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确定作物种植密度
2024-04-30湖南省农学会薛灿辉
湖南农业 2024年2期
湖南省农学会 薛灿辉
作物并非种得越密产量越高,也不是越稀越好。作物种得过稀,虽然每蔸的产量很高,但有许多的土地和光照资源都被浪费了。作物种得过密,单位面积的植株越多,每株分摊的土壤养分越少。若植株吸收的养分不足,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会导致作物植株矮小,产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同时,作物种植密度过大会减少叶片所能接受的光照面积,影响植株间的空气流通,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作物种得越密,需要的种子越多,还会造成种子的浪费。
作物既不能种得过稀,也不能种得过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控制种植密度呢?
首先,考虑作物的农艺性状。植株高矮、大小不同的品种,种植密度也要不同。一般来说,植株高大和叶子松散的作物要种稀疏些,株行距要适当大一些,如玉米等作物;植株矮小和叶子紧凑的品种要种密些,株行距要适当小一些,如水稻等作物。其次,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考虑。土壤肥力好,可适当稀植;土壤肥力差,可适当密植。最后,考虑地势环境及地域差异。在光照和通风性好的地方,适当密植;反之,适当稀植。
种植密度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要综合考虑作物的形态、土壤肥力、地势地域、管理方式等情况,由此调整作物的种植密度,使产量和效益最大化。一般原则是:瘦田宜密,肥田宜稀;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晚播宜密,早播宜稀;低温宜密,高温宜稀。