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大装备”为新质生产力强筋壮骨

2024-04-30赵鹏谢斌

新长征 2024年4期
关键词:吉林卫星

赵鹏 谢斌

当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国内最热词汇之一,各省争先恐后地踏上了这条新赛道。对于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汽车产业是吉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突出的品牌优势。除此之外,吉林省的轨道交通整车制造、卫星制造等产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新能源、医药等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此,省委、省政府依托产业资源优势,提出了培育万亿级大装备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深入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扩大轨道交通整车优势,拓展延伸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加快建设国家级疫苗、基因重组药物产业基地和抗体药物产业转移承载基地,全产业链发展卫星制造及数据处理、无人机制造及低空服务产业;超前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元宇宙、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抢占产业前沿制高点。

培育万亿级大装备产业集群,是吉林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这一过程中,我省拥有哪些优势,具备哪些潜力,政府应该如何发挥作用?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一、亮家底,汽车制造、轨道交通整车制造、卫星制造三大产业优势明显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2023年,我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在市场搏杀中,有人“超车”、有人“翻车”,如何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老大哥”中国一汽选择向“新”而行。

走进一汽厂区,很多建筑还保留着70多年前建厂时的风貌,但古朴的外墙之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无人配送的总装车间,工人们通过屏幕操控机器人,每7分钟就能让一台红旗车下线。这只是汽车工业的3.0版。在这些厂房不远处,矗立着一座超级智慧工厂——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工厂。繁荣工厂是一座数字孪生的汽车工厂,生产线上每一处细节都能精准追溯。在繁荣工厂,颜色不同、型号各异的5种车型同时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每一分钟就有一台新车下线。据介绍,该项目已取得126项专利技术,突破了100多项卡脖子技术。一汽集团工程技术部冲压技术主任白昱璟自豪地说:“通过这条生产线,我们真正实现了用民族品牌的设备制造民族品牌的汽车。”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在中国一汽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中国要向制造业强国、工业强国的更高目标发展,就是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抢抓机遇、弯道超车。”锚定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中国一汽确定了红旗品牌All in新能源战略,在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架构三平台”的有力支撑,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现代汽车技术体系。

电池安全是新能源汽车研发的重中之重。作为东北地区的汽车企业,攻克寒冷气候条件下的电量衰减问题,中国一汽责无旁贷。今年春节前夕,一汽弗迪动力电池项目正式量产。“项目从2022年8月开工以来,仅用了11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电池首包下线,16个月的时间便实现了成品电芯下线,跑出了‘加速度。”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泽鹏介绍,一汽弗迪是东北地区首个成功投产下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这对于比亚迪、中国一汽乃至东北地区而言都有重要意义;一期工程的投产将全力支撑一汽红旗品牌All in新能源战略及一汽奔腾、一汽解放新能源发展,并对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形成有力支撑。

企业突飞猛进的背后,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自2002年成立以来,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与中国一汽同向而行,全力保障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省委、省政府建设了东北亚汽车产业研究院,并支持辽源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2022年,长春市汽车集群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此为契机,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中国一汽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化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等重大标志性项目支撑,以长春市汽车集群为引领,促进区域协调联动,加快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全力打造万亿级、世界级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

中国高铁,大国重器。疾驰在祖国各地的高铁列车中,近40%产自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

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圆满完成运营保障,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成功出口欧洲,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完成首次悬浮运行……过去的一年,中车长客频频“出圈”,每一个“首次”,都映射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进入中车长客厂房,一列列动车组整装待发,一次次工业奇迹频繁上演。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车长客时指出:“高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抢手货,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牢记嘱托,实干作答。中车长客人勇当自主研发“火车头”,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真正挺起中国装备制造业“硬脊梁”。

“9年前,我们生产的‘和谐号,标志着中国高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今,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已经领先世界了……我们真的做到了,向世界亮出了中国高铁这张‘亮丽的名片。”中车长客国铁事业部制造中心裝配产线组接线操作师姚智慧说。从9年前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工艺文件“一口清”,到参与并见证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的成功研制,9年来,姚智慧陪伴中车长客不断成长——2017年,由中车长客研制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2019年,复兴号智能高速动车组在京张高铁投入运营,中国高铁进入智能化时代;2020年,400公里时速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下线,中车长客造车“出海”底气更足;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惊艳世界,印证了中国高铁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领跑世界的跨越;2023年6月,全国首列时速80公里A型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发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水平步入崭新阶段;2023年7月,专为第19届杭州亚运会打造的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下线,中车长客抢占科技制高点再度取得标志性成果;2024年初,国内首列最高时速160公里市域C型列车正式交付,中车长客为上海机场联络线“保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3月,经过2年研发、改进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试跑成功,代表了中国中车绿色创新的品牌形象……中车长客人站在打造“国家名片”、带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不断创造新纪录、实现新突破,为打造轨道交通客运装备行业世界级企业提速赋能。

