人类的最高目的是道德,而道德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2]。书中亦提出“训育”的概念,即认为用陶冶性训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而不是用完全强制的方式使受训人接受。思政课程无疑是新时代高校育德树人的方法和途径,而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程的德育作用,有赖于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6]。为此,笔者结合自身院校的特色,以《中医内科学》课程为建设基点,探索新医科下中医类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并对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进行设计、探索,以冀将思政教育和高等院校知识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3.1 选材施教,润物无声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将思政案例素材有机融于《中医内科学》中的理论知识点,寓德教于春风化雨,其中主要包括培养家国情怀、弘扬“抗疫”精神、坚定中医信念、树立专业自信、提升专业素养等思政目标。《中医内科学》课程中部分思政教育内容见表1。
表1 《中医内科学》课程中部分思政教育内容
3.2 多措并举,循循善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为此,高校应建立“学生认同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协同转变机制。在此前提下,思政课堂上,教育工作者需改变“满堂灌”现象[7],思政课程教学的形式创新必不可少。
3.2.1 情境教学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借助现场情景模拟,引入教学内容,融入思政映射,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的记忆及印象。在“医学情境”教学模式下,师生双方都是课堂教学的“导演与演员”,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又能启迪、培养学生探究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8]。以发热病为例,模拟病毒如何发病、致病的过程中,可有机融入思政教育,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举国众志成城“抗疫”的热点,如张伯礼院士为“抗疫”,年过古稀,毅然前往武汉抗疫,将胆留在武汉的感人事迹。教师在让学生坚定中医信念,树立专业自信,培养家国情怀的同时,引导学生明白为医者应有“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之精神,树立“普救含灵之苦”的责任与担当。
3.2.2 案例剖析法 在中医学教学中引入叙事医学元素,从医案、案例、医学典籍中寻求启发,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对中医学的综合理解,培养学生的仁爱情感,树立严谨求实的职业品质[9]。故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案例为索引,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案例分析,解锁课程知识,寻找答案,并探索其中蕴含的思政映射点。如教师在讲解中风病时,以案例为引,引导学生寻找中风的病因病机,以及如何预防中风;同时,以“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民间俗语为引,让学生了解卧床患者日常照顾的艰辛以及坚持做好预防工作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明白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使其树立职业自信;并以当代王春来照顾父母12 年的感人事迹切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弘扬中华民族孝文化的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3 授课演讲法 团队合作+主题演讲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教学效果较好[10]。教师可选取合适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参与授课,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对相关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并以PPT 形式对其他同学进行授课讲解;讲解结束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专业知识,并映射思政内容。这项措施意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兴趣,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团队合作、沟通技能,巩固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在补充时,可引入诊治细节、漏诊、误诊等问题,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体会到裘法祖教授所言的“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的责任和使命感。
4 结语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疾病逐渐占据疾病谱的主要位置,这也加重了人民和国家的负担,而为保障人民健康,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则需要培养出合格的、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对于中医药院校而言,教育的底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专业医学知识,更要为社会、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课程设置上,牢牢把思政教育的内涵渗入其中,树德育人,培根铸魂。《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应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建立《中医内科学》思政教学素材库,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医文化自信”的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打造出中医思政教育特色,使传授的中医专业知识有厚度、深度与广度,更有思政教育、优良传统民族精神的温度和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