吉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轨道交通、精密仪器与装备等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2021年,长春将中车长客整体搬迁作为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带动轨道客车整车制造、配件生产及供应、车辆维修及服务等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省政府将“协助长客开拓市场”作为2022年重点任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规模化迈进;今年,又将支持一汽、长客等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作为全年重点任务。

让我们把目光从地面移向天空,在距离地球数百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有一个“星群”环绕地球日夜转动,它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吉林一号”。作为中国商业航天开创者和领跑者、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吉林省首家“独角兽”企业,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卫星”)从2014年底注册成立至今,自主研制131颗“吉林一号”卫星(目前在轨108颗),组建了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在遥感信息服务上占据优势地位,并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航天遥感信息来源。

谈及“吉林一号”,长光卫星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贾宏光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吉林一号卫星工程就是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动实践。”作为长光卫星高管之一,贾宏光见证并参与了该公司几乎全部发展历程。他介绍说,长光卫星是从“中国光学摇篮”——长春光机所里走出的企业,公司成立仅10个月,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首发4颗卫星便搭乘同一火箭成功飞天入轨并组网。如今,“吉林一号”已经演进到第四代,单星的重量从第一代的400多公斤缩减至40多公斤,甚至最低20多公斤。研发团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術,其中包括星载一体化整星设计制造技术、先进光电成像技术、超大规模星座智能运管技术、遥感影像快速自动化生产技术、海量遥感大数据智能解译技术等,把卫星的形成过程由“研发型”发展为“批量化制造型”。

那么“吉林一号”有哪些主要应用呢?据介绍,人造地球卫星主要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四大类。长光卫星深耕的是光学遥感卫星领域,通过光学卫星获取全天时、全天候、全谱段光学遥感数据,为14个领域提供150多项精准服务。以农业为例,“吉林一号”可以进行耕地资源与农业设施信息分布提取、农作物种植结构和长势监测、耕地土壤墒情与作物干旱监测、农业灾害监测和产量预测等。以环保为例,长光卫星依托“吉林一号”星座研发了系列环保遥感服务产品,可进行裸土扬尘源监测、秸秆焚烧与全量化处置监测、城市及农村黑臭水体污染监测等,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值得称道的是,“吉林一号”屡次参与国内外重大灾害应急处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地区发生7.7级强震,“吉林一号”仅用数小时便形成了震区高清遥感影像,为开展救援提供了有力支撑,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扬。

除了政府大力支持,金融部门对企业发展也至关重要。“卫星上天,植根于吉林宜企宜商的沃土。”公司董事长宣明说,融资是不少初创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通常采取抵押贷款的方式解决,但对长光卫星而言,抵押物是个大难题——哪家银行也没遇到过用天上的卫星做抵押的。企业有所需,政府有所应。吉林省和长春市有关部门组成专班,多方协助企业联系对接金融机构。2022年初,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以“知识产权”为质押,为长光卫星发放1.43亿元专利权质押贷款。这是吉林省内首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科创企业变“知产”为“资产”探索了新路径。

二、寻契机,新能源装备、新型储能、生物医药领域潜力巨大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围绕新型能源做文章,吉林省“大装备”大有可为。

从长春驱车一路向西,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迎风转动的风力发电机、一排排向阳而立的光伏发电板。在吉林省加快建设西部“陆上风光三峡”的过程中,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电股份”)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率先起跑,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紧追不舍,三一吉林长岭风光氢储氨数字化示范项目、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等多个项目蓄势待发……

近年来,中国中车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四家子公司落户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实现了“不出园区就能组装出一部完整的风力发电整机”。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项目是吉林省和中国中车联手打造的百亿级风电产业项目,在“零碳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建设理念下,从签约到开工仅用100天,从开工到产品下线仅用了100余天。吉林中车风电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穗敏说:“如果满产运营,产业园可年产风电整机800台套,塔筒250台套、叶片900支300套、电机800台套、储能系统1500MWh(配套800台套),主控系统和变桨系统各800套。”

抓住风,也要留住光。松原市新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正泰新能源吉林松原智能制造基地内,智能化流水线让太阳能板生产实现了“产能最大、节拍最快、自动化程度最高”。“正泰新能源松原基地作为吉林省首个光伏制造基地,设计产能2GW,目前全线满产,月产能150MW以上。”总经理王玉学介绍,公司即将在松原全面启动4GW高效光伏组件、4GW储能、4GW逆变器生产建设,打造光伏产业链集群。

当前,我省正在深入开展“氢动吉林”“航煤绿动”“醇行天下”行动。2023年底,省政府印发了《抢先布局氢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和《抢先布局新型储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目标直指打造“中国北方氢谷”。在这条新赛道上,吉电股份正奋力向前奔跑。近年来,吉电股份坚持风光并举、氢储共用,构建了“新能源为基础,综合智慧能源为纽带,氢能、储能双轮驱动”的新发展格局,成功由以火电资产为主转型升级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科技创新型清洁能源上市公司。2023年4月,吉电股份为中韩示范区“可再生能源+PEM制氢+加氢”一体化创新示范项目贡献了国家电投自主知识产权的PEM电解水制氢装备,助力我省氢能全产业链完成由“0”到“1”的突破。与此同时,吉电股份打造了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通过“绿氢消纳绿电,氢基绿色能源承载绿氢”等应用路线,推动绿电转化产业规模化发展。2023年10月,由吉电股份参股、具有国内领先技术的吉电能谷首批铅碳电池成功下线,在白城绿电园区引进规划总投资100亿元、年产85GWh的吉电能谷铅碳电池研发生产基地和60万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填补了吉林省储能制造业产业空白。

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事关国计民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3年底,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打造吉林省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新赛道的实施方案》,提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进入国家第一方阵、医疗器械产业实现高速高质发展的奋斗目标。近年来,长春新区不遗余力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实施“壮药”产业行动,高标准建设占地24.2平方公里的“长春药谷”,形成以生物医药为核心、以医疗器械和现代中药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格局。目前,“长春药谷”集聚金赛药业、百克生物、迪瑞医疗等医药工业企业210户(规上医药工业企业28户、高新技术企业79户、专精特新企业45户),位居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第一方阵。

而在素有“中国医药城”“中国中药之乡”美誉的通化,则于2023年启动了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暨冲刺千亿级经营规模三年行动,全力打造“多业融合、多区协同、多点发力”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通化拥有医药类企业104户(规上医药工业企业72户、医药上市公司6户),正朝着中药材种植标准化、中成药现代化、化学药集约化、生物药规模化、健康食品精深化、医疗器械和化妆品高端化、医药商贸流通信息化、医疗与康养融合化迈进。

三、强保障,做好大装备产业集群培育“放”与“活”的文章

“因地制宜”“不要搞一种模式”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对于我省而言,培育万亿级大装备产业集群,为新质生产力强筋壮骨,就是要做好“放”和“活”的文章。

深兰科技创始人、深兰科学院创始院长陈海波曾在媒体上表示,“新质生产力并不是通过对传统生产力做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获得,而是由生产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的高质量转型所催生的,是生产力发生质变的产物”。在培育大装备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政府须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要认识到传统产业并不绝对等同于落后产业,它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帮助深耕传统产业的企业尽早完成转型升级改造,使之更加符合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要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在大国博弈中的重要砝码,也是推动吉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政策扶持,帮助相关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做精,实现跨越式发展;要熟知未来产业具有的不确定性、风险性以及它对于推动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前谋划、科学布局,突出吉林区域市场的独特优势,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投入未来产业领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推動形成新质生产力,当务之急是更加充分地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中国一汽、中车长客、长光卫星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让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创新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等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支撑。然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在于实现原创性、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这需要我们集中力量攻克短板与瓶颈,单凭市场机制难以达到这一目标。政府要采取积极行动,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集中稳定地投入,以产生积累性效果。与此同时,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财税支持等方式,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协同起来,从而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效率,使大装备产业集群更好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近年来,我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发改委发布诚信指数以来,我省地级城市综合排名稳居全国前四,去年多个月份全国第一。延边州始终保持地州盟第一,县级市多数时间保持全国第一,长春市在省会城市及副省级以上城市排名最近达到全国第三。新华社吉林分社组织多路记者,深入在吉企业、商会、协会,采访20多位相关负责人和企业家,研究认为“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举措,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程度,软环境持续向好,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改善,得到在吉企业家的高度评价,吉林营商环境迈向全国第一方阵”。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任泽平对我省营商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吉林取得这些可喜的成就,证明了营商环境在不断改善。企业家之所以要投资,是因为要获得回报,投资是有回报周期的,所以说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稳定预期,其背后最重要的支撑就是值得信赖的营商环境。”我们要继续保持这一良好势头,政府要尽可能地“放”,不越位、不缺位,不断破除制约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经营主体要尽可能地“活”,勇创新、善经营,合力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深入实施“长白英才计划”,充分释放人才活力,为大装备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李   艳

猜你喜欢

吉林卫星
13.吉林卷
miniSAR遥感卫星
如何确定卫星的位置?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静止卫星派
解读“吉林大米现象”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竞射导航卫星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